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未解之谜

希特勒之死,纳粹元首希特勒死亡之谜

时间:2023-08-1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死伤惨重的战争,是以德国纳粹党发起的法西斯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而告终。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为纪念这一伟大的胜利,已经有许多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文章了,有的是关于重大战役的,有的是关于高层决策的,还有一些是关于战争中的事件以及歌颂英雄事迹的。但是,鲜有综合性描写战争中奇怪的事件、让人困惑的事件以及不解之谜。

希特勒之死,纳粹元首希特勒死亡之谜

纳粹元首希特勒到底是怎么死的?

  “他”杀还是自杀希特勒到底是怎么死的?二战历史迄今为止依然留下许多秘密。俄罗斯出版的《第三帝国最后的秘密》(副题《希特勒消失之疑案》)一书的作者列昂·阿尔巴茨基根据史料,对希特勒于1945年4月死于自杀提出疑问。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以《希特勒淹死在潜艇里?》为题报道了作者的谈话:

希特勒之死,纳粹元首希特勒死亡之谜

希特勒之死

  斯大林不信希特勒死亡我根据史料作出的推断是,希特勒没有自杀,而是消失。1956年行政民事法庭的审判官们在听了48名证人的证词后曾认定:1889年出生的阿道夫·希特勒公民已不在人世。

  我同意这一认定,因为到1956年,希特勒的确已死。但是,许多重要证人并未出庭,许多极其重要的文件并未举证,而为希特勒做过假牙的牙医及其助手这两名关键证人事后都翻供。

  1945年5月4日,苏联侦察员在帝国总理府花园的一个弹坑里发现了被推测为希特勒和埃娃的两具焦尸。斯大林接到报告后认为希特勒没死,只是隐匿起来了,他对美国和英国领导人谈了这一看法。当时,英国首相艾德礼也认为希特勒仍在世。1945年6月在波茨坦会议上,他说出了这一推测。

