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未解之谜

秦始皇陵又有重大发现!藏着多少稀世珍宝?为啥不敢挖?一一解密

时间:2024-03-2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今年3月21日,评选了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秦始皇帝陵1号墓格外引人注目,墓中出土了金舞袖俑、金银骆驼、玉璧等一批重要文物以及目前考古发现中唯一一辆四轮独辀车。

这不禁让我们再一次对秦始皇陵的神秘产生好奇,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分析一下秦始皇陵里到底还有多少未曾面世的珍宝,以及为啥不敢挖。

秦始皇陵又有重大发现!藏着多少稀世珍宝?为啥不敢挖?一一解密

秦始皇陵又有重大发现!藏着多少稀世珍宝?为啥不敢挖?一一解密

秦始皇陵又有重大发现!藏着多少稀世珍宝?为啥不敢挖?一一解密

1.秦始皇陵基本概况

秦始皇陵的规模超过所有帝王的陵寝,历时39年、70余万人的努力才修建完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

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78个故宫的大小。

秦始皇陵又有重大发现!藏着多少稀世珍宝?为啥不敢挖?一一解密

它的建造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始建造

历时26年,从秦始皇登基到一统,确定了陵墓工程的规模和格局。

第二阶段修建时期,截至秦始皇驾崩,陵墓的主体工程修建完毕。

第三阶段收尾工程,始皇死后至秦二世又修建了两年,皇陵主陵由地表以上的封土堆和地下的地宫两部分组成,地表的封土堆高约76米,封土地下隐藏的秦陵地宫又分为外层和内层。

秦始皇陵又有重大发现!藏着多少稀世珍宝?为啥不敢挖?一一解密

秦始皇陵南面背山,东西两侧和北面形成三面环水之势。

为了满足风水宝地依山傍水的特征,秦始皇还特地命人开凿出了五处水源,俗称五爪金龙"。

当专家们拿到卫星拍摄的秦始皇陵俯拍图时,巧合地发现从华工到娇山这个地方,山脉的走势就如同一条巨龙,而秦始皇陵所在的位置,恰好就在巨龙的眼睛上。

在古人的认知当中,陵墓的选址有很大的讲究,结合了风水学在里面,并不完全是封建迷信,磁场、地理位置等因素都是风水的一部分。

2.秦始皇陵到底有什么?

第一件传国玉玺,其方圆四寸,上钮交五龙,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以作为皇权的信物,虽然偶有史料记载其被历代皇帝转手、批注,不断相传,但是根据史料记载,流传出去的传国玉玺不一定为真,秦子婴元年 公元前207年冬,子婴将玉玺献给了刘邦,改号为汉传国玺。

但《应氏汉官》与《皇甫世纪》都记载汉传国玺上的字为受命于天,既寿且康,并非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字,说明第一手就出现了问题,献的很有可能是假的。

后来,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命人到长乐宫找太后索取玉玺。

太后怒而掷玺于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

说明这玉玺形态也发生了变化,传下去的并不一定为真。

再后来的说辞就更不太可信了,宋代之后,也都没有消息。

民国偶有假消息传出,但时至今日未曾现身。

所以,真的传国玉玺很有可能还在秦始皇陵,陪伴他度过漫漫长夜。

秦始皇陵又有重大发现!藏着多少稀世珍宝?为啥不敢挖?一一解密

第二件和氏璧,《史记》称和氏璧为天下所共传宝也。

就是完璧归赵典故里的那块玉璧,秦国从赵国抢夺过来后,有说被制成了传国玉玺,也有说就保存在皇宫的,不过随着秦国的灭亡,和氏璧再也没有面世过。

古往今来,收到了许多文人雅士的追捧,初唐诗人杨炯在《夜送赵纵》中写到: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五代时期蜀道士杜光庭在《录异记》中记载岁星之精,坠于荆山,化而为玉,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卞和得之献楚王,后入赵献秦。

