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经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浴血苦战,秦王嬴政指挥大秦虎狼之师横扫六合,终于成就了统一中国的旷世伟业。秦灭六国,自春秋战国以来战乱纷争不已、裂土分帮的危局得以结束,中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国家。如今,曾经局促于西北苦寒荒凉之地的秦始皇拥有了广袤无垠的疆土,强大无敌的军队,顺服听话的臣民,堆积如山的财富,如云的美女······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然而,志得意满的秦始皇的心中却始终有一丝隐忧。他考虑最多的一件事是自己好不容易所拥有的这一切,如何才能长久的保持下去?如何才能让自己长生不老,与天地齐寿,与日月同辉,跳出五行之外,不受生死轮回之苦,安享万代之福。
自上古以来就有不死仙药的传闻,雄霸天下但“略输文采”的秦始皇对这虚无缥缈的传说深信不疑。其实不光秦始皇相信有不死之药存在,早有燕昭王、齐威王派人赴海上求取不死仙药的故事,后世有雄才大略美誉的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等人都在孜孜以求长生不老之术,晚年的李世民更是痴迷沉溺其中,最后居然暴毙于服食丹药过量。身为帝王的人,号称天之骄子,自然梦想拥有不死之身,福寿永存。这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谁曾见这世上有活过百岁而不死之人?
徐福,原名徐市,是原齐国一位早已名声在外的方士,所谓方士,都是一些具有特异功能和玄妙道术的异人,会些奇门遁甲、冶炼丹药,善于装神弄鬼、辟谷吐纳、预测祸福,类似如今的“大师、大神”辈人物,或为道家高人。他来到国都咸阳,上书秦始皇,说他知道哪儿有不死仙药,并且说自己有办法求得这些灵丹妙药。
徐福上书所言之事在秦始皇的心里激起一层层涟漪,久久难以平息,可谓搔着了秦皇的痒处。不死之药,正是这位富甲海内、拥有人世间最高威权的帝王昼思夜想、梦寐以求的东西,如果能得到这些无价之宝,自己的统治就能千秋万代,自己的福分就可绵延不绝,自己的生命就可永垂不朽。只要徐福所言是实,哪怕付出再大代价,自己也要得到它。
« 1
以上就是关于方士徐福东渡后究竟去了哪里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明朝忠臣朱之瑜,东渡日本改变日本历史
1644年,虽然宣告灭亡,但在南方仍然有许多忠臣义士们起兵反抗,他们打起“反清复明”的大旗,抵抗清兵南下。在这场战争中涌现除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比如李定国、郑成功等。其中还有一位鲜为人知的文人,他用另一种方式,书写了一部自己的传奇人生,那么他到底是谁呢? 此人就是明末清初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朱之瑜,此外他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朱舜水!朱舜水出生于明朝二十八年,浙江余姚人。虽然朱舜水也,但跟明朝皇室并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朱舜水年轻时随大哥寄籍于松江府,拜知名学者为师,研习经书。 俗话说“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书生读书自然是为了出仕当官,不过朱舜水却无意于仕途,没有参加考试。不过朱舜水在当时名气很大,到十一年,他以“文武全才第一”被推荐到礼部。朱舜水婉言谢绝,依然隐居在家乡,研究学问。后来明朝灭亡,清兵南下,朱舜水最终投入抗清斗争之中。 在45岁那年,朱舜水放下手中的书本,开始为反清复明积极奔走。他曾亲历戎行,参加郑成功的北伐行动;他还曾往来于南洋、日本之间,向日本幕府乞求援兵。不过各地的“反清复明”的斗争先后失败,朱舜水也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 同为反清义士的黄宗羲、顾炎武等人虽然不和清朝当局合作,但显然已经放弃“反清复明”斗争,剃发易服,做了清朝统治下的“顺民”。朱舜水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他誓死不食清粟,于是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背井离乡,东渡日本,以实现蹈海全节! 1659年,朱舜水渡海来到日本,居住在长崎,他很快凭借着深厚的学问,得到了日本学界的重视。当时的柳川藩儒安东省庵非常仰慕朱舜水的人品学识,以师礼事之,用自己俸禄的一半来供养朱舜水。很快朱舜水的名声传遍整个日本,得到了德川家一位重要人物的赏识。 此人名叫德川光国,是日本德川幕府建立者德川家康的孙子,时任水户藩藩主。水户藩是“御三家”之一,藩主是幕府的“副将军”。因此可以说德川光国是当时日本的第二号人物,况且当时的幕府将军德川家纲还是他的侄子。德川光国非常喜欢中国儒家思想,于是派人聘请朱舜水。 德川光国对朱舜水非常恭敬,亲执弟子礼,从不直呼其名,称其为“舜水先生”(舜水为号,之瑜为名)。此后朱舜水在日本各地讲学,传播中华文化,对日本的治国方略、学规礼仪、农桑服饰提出了许多建议,都得到了采纳。朱舜水对日本影响影响极大,被称为“胜国宾师”。 1682年,朱舜水病死在日本,时年83岁,他的临终遗言为“予不得再履汉土,一睹恢复事业。予死矣,奔赴海外数十年,未求得一师与满虏战,亦无颜报明社稷。自今以往,区区对皇汉之心,绝于瞑目。”在日本,朱舜水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而在中国却鲜为人知。另外日式拉面的出现和朱舜水有关。 参考资料:《胜国宾师:朱舜水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徐福出海不为长生药 只为将日本纳入中国版图
