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未解之谜

新巴比伦王国真的修建过通天塔吗

时间:2024-12-16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圣经·旧约》上说,人类一开始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说的是同一种语言。后来,人们开始修建一座可以通到天上去的高塔。直到有一天,高高的塔已冲入云霄,马上就要大功告成了。上帝知道此事后,大吃一惊。于是,上帝让人类的语言发生混乱,使人们无法相互沟通,结果工程不得不中止,人们从此分散到世界各地。

关于《圣经》中的这段记述,学术界意见不一。有人认为通天塔的原型,就是巴比伦城内马都克神庙大寺塔。这座塔建于新巴比伦国王那波帕拉沙尔及其子尼布甲尼撒在位时。尼布甲尼撒曾下令:一定要将塔顶提升,以与天公比高。大寺塔共有7层,塔顶上修有供奉马都克神的小庙。考古证明,修建大寺塔所用的材料是砖和沥青,与《圣经》中对通天塔的记述相符。这座高达90米的大塔,在古代确实能给人以通天的感觉。被尼布甲尼撒俘虏到巴比伦城内的犹太人曾亲眼目睹过这座大塔,甚至很可能亲自参与过此塔的修建。《圣经》中提到的上帝为阻止人类修塔,从而使人类语言发生混乱的说法,可能包含着参与建塔的犹太人对尼布甲尼撤的不满情绪,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巴比伦城内居民种族众多、语言复杂的情况。

有的学者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认为早在新巴比伦时代之前,巴比伦城中就曾有两座神庙,萨哥—埃尔(意为“通到云中”)和米堤—犹拉哥(意为“上与天平”) ,它们可能就是有关通天塔传说的素材。然而,有关这两座神庙的资料实在太少。

还有的学者认为传说中的通天塔是古代闪族人从乌尔迁到迦南时建造的乌尔大寺塔。因为在巴比伦所有的寺塔中,乌尔塔的工程最大,修建时间最早,而且该地是冲积地,拥有取之不尽的建筑原料,是建造高塔的最佳场所。《圣经》记述的通天塔是真实存在还是子虚乌有?如果确有其塔,那么它是何人何时在何地建造的?这是一个无人能够解答的千古之谜。

意大利境内为什么会有两个独立王国?都是如何来的

在今日的世界之林中,意大利国际地位十分重要,影响力也很大。但是,在意大利的国内,竟然有两个独立王国,还都是意大利承认的主权国家。那么,意大利境内为啥会有两个独立王国? 圣马力诺 圣马力诺共和国位于欧洲南部,意大利半岛东部,整个国家被意大利包围,属于意大利的国中国,根据资料显示,圣马力诺共和国国土面积非常小,面积60.75平方公里,人口27,336,是世界上最袖珍的国家之一。我们都知道中国上海的面积不大,仅为6340平方公里,那么也要有107个圣马力诺共和国面积大。 如此袖珍的国家,意大利为何会让其成为主权国家呢?主要是因为圣马力诺共和国做对了一件事。根据资料记载,在罗马时代的公元301年,一位来自达尔马提亚北部拉布岛、名为马力诺的基督徒石匠,为逃避罗马帝国戴克里先对基督教徒的迫害来到了今日的圣马力诺,组建了社会团体。这个团体最开始实行族长管理制度,后来在1243年,圣马力诺确立了两个执政官联合执政的制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共和国。1263年,圣马力诺制定共和法规,成文宪法。 1797年,统治时期的法国承认了圣马力诺的国家地位。1815年,在维也纳会议上,其他欧洲国家也承认了圣马力诺的国家地位。虽然是一个主权国家,但圣马力诺在各个方面仍旧依赖意大利。 意大利地图 虽然,国际社会上承认圣马力诺共和国,但是作为国中国,意大利人们还是不太愿意的。如果意大利翻脸了,拿下圣马力诺也是分分钟的事情,那么意大利为啥后来承认了圣马力诺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呢? 原来,在1860年,意大利统一战争之时,号称意大利爱国志士及军人的加里波第曾在一次战役中,为了躲避敌人,来到了圣马力诺共和国国内躲避追捕。在这里,加里波第从圣马力诺公民和其领袖那里获得了帮助、金钱和补给以继续他统一意大利的战役。 意大利独立战争胜利,1861年意大利王国成立。应该说,圣马力诺这次的风险投资非常成功。在意大利成立的第二年, 圣马力诺共和国与意大利签署了友好条约,虽然圣马力诺被意大利完全包围起来。但是,作为回报,加里波底保证圣马力诺可以始终保持为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时至今日,圣马力诺虽然各方面的生活都要依赖意大利,但是两国关系非常融洽,意大利始终承认圣马力诺是一个主权国家。可见,意大利能让圣马力诺独立成国,带有报恩的成分。 意大利境内的另外一个国家就是梵蒂冈。 梵蒂冈 意大利国内有梵蒂冈这国家,纯粹是被迫的。 梵蒂冈是一句拉丁语,翻译成中文,意思是“先知之地”。这个国家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角高地,国土面积0.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到500人,四周都是意大利。 梵蒂冈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国家,与罗马帝国是分开的。罗马帝国是一个宗教国家,后期天主教占据主要地位。罗马帝国历代皇帝,都要通过宗教形式任命,所以主教的地位越来越高。西罗马帝国消亡的时候,罗马城主教趁机掠夺土地。后来,东罗马帝国统一了整个意大利,将整个罗马城的实际统治权交给罗马主教。罗马主教自称“教皇”,建立了很多宗教圣殿,圣彼得大教堂和梵蒂冈宫都是这一时期建造的。 东罗马帝国强大的时候,在意大利境内逐渐出现一个以罗马主教为君主、罗马城为首都的教皇国,领土一度达到4万平方公里,约为现在意大利面积的1/7。公元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东罗马帝国灭亡后,辖区纷纷独立,其中意大利就成为了一个独立国家。以前,有东罗马帝国照着,意大利人不敢动梵蒂冈,但是东罗马帝国已经覆灭,所以意大利就开始从梵蒂冈教皇国手中争夺土地,最后梵蒂冈也就剩下了0.44万平方公里。那么,意大利为啥不敢消灭梵蒂冈呢?主要是列国干涉的原因,因为梵蒂冈是世界上天主教的中心,是全世界约1/6人口的信仰中心。所以,在信仰天主教国家的干预下,意大利最后让步,达成了妥协。1929年,意大利承认梵蒂冈为主权国家。 就这样,意大利境内就出现了两个主权国家。虽然生活都依赖意大利,但是意大利一点脾气没有,因为早已经承认了国内两个主权国家是合法的。 随机文章遂公盨铭颂大禹 治水画州诚可信美国洛杉矶级核潜艇撞上登陆舰,传言死30多人消息被封锁中国和美国的科技差距,中国正缩短和美国的科技差距(引美嫉妒)秦始皇陵是谁设计的,大秦丞相李斯/80万人建造40年完工苏联多炮塔神教T35坦克,武装到牙齿却被吊打(3门炮5挺机枪)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萨尔贡一世:古时候阿卡德王国的开创者

