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未解之谜

青龙-基础科学几乎停滞,谁限制了人类的发展?科学家的猜测也许是对的

时间:2024-11-0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人类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从人类诞生到现在,已经有几千年的时间了,不过在这短短几千年的时间内,人类能够走出地球探索宇宙这说明人类科技发展的速度还是很快的,在人类科技发展的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伟大的物理学家,这些伟大的物理学家给人类的科技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从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开始到现在,人类已经走过了400多年的历史,在这400多年内,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都离不开科技的发展,牛顿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给了我们对力的正确理解,牛顿的力学主要有三大定律,它能够解释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是如何运动的。

随着人类对力的了解越来越透彻,人类迎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这时候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牛顿提出万有引力之后,人类对宇宙有了大概的认知,我们知道了天体运行的基本规律,在牛顿之后出现了爱迪生、法拉第、麦克斯韦、等等著名的科学家,他们的出现让人类对电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还创造了很多科学奇迹,如果没有爱迪生,可能到现在我们还无法使用灯泡,这些科学家的出现,让人类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随后爱因斯坦发表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爱因斯坦出现以后,写下了著名的质能守恒定律。通过这个定律,人类制造出了核武器,发明了更加先进的交通工具。

纵观人类近万年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过去的100多年内,人类科技发展的速度是最快的,而且也是颠覆性的,人类建立了量子力学、相对论、进化论、电力学等等,可以说在各个领域都非常出色,在2017年的时候,人们开启了一批50多年前的时间胶囊,里面有50多年前人类美好的展望:我们现在已经踏入宇宙,你们肯定已经可以非常方便的前往其它行星了吧?对于多变的气候肯定能够自行控制了吧?其实这段来自50多年前的留言并不是虚构的,只不过当时那个年代人类从飞上天空到飞出地球探索宇宙,仅仅用了半个世纪而已,所以他们认为,半个世纪人类的科技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过现在看来,人类在21世纪的发展其实并不是很大,虽然人类发现了引力波,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在100多年前提出来的,他认为当两个天体发生碰撞的时候,就会产生宇宙涟漪,这就是引力波,这就好像湖面上有一艘船,这艘船如果不动,那么湖面就会非常平静,如果这艘船开始游动,那么湖面就会产生涟漪,而引力波就是天体所产生的涟漪,科学家第一次发现引力,就是通过一个质量为太阳36倍的黑洞和质量为29倍的黑洞撞击、合并产生的,引力波对人类探索宇宙来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人类能够通过引力波去观测遥远的宇宙,引力波能够穿越茫茫的宇宙,利用引力波,我们能够知道宇宙深处发生了什么事情。

除了引力波之外,在2019年的时候,科学家还拍摄到了第一张黑洞的照片,黑洞在很早的时候就被科学家提出来了,在1783年的时候,英国天文爱好者给当时著名的科学家卡尔迪许写了一封信,信中他认为宇宙中存在一种质量非常大的神秘天体,而且连光线都没有办法逃离它的表面,当时他把这种天体称为是暗星,后来在1916年的时候,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里面提到了当一个天体的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连光都没有办法逃离它的引力,虽然当时爱因斯坦本人都不相信这种天体存在宇宙中,但是他已经通过公式计算出了黑洞。后来德国物理学家卡尔史瓦西给了黑洞一个解释,他认为大量的物质集中在一点时,就会使周围产生视界,一旦进入这个视界,物体就会被吸进去,最终科学家把这种神秘的天体称为是黑洞。

除了黑洞、引力波之外,人类在21世纪还发现了上帝粒子,上帝粒子就是希格斯粒子,这个粒子和空间中的物体的质量形成有关系,有了质量,粒子才能够结合原子,有了原子,才能够有分子,有了分子才会有物体,希格斯粒子就被称为是创造万物的粒子,如果没有它,那么就没有我们现在的世界,在21世纪的今天,人类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宇宙中很多新的天体,不过我们如果透过表象看本质就会发现,其实这些所谓的进步在上个世纪的时候就已经被科学家提出来了,而我们只是证明了上个世纪科学家提出的这些理论是对的,从真正意义上来说,现代科学基本上没有进入,一直以来,现代科学都是在不断的证明前辈的理论是不是对的。