二十八年,在第一次巡游海上时,曾派出海远航。历史上都将这次远航看作是秦始皇派其出海寻仙,求之药。然而,徐福东渡的目的其实是一个流传了2000多年的误会。 徐福是战国时期齐国的方士,由于齐国濒临大海,航海技术十分发达,是一个海上强国,所以来自齐国的方士对航海技术更为精通,使得秦始皇需要进行航海活动时,不得不再去找这些从前的敌人。 据史籍记载,秦始皇首次东巡至琅玡山时,徐福带领一些人拜见秦始皇。上书称,海外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是神仙们居住的地方,如果去拜访他们,便可得到长生不死之药。一心想要长生不老的秦始皇闻言极为高兴,对徐福的索要无有不允。于是徐福便带了数千名童男童女出海远航。网络配图 然而过了数年,直到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徐福才两手空空地只身返回。秦始皇大怒。徐福谎称,自己已到了蓬莱,但是仙人们却嫌秦始皇送的礼物太薄了,不肯给药。秦始皇便问仙人还要什么,徐福又索要了3000童男童女,还有五谷的种子,数百名精通各种技艺的能工巧匠。秦始皇再一次满足了他的要求。徐福第二次出海,从此一去不返,再无音讯。 从根据史籍记载所整理出来的关于徐福出海的资料中可以看出,徐福出海的目的是给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之药。但事实并非如此!徐福出海的目的并不是史书中记载的寻仙求药,而是一次秦始皇的探险行为。这么说的理由有以下几点: 其一,刚刚完成统一大业的秦始皇并不信鬼神,他不需要像那样去借助鬼神的声名来维系统治,认为以自己的治国方略就可以令国家安定。既然他不信鬼神,那么对于求长生不老,也属于无稽之谈了。至于他日后自称“真人”,祈求长生不老,则是随着年纪的增长以及对掌握权势的无限欲望而滋生出来的了。网络配图 其二,“三神山”确有其处,且像《》中所记的那样伫立于海外。而“三神山”中所指的蓬莱,并不是指今天的山东省蓬莱市,而是今天的日本北九州。“方丈”,经近代史家考证,是今天韩国南海中的济州岛。瀛洲,即琉球,也就是今天的台湾岛。古人之所以将这三座岛看作所谓的“三神山”,是受当时的科技条件及知识程度所限得出的错误认识。 其三,徐福一去经年,回来时两手空空,所带的数千人也不知下落,秦始皇也没问。然后又要了3000人 还有百谷之种、能工巧匠。仙人不食人间烟火,要这些何用?而秦始皇见此情形,问都没问,就答应了他。秦始皇是什么样的人,如此自相矛盾的说法岂能瞒过他?所以,徐福出海就不是寻仙求药那么简单了。 有了这三点,我们就可以看出,徐福出海的真正目的,是奉秦始皇之命开拓海疆的,也就是说这是一次大规模的皇家探险活动。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多次巡海,已足见其对海疆的重视。开拓海疆,再展国土,是秦始皇的宏愿。所以,刚刚完成统一大业后不久,秦始皇第一次巡海时便派徐福带人出海探险。而第二次,则给到达那里的徐福以百谷百工,再派数千人前往。实质上,已经属于一种由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的移民活动,这在中国历史上属于首次。 徐福究竟到了哪里呢?《秦始皇本纪》中没有说明,但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所记载的淮南王刘安与谋士伍被的一次对话中透露出来:“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 这片“平原广泽”仙踪何处?历史上。今天的成果已经向人们揭开了这片尘已久的历史的中神秘面纱:徐福到达的地方是今天的日本列岛! 在中国的战国时期,日本还处于石器时代的绳纹文化之中,以采集和渔猎为生,也就是说,尚处于原始氏族社会时期。但到了战末秦初,日本突然开始使用青铜和铁的生产工具,开始了农业生产,尤其是水稻种植技术毫无征兆地凭空出现。日本仿佛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便由新石器时代的绳纹文化过渡到早期铁器时代的弥生文化,而且与之前的绳纹文化没有什么传承关系。 弥生文化起自公元前200多年,终至公元后300多年,这段时间正相当于中国的战国末年及秦汉时期,这与徐福出海的时间十分的吻合。网络配图 弥生文化的遗址里,还有铜剑、铜镜、铜铎的发现。铜铎以中央日本为多,铜剑、铜镜则以九州为多,后二者被推定与秦式青铜文化有关。日本学者认为,其原料来自中国,在日本再回炉铸成。这就从历史文物的证据上说明了徐福将的文明传到了日本。如今在日本的徐福遗迹不下50处。 现在已经基本确定徐福是到了日本。徐福东渡日本,竟促成了一代弥生文化的形成,使日本由蛮荒之地飞跃进了文明社会,这对于日本岛国来说,是一个无量的福荫。徐福的东渡,对中日文化交流起到了巨大的影响,这是当时以拓疆扩土为主愿的秦始皇也没有想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