始皇一统,琢为受命之玺,李斯小篆其文,历世传之。

足可见其精美。

秦始皇陵又有重大发现!藏着多少稀世珍宝?为啥不敢挖?一一解密

第三件泰阿宝剑,由欧冶子和干将两个铸剑师合铸的十大神剑之一,《越绝书》中记载了详细的故事,原为楚国至宝,后被始皇帝得到,而项羽在火烧阿房宫时找了许久都没找到。

秦始皇陵又有重大发现!藏着多少稀世珍宝?为啥不敢挖?一一解密

第四件九鼎,由大禹制成,象征天下归一。

《史记·封禅书》中写道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

皆尝亨上帝鬼神。

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 。

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

说明,这九鼎很有可能被始皇帝带到了陵墓中。

秦始皇陵又有重大发现!藏着多少稀世珍宝?为啥不敢挖?一一解密

第五件先秦典籍,《易经》失传的《连山易》和《归藏经》,最早、最完整版本的《黄帝外经》和《黄帝内经》等等,还有各种颠覆性的史料。

每一本的文字记录都将是国宝级的。

秦始皇陵又有重大发现!藏着多少稀世珍宝?为啥不敢挖?一一解密

秦始皇陵又有重大发现!藏着多少稀世珍宝?为啥不敢挖?一一解密

第六件秦始皇青铜棺柩

《汉书》、《史记》均有记载,始皇下铜而致椁,意思是棺椁内外都是纯青铜制成。

另外,青铜棺椁上面应该覆盖了类似马王堆辛追夫人棺椁上的帛画,寓意永生,夜明珠、珍珠和翡翠镶点其上,足可见其精美。

秦始皇陵又有重大发现!藏着多少稀世珍宝?为啥不敢挖?一一解密

第七件天文星宿图

《史记》中记载,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秦始皇陵的顶部绘有28星宿图,28星宿对应的四象四神四兽的思维,将是我国对于最早天文学研究的又一佐证。

秦始皇陵又有重大发现!藏着多少稀世珍宝?为啥不敢挖?一一解密

第八件十二金人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二十六年 公元前221年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

意思就是统一六国后,为防止人民反抗而尽收天下之兵所铸成之十二个大铜人像。

据传是秦始皇用来防止金属流通,收集天下金属所铸,也有传说是秦皇用大禹九鼎所铸。

秦始皇陵又有重大发现!藏着多少稀世珍宝?为啥不敢挖?一一解密

3.秦始皇陵为什么不能挖?

第一钱的问题。

墓道在封土堆下面,地宫距地表有35米的距离,差不多10层楼那么高,这样的土方工程,一边挖一边还要做支护、降水,我们现在的建筑工程,20米已经是很深很深了,顺利的话基本上需要2年的工期,而且工程造价要在5亿左右,这一笔不小的支出。

其次,挖掘就要做保护措施,搭设网架,防止雨淋等自然灾害,但秦始皇陵南北长500米左右,宽485米左右,一是技术上很难实现,超过36米的跨度就是超危大工程了。

更何况这距离10倍不止,花费的金额恐怕要过10亿。

更不要说挖出来后,建博物馆这类花销了。

秦始皇陵又有重大发现!藏着多少稀世珍宝?为啥不敢挖?一一解密

第二时间的问题。

按照工程进度,3-5年是可以的,但是我们要做的是考古,按照专家这种毛刷式的挖掘,上百年都有可能。

兵马俑已经挖了三十多年,还只挖了五分之一,而秦陵面积是兵马俑的50倍,这么一算,要是真挖开秦始皇陵,估计要几百年的时间。

秦始皇陵又有重大发现!藏着多少稀世珍宝?为啥不敢挖?一一解密

第三保护技术的问题。

秦始皇陵有太多的稀世珍宝与史料,而这些竹简常年深埋地下,一旦打开陵墓,遇到空气瞬间氧化,那么我们将丧失挖掘的意义,无法探寻那段足可以颠覆历史的记录。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由吴晗和郭沫若等人带头对明定陵的挖掘,足可证明是历史上最失败的一次挖掘行动,由此周总经理也是下令,帝王陵墓不允许挖掘。

