
在银河系中传出神奇的信号,一年重复了13次,天文学家表示并不是已知天体。在宇宙之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行星和太阳和一些较为奥秘的事情,而就在之前澳大利亚的天文学家测试通过了一种设定望远镜阵列,得到了一个无线电信号特别的神奇,在经过测量和推测之后,发现就在银河系中心附近,这个神奇的信号一直都令人疑惑到底是不是外星文明?
银河系
银河系之中有着上千亿颗的太阳,十分的大是一个很大的盘状结构,而重心则是在人马座的附近,距离地球也有着2.6万光年左右在中,周围的所有的太阳都是在围着银河系旋转的,在银河系中心的附近,核心的密度也会特别的高,相对之下距离比较近的太阳也有着几万光年,银河系之中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都是4万年左右,假如太阳系在银河中心周围,那么从地球就能够看到上百万颗的太阳,地球的夜空也将不再存在。

神奇的无线电波
在目前人类从地球上想要看到银河的中心是不可能的,首先则是在银河盘上则有着较为一些浓密的尘埃,把这些光全部都给挡到了,可见光就见不到了,用肉眼可见的银河之中也形成了大便的黑暗区域,能够见到的太阳都是在太阳附近1000光年之内。
就有一些电磁波,我是能够穿越这些尘埃的碎用,肉眼看不到,确实可以用其他的东西给捕捉到这些信号在此次研究观察银河中心的时候,设定望远镜就接收到了一种无线电波来自于银河,特别的神奇。

未解谜团
在听力学家发现了这个未知射电源之后,就公布了研究试用试点望远镜探测到的是来自于银河附近的一个射电源在经过检测之后发现并不属于任何目前已知的天体,至于到底是从哪里传播回来的,目前科学家也无法解释,而后有天文学家在银河系附近也发现了神奇信号,一年重复13次,在经观测之后发现很可能是一种未知的宇宙现象。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制度是什么样的是怎么回事?以美元为中心的真相是什么导致的
体系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同历史上的国际货币制度相比,有了明显的改进。 第一,建立了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等永久性国际金融机构。通过国际金融机构的组织、协调和监督,保证统一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各项原则、措施的推行。 第二,签订了有一定约束力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金本位制对汇率制度、黄金输出入没有一个统一的协定,货币区是在规定的地区实施、联系国的法令。战后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是一种国际协议,对会员国政府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它的统一性在于把国家囊括在国际金汇兑本位制之下;它的严整性在于对维持货币制度运转的有关问题做了全面规定,并要求各国遵守。 第三,根据《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建立了现代国际货币管理所必需的各项制度。例如,国际收支调节制度、国际信贷监督制度、国际金融统计制度、国际汇率制度、国际储备制度、国际清算制度等。 体系特点 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货币制度不是按各国的铸币平价来确定汇率,而是根据各国货币法定金平价的对比,普遍地与美元建立固定比例关系。 第二,战前,黄金输送点是汇率波动的界限自动地调节汇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为地规定汇率波动的幅度,汇率的波动是在基金组织的监督下,由各国干预外汇市场来调节。 第三,国际金本位制度下,各国货币自由兑换,对国际支付一般不采取限制措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许多国家不能实现货币的自由兑换,对外支付受到一定的限制。 第四,金本位制度下,国际储备资产主要是黄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储备资产则是黄金、可兑换货币和特别提款权,其中黄金与美元并重。在外汇储备上,战前包括英镑、美元与法国法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货币制度几乎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的货币,美元是最主要的外汇储备。 第五,国际金本位制下,各国实行自由的多边结算。战后的国际货币制度,有不少国家实行外汇管制,采用贸易和支付的双边安排。 第六,国际金本位下,黄金的流动是完全自由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黄金的流动受到一定的限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美、法都允许居民兑换黄金;实行金汇兑本位的国家也允许居民用外汇(英镑、法郎或美元)向英、美、法三国兑换黄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只同意外国政府在一定条件下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不允许外国居民,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 体系支柱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可以兑换黄金和各国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是构成这一货币体系的两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维持这一体系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它有监督国际汇率、提供国际信贷、协调国际货币关系三大职能。 体系作用 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助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对战后的经济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第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暂时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固定汇率制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支柱之一,不同于金本位下汇率的相对稳定。