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未解之谜

幽灵船成了海上神秘现象的象征,这样事件是怎么回事?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浩瀚无垠的大海,有着许多神秘的故事,而大多数故事都是以船舶的发现或失踪结尾的。在这些曲折离奇的故事中,至今还没有结局,也许永远是个谜的。幽灵船,是航海传说中的船,船上生活的不是人类,而是幽灵。在航海史上,幽灵船成了海上神秘现象的象征。令人吃惊的是,这样的事件一再发生。

1872年在世界航海史上发生了一起轰动欧美的“玛丽亚.色列斯塔”号谜案。为了追踪事件的发展,欧美的传媒时不时地掀起一次次的报道高潮,持续数十年之久。一百多年过去了,谜案依旧,事件不仅没有破解,同样的事故反而一个接着一个,即使到了近代,类似的事件仍时有发生。科学家为此脑筋,提出了种种解释,但仍没有权威的结论。

“贝奇摩”号是加拿大哈德逊湾公司的一艘1300吨级蒸汽货轮,从20世纪初开始,这艘船就作为商船在加拿大北部运输毛皮制品。但是在1931年,“贝奇摩”号因遭遇冰川和暴风雪袭击,被困在阿拉斯加附近,在多次尝试脱困未果后,全部船员都被平安空运出“贝奇摩”号。暴风雪过后,人们试图把船从困境中拖回来,但是由于船身已严重损坏,哈德逊湾公司不得不做出弃船决定。随着“贝奇摩”号上的人员全部撤离,这艘船也就变成了一艘无人驾驶的幽灵鬼船,一直在阿拉斯加附近的海域孤独地漂泊了近40年。

在38年后,这艘幽灵船非但没有沉没,反而独自漂浮在海面上,好像有什么力量在一直保护着它。这艘船变成了一个神话,人们几次试图登临,但总是因为天气原因无法成功。“贝奇摩”号在1969年最后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之后阿拉斯加海域结冰,该船也就跟着消失了。

微信图片_20200501212738.jpg

1931年7月6日。这艘货轮从加拿大温哥华港启航。开始了新的航程。“贝奇摩”号在炎夏阳光的照耀下,向西北驶去。每到一个停靠港,船员们都卸下了给当地带去的物品,装上一些毛皮,最后,货轮顺利地抵达了终点——维多利亚海岸。在那里,他们把船舱装得满满的,然后掉头准备返回温哥华。

10月1日,“贝奇摩”号已被海冰团团围住,冰封起来了。船上的主机停止转动,船身已无法移动了,船员们在港口附近的村子里躲避的几间小客栈里呆了两天,冻得半僵,正当船员们庆幸躲过这场灾难的时候,冰上出现了大裂缝,包围着船身的冰块裂开了,船员们发出了最后的呼救信号,一个星期之后,哈德逊湾公司出于无奈,派出两架飞机,运走了22名船员,留下船长和其他14名船员,等冰块融化后把船和货物抢救出来。暴风雪减轻后,“贝奇摩”号却不知去向了;

不料几天后,一个以猎取海豹为生的因纽特人带来一个喜讯:他曾在西南方72公里的地方看到过这艘船,船员们风尘仆仆地赶到那里一看,“贝奇摩”号早已被坚冰结结实实地冻住,根本无法把它开回去了

1939年以后,“贝奇摩”号在人们的视野中又出现了好几十次.每一次无论人们怎样努力追踪,都被它无情地甩掉了.几年来,它在冰块的纠缠和包围中,航行了数千公里。

1932年3月12日,青年探险家赖斯莉·梅尔文坐在一架由一群狗拉着的雪橇上,从赫舍尔岛前往诺姆的途中,看到“贝奇摩”号漂浮在离岸边不远的海上。他设法上了船,发现船舱里的毛皮原封未动,只是他孤身一人无法搬动这些珍贵的货物。

人们最后一次看到”贝奇摩”号,是在1969年,这时,船已被牢固地冻在巴罗角附近的波弗特海中。1982年9月,哈德逊湾公司的一位代表仍然认为,人们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肯定“贝奇摩”号是否还在海上漂流.看来,从1931年底开始,这艘出没无常、无人驾驶的幽灵船,在海上漂流了50多年,也许它还在海上继续漂流着。

微信图片_20200501212808.jpg

1848年,一艘在大西洋百慕大群岛埃利斯港建造的米涅鲁巴号帆船,首航非洲和远东,竟一去不返。人们搜寻了两年,仍然没有消息,都以为它一定遇到风暴葬身海底了。谁知3年后的一天早晨,这艘早已被人们遗忘的米涅鲁巴号帆船竟然奇迹般地出现在埃 利斯港!船上空无一人,伤痕累累。

