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未解之谜

旃蒙-河北一位村民多次在睡梦中转移到千里之外(黄延秋)

时间:2024-11-0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叫做黄延秋的河北村民多次在睡梦中失踪,再次现身,他就会出现在千里之外。正所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黄延秋竟然可以在睡着之后穿越千里,相信大多数人在听到他的古怪经历之后,都会感到匪夷所思。

睡梦中辗转千里

现如今,科技力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也渐渐的清晰起来,对于那些存在于世界上的难以解释的神奇现象,人们也学会了从科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和判断。

据说在1977年的时候,我国河北发生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一位普普通通的村民,也因为这件事频繁活跃在大众的视野范围内。黄延秋在睡着之后,次日一早就不见了踪影,当人们再次发现他的时候,他竟然出现在了千里之外的上海。

频繁发生的古怪事件

要知道,上海距离黄延秋的老家是非常远的,在当时的那个时代中,飞机并没有普及,所以想要在一夜之间辗转千里的话,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大多数人,都对黄延秋的这段神奇经历,保持着难以置信的态度,但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件事情还并没有结束。诸如此类的情况先后发生过三次,据黄延秋本人回忆,这些事情都是在睡梦中发生的,次日一早,他才知道自己出现在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有研究人员也关注起了这件事,甚至还对黄延秋进行过测谎仪的检测。

真相无从考究

没有想到的是,检测结果显示,黄延秋没有任何的说谎嫌疑,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关于此事至今都没有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黄延秋的一面之词,是很难得到大众的认可的,有专家认为,他本人很有可能患有臆想症,这属于精神分裂的一种。另外一种可能是,这些奇怪的事情都是黄延秋在梦游状态下导致的。