刘秀为什么对祭遵之死如此哀痛呢?祭遵生平简介

建武九年(33年)春,开国名将在军中去世。哀恸不已,亲临吊丧,望棺痛哭。其后每逢朝会,刘秀就会对群臣叨叨叨,叹息曰:“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征虏者乎!”搞得群臣都“各怀惭惧”,十分惭愧惶恐。 那么,刘秀为何对祭遵之死如此哀痛呢? 祭遵是颍阳人,少年时“家富给”,是的富二代。但难能可贵的是,祭遵虽有富二代之实,却无富二代之名。他勤奋好学,生活俭朴,为人低调,从不喜欢穿金戴银。 或许正因为此,颍阳县有个衙吏误以为祭遵软弱好欺负,欺凌祭遵。不料,一向的祭遵却一反常态,结交宾客杀了衙吏。从此之后,颍阳县人才知道,祭遵可不是好惹的善茬儿。 地皇四年(公元23年),绿林军拥立称帝,派王寻与大司空王邑征集各地精兵四十二万,号称百万,与刘秀率领的绿林军大战于昆阳,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昆阳之战后,刘秀乘胜率部四处,路过颍阳,祭遵于是投奔到刘秀帐下。刘秀见祭遵,很是喜欢,暂令他为门下吏。后祭遵从刘秀征河北,为军市令,刺奸将军,偏将军。建武二年(26年)春,祭遵因战功被封为征虏将军,颍阳侯。 祭遵追随刘秀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年,但也获得了累累战功。 建武二年(26年)春,祭遵与、朱佑、王常等率部南击弘农、厌新、柏华蛮中贼寇。在战斗中,祭遵中箭,血流如注。众人见祭遵受伤,准备退却。祭遵见状,不顾伤势呼喝怒斥,加以阻止。士卒们于是奋力苦战,终于大破贼兵。次年春,祭遵活捉贼首张满,并在打败了之弟邓终的部队。 建武四年(28年),祭遵率朱佑、、刘喜等共同攻打张丰。 张丰原是涿郡太守,喜好方术,误信道士之言,以为自己乃真命天子,于建武三年(公元27年)十一月举兵造反,自称无上大将军,与彭宠连兵攻打幽州牧朱浮。 当时,渔阳郡、涿郡皆背叛东汉,导致北方各州惊恐,朱浮因此上疏刘秀,请求增援。 刘秀原本打算亲征,后被大司徒伏湛劝阻。恰在此时,耿弇向刘秀提出“平定齐地”之策,刘秀于是命祭遵率耿弇、、刘喜等前去攻打张丰部。 战斗中,祭遵又是冲锋在前,活捉张丰。 之后,祭遵留屯良乡拒彭宠,在一年多时间里,多次挫败其锋,迫使彭宠的许多部将党徒投降。彭宠死后,祭遵又抓住有利时机,进军渔阳,平定其地。 建武六年(30年)春,祭遵与耿弇、、王常、等受刘秀之命,准备通过隗嚣的辖区,从天水攻打。 此时的隗嚣已经都了,他借故推脱,不想让汉兵上陇。 刘秀召集诸将商议,大家都认为:不要与隗嚣正面冲突,可以暂时拖延日期,并加封隗嚣手下的将帅,以促其分散瓦解。 唯有祭遵不这么看,他说:“隗嚣怀挟奸谋已久。如果按兵不动拖延时日,就会促使他诈谋更深,而使公孙述增加警备,所以不如直接进兵。 刘秀最终听从了祭遵的主张,以祭遵为先锋,攻打隗嚣部将王元军,把王元军拒从陇坻赶到新关,此后又数次挫败隗嚣的部队。 刘秀对祭遵之死如此悲痛,并不仅仅是因为祭遵能征善战,还在于祭遵的为人。 在祭遵担任刘秀军市令期间,就曾发生过一件事,很能体现祭遵的为人,值得一提。 当时,刘秀府内有个亲近的下人犯法,祭遵知道后,立刻下令杀了这个下人。 俗话说,大狗还得看主人。祭遵对刘秀亲近的下人却毫不留情,一点情面也不留,惹得刘秀,准备逮捕祭遵。 时任主簿的陈副劝谏刘秀说:“明公常欲众军整齐,今遵奉法不避,是教令所行也。” 刘秀听了副劝谏,恍然大悟,不仅赦免了祭遵,还对诸将说:“当备祭遵!吾舍中儿犯法尚杀之,必不私诸卿也。” 祭遵为人还十分廉洁、节俭,克己奉公。 祭遵率部出征,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不犯,绝不扰民,以致于连当地的地方官民都不知有大军屯驻。但凡有所赏赐,祭遵也绝不独吞,而是把所有的赏赐都分给士兵们,自己却是“身无奇衣,家无私财”。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祭遵一生忙于国事,从不考虑个人私事,甚至连生个儿子继承血脉香火的“人生大事”也不考虑。他的兄长祭午见祭遵无子,便帮他娶了一房小妾送给他,希望能给他生个一儿半子以传宗接代,但祭遵最后还是“以身任于国,不敢图生虑继嗣之计”给谢绝了。 西汉时,武帝准备为霍去病营造豪宅,霍去病说:“匈奴未灭,何以安家!”慷慨激昂,家国情怀溢于言表,为后人所传颂。 但大家似乎都忽略了,祭遵“以身任于国,不敢图生虑继嗣之计”又何尝不是极其崇高的家国情怀?只不过祭遵没有豪言壮语罢了! 此外,祭遵在临终时,还特意嘱咐将自己薄葬,而当家人“问以家事,终无所言”,真真正正是“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总之一句话,正因为祭遵为人公正严明,不徇私,克己奉公,有大局意识,所以刘秀才会如此看重祭遵,在祭遵去世后,才会如此哀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窝阔台如何死的?蒙古大汗元太宗窝阔台之死

