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迷案追踪

涉案5000万元!假冒名牌电视大案告破:白天下架夜间上架,家族团伙12人落网

时间:2024-08-0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涉案5000万元!假冒名牌电视大案告破:白天下架夜间上架,家族团伙12人落网

▲警方查获假冒伪劣品牌电视机

近日,甘肃兰州公安侦破一起特大生产销售假冒品牌电视机案件,捣毁假冒注册商标制假售假窝点1处,打掉一个上下4个层级、涉及全国20多个省份的家族式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2名,现已查明涉案资金高达5000余万元。

据警方介绍,安徽籍男子张某纠集12名亲戚,组成较为稳固的犯罪团伙,以公司化运营模式,实施生产销售假冒品牌液晶电视机的犯罪活动。

在销售中,遇到消费者提出质疑或投诉时,该团伙就会采用返现金、退换货的方式稳住消费者,消费者往往由于举证难或怕麻烦,最终接受协商方案,致使该团伙在各大网购平台长期生存。

目前,张某等12人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案发:

多人投诉网购名牌电视存质量问题

警方调查发现均系假冒伪劣产品

今年5月,兰州市公安局安宁分局治安管理大队接到多起辖区群众报警,均称在网购平台购买的知名品牌液晶电视机存在频闪、高热、宕机、断电等质量问题,多次投诉反映无果,请求公安机关查处。

警方了解到,涉事电视机品牌售后人员也进行过上门维修,但始终未能彻底解决故障。

通过比对,民警注意到涉事产品除了机身正面标识以外,外包装、说明书、保修卡上均没有品牌商标或联系方式,在与售后人员沟通后,售后人员也表示涉事产品的部分配件与之前接触过的同类产品有所不同。

民警迅速与相关品牌企业取得联系,经初步调查:2024年4月开始,各大品牌售后不断接到兰州市消费者投诉反映产品质量问题,涉事产品故障反复、无法根除。

民警立即邀请相关企业派遣专业人员鉴定,最终确定涉事电视机均系假冒伪劣产品。

通过梳理涉事电视机销售网店数目和销量,怀疑有不法分子通过各大网购平台,有组织地制假售假、牟取暴利。

今年6月,兰州市公安局安宁分局成立专案组,对该案立案侦查。

调查:

假冒产品白天下架夜间上架

警方查出17家可疑网店

通过对涉案网店调查,专案组发现几个共同特征:打出的品牌均为知名企业品牌,店名都带有工厂店直销特卖等字眼,具体品牌名中间使用字母或空格规避平台关键字监测,白天商品全部下架,夜间才会上架电视机,且型号不超过3种,售价低于旗舰店30%,售前售后客服一应俱全、话术完备,并承诺三包,店内贴出的品牌授权证书均系伪造。

这样的网店,民警初步梳理出7家。

专案组查证,仅在兰州市涉案金额就达300余万元。

由于案情重大,可能涉及全国多地,安宁分局立即向甘肃省公安厅食药环侦总队和兰州市公安局报告,在上级公安机关和相关业务警种的全方位支持下,对案件深挖侦办。

通过涉案网购平台运营商的配合,专案组查明:涉案店铺对应的平台账户收取销售所得后从不消费支出,而是每周进行一笔大额转账,一次性转走全部资金,资金经层层洗转,最终流向安徽籍男子张某。

经过对张某的账户进行分析,专案组又挖出另外10家可疑网店,其特征与向兰州市销售假冒伪劣电视机的7家网店如出一辙,专案组断定:张某就是该案核心人物。

涉案5000万元!假冒名牌电视大案告破:白天下架夜间上架,家族团伙12人落网

▲警方查获假冒伪劣品牌电视机

背后:

向全国20余省份发货售假

家族团伙浮出12人落网

随着进一步深入侦办,专案组查明:自2023年起,张某纠集其安徽老家的12名堂表亲戚组成犯罪团伙,以公司化运营模式实施生产销售假冒品牌液晶电视机的犯罪活动。

张某担任团伙首脑,全权负责核心运维团队,下设专业的贴牌组装团队、线上销售团队、资金洗转团队,四级团队分工明确、无缝衔接。

张某指挥团伙成员分散采购零配件,规避市场监管部门监测预警,寄递至贴牌组装团队分类库存,同时遥控招募的线上销售团队,在多家网店上架售卖,随后将全国各地订单信息反馈至贴牌组装团队,按照订单信息将零配件贴标装配成品牌电视机,向甘肃、北京、上海、河北、广东等20多个省份消费者发货,不法所得则通过资金洗转团队经由多级个人支付平台逐级洗转,最终全部汇入到张某名下,形成一条完整紧密的非法利益链条。

调查中,民警发现涉案假冒伪劣电视机的零配件质低价廉,做工粗糙,不仅带来极大安全隐患,也严重破坏了品牌企业的口碑和形象。

在掌握大量犯罪事实和确凿证据后,专案组针对张某犯罪团伙的点位分布、人员构成、组织架构、运营模式,决定采取网上+线下的打击处理方式,开展集中抓捕行动。

今年7月,甘肃省公安厅食药环侦总队集中协调相关省市公安机关,安宁分局抽调60余名精干警力,组成网上、线下两个行动组同步开展工作。

网上行动组在涉案网购平台运营商的配合下,一次性查封关停17家涉案售假网店,查实已销往全国各地的假冒伪劣电视机订单信息2.2万余条,涉案价值总金额高达5000余万元;线下行动组分赴安徽蚌埠、广东广州、浙江湖州等,抓获张某等犯罪嫌疑人12人,在位于广东的制假售假生产窝点现场查获尚未销售的假冒伪劣电视机600余台。