一代奸雄曹操最为倚重的一位奇怪谋士是哪位?因何而出名

手下谋士众多,且各具特色,各擅胜场。相比较而言,除了和一度号为 谋主 的(的侄子,但年长荀彧六岁),最为曹操倚重的,便非荀彧莫属。在中有一个人,他充满智慧,手上却没有一把鹅毛扇可供上镜;胆识过人,在血雨腥风的沙场上又难觅他的踪影;他天生一个美男子,却从来不像、那样将自己的阳刚壮美书写上简帛汗青,此外他还是那样谦退沉稳,简朴本分,不与人争,在三国群英争相辉耀自己在历史星座中的光芒时,他却躲在遥远天幕的尽头,仿佛一颗晦暝的四等星。网络配图 他就是荀彧,字文若。至少曹操知道,在自己熠熠烁烁的谋士团里,荀君是最璀璨的一颗,当真是才华丰茂,郁郁葱葱;曹操有所不知的是,就命运而论,荀君又是最背晦的,临终前的荀彧,其心情之郁郁难平,煞是让人叹息不已。 郁郁乎文若 ,这个句法上有欠斟酌的句子,于是便成了我对荀君的临时概括。说到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没有人比荀彧更合适了,事实上多年来曹操已习惯于将大本营,连同受自己挟制的,无限信赖地交给荀彧全权掌管。如果荀彧有意专权的话,他所处的尚书令高位倒是非常恰当的(荀彧常因这一官衔而被人称为 荀令君 ),后来曹魏政权之所以毁于司之手,起因正在于讨吴时,一不留神,将看家护院的 尚书令 角色赋予了。 当然,曹操手下谋士众多,且各具特色,各擅胜场。相比较而言,除了郭嘉和一度号为 谋主 的荀攸(荀彧的侄子,但年长荀彧六岁),最为曹操倚重的,便非荀彧莫属。区别是,郭嘉和荀攸常年不离曹操鞍马左右,随时献计供策,荀彧则始终远离战场烽火,一面治理后方,一边远远地通过传书递简的方式为曹操输送谋略。运筹帷幄之中,之外,用以形容荀彧的工作风格,实在是再适合不过了。荀彧出生在颍川一个极有名望的家族,不仅父辈皆名震当世,时人号为八龙,众位兄弟亦个个气宇不凡,知名当时。儒雅俊美的荀彧,虽小曹操九岁,种种迹象显示,心高气傲的曹操长时期来一直将他视为畏友,对他敬重有加。他被曹操委以重任时年仅二十九岁,没过多久,他就以自己处变不惊、智勇双全的才能,挽救了曹操。 那是在曹操最狼狈的时刻。当时曹操初获兖州,又刚刚在对的讨伐中获胜,大功初建,不觉想念起家中的老父兄弟,寻思着将他们接来,共叙天伦之乐。然而正是这一番孝子美意,引来一场家门惨祸,他的合家老小被徐州牧新近收罗的一名黄巾降将张闿尽数杀害。曹操气懑填胸,立即率领大军,以之势,杀气腾腾地扑向徐州。孰料祸不单行,他多年旧友、恰在此时陡然翻脸,联络了西北独狼,欲在曹操背后捅上一刀。由于陈宫、张邈在兖州极有势力,吕布的虎狼之师又勇冠三军,所以短短数天之内,曹操赖以自立的根据地便落入敌手。这一下变起仓促,人鬼难防,在徐州作战的曹操除了对当地百姓犯下屠城血罪外,本来就没有获得多少实质性的战果,现在又突然面对无家可归的境地,曹操受到打击之大是的。何况,就说背叛曹操的张邈吧,那本来竟可算是曹操最知心的朋友,曹操甚至对家属讲过这样的话:若我在外面遇到不测,你们可以投靠张邈,只有张邈是我最可靠的朋友。网络配图 家门惨痛继之以祸起萧墙,曹操一时还没弄清楚眼泪该为谁而流,泪眼迷离之际却蓦然发现,留任后方的荀彧已如南天一柱,拔地而起。负责镇守兖州的荀彧,,面对数倍于己的强敌,处变不惊,指挥若定。他充分显示了运用有限人力资源的高卓能力,在骤然煮成一锅乱粥的时势面前,荀彧像一个高明的棋士,一瞥之下便洞悉了全部利害:何处宜弃,何处宜保,何人可寻求互助,何人可使之不敢轻举妄动。最后平安化解危机。曹操戎马生涯中有很多重要的关节点,几乎每一个关节点,我们都能看到荀彧的智慧。荀彧的智慧与郭嘉不同处在于:郭嘉更擅长以猎豹般的机敏,捕捉稍纵即逝的战机,荀彧则更像一位治国大师,统览全局,所提的方案往往周赡完备,切实可行,极具长远的战略眼光。曹操回到兖州后,还没来得及当面对荀彧表示感谢,便先洗耳恭听了荀彧下面一番教诲: 当年保关中,光武帝据河内,为君临天下都是先力求,以便进能够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即使不断遭到挫折和失败,仍然能够成就大业。