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联合在京公布了近五年我国边疆考古系列重大发现。
这些发现进一步实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脉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李文瑛介绍,在过去五年中,基于《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疆共实施了78项主动性考古工作,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其中,奇台县的唐朝墩古城遗址虽然规模不大,却出土了唐至元时期的多种宗教遗迹,令人瞩目。

唐朝墩古城,位于天山北麓丝绸之路的新北道东端,始建于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前后,曾是一处重要的军政建制和交通枢纽。
考古发现不同外来宗教遗迹,建筑采用莲花纹方砖等典型唐代风格,2023年发现的外来宗教壁画,也有明显唐代特点。

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项目领队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讲师 任冠:也是我们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能够看到的保存单体面积最大的,从绘画风格上来看,这里人物的形象都比较圆润饱满,继承了唐代以来的整个人物的绘制方式。
壁画题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脚踩莲花等等的形象,反映出宗教在传播的过程当中的一种本土化的过程。

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 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 边疆考古研究院院长 魏坚:壁画是八九世纪这个样子,西方现在那些画作大概都是文艺复兴以后的东西了,所以这个太重要了。

唐朝墩古城遗址的发掘,是考古中国——新疆汉唐西域军政建置体系考古子课题的一部分,自2018年起,中国人民大学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进行了发掘工作,发现了唐代院落遗址、寺院遗址和罗马风格的公共浴场遗址等。

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 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 边疆考古研究院院长 魏坚:一个城市里边,在这么长的(时间)范围之内,这些东西安然(共同)存在,罗马式浴场大概(是)九世纪的样子,它那叫挑空式地板结构,方形的非常漂亮,所以这些反映了一个非常长的时段当中,地处大唐疆域之内,各种宗教的各个不同民族的这些文化,在这都有了充分的表达,交往交流交融,所以我认为咱们中华文化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兼容并蓄、共同发展。
龙形蚌饰丰富红山文化龙形象
中华文明起源如满天星斗般璀璨。
以玉龙为代表的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最早的源头之一。
而内蒙古考古发现了一件比玉龙年代更早的红山文化早期龙形蚌饰,扩展了我们对龙形象的认知。
五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西辽河流域、河套地区等地进行考古调查和主动性考古发掘。
2023年,考古工作者在彩陶坡遗址,发现了一件龙形蚌饰。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 孙金松:现在我们发现的这条龙,大概不到40厘米,很小。
龙的形象跟我们秦汉时期的玉雕龙的开嘴的方式体型趋于一致,重新又引导了一条我们倒推的中国人的龙的形象的一个历史脉络,以前大家认为的龙的形象大概是(距今)5500年左右,C型龙,我们现在就可以把(红山文化)龙形象的时间往前推到(距今)将近6000至5800年。
我国最早的龙文物形象,大多出土于大型祭祀遗址或高等级墓葬。
而彩陶坡遗址龙形蚌饰与过去不同,出土于普通的中小规模聚落,这为探求红山文化先民的精神信仰提供了珍贵资料。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 孙金松:从大的群体性的祭祀中心,逐渐演化成我们日常中便携式的东西。
一个启示就是,我们中国人或者说我们的华夏民族,对于龙的这种崇拜是全民性的,所以这个可能是我们今年对于红山文化研究的一个最主要的突破点。

此外,依托考古中国——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连续五年对位于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的后城咀石城址进行考古发掘,2023年取得重大突破,发现了具有龙山时代中心聚落性质的大型石城,面积约为138万平方米,测年发现距今约4200年到4400年左右,三重的城垣布局结构,兼有内外城,壕沟加地道的立体防御体系,是内蒙古地区目前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防御最为严密的龙山时代早期石城。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 孙金松:距今4200到4400年左右的时候,以后城咀石城为代表的龙山时代的这些人,其实已经进入了我们认为的早期国家,我们原来一直认为龙山时代形成国家机制,应该是我们大家认为的石峁石城,年代测定了大概(距今)4200到3800年,石城为代表的这种早期国家的形成可能又要往前再推了几百年。

