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魔鬼之域”罗布泊解密。罗布泊位于亚欧大陆的中心,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东北部,塔里木河下游,南抵阿尔金山山脉,北至库鲁克塔格。这里面积辽阔,降雨十分稀少,四季异常干旱。广袤无垠的沙丘、盐渍及雅丹地貌形成了罗布泊荒原雄浑、奇诡、动人心魄的自然景观。罗布泊是人类探险的最后一块乐土。近代以来国内外探险家、科学家们不仅为之前赴后继,而且为之争论得面红耳赤,但罗布泊却始终不肯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令人困惑不解又浮想联翩。

干涸之谜
古代的罗布泊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烟波浩渺,芦苇连天,《汉书·西域传》记载该湖“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们还证实了罗布泊的存在,到60年代曾经“沧海”的罗布泊彻底消失了。到如今竟然成了“死亡之海,茫茫盐漠”,一个近3000平方千米的大湖是如何干涸的呢?众多科学家为此而苦苦寻觅答案。

20世纪50年代苏联地质学家提出“气候变干论”的观点,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而近些年来,中国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罗布泊干涸的主要原因是水体重新分配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综合结果。直接原因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塔里木河下游修筑了几座水库,使罗布泊逐渐断绝来水,最后不可避免地干涸了。
终极“魔鬼之域”罗布泊解密
更有人认为,罗布泊并没有消失,而是转移到了地下,在罗布泊荒原的地下,埋藏着一个巨大的地下湖泊……种种说法不一而足,也许真正的谜底还待后人来揭开。

游移之谜
最早到新疆考察的中外科学家们曾对罗布泊的确切位置争论不休,最终问题没有解决,却引出了争论更加激烈的“罗布泊游移说”。这主要是由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提出的,他认为罗布泊存在南北湖区,由于入湖河水带有大量泥沙,沉积后抬高了湖底,原来的湖水就自然向另一处更低的地方流去,又过许多年,抬高的湖底由于风蚀会再次降低,湖水再度回流,这个周期为1500年。斯文·赫定的这一学说,虽然曾得到世界的普遍认可,但对此提出质疑的反对者也不在少数。近年来,中国科学家根据对罗布泊的科考结果,也对罗布泊游移说提出了质疑和否定。然而对这一问题的争论,使人们对罗布泊这个幽灵般的湖泊的研究和探讨,更加感到扑朔迷离了。
解密历史上的西楚霸王楚霸王项羽为什么留不住人才?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解密:孔子身世之谜
古人结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传宗接代、延续祖宗香火。所以礼仪规定男子16岁到64岁可以结婚。 在国学刚刚热了几年时间,人们还没有完全弄清国学是什么的时候,一股“戏说国学”的暗风悄然吹起。近日我从报刊上读到这样的文章: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不是他公而忘私,而是他被“第三者”插足,在外面包了“二奶”;说算不了什么圣人,他是“野合”而生,是个“私生子”;说更算不了什么诗仙,就是个纨绔酒鬼,整天烂醉如泥,不知怎么被看上了;如此等等。历史是我们祖先留下的足迹。对我们自己的祖先怎么可以“戏说”呢?你的父母可以“戏说”吗?你的祖父母可以“戏说”吗?你的祖祖祖祖父母可以“戏说”吗?不可以的。那么,为什么中华民族的文化祖先就可以“戏说”呢?网络配图 那么孔子到底是不是“野合而生”的私生子呢?我们还是先来给孔子正一下名吧!应该承认,说孔子“野合而生”还是有根据的。这个根据就是的《·孔子世家》。司马迁是这样说的:“纥(音hé)与女野合而生孔子”。这句话里的“纥与颜氏女”就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与母亲颜徵在。这句话里的确存在“野合而生孔子”的话。“野合”一词按今天人们的理解,就是不轨男女在野地里乱搞男女之事,如此乱搞生出的孩子自然叫“私生子”。 很可惜,以我们今天对“野合”的解读,强加给2000多年前的司马迁,强加给孔子,令人啼笑皆非。因为司马迁那个时代讲“野合”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孔子出生的春秋时代是很讲究周礼的时代。之后的几百年间,尽管出现了“”、“”,但到了司马迁生活的时代,“,独尊儒术”,又开始了尊礼尚礼之风盛行的时代。凡合乎礼仪规定的行为,都称为“文”,即有君子文质彬彬之说;而不合礼仪规定的行为,都称之为“野”,即野蛮、野人的行为之意。“合”是“合卺(音jǐn)”的意思,男女成婚称为合卺。这样我们就清楚了:“野合”是指不合礼仪规定的成婚,绝不是指在野地里行男女苟合之事。这与我们今天对“野合”的理解不相及。网络配图 那么司马迁为什么称孔子父母成婚为“野合”呢?或者说称为“不合礼仪规定的成婚”呢?孔子父母成婚难道真的不合礼仪规定吗? 了解一下孔子家史就知道了。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年轻时娶妻,生有9个女儿。按礼仪规定:女儿是不能继承家业、不能祭祀祖宗的,必须由儿子来祭祀。于是叔梁纥为了生儿子,又纳一妾。果然生了个儿子,但却是个瘸子,起名孟皮(读bǒ)。孟是老大的意思,皮就是“跛(音bǒ)”字,就是瘸子的意思。(古人有按男孩排行的习俗,所以孔子排行老二,是因为上面有个哥哥孟皮。)按照礼仪规定:瘸子也是不能祭祀祖宗、继承香火的。不久,小妾带着孟皮离开了孔家。这让叔梁纥非常伤脑筋。那一年叔梁纥已经过了65岁。后来,叔梁纥妻子施氏去世。他为了继承香火,才又明媒正娶了颜家16岁的颜徵在为妻。一年后,孔子降生。应该说,孔子的父母没有任何错误。那么,为什么司马迁却说“野合而生孔子”呢? 古代没有婚姻法,结婚年龄是由礼仪规定的。礼仪规定:男子从16岁到64岁可以结婚,女子从14岁到49岁可以结婚。如果低于或超过这个年龄段,都属于不符合礼仪规定。为什么这么规定呢?是有生理依据的(这个依据与《内经》)。“女子七月生齿,七岁毁齿,二七一十四岁阴道通。七七四十九岁阴道绝。”意思是说:女孩子出生7个月就长乳牙了,到7岁就换完了乳牙,14岁就来月经了,就有了生育能力,49岁就绝经了,就丧失了生育能力。所以礼仪规定女子14岁到49岁可以结婚。“男子八月生齿,八岁毁齿,二八一十六岁阳道通,八八六十四岁阳道绝。”意思是说:男孩子出生后8个月长乳牙,8岁就换完乳牙,16岁生殖系统就成熟了,64岁生殖系统功能完结。这里还要说明一下:古人结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传宗接代、延续祖宗香火。所以礼仪规定男子16岁到64岁可以结婚。网络配图 叔梁纥是过了65岁(有文献说是67岁)与颜徵在结婚的,超出了礼仪规定的上限64岁。因此,不合礼仪规定。司马迁如实记载了这件事,就将孔子的父亲这种不合礼仪规定的结婚称为“野合”。“野合”在2000多年前也是一个贬意词组。这正说明作为的司马迁记录历史,,不为圣人隐瞒丑事。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确信孔子不是私生子。所谓“野合”,无非是孔子父亲再娶的年龄超过了64岁,违反了礼仪规定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