将军本以兖州创业,今天虽然有些残坏了,其实仍然不难自保,这便正好像将军的关东与河内,务必先求安定。将军若先分一支兵东击陈宫,陈宫必不敢西顾,我们正好乘这段空闲时间把麦子收了,待到粮草丰足,吕布便可一举而破。破吕布之后,将军再与南面的扬州结好,共讨袁术,届时将军兵临淮、泗河上,大业可传檄而定。倘若将军暂时放下吕布,先去征讨陶谦、袁术,多留兵守备则将军难免兵员不足,少留兵则大家先去保城,无法收麦。吕布必乘虚而入,大肆劫掠,民心难免有变,虽然鄄城和范、卫三县仍然可以保全,其余诸县自将改弦易帜,不复为将军所有了,到那时,将军又何去何从呢? 被曹操由衷地赞许为 略不世出 的荀彧,这时又以自己独具的战略眼光,向曹操奉献了一个更加卓越的建议:打牌。说荀彧 打皇帝牌 ,荀君估计不会高兴,因为他的本意并非将皇帝看成一副牌。他确实从心底里认为,曹操在道义上也应该维护汉室江山,他当年投奔曹操与此时劝曹操迎奉天子,思维上本是一脉相连的。只是,由于这一建议本身也极具谋略价值,再联系曹操本人日后对待皇帝的态度,我们才感觉出其中 打牌 的意味。后来,大军向曹操开拔过来时,荀彧又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由于荀彧在袁府多年,亲兄弟也在袁绍处效力,所以他对袁绍及其手下众谋士武将的判断,甚至较郭嘉更准确,更神奇。在与 臭嘴 的一次辩论中,荀彧不仅一一指出了袁绍手下众人的性格特征和能力局限,更对他们日后的结局──应该说下场──做了精准的预言。唉, , 若我们相信陈寿的记述,则荀彧在这里简直显示出一种超级巫师的才能:所有经他评点过的人物,一个也没有摆脱他预先为之设计的结局。曹操在官渡与袁绍相持已有半年,曹军粮草堪堪不济,形势日见危急,曹操不免有些胆怯。曹操每当心绪不宁,计策未定之时,便有给荀彧写信的习惯。远在的荀彧见曹操信中流露出回军退守的意思,火速修书一封,遣快马送与曹操,竭力表示反对。因自己不在前线,不谙具体地势,所以荀彧的回信中并无一计一策,但他提到了一个重要概念:时机。网络配图 荀彧坚信,目前正值曹袁实力消长的关键时刻,双方都有困难,只要坚持,再坚持十天半月,必然会出现决定全局的可贵战机。实力对比已不重要了,现在是双方主帅比拚智力的重要关头,智高一筹者,有可能。曹操再次听从了这位奇佐,不多久,他就觅得了稍纵即逝的战机,一举击败袁绍。 荀彧除了出众的管理才能,卓越的大局观,在识拔人才上,也显示出高出群侪的眼光。曹操手下不少著名谋士,都由荀彧举荐而来,包括郭嘉、钟繇、司马懿。荀彧赖以威服众人的,还有自己风高节亮的道德风范。他为人谦和, 折节下士, 居高不傲,为官不贪,一心为公,散尽家财。不仅曹操对他充满敬仰,同事下僚也多对他崇敬有加。后来曾被曹丕称颂为 一代伟人 的著名谋士钟繇,对荀彧就佩服得,称他为颜渊再生,所谓 能备九德,不贰其过,唯荀彧然 。司马懿更不避美言地认为:无论在书籍中还是自己 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 。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这是对大臣的最高礼遇)。荀彧认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不宜如此”,因此惹怒了曹操。对荀彧之死,有一种来源可疑的传说:曹操曾托人送给荀彧一只食品盒,打开后空无一物,荀彧立刻明白了对方的用意,遂服毒自尽。当然权威的说法(陈寿)也颇为笼统含混,说荀彧五十岁时 以忧薨 ,时为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荀彧死后第二年,曹操进封为魏公。曹操终究没有用自己的强力废除,终究没有做过一天皇帝,隐隐中是否慑于荀君来自黄泉之下的逼视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中国历史上被老婆气死的帝王是哪一位?

