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迷案追踪 >

吉林扶余玉米地杀人案侦破纪实:直接造成了一个宝贵生命的丧失

时间:2023-08-12 13:35 来源:菜叶 作者: 菜叶

【帆叶网探索分享关于吉林扶余玉米地杀人案侦破纪实相关的知识】

金秋十月,其实是令人欣喜地收获季节,然而一片玉米地却笼罩在一种灵异不安的紧张气氛之中。2015年10月6日中午时分,吉林省扶余市公安局的民警,带领当地群众共同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搜寻行动。

警方在玉米地里一点一点地向前搜索,他们搜寻的目标是当地一名35岁的中年妇女,名叫李昕(化名),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当警方接到报案时李昕已经失踪20多个小时了,她究竟遇到了什么事情?眼下身在何处?谁也说不清楚。

从村头一处监控记录中,办案民警查到了李昕出村时的身影。村口这个民用的摄像头显示,李昕穿一件粉色的外套,下身穿深色裤子,拿一个编织袋,从东向西走,在行走的同时,李昕的左臂不时上下摆动,好像往嘴里放什么食物。李昕孩子说,走之前妈妈装了一兜瓜子儿,所以说警方猜测,李昕应该是在吃瓜子儿。

吉林扶余玉米地杀人案侦破纪实

监控录像

李昕走之前跟她孩子说,你把饭焖好,然后等我回来给你们做菜,咱们一起吃中午饭。两个年幼的孩子根本没有想到这几句话竟然成为妈妈最终的遗言。姐妹俩从中午一直等到夜晚也没有等到妈妈回来。

李昕的丈夫在外地打工,她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她的作息时间很规律,在没有特殊交代的情况下,不按时回家,就一定有特殊情况发生。接到孩子的电话后,在外地打工的丈夫火速赶了回来,可是他找遍了自家的玉米地,也不见妻子的踪影。

民警注意到,田头堆放着新采摘下来的玉米,但是数量并不多,曾经在监控画面中出现的白色编织袋,也放在玉米堆旁边,袋子里面空无一物,也没有任何可疑的痕迹。空袋子所在的位置表明,李昕是在已经倒出玉米棒,还没回到采摘处的情况下突然停止了劳动。

侦查员猜测,可能是哪位叫了李昕,李昕才突然离开的。按照这种猜测,李昕应该是自愿的、和平地离开现场的。可是民警们随后看到的情景却指向了相反的一面。从秸秆上空玉米皮最终出现的位置,侦查员找到了李昕最终的采摘点。细心的民警注意到,在垄沟里遗落着些白色葵花籽,令人生疑的是,这些白色葵花籽没有一个空壳,居然都是完好的没吃过的,那么它们如何会出现在地上?李昕不可能无缘无故地把这些瓜子儿扔到地下,侦查员猜测很可能这里发生了一些撕扯。

警方由此推断,李昕是在被人控制的情况下离开现场的。时隔不久,执行搜寻任务的民警惊讶地发现,玉米地深处竟然出现了一处圆形的空场,倒伏的玉米杆上还有未收割的玉米,应该是非正常状况造成的。在倒伏的玉米杆周围,侦查员再次发现了和此前一样的白色完好的葵花籽,民警推断,李昕在这里遭遇了更为激烈的侵害。因为当时是秋季,在周围玉米杆没有放倒之前,这里形成了相对隐蔽的空间。

35岁的李昕在自家玉米地里干活却遭遇了野蛮的袭击,随后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了,民警隐隐感觉到她可能已经凶多吉少。案发时间正值中午时分,在光天化日之下犯罪嫌疑人会把李昕弄到哪里去?那个时间地里干活的人基本也都在往回走了,假如用交通工具把尸体运走,那势必会被发现,所以警方分析运走尸体的可能性不大,很可能是就地掩埋。

本来在警方介入调查之前,村民们已经在这片玉米地中反复寻找过了,并未发现动土掩埋的迹象。然而,已经掌握的所有信息都让警方确信,如果李昕遇害,她的尸体应该就在自家的玉米地中。这是一场全面彻底的搜索,锋利的玉米叶在人们的脸上、手上划出一道道伤口,专案组指挥员明令要求搜索队员,宁可放慢速度,也不许错过任何疑点。