审讯中,张某交代,该团伙生产销售的假冒伪劣电视机成本不到售价一半,利润十分丰厚。

为了保障资金流转顺畅,该团伙还冒用他人身份开设网店和支付账户。

遇到消费者提出质疑或投诉时,就采用返现金、退换货的方式稳住消费者,消费者往往由于举证难或怕麻烦的心态,最终接受协商方案,致使该团伙在各大网购平台长期生存。

目前,张某等12名犯罪嫌疑人均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深挖侦办中。

红星新闻记者 汤小均

遗体交易大案震惊社会:山西奥瑞,3.8亿的非法生意如何炼成

8月8日,一则新闻像炸弹一样在网上炸开了锅。律师易胜华在网上公开一起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案的案件材料,该材料由山西太原市公安局今年5月23日作出,显示将此案移送至太原市检察院审查起诉。这事儿可不简单,他们竟然干起了非法买卖遗体的勾当。从2015年到2023年,这帮人靠这门生意赚了3.8亿!警方一查,不得了,18吨的骨头原料,3万多件成品,还有1亿多的现金和6000多万的资产,这规模,简直让人瞠目结舌。在2015年至2023年这段看似平常的岁月里,却暗藏着一段令人难以置信的黑暗交易。李某某、苏某某等人,为了获取所谓的同种异体骨原材料,不惜铤而走险,指使员工远赴广西桂林、四川成都等地,进行人体骨骼的非法拉运。他们在四川恒普公司和桂林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内,对这些遗体进行筛选和处理,随后秘密运回公司,藏匿于不为人知的角落。更令人震惊的是,为了掩盖这肮脏的行径,李某某竟然安排员工伪造捐献登记表和检验报告,甚至假冒家属签字,这种肆无忌惮的欺骗行为,是对每一个有良知的人的挑战。而山东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肝脏病中心的副主任医师李某1的行为,更是让人不寒而栗。他将遗体肢解后,冷血地放入冷柜,再以每具1万至2.2万元的价格出售给山西奥瑞公司。这不仅是对医学职业操守的背叛,更是对生命的极度亵渎。这事儿,真是让人心里发毛。你想想,咱们应该从小到大潜意识的认知死者为大,那些本应得到尊重的遗体,竟然被人当作商品一样买卖,这还有没有王法了?这帮人,为了几个臭钱,连最基本的人性都不要了。这不仅是对死者的极大侮辱,更是对我们这个社会道德底线的挑战。山西奥瑞案,让我们看到了一些人对金钱的贪婪,对生命的漠视。我们不能坐视不管,我们要行动起来,加强法律教育,加大监管力度,让那些敢于触碰道德底线的人付出代价。这起案件,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正义的力量。易胜华律师的勇敢揭露,警方的果断行动,都是我们这个社会正义的体现。我们要为这些正义的力量点赞,也要为维护生命尊严贡献自己的力量。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看法,让我们一起为维护生命尊严发声,为建设一个更加文明、公正的社会努力。

惊天大案曝光:数千尸体疑遭盗窃贩卖,用作植入物原料,引起公愤

深度评论:揭开同种异体骨背后的黑暗产业链(这篇文章有点毛骨悚然的,胆小者不要看),这样的黑幕还是第一次听说,真的让人太震惊的了,近日,一起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案被律师易胜华公之于众,案件材料详细揭露了山西奥瑞生物材料有限公司长达数年的非法行为,令人瞠目结舌。这简直是突破了做人的基本底线,为了利益什么都敢做。重播播放00:00/00:00直播00:00进入全屏50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数千尸体疑被倒卖 用于制作植入材料,单单听到这里就觉得不可思议的,还有这样的操作方式,应该说还有这样的赚钱方式,真的超出普通人的认识的,实在是太离谱,太骇人听闻的了!根据案件曝光出来的材料显示,山西奥瑞公司自2015年1月至2023年7月期间,涉嫌从四川、广西、山东等地非法购买遗体、残肢作为原材料,用于生产同种异体骨植入性材料。这一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更是对逝者尊严的极大侮辱。更加离谱的是该公司在此期间的营业收入高达3.8亿元,警方在侦办过程中查封了大量人体骨骼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数量惊人。更令人发指的是,嫌疑人苏某某等75人通过承包、入股、派人入驻等方式控制了多家殡仪馆的火化场,指使内部人员盗窃尸体并进行粗暴肢解,运回公司用于生产。据苏某某供述,这些火化场共向其提供了4000余具人体骨骼,其规模之大、手段之残忍,令人不寒而栗。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做人的道德,这种连死人都不放过的行为,更触犯了法律红线,这起案件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涉及多个单位和个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链条。殡葬行业作为特殊行业,其监管力度和透明度相对不足,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些人丧尽天良,为了钱什么都敢干,连尸体都不放过,国家该出手了了好好管管。 这样的新闻爆出来,大量网友出来说出自己的观点的:几万或者10几万的一个墓地以为埋的是亲人的骨灰,到头来不知埋的是何方神圣。 这个简直就是捅破人性的最后底线的还有人说,领回来的骨灰,拜了几十年,你居然告诉我根本不是自己的亲人,这让亲属们如何心安理得呢?还有网友指责这些为了利益,什么事情都敢干的人,应该严惩这样的事情必须严查起来,肯定不止一家,整个行业肯定还有很多类似的情况面对这起触目惊心的案件,我们不禁要问:监管何在?法律何在?逝者的尊严何在?为了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我们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监管和打击力度。媒体应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及时曝光违法违规行为,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尊重逝者尊严和生命价值。任何以牺牲逝者尊严为代价的非法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和社会的谴责。(更加详细的情况,请看澎湃新闻的报道) 对于这样的事情,大家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的。
标签:迷案追踪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