人常说中国地大物博,理所当然的很多特产都堪称世界之最。譬如,前前后后就有三四百位,是世界上盛产皇帝最多的国家。皇帝多了,死法也就。有饿死的,有吃错药死的,也有被老婆用被子闷死的,更倒霉的还有本文这位被出轨的老婆气死的。说起来这位皇帝还是一代少年有成的明君,他就是那位把鲜卑族改造为的。 拓跋宏一辈子注定和的女人有说不完的过节儿。 第一个姓冯的女人是他的奶奶冯。本来冯太后可以安安心心做太后,但是他爹献文帝却不想安安心心做皇帝。这个拓跋弘是个的典型,他看见大臣就头疼,看见奏章就撞墙,放着好好的皇帝不做,却整天想着与木鱼为伍,投身到吃斋念佛的伟大事业中去。他想撂挑子可以,但是必须先留下一个儿子替他受死才行。于是乎,他就拼命地和老婆一起“拼搏”,终于在皇兴元年(公元四六七年)生产出了儿子拓跋宏。拓跋弘认为自己很快就要解脱了,高兴得当即大赦天下。但是,北魏这个帝国有个很差的传统,如果某个女子生的儿子做了太子,那么她就要掉脑袋,为的是防止出现第二个。所以,拓跋宏早早就成了没娘的孩儿。网络配图 没娘的孩儿自然没娘养,养他的是几个宫女。不知是宫女调教得好,还是他天性聪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父亲。他四岁那年,拓跋弘身上长了个大脓包,那个疼呀。拓跋宏就亲口给老爹吸出脓水,没多久,脓包就好了。为此,举国上下都惊奇了好一阵子。老爹拓跋弘心里乐坏了,总算找到理由可以退位了。在第二年,他下诏传位于幼子,自己正式退休。谁知道即位那天,拓跋宏小朋友在自己大喜的日子却哇哇大哭,老爹就问他是不是想吃糖了?他回答了一句:“代亲之感,内切于心。”汗!小小年纪就懂得这么深的道理,全国人民再一次折服了。 拓跋宏毕竟是个小屁孩儿,小屁孩儿连自己的眼泪都管不住,哪还管得了天下。于是他奶奶冯太后不得不撇下后宫的几个帅弟弟,再次出来垂帘听政。冯大娘执掌乾坤,雷厉风行,让一些心怀不轨的人不敢轻举妄动。对于小屁孩儿拓跋宏,她也是谆谆教导,。但是,冯大娘同时也是个权力欲很强的女人,第一次垂帘时就是因为一时心软,把权力还给了儿子,结果被儿子干掉了自己的小情人。这次她吸取了教训,看到小这么聪明,生怕将来孙子也不听使唤,因此多次想废掉拓跋宏的皇位。某天,北风萧萧,雪花缥缈,冯大娘在几个小情人的鼓动下,给小孙子穿了件很薄的衣服,然后领到一间和外面一个温度的屋子里,美其名曰“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一饿就是三天,拓跋宏差点饿成了拖把杆。关键时刻,一干大臣们站了出来,又是哭、又是磕头,好话说了一大箩筐,才算融化了冯大娘那颗冰冷的心。 自此以后,拓跋宏开始学乖了,有话藏着,有心思掖着,宁肯烂在肚子里,也不送进冯大娘耳朵里,认认真真做孙子。冯大娘一瞧孙子这么“乖”,也就渐渐放心了,越发地为所欲为。她左手牵着一群帅弟弟,右手拉着一帮好奴才,把自己的党羽安插到了各个要害部门,比当年的吕后还吕后。好在冯大娘业务水平还算高,对工作也比较负责,北魏帝国在她的手里蒸蒸日上,国泰民安。譬如,她批准实施的“三长制”就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三长即: 五家为邻,设一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三长层层牵制,既便于人口管理,又益于征收赋税、征调兵员,对以后朝代的乡里组织管理产生了长远的影响。网络配图 时间的车轮是挡不住的。终于,小屁孩儿拓跋宏长成了翩翩少年,冯大娘送佛送到西,干脆连婚姻都替他包办了。新娘不是别人,而是她的侄女。拓跋宏在婚姻方面绝对是个好丈夫,对待这位冯皇后体恤有加、关心备至。夫妻恩恩爱爱,原本可以白头偕老的。然而,冯媛女士有个致命的缺点,正是这个缺点导致了二人的离婚,作者在后面会提到。 公元四九○年,即太和十四年九月,斗败无数人的冯大娘最终没能斗过阎王爷,驾鹤仙游去了。爷爷都是从孙子走过来的,这一点在拓跋宏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了活命,他在冯大娘没死的时候,养晦韬光,冯大娘一死,他就立即从木鸡变成了雄鸡,首先干的一件大事就是迁都。