萨尔贡大帝(阿卡德),是古代阿卡德王国的开创者,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常备军的君主。他是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最早的统一者,古代近东地区最伟大的君主之一。阿卡德语的楔形文字是巴比伦、亚述文字的先驱。 平民出身的国王萨尔贡大帝(?~约公元前2316年)古代西亚阿卡德国王,又称萨尔贡大王。出身于平民,传说是个弃婴,非婚的私生子。少年时随养父从事园丁工作,后来到了基什王国,在国王身边当臣仆。约在公元前2371年,温马人入侵基什国,国王乌尔萨巴巴抵抗失误,他乘机夺得了政权,即以阿卡德城为首都建立了阿卡德王国。 萨尔贡大帝掌权后,致力于巩固国内统治和对外扩张。他为此组建了世界军事史上第一支常备军。这支约有5400人的军队经过严格的挑选和训练,人人精于搏击,长于射箭,平时担任王宫的警卫任务,战时充当王国作战部队的中坚和骨干。萨尔贡在位期间,利用自己手中的精锐之师,进行了多次扩张侵略战争。在东方,他征服了埃兰一些城邦,一度占领苏萨城,在南方,打败了以温马国国王卢加尔札吉西为首的50个王公的联军,俘虏了温马国王,攻占了乌鲁克,进而征服了整个苏美尔地区;在北方,曾经制服幼发拉底河中游的马里和叙利亚地区古国埃布拉,打通了通往地中海沿岸的商路,统一了两河流域的中、南部地区。此后,他还挥师西进,深入到了小亚细亚的南部和中部,不断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萨尔贡大帝执政55年,通过南征北战,在西亚两河流域创建了第一个统一的大国。他在进行军事征服的同时,也颇注重国内建设,曾大力发展经济、文化和农业灌溉技术,给当时比较先进的两河流域地区带来了新的进步。由于战功卓著,政绩斐然,国家统一和繁荣,他自封为“沙鲁金”(意为“真正的王”),自称是“天下四方之王”。他创立的阿卡德王国虽然只存在100多年,但在古代西亚的历史上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军事组织更开创了国家常备军建设的先河,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萨尔贡大帝公元前24世纪阿卡德帝国的开创者,杰出的军事统帅。 他出生于两河流域的基什城邦,是闪米特人的私生子,其母亲地位低下。萨尔贡一出世,就被其母亲抛弃在河边,由一个汲水工捡到,并抚养成人。萨尔贡年青时做过园丁,后来被推荐给基什城邦的国王,成为其臣僚。由此可见萨尔贡在当时确实才能出众,以其低贱的出身,仍能受到众人的推举和国王的赏识。 这一时期两河流域的主要居民是苏美尔人,苏美尔人北部也居住着一些闪米特人。苏美尔人是人类最早进入文明社会的民族,到公元前24世纪,形成了几十个城市国家(城邦)。其中较大的城邦如拉格什,包括妇女及奴隶有人口15万,各城邦的公民人数从几千人到数万人不等。其军队以步兵为主,也有分为重装兵和轻装兵的,军队的基本编制为队,每队最多时有20-30人,以公民的职业编组并命名,如拉格什军队有农人队、牧人队等。普通城邦每次投入战役一般只有几百人。 这一时期两河流域各城邦已经进入列国争霸的时代,基什一度成为北方的霸主。但在南方的温玛城邦出现了一位杰出人物——卢伽尔(国王)扎吉西(Lugal-Zaggisi)。卢伽尔扎吉西英勇善战,带领温玛军队先后征服了苏美尔各城邦,并向北打败了基什,成为两河流域的霸主,初步统一了两河流域。