在典型的金本位下,金币本身具有一定的含金量,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汇价的波动界限狭隘。1929至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起了货币制度危机,导致金本位制崩溃,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呈现出一片混乱局面。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混乱局面暂时得以稳定。 第二,促进各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在金本位制下,各国注重外部平衡,国内经济往往带有紧缩倾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偏重内部平衡,危机和失业情形较之战前有所缓和。 第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美国通过赠与、信贷、购买外国商品和劳务等形式,向世界散发了大量美元,客观上起到扩大世界购买力的作用。固定汇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主要国家的货币汇率,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四,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后,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活动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其一,基金组织提供的短期贷款暂时缓和了战后许多国家的收支危机,促进了支付办法上的稳步自由化。基金组织的贷款业务迅速增加,重点由欧洲转至亚、非、拉第三世界。其二,世界银行提供和组织的长期贷款和投资不同程度地解决了会员国战后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资金需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提供技术援助、建立国际经济货币的研究资料及交换资料情报等方面对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第五,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有助于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汇率的相对稳定,避免了国际资本流动中引发的汇率风险,有利于国际资本的输入与输出;为国际间融资创造了良好环境,有助于金融业和国际金融市场发展,也为跨国公司的生产国际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体系缺陷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对比一再发生变化,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本身固有的矛盾和缺陷日益暴露。 第一,金汇兑制本身的缺陷。美元与黄金挂钩,享有特殊地位,加强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其一,美国通过发行纸币而不动用黄金进行对外支付和资本输出,有利于美国的对外扩张和掠夺。其二,美国承担了维持金汇兑平价的责任。当人们对美元充分信任,美元相对短缺时,这种金汇兑平价可以维持;当人们对美元产生信任危机,美元拥有太多,要求兑换黄金时,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平价就难以维持。 第二,储备制度不稳定。这种制度无法提供一种数量充足、币值坚挺、可以为各国接受的储备货币,以使国际储备的增长能够适应国际贸易与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1960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中指出:布雷顿森林制度以一国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在黄金生产停滞的情况下,国际储备的供应完全取决于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美国的国际收支保持顺差,国际储备资产不敷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美国的国际收支保持逆差,国际储备资产过剩,美元发生危机,危及国际货币制度。这种难以解决的内在矛盾,国际经济学界称之为“特里芬难题”,它决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稳定性。 第三,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缺陷。该制度规定汇率浮动幅度需保持在l%以内,汇率缺乏弹性,限制了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这种制度着重于国内政策的单方面调节。 第四,内外平衡难统一。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各国不能利用汇率杠杆来调节国际收支,只能采取有损于国内经济目标实现的经济政策或采取管制措施,以牺牲内部平衡来换取外部平衡。当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美元汇率下跌时,根据固定汇率原则,其他国家应干预外汇市场,这一行为导致和加剧了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若这些国家不加干预,就会遭受美元储备资产贬值的损失。 体系崩溃 前期预兆 1949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为246亿美元,占当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额的73.4%,这是战后的最高数字。 