并没有提出新的理论和思想,就连量子力学也是上个世纪科学家提出来的,量子力学是普朗克、波尔、海德堡、薛定谔、德布罗意、费米、狄拉克、爱因斯坦等等众多科学家一起创立的,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物体的理论,和相对论一定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为什么科学家要创立量子力学呢?因为在19世纪的时候,人类没有办法利用经典理论解释微观世界,所以在众多科学家的努力下,人类创立了量子力学,直到今天,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依然处于科学的最前沿,现在科学家还在研究这两个理论当中的秘密,为什么现在科学会停滞呢?是因为在20世纪的时候,人类已经将宇宙的奥秘全部解开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宇宙的奥秘远远比我们想的要多,20世纪确实提出了很多新的理论,也让人类的科技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如果说20世纪就将宇宙中所有的奥秘全部解开了,这是不可能的,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100年后的今天,人类的科学并没有实质性的发展呢?有一些科学家认为,人类科学停滞不前的原因是因为能源的匮乏,不少科学家认为,能源是一个文明进步的根本需求,任何一个文明想要发展自己的科技,那么它都必须拥有强大的能源,只有利用更加强大的能源,文明才能够大幅度的进步。

曾经科学家将宇宙文明等级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一级文明、二级文明、三级文明、四级文明,目前人类的文明等级还不到一级文明,科学家认为一级文明就是能够利用本星球上所有的资源,以目前人类的科技来看,人类还没有办法利用地球上所有的资源,所以人类的文明等级还达不到一级文明,科学家认为,人类想要突破一级文明,那么人类就必须掌握可控核聚变,这样人类文明才能够大幅度的提升,什么是可控核聚变呢?其实可控核聚变就是模仿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我们的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到现在已经燃烧了50亿年之久,科学家经过计算得出,太阳还能够继续燃烧50亿年。

为什么太阳能够燃烧这么长时间内,这是因为太阳内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核聚变反应,核聚变反应就是通过原子核之间的相互碰撞产生的,在碰撞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原子核,同时还会损失掉一部分原子核,这部分损失掉的原子核会转化为能量释放出去,然后被其它天体吸收,核聚变反应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太阳释放的能量对于人类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科学家要研究可控核聚变的原因,如果说人类能够成功研究出可控核聚变,那么人类的飞行速度、能量使用等多个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提升,核聚变反应对于人类来说就是无限能源,到时候人类可能会迎来第二个大航海时代。

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人类依然没有实现可控核聚变,而且目前人类离实现可控核聚变的道路还非常遥远,为什么现代人类的科学进步这么慢呢?其实从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人类的物理学发展实在是太快了,很多理论都是科学家推测出来的,并没有经过证实,为了证实这些理论是对的,在这100多年内,科学家也在努力,经过不懈的努力,科学家们才证明了前人的理论是对的,由于前辈们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坑,所以我们必须将这些坑先填平,才能够继续的向前走,在这100多年的时间内,人类已经证实了很多理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证明前辈的理论,自然现代物理学就会停滞。

除了这些之外,现在人类缺少了创新,大部分人都停留在了表面的快乐上,追求物质的生活,追求财富,追求名利,追求个人享受等等,这些让很多人迷失了方向,很多人觉得只要自己过得好就可以了,至于物理学和天文,那些都离我们太遥远了,久而久之,大家就会认为,物理是离我们非常遥远的东西,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有成就,从此之后,很多人对物理便没有了兴趣,但前辈们不是这样,为了能够弄懂一个问题,他们愿意花费一生的精力是时间,为了物理,他们愿意付出自己的美貌和生命,所以他们才能够在物理学上有重大的成就。

比如说居里夫人,在1898年12月26日,玛丽在提交给法国科学院的报告中宣布,他们发现了一个比铀的放射性要强百万倍的新元素,这个元素就是镭,这个发现在人类历史上是伟大的,不过为此居里夫人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由于她长时间受到放射性物质的侵袭,在1934年的时候,以恶心贫血病去世,不过居里夫人并没有后悔自己的付出,她曾说过:我们应该不虚度此生,居里夫人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在上个世纪,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众多伟大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能够为了科学放弃生命,所以在那个年代,人类的物理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现在有多少人能够为了科学而放弃生命呢?