据介绍,从石城的空间布局、建筑技术以及出土的玉器玉料、造型等来看,内蒙古后城咀石城和陕西石峁石城,在文化上有明显的传承性。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 孙金松:后城咀石城出土了很多的玉器,都是在它的城墙的墙缝里头插着的,恰恰石峁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藏玉于墙,就是有些玉器都是跟在它墙缝里插着的。
这些东西都在龙山时代一个大背景下,形成了这种区域的统一性。
可能在河套地区,沿着黄河有一批以石头铸城的人,他们形成了一个社会,早期的中心是在黄河的上游地区,就是在内蒙古这个区域里头,然后进入到偏晚这个阶段,进入到(距今)4200年左右,这个区域不断在南移,到后来就是以石峁为代表的用石头建城的这些人,和以陶寺为代表的夯土建城的这些人,又形成了一个大的文化上的这种互动,文化上的融合。
(总台央视记者 周培培 田云华)
央视新闻客户端
同是借师助剿为什么唐朝较为成功,大汉奸吴三桂却成了降清?
是明清之际具有转折意义的人物,也是被认为明末的最大汉奸。然而,客观地讲,吴三桂延请清兵入关,其初衷是借师助剿,而不是降清做汉奸。吴三桂镇守辽东多年,深受朝廷的器重与厚恩,而与清兵长期厮杀,国恨家仇交织在一起,主动降清在情感上就说不过去。 而据吴三桂致多尔衮的书信,信中写道:乞念亡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兵,直入中胁、西胁,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则我朝之报北朝者,岂惟财帛?将裂土以酬,不敢食言。” 而满清占据北京之后,吴三桂还请求多尔衮:“毋伤百姓,毋犯陵寝。访东宫(明太子)及二王所在,立之南京,黄河为界,通南北好”。 再据吴三桂起兵反清时的檄文,檄文中指责满清:“逆天背盟,乘我内虚,雄居燕都,窃我先朝神器”,而满清却并没有做出正面回应。从种种的史料记载,说明吴三桂是在借师助剿之路上,而上了满清的贼船才被迫降清。 借师助剿,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不是冷僻词汇。从我国有较为详实历载的春秋时期,就有很多“借师”的案例,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哭秦庭”。春秋后期,引吴兵入郢破楚,出奔在外。而在此的存亡之际,楚国大夫申包胥到秦国乞师相救。不允,于是,申包胥依秦庭墙而哭了七天七夜、滴水不进。终使得秦哀公为其忠心所感动而答应出兵救楚,才使得楚国得以复国。 而在中世史上,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大唐危急存亡之秋,也曾借回纥之兵而平乱。那为何唐朝借师助剿较为成功,而吴三桂借师助剿却上了贼船呢?这主要有以下几点的不同。 首先,安史之乱时,虽然大唐丢了首都长安,流亡蜀地。但太子()在灵武称帝之后,而使大唐的领导中枢并没有被中断。而自帝自缢后,北方一片混乱。吴三桂借师助剿,却已没了朝廷为其依托。 再则,大唐借回纥之兵,并不占主导,易於控制。其时,、等各握有精兵,而大唐各地方上亦有兵力,回纥兵并不占主导。而吴三桂的兵力却只有四、五万,满蒙联军的兵力不少於二十万。显然,吴三桂不能制多尔衮,多尔衮也便“”了,强迫吴三桂降清。 第三,当时的形势也大不相同。安史叛军攻占关中之后,已是强弩之末,其战线太长,后方不稳。而并不能给大唐残余势力进一步的威胁,大唐借回纥之兵时,并非到了生死关头,而是为了收复失地。但吴三桂借清兵之时,面对大军的征讨,又背靠着满清,已是一支孤军,形势紧急,已无再思量、回旋的余地。 第四,回纥与大唐的关系长期友好,对大唐并无太大的野心。而满清与大明交战多年,敌意、仇恨已久,不可能放弃此良机而不。 随机文章阿拉里克一世简介地球灭亡后我们人类能够去火星么,马斯克火星移民好处多多达芬奇在历史上消失2年,穿越到未来/传说达芬奇是外星人七大天使和四大天使长,米迦勒/加百列/拉斐尔/乌利尔保护人间莫比乌斯环的恐怖意义,莫比乌斯环的诅咒(无限循环/没有尽头)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解析:借师助剿,唐朝跟清朝有什么不一样?