1950年以后,除个别年度略有顺差外,其余各年度都是逆差。1971年上半年,逆差达到83亿美元。随着国际收支逆差的逐步增加,美国的黄金储备日益减少。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财政赤字巨大,国际收入情况恶化,美元的信誉受到冲击,爆发了多次美元危机。大量资本出逃,各国纷纷抛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抢购黄金,使美国黄金储备急剧减少,伦敦金价上涨。为了抑制金价上涨,保持美元汇率,减少黄金储备流失,美国联合英国、瑞士、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八个国家于1961年10月建立了黄金总库,八国央行共拿出2.7亿美元的黄金,由英格兰银行为黄金总库的代理机关,负责维持伦敦黄金价格,并采取各种手段阻止外国政府持美元外汇向美国兑换黄金。 60年代后期,美国进一步扩大了侵越战争,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美元危机再度爆发。1968年3月的半个月中,美国黄金储备流出了14亿多美元,3月14日一天,伦敦黄金市场的成交量达到了350~400吨的破记录数字。美国没有了维持黄金官价的能力,经与黄金总库成员协商后,宣布不再按每盎司35美元官价向市场供应黄金,市场金价自由浮动。 崩溃标志 第一,美元停止兑换黄金。 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政府于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 1971年12月以《史密森协定》为标志,美元对黄金贬值,美联储拒绝向国外中央银行出售黄金。至此,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制。 第二,取消固定汇率制度。1973年3月,西欧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的风潮。3月16日,欧洲共同市场9国在巴黎举行会议并达成协议,联邦德国、法国等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彼此之间实行固定汇率。英国、意大利、爱尔兰实行单独浮动,暂不参加共同浮动。其他主要西方货币实行了对美元的浮动汇率。至此,固定汇率制度完全垮台。 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和固定汇率制的垮台,标志着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作为重要的国际组织仍得以存在,发挥作用。 体系瓦解 20世纪70年代初,在日本,西欧崛起的同时,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无力承担稳定美元汇率的责任,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相继两次宣布美元贬值。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瓦解,美元地位下降。欧洲各国的许多人一度拒收美元。在伦敦,一位来自纽约的旅客说:“这里的银行,旅馆,商店都一样,他们看到我们手里的美元时流露出的神情,好像这些美元成了病菌携带物一般。”在巴黎,出租车上挂着“不再接受美元”的牌子,甚至乞丐也在自己帽子上写着“不要美元”。美元失去霸主地位,但迄今为止仍然是最重要的国际货币。 运转条件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能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顺利运行,与美国的经济实力和黄金储备分不开。要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转,需具备三项基本条件。但这三项条件却又是矛盾的,这便是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 第一,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美元对外价值稳定。若其他国家通货膨胀严重,国际收支逆差,在基金组织同意下,该国货币可以贬值,重新与美元建立固定比价关系。 第二,美国的黄金储备充足。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与黄金挂钩,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持有的美元可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要履行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的义务,必须拥有充足的黄金储备。 第三,黄金价格维持在官价水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黄金储备充足,若市场价格发生波动,美国可以通过抛售或购进黄金加以平抑。 原因解析 根本原因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崩溃的根本原因,是这个制度本身存在着不可解脱的矛盾。在这种制度下,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手段,发挥着世界货币的职能。一方面,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手段,美元币值稳定,其它国家就会接受。而美元币值稳定,要求美国有足够的黄金储备,而且美国的国际收支必须保持顺差,从而使黄金不断流入美国而增加其黄金储备。否则,人们在国际支付中就不会接受美元。另一方面,全世界要获得充足的外汇储备,美国的国际收支就要保持大量逆差,否则全世界就会面临外汇储备短缺,国际流通渠道出现国际支付手段短缺。随着美国逆差的增大,美元的黄金保证会不断减少,美元将不断贬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美元短缺到美元泛滥,是这种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直接原因 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频繁爆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此消彼长,美元危机是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直接原因。 