纵观人类整个科学发展史,从哥白尼到伽利略,再到牛顿、爱因斯坦等等,哪一位科学家不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心血,所以前辈们之所以能够有如此之大的科学成就,并不是因为他们比我们聪明,而是他们比我们更加有毅力,不过即便如此,人类的科学并没有完全停滞,只不过比上个世纪发展要慢,小编认为,在前人的基础上,人类的科技一定能够变得越来越强大,发展也能够越来越快,虽然说现在人类的科技发展速度很慢,但是人类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人类的科技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在短短几千年的时间内,人类就能够走出地球探索宇宙,这说明人类总体的科技发展速度还是很快的。

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人类的科技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小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人类还能够再出现像牛顿、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物理学家,这样人类的科技将会大幅度的提升,目前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是有限的,虽然20世纪科学家已经解开了很多宇宙的奥秘,但是宇宙的奥秘远远不止我们看到的这些,在宇宙中一定还隐藏着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希望人类能够出现下一个爱因斯坦,来解开宇宙中的这些秘密,希望人类能够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对此,大家认为,人类现在物理学停滞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解析:北宋科学家沈括的重要成就都有哪些?

沈括是北宋一名有名的科学家。无论是在北宋时期,还是在后朝后代大批科学家当中,沈括一直是最优秀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沈括可以说是个全才,天文、数学、地理、生物、医学、物理……似乎每一门都非常擅长,要是放在当今那就是一个文理通吃的学神级人物。而且沈括还不仅仅是一名优秀的科学家,更是出色的军事家和外交家。对于沈括来说,读书和旅行都是生活中必须要坚持的事情。 沈括出生在浙江钱塘,也就是如今的浙江杭州,本就在官僚家庭出生,因此总是有不少机会因为父亲调动而游历各方。再加上母亲也是个非常有文化涵养的妇女,因此沈括自小就被养成勤奋好读的习惯,在母亲的指导下,沈括在十四岁时就已经把自己家中所有藏书给读完了。这些都为沈括将来的成功打下了结实基础。而谈到北宋科学家沈括最令人的成就,《梦溪笔谈》可以算得上是沈括写作生涯中非常具有意义的一笔。《梦溪笔谈》是沈括在晚年所著,可以说囊括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 在《梦溪笔谈》中,其实是非常详细记载了北宋时期广大劳动人民们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做出的各种贡献,并且还有沈括自己不少研究成果也都一一记载在其中,可以说沈括的《梦溪笔谈》不仅仅是一部反应沈括个人能力的展示墙,更是反应北宋时期自然科学成就如何辉煌的军功章。沈括在北宋时期是非常出名的,他的能力非常的超群,从小到大就是个喜欢多看多思考的孩子,并且一直都,文采出众。也因此不仅被我国人民所推崇,就连西方国家也有不少人非常仰慕沈括。你知道沈括被西方人称为什么吗?绝对是让你吃惊的赞扬。 其实对于沈括被西方人称为什么这一问题,也是有几种答案。