再比如兵马俑,原本是彩色的,氧化后全是土色了,所以我们现在的技术还没有达到能够开挖的条件。

秦始皇陵又有重大发现!藏着多少稀世珍宝?为啥不敢挖?一一解密

第四安全的问题。

不光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这么大的基坑,开挖下去,一旦对地宫产生影响,造成塌陷,那对于人的生命将是毁灭性的。

此外,按照文件记载陵墓内有大量的机关、水银,危险重重,对于考古人员也是一种生命的威胁。

秦始皇陵又有重大发现!藏着多少稀世珍宝?为啥不敢挖?一一解密

一方面,我们希望秦始皇陵能够重现天日,让我们看到更多的先人智慧,一方面,我们也同样希望始皇帝陵墓能够有足够的保护,不至于被人为破坏而叹息。

那么,究竟该不该挖呢,请大家打在评论区吧!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历史##秦始皇##传国玉玺##历史冷知识#

陕西蓝田发现考古鼻祖北宋吕大临家族墓

北宋金石学家吕大临与兄吕大忠、、吕大钧,并称“蓝田四贤”。13日,陕西省研究院研究员张蕴在中国社科院“2009年中国考古新发现”考古学论坛上详细汇报了陕西蓝田县“中国考古学鼻祖”吕大临家族墓地的发掘情况。 吕大临是中国最早的金石学家(青铜器专家),他的大部分著作已散佚,只留下《易章句》和《考古图》。《考古图》将青铜器和青铜器铭文做为一门学问系统地进行研究,并对文字加以考证,奠定了现代考古学、古文字学的基础。 2006年3月至2009年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对陕西蓝田县五里头北宋吕式家族墓地进行调查、测绘、勘探及发掘,共清理墓葬29座(成人墓葬20座、婴幼儿墓葬9座),出土遗物700余件,砖、石墓志铭24合,另勘探出家庙遗址一座。 北宋吕式家族墓葬排列脉络清晰,中轴线上自南向北纵向为长子长孙系列,横向按辈份分排布置。墓地使用时间为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至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共计埋葬五代吕氏族人。 随葬器物种类有瓷、陶、石、铁、铜、锡、银、金、漆及珠贝类。其中,瓷器品相好,以耀窑为主,兼有景德镇湖田窑、定窑、建窑产品。石器以当地骊山石打造,做工精细。有茶具、香具等。 北宋时稀有珍贵的白茶,即赞之“如玉之在璞”的冲泡味道无异伦比的茶叶,在蓝田吕氏墓葬中发现。另外,还发现不少闺阁化妆用品,如白粉、等,经成份分析,都是矿物质。 出土的众多墓志铭文不仅确定了大部分墓葬主任的名讳身份,还为研究北宋官制、科考制度提供了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吕大临的墓葬早年被盗,墓志遗失,但墓葬位置也可基本确定,对研究中国考古学史亦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王莽的真面目:在汉书中是怎么样歪曲他的?