在中国历史上,确实发生过内战中其中一方引入外藩势力最终逆转战争结果的情况,比如借回纥势力平定,收复长安洛阳;引契丹势力助战,击败;引清军入关,消灭;引入击败等。 在这些借师助剿的案例中,很多成为经典,很多却一地鸡毛,比如唐朝借师回纥对比吴三桂借师清军。 那么,为什么唐朝取得成功而吴三桂却遗臭万年了?静夜史认为有以下的不同导致了不一样的结果: 1、主借身份不同:唐朝是国家元首,而吴三桂是边将臣子 755年,一场安史之乱打破了盛唐气象,整个北方陷入战火之中,因为承平日久,唐朝北方边境空虚,面对骁勇的集团,唐军无力抵挡,加上玄宗错误的决策,很快洛阳沦陷,紧接着是潼关、长安! 玄宗仓皇出逃四川,而太子北上灵武即位,这就是。此时,想要彻底消灭安史叛军,就要先收复两京,即长安和洛阳,这样也可以提振唐军的士气,所以唐朝向回纥借兵收复两京。 757年,唐肃宗李亨向回纥英武可汗借兵,因为唐朝和回纥的关系一直不错,和回纥可汗的关系为兄弟关系,这种国家元首之间的借兵更多的是国与国之间的一场交易。 而吴三桂不同,此时的已经灭亡,吴三桂及5万吴军成为的孤岛,虽然明朝灭亡了,但是吴三桂不具备成为天下共主,因此吴三桂始终是一个臣子的身份,在地位上就比、李自成等低一个层次。 在当时的情况下,吴三桂更应该是一个军阀,一个没有主人的军阀。在多尔衮眼中,吴三桂更像是一只,没有和自己谈交易的资格。这样的人,是不会得到多尔衮尊重的,把他当枪使还差不多! 2、借师目的不同:唐朝为收复国土,而吴三桂为冲冠一怒 在唐朝面临兵力不足的问题时想到了回纥,唐肃宗的目的就是收复两京和周边的国土,这让唐朝的形象无比高大。 本来唐朝也是可以不用借兵回纥的,但是在当时兵力不足的情况下,这意味着唐军要和叛军进行漫长的持久战,毫无疑问,这造成的伤害更大。 当然,兵不能白借,帮不能白帮。为了回报回纥,唐朝答应收复长安后,“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 不过在收复长安后,唐军将劫掠目标改为洛阳。《》列传第一百四十五记载:“初,收西京,回纥欲入城劫掠,广平王固止之。及收东京,回纥遂入府库收财帛,于市井村坊剽掠三日而止,财物不可胜计” 。 《》列传第一百四十二上记载:“耆老以缯锦万匹赂回纥,止不剽”。 所以,为了收复国土,唐朝和回纥做了交易。在损失大量财务的基础上实现了光复首都的目标。 而吴三桂就有点私仇的意味了。因为李自成集团的“追饷”,吴家被李自成敲诈勒索,这还不算,为了逼迫吴三桂投降,李自成将吴江老小全给绑了,这让吴三桂十分愤怒,而在得到吴三桂不投降的消息后,李自成集团杀掉了吴三桂家人,并大举进攻山海关,逼着吴三桂投降多尔衮。 在吴三桂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乞念亡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兵,直入中协、西协,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庭,示大义于中国,则我朝之报北朝者,岂惟财帛?将裂地以酬,不敢食言。” 从这里可以看出,为了借兵消灭李自成,吴三桂自作主张割让土地。自古以来土地就是比命还要重要的东西,比如“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随便尺寸于人”。 也许吴三桂只是哄哄多尔衮,但是这种行径着实令人不齿,和唐朝奉献财务的做法形成了反差。 而且最重要的是,消灭李自成是为私仇,吴三桂也没有提什么恢复大明社稷的话。这和唐朝借兵回纥又是两码事! 3、被借主体不同:回纥为部落联盟,而清朝为封建制政权 唐朝时期的回纥,长期是唐朝的藩属,到唐朝安史之乱的国难时期,也不过和唐朝结为兄弟,自始至终都没有僭越到唐朝之上。 一直以来,回纥都是部落制的政权,因为没有完成封建化的改革,回纥不具备南下中原和唐朝争夺中原统治权的能力和想法。 而清朝不同,从开始,清朝就一直在为消灭明朝而努力,在时期,清朝终于完成封建化进程。这意味着清朝和明朝一样,在制度上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1644年,明朝灭亡,借助吴三桂主动投降的契机,多尔衮果断出击,,迅速完成了入主中原的所有工作。 因为准备充分,且觊觎已久,因此清朝的策略成熟而高效,本来和清朝合作的吴三桂瞬间成了清朝的新员工。而被耍的吴三桂没有办法,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所以,吴三桂偷鸡不成蚀把米的行为,注定是要遗臭万年的! 随机文章隋炀帝杨广的政治行为是怎样的如果没有秦始皇,那秦国是否能够统一天下?诸葛亮决意杀魏延!不是反骨是为啥?真相只有「4个字」图坦卡蒙木乃伊的超豪华墓室,高富帅图坦卡蒙木英年早逝(谋杀)销售28法则是什么意思,8成的利润来自2成的客户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