有一说是指沈括的《梦溪笔谈》被英国科学大师称之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而沈括本人则被大师指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当然无论是前面的赞扬还是后面的褒奖,这些都是属于沈括的荣誉,也是属于中华儿女的骄傲。而西方国家的那些大师们之所以这么赞美沈括,自然也是有许多必然原因的。沈括本身确实是十分,并且一生成就也十分显著。在当时,沈括几乎可以说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要是放在现代就是学神级人物。除了非常擅长自然科学以外,天文、地理、生物、军事、医学、化学、农学等等,沈括都是非常精通的。 更有一种传闻,在古代西方人还不知道什么叫做石油的时候,中国百姓们却已经在用这一液体来点灯甚至做饭了,而且还给这一液体取了名字叫做“石油”。而发现这一液体,并且经过反复实践研究认定“石油”是非常好用,然后还给它取名字的就是北宋时期著名科学家沈括。常常听到有描述北宋时期的文章或是书评,这其中总是少不了提到沈括。而沈括是个怎样的人呢?为何后人对于这位古人有如此多的赞扬和欣赏,其中可真是有原因的。其实说起沈括,这个人身上确实是有太多优点让人无法无视。首先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其次还是一位军事家、政治家。 而说到沈括是个怎样的人,最不得不提的就是他在学习上的态度了。对于沈括来说,无论是生活还是学术研究都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观察上,每件事情到底是怎么样的,又可以变成什么样的样子,都是需要经过亲身实践或者仔细观察后才能得到答案。据说,沈括从小就是非常勤学又好问的,在加上父亲为官需要四处游历走动,所以沈括从来都没有停止思考和观察。无论走到哪里,看到什么,学习到什么,沈括都喜欢把看到的和自己想到的相结合来思考,从而得到更深入的答案。所以说,沈括确实是个非常认真、勤奋之人,他的才华他的成就不仅仅是因为他有天赋,更是因为他后天不断努力。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态度,才能成就后来的卓越吧。尤其是一本《梦溪笔谈》更是让后人对沈括津津乐道。在《梦溪笔谈》中有许多关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这些都是沈括从小到大根据自己所见所闻再进行整理而编著的。对于后人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成就这两个字组成的一个词,代表着就是有作为的意思,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成就,那么沈括的成就是什么呢?沈括的成就是非常多的,包含的范围也比较广。首先是沈括写的书,他一生写的书多达十几种,虽然有的著作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但是从目前存在的著作中,就可以看到沈括的博学,涉及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比如最为著名的《梦溪笔谈》。 沈括的成就还体现在了天文,物理,数学,医学,化学等等方面。在天文方面,沈括的成就是重新定制新历,创造了圭表,让时间更具体的被人们所感知,在物理方面,沈括的成就一般人都非常清楚,那就是小孔成像、凹面镜成象、凹凸镜的放大和缩小。在数学方面沈括的成就主要在平面几何,在医学方面,沈括发现了很多新的药方,并把它们记录在了书上,为后人的医术做了贡献,在化学方面,石油这个词语就是沈括发明的。正是因为有沈括这个奇男子,他的成就推进了历史的进展。从沈括的这些成就上,我们可以看出沈括的聪明与善于思考,动手能力强大,并且不畏惧失败,敢于尝试各个方面,这种精神是很值得后世人学习的。沈括的成就是长远的,不仅仅是有利于当时的社会发展,即使到如今也是有助于各方面的研究的。所以说沈括的成就是非常高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现代宇宙航行学的奠基人 苏联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简介