窝阔台是怎么死的?孛儿只斤·窝阔台 (1186年—1241年12月11日),蒙古帝国可汗,史称“窝阔台汗”,元太祖的第三子。蒙古帝国第二位大汗,1229年9月13日—1241年12月11日在位,在位12年零3个月。1229年窝阔大会被拥戴登基,管理整个蒙古帝国。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窝阔台庙号为太宗,谥号英文。 窝阔台在任内继续父亲的遗志扩张领土,主要是继续西征和南下中原。他在位期成功完全征服中亚和华北。政治方面,以契丹人为相,一改以往不降屠城作风,保存不少金朝遗民,同时又依其建议,提拔汉人为官,整顿内治。因而使蒙古在华北地区的地位更加巩固,同时在战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性发展,为日后元世祖忽必烈灭打下基础。 1229年窝阔台登基的时候,大蒙古国的东南部边界基本上就是黄河,金朝领土基本上只剩下黄河以南的河南、陕西等地(当时的黄河取道江苏北部的淮河入海)。1231年,窝阔台与四弟分道进攻金朝。 自1234年元太宗灭金朝,到1368年元惠宗逃离大都回到草原,统治北方中原黄河流域长达134年。1233年5月29日蒙古军队取得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后,继续进攻蔡州(金哀宗所在地),由于金朝军队抵抗顽强,为了减少损失,窝阔台决定联合南宋攻克蔡州灭亡金朝。 在1234年2月9日蒙宋联军攻克蔡州灭亡金朝后,因为河南一带久经战火,田地荒芜,缺乏粮食,当时又正值冬季,天气严寒,于是把当地大部分居民暂往河北一带,准备等天气转暖后将居民再陆续迁回河南,并恢复农业生产。同时军队久经战事,也需要休整,大部分军队撤到黄河以北。 蒙古灭金后,蒙(元)宋两朝再次形成,对立达四十余年,直到元军渡过长江入临安灭南宋,端平入洛也揭开了元宋两朝连续四十余年不断征战的序幕,直到元世祖忽必烈灭南宋统一全国为止。 1230年,有近臣别迭等人向窝阔台上奏,认为“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主张将汉人驱逐,把汉地的耕地变为牧场,耶律楚材则上奏请求均定中原地税、商税、盐、酒、铁冶、山泽之利,每年可得赋税白银50万两、帛8万匹、粟40余万石,足以支持窝阔台南征金朝的军队所需,窝阔台同意由耶律楚材试行。 1230年农历十一月,耶律楚材奏请在大蒙古国统治的黄河以北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当时金朝尚未灭亡,黄河取道江苏北部的淮河入海)设立燕京等地设立十路征收课税使,并选用有名的儒士作为课税官员,得到窝阔台批准。 1231年农历八月,窝阔台到达云中(今山西大同市),十路征收课税使将当年征收到的汉地赋税簿册和金帛陈于廷中,窝阔台大悦,当日设立中书省,改侍从官名,以耶律楚材为中书令,粘合重山为左丞相,镇海为右丞相。 1235年春,窝阔台决定在和林建都城,修建万安宫;并部署伐南宋、征高丽和再次西征;1236年正月,万安宫建成。窝阔台大宴群臣,同月,窝阔台下诏发行纸币交钞。1234年正月灭金朝后,窝阔台下诏括编汉地户籍,他接受耶律楚材的建议,以按户为单位收取赋税。由中州断事官失吉忽秃忽主持。1236年八月,括户完成,括得汉地民户110余万户。 1236年括户完成后,失吉忽秃忽主张按以往风俗在中原对诸王和有功之臣进行分封,窝阔台表示同意。耶律楚材力陈“裂土分民”的弊害,使窝阔台同意封地的官吏须朝廷任命,除常定赋役外,诸王勋臣不得擅自征敛,以限制诸王勋臣在封地的权力。 1233年,为了培养蒙汉双语翻译类人材,窝阔台下诏在燕京(今北京市)建国子学,派遣蒙古人子弟18人学习汉语;汉人子弟12人,学习蒙古语和弓箭,并选儒士为教读。1233年农历四月,蒙古军队进入汴京城(今河南开封市),中书令耶律楚材向窝阔台奏请遣人入城,求后,得五十一代孙元措,奏袭封衍圣公,付以林庙地。耶律楚材又派人入汴京城,挑选了大量的人才。 1241年12月11日(元太宗十三年农历十一月八日),窝阔台因为酗酒而突然暴毙,使他的西征进程被逼中止。当时大军正朝往维也纳推进,但为了赶返参加位于蒙古的库里尔台大会而急忙撤军,自此以后,蒙古大军再也没有踏足这片土地。 窝阔台去世后,1242年春天,皇后乃马真后开始称制,处理朝政,直到1246年8月24日窝阔台之子贵由继任为止。乃马真后临朝称制期间,朝政比较混乱,中书令耶律楚材力争而不能有效果,于1244年农历五月忧愤而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