六个小时后,搜索队员终于捕捉到了一处非常细微的变动。有一个地垄沟的土稍微有点松动,而且这个土下面埋有苞米叶,有可能被人松动过。

基层生活的经验告诉办案人员,这种现象是违背常识的。因为玉米叶即使落下,也应该落在土地的表面,不会自然进入土壤里,既然玉米叶被土压上了,这是一个反常现象。带着一丝疑惑,民警小心地拨开表层土,随即就感觉到了一种异常的状态。如果是夯实的土,下锹会很费劲,而这里只要稍微用力,一锹就下去巨大一块,这里应该是新挖的一个坑。当粉红色的衣袖出现在眼前时,侦查员们的心情一下子沉到了谷底,在场的人都知道,李昕当天出门时穿的正是一件粉红色的上衣。

随着挖掘的推进,警方的担忧渐渐变成了现实,35岁的李昕确实不幸的遇害了。由于搜寻及时,死者的尸体基本是完好无损的,除了脖子上有些淤血,法医没有发现其它足以致命的外伤,李昕是被人掐死的。

被害人衣衫不整,裤子被退到臀部以下,反映出犯罪嫌疑人一度产生了某种邪恶企图,很可能是企图强奸,被害人不从,然后凶手把被害人掐死掩埋。显然,在处理被害人的尸体时,犯罪嫌疑人费尽了心思,他特意选择了这处远离第一现场,还没有采摘过的玉米地,并且在垄沟内进行了小心地挖掘,精心的掩饰。

埋尸的坑比尸体稍微长一点,宽完全按照垄沟的宽度,深大约有70公分,如果不是表层土反常地埋住了玉米叶子,这个地点很难被发现。因为埋得比较深,耕地的时候一般犁只能耕到20公分左右深,很难发现死者的尸体。

从堪称巧妙的坑道作业中,经验丰富的办案民警解读出了更多信息,进一步刻画出了犯罪嫌疑人的形象。嫌疑人用手挖不了这么深的坑,所以嫌疑人肯定有工具,而且嫌疑人应该是经常在地里干活,挖坑这样的活经常干,才干有这种麻利的干活手法,那么这个人到底是哪位呢?

犯罪嫌疑人在农忙季节,公然侵害田间劳作的中年女子,并且携带铁锹仔细地处理了埋尸现场,谁能做得如此大胆而从容?嫌疑人应该对死者的家庭结构、人员组成非常熟悉,知道案发时间肯定没有人会来玉米地,所以警方推断,犯罪嫌疑人很可能就在同村村民中间。案发前后使用铁锹下地干活的人,一时间成为调查走访的重点。

不久,一位名叫孙斌的村民进入了警方的视野。因为在监控里只看到他一个人带着铁锹回来了,警方把他列为重点嫌疑对象。孙斌就是本村人,跟被害人熟悉,具备一起攀谈,长时间逗留的条件,而且熟悉当地地形。

外围调查显示,孙斌和被害人李昕两家过去属于同一个生产小组,包产到户后就有多块责任田相连,双方曾经因为边界问题发生过矛盾纠纷,虽然经过村干部多次调解,孙斌仍然不服气,一直认为李昕占用了他家的耕地。警方猜测,当孙斌看到李昕收获玉米时,可能上前理论争执,矛盾由此激化,两人由口角进而发生身体接触,最终发生命案。

面对警方的询问,孙斌声称案发当天他一直在另一块稻田中劳作,根本没有到过李昕所在的地块。在地里其他干活的人作证,孙斌确实没有单独离开过他家的地,而且孙斌当天干活的地方离受害人李昕家的地有一段距离,如果他要去的话再折返回来,需要很长的时间,警方将对孙斌的怀疑逐渐降了下来。如果不是孙斌,难道作案者另有其人?专案组决定围绕被害人当天活动的轨迹扩大调查对象。

被害人李昕所在的村庄并不大,只有80多户人家,200多名村民,而且大部分青壮年劳力都外出打工了,警方逐一排查展开后,一个名叫张林的村民很快就浮现出来。

警方在走访的过程中,有村民反映,李昕上地的过程中,是被张林骑摩托车驮到地里的。这一信息让办案民警大感意外,因为被害人遇害前的行踪一直是警方调查的重点,他们曾经多次走访到张林,但他却只字未提此事,难道他是有意隐瞒?