在人类航天历史上,有三位科学家的名字将被永远铭记,他们是:苏联的康斯坦丁·、美国的和德国的。齐奥尔科夫斯基是现代宇宙航行学的奠基人,被称为航天之父。他最先论证了利用火箭进行星际交通、制造人造地球卫星和近地轨道站的可能性,指出发展宇航和制造火箭的合理途径,找到了火箭和液体发动机结构的一系列重要工程技术解决方案。他有一句名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 人物简介 康斯坦丁·爱德华多维奇·齐奥尔科夫斯基Tsiolkovski,Konstantin Eduardovich, 1857.9.17~1935.9.19,苏联科学家,现代航天学和火箭理论的奠基人。1857年9月17日生于俄国伊热夫斯科耶镇(今属梁赞州)。童年因听觉几乎完全丧失而辍学,14岁以后主要靠自学,读完中学和大学数理课程。1880年开始在卡卢加省博罗夫斯克县立学校任教并开始研究工作。研究课题有:金属气球(飞艇)、流线型飞机、气垫火车和星际火箭的基本原理等。 1903年发表了世界上第一部喷气运动理论著作《利用喷气工具研究宇宙空间》,提出了液体推进剂火箭的构思和原理图,并推导出在不考虑空气动力和地球引力的理想情况下,计算火箭在发动机工作期间获得速度增量的公式,为研究火箭和液体火箭发动机奠定了理论基础。后,齐奥尔科夫斯基的才智得以充分发挥。在研究喷气飞行原理方面卓有建树:提出了燃气涡轮发动机方案,解决了航天器在行星表面着陆的理论问题,研究大气层对火箭飞行的影响,首次探讨从火箭到人造地球卫星的诸问题。齐奥尔科夫斯基一生撰写了730多篇论著。1932年苏联政府授予他劳动红旗勋章。1935年9月19日在卡卢加逝世。 人物生平 童年生活 1857年9月17日,齐奥尔科夫斯基出生于俄罗斯梁赞省一个美丽的村庄,父亲给他取的名字是康斯坦丁。这个家有7个孩子,康斯坦丁是老五。对于双亲,康斯坦丁在晚年回忆说: 父亲总是那么沉着冷静,在熟人中间,他聪明善辩,而在官僚中间,他以赤色和令人难以容忍的正直闻名。 父亲爱好建筑,曾经带领着几个孩子一起造过楼房和宫殿的模型,还总是不停地告诉几个儿子要多做体力活儿,要自立。母亲则完全是另一种性格,她活泼、热情,急躁的时候就用大嗓门说话,非常能干。康斯坦丁认为,父亲给了他坚强的意志,母亲给了他才华和对事物的热情。 童年的康斯坦丁活泼伶俐,爱读书,喜欢思考问题,尤其是爱不着边际地幻想。他说: 小的时候,为了让弟弟听我的狂想,我甚至会付钱给他。我幻想过我有很大的体力,幻想我像猫一样,顺着绳子和竿子爬得很高,看得很远。 由于家里的条件不好,康斯坦丁不能到学校读书,他受过的惟一正规的教育是在伊耶夫斯科的乡村上过一些日子的村办学校。但不幸的是,10岁的时候,他在滑雪的时候得了严重的感冒,导致猩红热,最终几乎完全失去了听觉。从那以后,康斯坦丁与外界几乎隔绝了。康斯坦丁回忆说: 我的耳朵近乎全聋,因此成了邻近的儿童们嘲笑的对象。这个生理缺陷使我同人们疏远了,但却使我发奋读书,用幻想来忘却所有的烦恼。 受到伤害的自尊总要在其他方面寻求补充和满足,康斯坦丁开始把自己幻想成一些伟大的、英雄式的人物。 也许任何一个伟大的人物,早期遭受的各种磨难都是他成为伟大人物的必备条件。康斯坦丁由于耳聋与外界断绝了联系,却从此走上了独立思考、善于幻想的道路。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他通过各种方式对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检验。有一次,他自己做了一个量角器,没有出屋就测量出了与远处的火警望台的距离是284米。然后,他又步行进行校验,结果完全正确,这使他对科学的信心倍增,他开始了解到理论知识对实践生活的指导意义。 教育经历 随着年龄的增大,父母不得不考虑孩子进一步受教育的问题。在齐奥尔科夫斯基16岁的那年,父亲用积攒的钱送他到莫斯科去求学。虽然这时他仍无法进学校学习,但莫斯科的环境显然比乡下优越得多。他在莫斯科的三年多时间里完全钻进图书馆里。家里每月给他寄来15卢布生活费、学习费,但他只吃最简单的面包和蔬菜,把余下的钱都买了书和实验用品。他自学了解析几何、高等代数和微积分,学习了物理化学和力学,还以极大的兴趣学习天文学甚至大量阅读小说和杂志。 在莫斯科,齐奥尔科夫斯基为自己不断获得新的知识而由衷地兴奋,但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他的体质却越来越弱了。1876年的一天,他父亲的一个熟人在莫斯科偶然看见了他,被他那疲倦和虚弱的模样吓了一跳。于是,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父亲收到那个人写的信时,还亲自来了一趟,后才被迫回家。 工作经历 1877年秋,齐奥尔科夫斯基通过了乡村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四个月后,他被任命为卡卢加省波罗夫县一个中学的数学教师。在波罗夫县,他租了两间房子住了下来,房东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叫索科洛娃。齐奥尔科夫斯基自己搞了一个实验室,一边教书,一边开始独立的研究工作。后来他与索科洛娃结了婚。 1881年,齐奥尔科夫斯基对气体理论进行了大量思考和研究,并完成了一篇论文,送交彼得堡的物理和化学学会。