当时北魏的首都是平城(今天的山西大同北部),虽然名字叫平城,但是这里一点都不太平,可谓上有天灾,下有人祸(北方民族柔然的侵袭),是个典型的鸟都不愿拉屎的地方,不迁不足以平民愤。多年来,拓跋宏一直有此心愿。然而首都是一个国家的心脏,心脏要挪位自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挪得不好,小命就得玩儿完。所以后世的那么强势,只是想把首都从同属河南省的开封挪到洛阳,都被大臣顶得胎死腹中,对拓跋宏这个的毛头小子来说,就更是难上加难。幸好拓跋宏不是属牛的,只会一根筋直来直去,他巧妙地搞了一次暗度陈仓。 某天,拓跋宏在朝会上煞有其事地宣布自己要御驾亲征,争取一举荡平南齐,提早统一中国。和他预料的一样,大臣们纷纷提出反对,口水多得都可以盖座游泳馆了。这里面,属任城王拓跋澄的嗓门最大。下朝后,拓跋宏偷偷把他叫到后宫,说出了自己亲征的真实用意是想迁都洛阳,然后进行汉化改革。任城王恍然大悟,进而十分配合地在第二天的朝会上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支持皇帝南征。领头的没了,小喽啰们自然也就蔫了,计划第一步成功。公元四九三年,拓跋宏领着三十多万大军浩浩荡荡“南征”去了。这个时候,老天爷也十分照顾,连着下了一个多月的雨,到处都是泥坑水洼,不光人走不方便,就是马走都十分困难。为了把戏演得更加逼真,拓跋宏穿着整整齐齐,下令大军继续前进。大臣们不干了,再走下去南齐没来打我们,我们自己先累死了。他们再次呼呼啦啦站出来要求停止南征。眼见时机成熟,拓跋宏先举起一根大棒:“寡人带着几十万大军兴师动众走了这么长一段路,如今半途而废不是让人看笑话吗?”大臣们个个面如苦瓜,紧接着拓跋宏马上抛出一颗甜枣:“如果实在不想走也是可以的,我们就把首都迁到这里如何呢?”大臣们恍然大悟,原来耍我们呢!心里那个气呀,半天都没人吭声。拓跋宏急了,同意的站左边,不同意的站右边。大臣们一想反正都走到这儿了,返回去和向前走都是费鞋底的苦差事,索性同意了。迁都大计就此告成。 洛阳地处中原,历史上是、西晋等王朝的首都。在五胡乱中华的时代,这里是北方汉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方。拓跋宏迁都于此,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想对鲜卑民族进行汉化改造。汉化的第一步是从风俗习惯开始,他本人曾说:“自以来,及诸经穷,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吾……如此渐习,风化可新;若仍旧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复成被发之人。”公元四九五年,大规模的变革正式开始。首先在服饰上,禁止三十岁以下的人穿胡服,而改穿汉服;其次在语言上,命令本族人学外语,也就是汉语;此外,他还对姓氏和通婚进行了强有力的改革,并以身作则,娶了几个汉族美眉做老婆。网络配图 大凡政治家改革,最常干的一件事就是兔子先啃窝边草,让身边的人和自己身体力行,给别人做做榜样。很多窝边草,如皇叔祖安定王拓跋休等等都听话地照做了,唯独离窝最近的一根草——冯媛没照做。这个犟女人本着“汉语不及格、证明我爱国”的思想,坚决不说汉语。拓跋宏好劝歹劝都没效果,无奈之下,于太和二十年七月,废掉冯媛的后位,降为庶人,让她在瑶光寺养老,跟佛祖们说鲜卑语去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后。拓跋宏很快就挑选了一位新的继任者——。这个冯润是冯媛同父异母的姐姐,小名叫妙莲,当年姐妹俩一同进宫嫁给了拓跋宏。之所以当时没有成为皇后,是因为自己的母亲不是正房。她和拓跋宏的感情一直很好,可惜的是她的身体却不是很好,因为内分泌失调,不幸得了牛皮癣、荨麻疹之类的皮肤病。