但卢伽尔扎吉西的霸权在政治上还不成熟,或者说是他的条件还不成熟,只建立起了邦联式的国家联盟,而不是真正的帝国。不过他的征服战争给了萨尔贡以机会。 萨尔贡乘基什在战争中失败,人民对国王失去信心的时机,于公元前2371年篡夺了基什的王位。萨尔贡懂得军队的重要性,在即位后组建起一支5400人的常备军。这在当时是重大举措,是他在日后统一两河流域的基本力量。这里除了萨尔贡过人的组织能力外,他曾担任基什的大臣,熟悉基什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也是一个因素,而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基什本身就是强国,历代积累下来的雄厚国力才是萨尔贡真正的基础。 萨尔贡在这个历史关头,卢伽尔扎吉西正与最后一个不屈服的大国拉格什激战,双方战况激烈,拉格什的不少“队”都只剩下了几个人,还出现了各种职业的人混编的“队”,可见其损失的惨重。在此情况下,卢伽尔扎吉西没有力量前去镇压萨尔贡,于是双方展开谈判。实力雄厚而又雄心勃勃的萨尔贡当然不会甘居人下,结果谈判破裂。萨尔贡挥师南下进攻苏美尔各城邦。 这时,卢伽尔扎吉西率领的温玛、乌鲁克联军已经攻陷拉格什城,但拉格什城邦并没有屈服。卢伽尔扎吉西只好率领他的大军离开拉格什,前去迎击南下的萨尔贡。卢伽尔扎吉西聚集了50个苏美尔城邦的联军,人数估计至少在一、两万以上,与萨尔贡的5千多人的军队展开激战。萨尔贡歼灭了苏美尔联军,俘虏了卢伽尔扎吉西,并将其作为祭品献给了恩利尔神。萨尔贡在兵力处于劣势,战斗力和武器相当的情况下,大胜苏美尔联军,其军事才能确实杰出。而且其选择对方陷于战争僵持局面时出兵,在战略上也恰倒好处。但也应该看到,萨尔贡的军队指挥统一、装备统一、训练有素,而卢伽尔扎吉西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其成分复杂,素质参差不齐,而其主力又在拉格什连年征战,已成疲惫之师。之后,萨尔贡率领大军继续南下,深入苏美尔腹地,经多年征战,先后征服了乌尔、乌鲁克、拉格什等城邦,直抵波斯湾,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军事帝国。 萨尔贡在基什附近修建了阿卡德城,作为其首都。从此,萨尔贡建立的帝国被称为阿卡德帝国,萨尔贡这一支闪米特人被称为阿卡德人。萨尔贡建立阿卡德帝国后,改革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委任总督统治其征服地区,又兴修河渠,统一度量衡,发展经济。 萨尔贡在阿卡德帝国建立后,继续对外军事扩张,向东进攻埃兰,向西征服了今叙利亚和土耳其东部地区,有可能曾抵达地中海。他自称“天下四方之王”,又称为沙鲁金(Sarrukin,“真正的王”)。萨尔贡大约死于公元前2316年,史称萨尔贡大帝或阿卡德的萨尔贡。 如果说人民创造了历史,那么英雄人物则改变了历史。两河流域的第一个帝国按历史发展趋势本应由苏美尔人来创建,因为苏美尔人在各方面都领先于闪米特人,而且卢伽尔扎吉西也基本上做到了。但萨尔贡的出现却改变了这一切,使这场由南向北的统一变成了由北向南,使较落后的闪米特人统治了先进的苏美尔人。在这个意义上,萨尔贡确实是当时最突出的人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