学会的科学家看到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论文后十分惊讶。因为论文的内容和结论完全正确,但这一问题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得到了圆满解决。科学家们没有把这个年轻人看作是骗子或剽窃者。他们认为:这位年轻学者可能与外界缺乏联系,并不知道他的 发现 已经问世多年了。著名科学家门捷列夫给齐奥尔科夫斯基写了一封措辞谨慎的信,对他的工作和成绩表示赞赏,还对他进行鼓励,希望他将来取得更大成果。 1892年,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研究兴趣转到飞艇上来。他曾发表了多篇有关飞艇的论文,提出了全金属硬式飞艇的设想。这段时间他还研究过飞机,但由于经费不足,实验工作无法开展。这使他认识到,像飞艇或者飞机这类大型的工程问题,靠一个人在业余时间里摸索,很难得到有实际意义的成果。因此他觉得还是应当做一些理论研究工作。这时,他开始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太空飞行研究上。 太空理论 在齐奥尔科夫斯基一生中,他最感兴趣、花费精力最多、取得成就最大的领域是航天。在很小的时候,有关星际航行的问题已经开始强烈地吸引着他。他在1911年回忆说: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我也和其他人一样,认为火箭不过是一种少有用途的玩具。我已很难准确回忆起我是怎样开始计算有关火箭的问题。对我来说,第一颗太空飞行思想的种子是由儒勒·凡尔纳的幻想小说播下的,它们在我的头脑里形成了确定的方向。我开始把它作为一种严肃的活动。 在莫斯科求学期间,齐奥尔科夫斯基就开始思索实现太空飞行的方法。16岁那年,他忽然想到利用离心力。这使他极度兴奋,以为发现了通向星际空间的道路。他后来回忆说: 当时我简直高兴得发狂,那一晚我整夜都无法入睡。我慢慢地在莫斯科的大街上徘徊,一直思考着这一发现的伟大意义。但到了第二天黎明,我终于认识到我的推理是错误的。 1882年,他在自学过程中掌握了牛顿第三定律。这个看似简单的作用与反作用原理突然使他。他在3月28日的日记中写道: 如果在一只充满高压气体的桶的一端开一个口,气体就会通过这个小口喷射出来,并给桶产生反作用力,使桶沿相反的方向运动。 这段话就是对火箭飞行原理的形象描述。 齐奥尔科夫斯基既是一个踏实的科学家,也是一个热情的探索者。他在一篇名为《太空火箭工作:1903-1927年》的文章中,系统总结了他在火箭和航天学研究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然后,他对航天的未来发展阶段进行了展望。这些阶段包括:火箭汽车、火箭飞机、人造卫星、载人飞船、空间工厂、空间基地、太阳能的充分利用、外太空旅行、行星基地,以及恒星星际飞行等。他在文章中提出的在飞船中利用植物生产食物和氧气、依靠旋转产生重力、更好地利用太阳能等思想至今仍是航天领域的研究方向。 十月革命 改变了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生活和研究条件,他的社会地位也有了很大提高。1919年他被选为科学院的会员,1921年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委员会会议决定给予他个人特殊养老金。从那时起,他更加勤奋地专心于航天学的研究。 十月革命 前,齐奥尔科夫斯基共写出了130篇论文,以后却写出了450余篇。更为重要的是,在他的论文和著作的影响下,一批火箭和航天爱好者走上了航天探索的道路。他的成就也被欧美广泛承认,德国航天先驱奥伯特曾在致齐奥尔科夫斯基的信中说: 您已经点燃了火炬,我们绝不会让它熄灭。让我们尽最大的努力,以实现人类最伟大的梦想。 但是,他仍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他在1931年写道: 儿童时代以来,严重的耳聋使我完全不顾及日常的生活方式,也因此缺少“交际”。这也许是我到了68岁仍然进展缓慢,没有取得真正成功的原因。沉思、计算和实验构成了我的全部生活。我的住房底层的车间始终陪伴着我。即使由于火灾和洪水将其摧毁,我也很快把它恢复起来……重大的问题还远未解决,我还有足够的能力或者健康允许我把这些思想变成现实吗? 随着世界范围内火箭和太空飞行研究热潮的兴起,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名望在迅速增长。1932年在他75周岁生日时,苏联的各大报纸和杂志都刊登了有关他的事迹和科学成就的长篇文章,也向他发去了生日贺电,一时间这位老人成了苏联杰出的人民英雄。他在新的时代里感到充满了希望。他在给斯大林的信中表达了他的兴奋之情: 我在航空、火箭和太空飞行方面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和苏维埃政府--人类文化发展的卓越领袖。我充分相信在他们的领导下,一定能够成功地完成这些伟大的事业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