皮肤病的传染性很强,冯太后害怕拓跋宏受到传染,就把她打发到庙里做尼姑了。拓跋宏是个多情种子,对冯润念念不忘,但碍于女强人胡太后的约束,又不能和她朝夕相处。只好把对她的思念转化到她的妹妹身上。等到冯太后病死,吃了几年素食的冯润内分泌也调得差不多了,一身的皮肤病也好了。拓跋宏那个高兴呀,派人把她接回皇宫,封为左昭仪。离开之前,拓跋宏眼里只有一个她,回来之后,拓跋宏眼里却有了冯清、高美人等一干莺莺燕燕。拓跋宏毕竟只有一个,与别人共享是很痛苦的一件事,冯润狠下心,通过各种手段,硬是把这些情敌们不是赶走,就是干掉,留下自己一个人痛痛快快独享好男人拓跋宏。 改革初见成效后,拓跋宏开始从文治转向武功,希望消灭南方的齐政权,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为此,他长时间奔波在战场上,过着刀头舔血的生活。女人最怕的是寂寞,身处大后方的冯润以前还可以与几个情敌钩心斗角,打发打发时间。现在情敌下岗了,老公出征了,孤零零的她开始找乐子。不久,她就找到了一个高菩萨。此人长得,而且是个假太监,两人干柴碰烈火,爱情的小火花劈里啪啦地就着了起来。开始火苗还只是在后宫燃烧,后来蔓延到朝堂之上。冯润四处拉帮结派,任用奸臣,把北魏朝廷搞得乌烟瘴气。 人一得意就要忘形。眼见中央政府都在自己的掌控中,冯润开始肆无忌惮地向宗室伸出黑手。她的弟弟北平公冯夙一直垂涎于当时的大美人彭城公主,想尽办法想要得到她。这个彭城公主是拓跋宏的六妹,第一任丈夫是丑八怪刘承绪。小刘同志别看身体畸形(脊椎严重弯曲变形),但是超有桃花运,加上彭城公主,前后一共娶了三个公主。可惜的是,他三十岁不到就死了,剩下彭城公主一人做了寡妇。冯夙把这事和姐姐一说,冯润当即拍板,勒令彭城公主准备做自己的弟媳。彭城公主对冯夙是一百个不满意,对淫乱宫闱的冯润更是一千个不满意。气愤之下,她带领几个随从逃离洛阳,跑到前方作战的拓跋宏那里告御状。当时大雨连绵,行路十分艰难,随从们不免发几句牢骚。但是彭城公主性情刚烈,当初嫁给一个丑八怪已经毁了前半生了,怎么能再嫁个无赖毁掉后半生呢。她坚持前行,硬是顶着雨跑到了哥哥面前。网络配图 此时的拓跋宏因为征途劳累,病倒在军中,听到这件事后,心情可想而知。在他心里,冯润应该还是当年那个与自己甜甜蜜蜜的纯真少女,而眼前的现实却彻底击毁了自己的一厢情愿。不过,他到底是经过大风大浪考验的人,在处理家务事之前,他先把仗有条不紊地了结了。然后,才班师回朝。 得知彭城公主逃走的消息,冯润又惊又怕,进而使出了蠢女人的招数——诅咒。她找来巫婆又是喷火,又是烧小纸人,心里无比虔诚地希望老公早死。结果她的老公虽然命薄,却还是活着回到了洛阳。他抓住高菩萨等人一一审问,然后让这些人渣一字排开,跪在门外。接着,他命冯润前来见自己,做贼心不虚的冯润见了老公,玩儿起了泼妇的,又是哭又是嚷。孝文帝不吃这一套,堵住耳朵不听,等她闹够了,也没立即处理她。等到再次召见时,估计拓跋宏耍了个心眼,在冯润身上藏了把匕首,然后故意命令士兵在她进来时搜身。暗藏匕首这是再明白不过的谋反大罪,拓跋宏就以此为罪名把她关了起来。好在拓跋宏是个比较念旧的人,不忍心杀她,就将其软禁起来。 爱情就像洪水,控制得好,你可以年年受益,控制不好,你就得遭灾。这次打击对拓跋宏伤害太大,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三十三时,终于病死于南征途中。临去世前,他对彭城王嘱咐,在其死后将冯润赐死,但仍然以皇后身份厚葬,不要败坏了冯家的名声。冯润见到毒酒时依然泼悍不减,大哭大闹,就是不愿喝下去。可惜这次由不了她了,最终被人掰开嘴硬生生地灌了进去。 爱情就像Office,是人生的一套必备程序,所以必须有足够的空间去承载。但爱情不是Windows,是人生的根本程序,所以切不可安装在C盘。否则,一旦运行时超过负荷,你的CPU就会瘫痪,随之而来的不是死机就是彻底报废。因此,我们要把爱情放在正确的位置,或者D盘,或者E盘,毕竟,爱情不是生命的全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