历经元、成、哀、平四个混蛋:将送给匈奴的、让出名的、有着“断袖之癖”的同性恋以及14岁而暴死的汉平帝,可谓“一窝不如一窝”。正像历史上所有王朝的末世一样,这几个皇帝统治时期是一个官场腐败、贫富悬殊的黑暗时期。皇帝们任人唯亲,外戚们骄奢淫逸,王莽出生于公元前45年,父兄皆英年早逝。家中虽然有贵为皇后的姑母,但也未能够得到皇家的封赏,甚至可以说,王莽的童年生活比穷苦人家的孩子更为可怜。他担当起精心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遗子的家庭责任。当时,他的堂兄弟都过着锦衣玉食、纨绔子弟的生活。虽如此,他没有自暴自弃,发奋苦读,拜当时的名士陈参为师,虚心学习,地苦读经书,成为儒学大家。对外结交贤士,为人谦恭,行为严谨。 公元前23年(汉成帝阳朔三年),王莽的伯父大司马王凤病休在家,王莽前后几个月衣不解带地侍奉左右深深感动了这位独掌朝政的伯父。王凤临死前请求皇和成帝委任王莽官职,不久,王莽做上了黄门郎,随后又被提升为射声校尉(相当于地方的郡守)。此时,王莽年仅24岁。公元前16年,王莽的叔父成都侯王商请求成帝将自己的户邑分封给王莽,同时,很多名士也联名上书,盛赞王莽的人品和才德。汉成帝封王莽为新都侯,晋升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此时王莽年仅30岁。 公元前8年,王根病重,举荐王莽代替大司马之位。汉成帝任命王莽出任大司马,时年38岁。王莽执政后,克己不倦,招聘贤良,所受赏赐和邑钱都用来款待名士,生活反倒更加俭约。有一次,百官公卿来探望他的母亲,见到王莽的夫人穿着十分简陋,还以为是他家的奴仆。公元前7年,汉成帝去世。汉哀帝继位后,他的祖母定陶国傅太后与丁皇后的外戚得势,王莽只得卸职隐居于封国(封地)新都,遂闭门不出。其间他的二儿子王获杀死家奴,王莽严厉地责罚他,且逼王获自杀,得到世人好评。王莽隐居期新都期间,许多官吏和平民都为王莽被罢免鸣不平,要求他复出,汉哀帝重新征召王莽回京城侍奉王太后。 公元1年,汉哀帝死后是9岁的刘衎为汉平帝。太皇太后重新临朝称制,王莽成为大司马再次执政,推出了一次重大的改革,其中几条可称为前无古人的创举:一、凡上一年多收的赋税一律予以赔偿;二、天下吏民不必再自行置备服兵役所需物资;三、对孤寡老人遍济周恤。这几项措施的推出,得到了天下百姓的一致拥护。从其功绩方面来看,更是不可小觑。从维护统治方面来说,这一措施的出现,扭转了当时人心散乱的局面,平定了天下。公元2年,大旱蝗灾连发,不少地方百姓流亡逃难。王莽带头出钱出地以及住宅救济灾民,230名官员跟随效仿;同时,针对灾区减免租税,设置专门地区安排灾民,在首都建设安置住宅。公元4年,王莽加号宰衡,位在诸侯王公之上。王莽被当作兼具和一样的圣人。公元6年,汉平帝因病崩。王莽拥立年仅两岁的(孺)为皇太子,太后王政君命王莽暂代天子朝政,称“摄皇帝”(代理皇帝),主持政局。公元8年,由众大臣以谶纬之事推举,王莽接受禅让,在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 从23岁进入政界,经过31年“一以贯之”的道德楷模,王莽登上了最高的权位,54岁称帝,并以新圣自居,积极改制西汉末年乱象,意图回到儒家歌颂的夏商周三代盛世。改制的内容上从典章制度、法律与教育,下到人民习俗、经济制度等,十分全面。王莽雄心勃勃,大力推行土地国有、均产、废奴等政策,要重建、官无诉讼、乡无饥民、城中无贼、路不拾遗的儒家经典中的大同盛世。可以说,王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大胆的社会改革家,是一个有远见而无私的社会改革者。以西汉末年社会的实际条件,来衡量王莽的改革措施,王莽企图将当时矛盾百出的社会经济制度加以改良,不能不承认大多数是有进步意义的,而且切中时弊。 王莽最终失败了,这一“慕古、拘古、泥古的书生式政治”的失败,让王莽失去了所有。同时,也让一位敢于挑战的饱读经书的大儒贤者和大政治家被所谓正统史学家班固们永远钉在了“耻辱柱”上。这是王莽的悲剧,也是当时社会的悲剧。公元11年,黄河改道,灾民遍野。17年,各地发生蝗灾、旱灾。饥荒四起,农民纷起反抗,形成赤眉、绿林大起义。6年后,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身死国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