第一,美国黄金储备减少。美国1950年发动朝鲜战争,海外军费巨增,国际收支连年逆差,黄金储备源源外流。1960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下降到178亿美元,不足以抵补当时的210.3亿美元的流动债务,出现了美元的第一次危机。60年代中期,美国卷入越南战争,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黄金储备不断减少。1968年3月,美国黄金储备下降至121亿美元,同期的对外短期负债为331亿美元,引发了第二次美元危机。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102.1亿美元)是它对外流动负债(678亿美元)的15.05%。美国完全丧失了承担美元对外兑换黄金的能力。1973年美国爆发了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黄金储备已从战后初期的245.6亿美元下降到110亿美元。’没有充分的黄金储备作基础,严重地动摇了美元的信誉。 第二,美国通货膨胀加剧。美国发动侵越战争,财政赤字庞大,依靠发行货币来弥补,造成通货膨胀;在两次石油危机中因石油提价而增加支出;由于失业补贴增加.劳动生产率下降,造成政府支出急剧增加。美国消费物价指数1960年为1.6%,1970年上升到5.9%,1974年又上升到11%,这给美元的汇价带来了冲击。 第三,美国国际收支持续逆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大举向西欧、日本和世界各地输出商品,使美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出现巨额顺差,其他国家的黄金储备大量流入美国。各国普遍感到“美元荒”(DollarShortage)。随着西欧各国经济的增长,出口贸易的扩大,其国际收支由逆差转为顺差,美元和黄金储备增加。美国由于对外扩张和侵略战争,国际收支由顺差转为逆差,美国资金大量外流,形成“美元过剩”(DollarGlut)。这使美元汇率承受巨大的冲击和压力,不断出现下浮的波动。 失败示 黄金作为支付手段由来已久,正因为黄金产量少,且不可复制,所以将其作为支付手段才更为让人放心,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则与黄金无关,当时黄金并不与各国货币直接挂钩,问题应该出在作为可以用于兑换黄金的货币上,即美元发行过剩,无法支撑美-金互换,这才导致了体系的混乱和崩溃。 随机文章唐朝诗人刘禹锡简介地球灭亡后我们人类能够去火星么,马斯克火星移民好处多多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盘点,最近160万公里每4年造访地球一次电池爆炸的原因,手机电池充电过满引发爆炸/导致女孩双手炸伤毁容揭秘蜜蜂的飞行之谜,高频振翅达到快速飞行的目的(每秒240次)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宋辽澶渊之盟:宋真宗议和致辽国中心向南转移
后汉被后周所篡,的胞弟河东节度使刘崇便据了山西十二州(均在今山西省中部)自称北汉。他要报亡国之仇,也依了的故事,低首下心地向契丹求援,除了献送金帛之外,并自称侄皇帝,称为叔皇帝,请行册封的典礼。辽世宗便派人册命他为大汉。但是他们合兵打了几回后周,始终没有得手,刘崇反而气死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是一个极有才干和勇气的人。他打蜀、打南唐,都胜利了。在他的末一年(959),他自己带兵伐辽,取瀛(今直隶河间县)、莫(今直隶任邱县)、易(今直隶易县)三州,把瓦桥关(在今直隶雄县南易水上)以南都抢了回来。他本来想乘胜打下幽州,只因他病了,没有达到这愿望。 他死了一年,就接受了皇位。太祖对于契丹,只取守势,因为要努力打平由节度使变成的各国皇帝,再没有经营北方的力量。 灭了北汉,又想乘势打下幽州,所以他从太原一直东行,进围辽的南京(即幽州)。当时兵势甚锐,顺、蓟二州都降与他了。契丹名将耶律休哥来救,大败宋军于高梁河,太宗逃了回来,宋军死了一万余人。这是赵宋开国以来第一次吃的大败仗。 死了,他的儿子隆绪()继位,年方十二,由承天摄政。承天太后便是现在的戏剧和小说中最著名的“”,她既懂治道,又知军政,每回打仗,又能自己披甲督战,所以官吏将士都肯听她的命令。那时总管军务的耶律休哥,又是一个极能作战的人。于是契丹复到了全盛时代。宋太宗虽以新兴的锐气,终不能在他们的孤儿寡妇的局面之中得到胜利,连年用兵,只落得精锐丧亡了大半,勇将杨无敌(的绰号)也战死了。 1004年,辽圣宗奉了承天太后大举攻打中国,深入内地。一时人心惶骇,都想避乱。召集群臣,讨论办法:只听得江南人提议避到金陵,蜀人陈尧叟提议避到成都。他更问宰相,寇准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臣要把献策避地的人先杀了,把他的血衅了鼓,然后北伐!陛下若能御驾亲征,契丹自然会得逃走。否则亦可想出一点奇谋,把他们挡住。若要逃到金陵、成都,徒然使得一处处的人心涣散罢了! 真宗听得这番议论正大,遂决定亲征。 当时命朝臣出知诸州,在殿前受勅。寇准警戒他们道: 各州的百是兵,各州的府库都是财。我不希望你们立战功,只希望你们坚守。若是你们失去了一城一壁,可不要怪我用军法从事! 他把提议逃到金陵的王钦若出判天雄军(今直隶大名县), 不准他辞职。王钦若吓极了,在军中整天闭着门,修斋念经,祷求佛菩萨的保佑。 宋真宗虽是亲征,心中也着实害怕。寇准逼住了他,一定要前进。好容易到了澶州南城(今直隶濮阳县城南),真宗望见契丹军势甚壮,又想停下了。寇准指挥卫士,把御辇向前开发,就渡过了黄河。真宗无奈,只得到了北城门楼(今濮阳县)。远近宋军望见城楼上张着黄色的御盖,知道真宗已到,大家跳跃着呼喊“万岁”。这声音传播了数十里远,军气顿时一壮。契丹料不到真宗能亲来,听得宋军的欢呼,心中有些吃惊。他们数千个骑兵冲向城楼,宋军迎上,击杀了大半。真宗到澶州五天,契丹就请和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宋的旧将王继忠降在契丹,他向辽圣宗言和好的利益,又寄书到宋营中劝和。真宗本来怕事,落得借此收场,就派曹利用到辽军议和。承天太后对他说,他们这次所以出兵,为的是要取还周世宗夺去的瓦桥关南的地方;现在如能把这些地方还给他们,当然无事。利用把这话回报,真宗道: 归地的事没有名义,我们不能答应。倘使他们要财货,那么,已有“以玉帛赐单于”的故事,我们可以照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