张林说,他上他家的稻地,路上碰上了李昕,因为两人是邻居,他就说,我捎你一段儿吧,李昕就上了摩托车。张林把李昕拉到李昕家里的苞米地,李昕就下车了,然后,张林就去他家稻地了。在张林看来,帆叶网,这只是一次偶然的顺道搭车,根本不值得一提。但是警方随后的侦查却分明显示,这次搭车并不是偶然。案发当天上午,李昕出村的时候,张林和妻子刚好拉玉米回来。而村边的一处监控摄像头恰好记录了这个瞬间。

监控显示,张林夫妇从地里拉苞米回来,经过村口的时候,遇到李昕往地里走,张林媳妇在四轮车上问受害人李昕一句话,大姐你去哪儿啊,李昕说,我上地里干活。

据妻子回忆,张林那天表现很反常,把农用四轮车开进院子之后,他就撒手不管了。正常的话把玉米拉到家,应该继续把玉米卸下来,令妻子感到不解的是,张林刚从田里回来又急匆匆地骑摩托车出去。他跟他的妻子说,我再到地里去看一看。

警方推断张林去查看稻田只是一个借口儿,他真实的目的应该是追赶独自下地的李昕。有一个村民反映,他看到有一台红色的摩托车停在张林家地附近,但是没有看到张林。这个情况比较反常,摩托车在这,张林去哪儿了?更让警方感到可疑的是,就在张林稻田边的小水坑里居然泡着一把铁锹,显然是有人把它扔在这里的。正常的话铁锹应该放在干燥的地方,因为遇水容易生锈。

张林每天都来稻田查看,如果是他人把铁锹扔在水里,张林一定会及时纠正,如果是他本人所为,那么他的意图又是什么呢?

种种迹象显示,张林具有作案嫌疑,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发生,专案组派出警力在他的住所附近实施严密布控。警方后来得知,当天夜晚,张林一直处于煎熬之中。张林的妻子跟张林说,一个大活人,上午还看到了,谁能想到中午就被害了。张林跟他妻子说,这事儿就是我干的。他媳妇儿当时就泣不成声,劝他赶紧投案自首。张林的思想也发生了动摇,他感受到了公安机关已经怀疑到他头上了,他也无处可逃,感觉压力非常大,他决定投案自首。

投案自首之后,张林交代,他根本不想杀死李昕,只是想跟她建立起情人关系,而这种想法在很久以前就产生了。张林非常了解李昕家的情况,李昕丈夫常年在外打工,李昕在家抚养两个孩子。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张林就对受害人李昕产生非分之想,想跟她发生不正当的关系,张林一直都在积极地示好。因为两家是邻居,张林就时常找机会接近李昕,但这完全是张林的一厢情愿。

张林有几次主动的与受害人发生身体接触,但都遭到李昕的拒绝。李昕的作风非常正派,人也非常好,没有生活作风问题,一直没有让张林得手。多次遭到严词拒绝后,张林其实有些心灰意冷了,案发当天,当他得知李昕一个人去玉米地时,张林心中再次产生了那个邪恶的念头。

张林回到家后迫不及待地骑摩托车从后面追上了李昕,李昕如果意识到张林是奔她而来的,不怀好意,她就应该严词拒绝、表明自己的态度。然而,面对这份暗藏心机的热情,善良的李昕并没有多加防范。李昕万万没有想到,这次偶然搭车在对方的心中产生了一个完全错误的印象。张林觉得他的示好得到了李昕的默许,再进一步的话她也不会反对。

当时正是农忙季节,张林放下自家的农活不做,跑过来帮忙,显然别有企头,可是李昕仍然没有警觉。据张林交代,他当时跟李昕说,一会儿我帮你拉玉米,你跟我好吧,李昕没吱声。李昕应该是拒绝了张林,但在张林看来这是李昕对他的默许,又有青纱帐的掩护,他的胆子更大了,张林开始动手摸李昕。李昕开始大喊,张林把李昕推倒在玉米地里,使劲捂住李昕的嘴,掐住李昕的脖子,又把李昕的裤子脱到膝盖那里。

遗憾的是,李昕的大声呼喊并没有被其他村民听到,反倒加剧了张林的紧张和恐惧,最可怕的悲剧就这样发生了,李昕突然停止了挣扎,一动不动了。看到李昕死了,张林胆怯了。他在紧张地思考了一会儿之后,取来了铁锹挖了个坑,把李昕埋了进去。张林以为把人杀害以后埋了,无人发现就能逃脱法律制裁,但他却没有想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张林的愚蠢行为直接造成了一个宝贵生命的丧失和两个美满家庭的破裂,2016年7月3日,吉林省松原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犯罪嫌疑人张林死刑缓期执行。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