1855年2月28日,英国三桅帆船“马拉顿”号的船员在北大西洋上,看到了美国三桅帆船“图瑞姆斯·切斯捷尔”号。英国船员发现,这艘美国货船风帆落下,无人驾驶,在大海中随波逐流。他们登上这艘船以后,只见船只完好无损,货物丝毫未动,食物、淡水充足,一开始,人们还以为这艘船的船员乘舢板离去了,于是就把它拖到纽约。经过一番查询后,方知道他们下落不明,既没有归来,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没有发现他们的踪影。

20世纪最不可思议的一艘幽灵船是丹麦的航海实习船“戈毕哈芬”号。这艘5桅大帆船在1928年载着80名年轻的未来海员进行一次环球航海实习。这年的12月4日,它自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启航继续下一阶段的计划。大约过了1个星期,“戈毕哈芬”已驶出了400m海里,基地还收到了它的一份电报,说是航海顺利,乘员状态良好。可这之后就再也没了消息,也一直没有回到母港哥本哈根。奇怪的是,在大西洋航行的多艘船只曾在不同的地点遇到了这艘满帆航行的船。

20年以后,1959年10月7-8日的夜间,一艘荷兰货船“斯特拉特·马盖汉斯”号正航行在非洲南端,船长比特·阿盖尔突然发现一艘大型帆船迎面驶来,对向它发出的信号和警告全不理会,阿盖尔船长只好紧急规避,才免除了一次撞船事故。很快,这艘满帆急驶的大船就消失在晨雾之中,那么这艘船已在海上漂了20年,成了名副其实的“幽灵船”。

微信图片_20200501212812.jpg

科学家认为,上面这些事是“海洋之声”造成的,也就是海上风暴形成的次声波造成的。

后来,英国的加夫罗教授又发现,次声波的有时会引起人的疲劳、痛苦,甚至造成失明。在强大的次声波的作用下,海面上即使风平浪静,船只的桅杆也会被折断,舟船也会覆没。因而,科学家认为,是强大的次声波,使人们惊慌失措、异常痛苦、仓促离船,最后使船只像幽灵似的突然失踪。

然而,这些无人船案件是否都是次声波引起的呢?谁也无法作出明确的结论。“凯洛尔·基林格”号上的船员临走前还吃过色拉和咖啡,如果发生了所说的次声波或灾难性事件,谁又能如此平静地离开船呢?出没无常、无人驾驶的“贝奇摩”号,为什么能在海上漂流那么长时间呢?这就更是一个难以解开的谜。

这样的神秘事件,即使到了近代,我们还常能从传媒中听到——海上发现被遗弃的快艇,艇上有充足的食物、饮料。救生设备和无线通讯设施,但没了主人。查看的结果几乎成了定规:“一切正常,但人不知去向。”失事船上的海员,直到遇难前都在正常地工作,甚至连即将发生灾难的任何兆头都不曾察觉。

谁也说不清楚,在这些不幸的船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但人们相信,终有一大会搞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或者真正祸手。人类相信自己的智慧有这个能力,超自然的力量终归回到自然本身之中,历史就是答案。

事件真相:未解的谜团是怎么回事?恐怖“幽灵船”之谜:无人驾驶在大西

如果说,对于天空,人们最感兴趣的是ufo,那么对于海洋,探秘者最感兴趣的则是“不明漂游船”,即幽灵船。最近,巴西一个家庭的奇遇引出的最新解释,却获得了世界上权威的幽灵船探秘机构的承认,在幽灵船探索史上写下了精彩的一笔。遗憾的是这家人为此却付出了惨痛代价。海难惊遇“幽灵”船  居住在巴西南部罗特尔镇的桑罗是一艘远洋船的大副。妻子莉萨是中学教师。大儿子布拉齐15岁,小儿子摩尔8岁。2003年8月26日傍晚,一家人来到了南美洲马尔维纳斯群岛的阿根廷港,租好了一艘远程游船。  翌晚,拥有驾驶执照的桑罗驾船出海。南大西洋的夜美丽神奇,这艘船配备了高性能的自动驾驶仪,它能依照卫星自动定位,桑罗准确做好设定后,离开了驾驶座,与妻子纵情歌舞。他们玩够了才上床,很快就进入甜美梦乡。忽然一声巨响,顿时一片漆黑。大家惊慌失措,桑罗冷静叫道:“赶快套好救生衣!”  船舱大量进水,轮船迅速下沉。富有海难逃生知识的桑罗用水手绳将一家人都串起来后,大家才跳海。他们离船不远,“轰”的一声,船在晨光中沉没。  他们的手机与海事电话都没在身上,无法求救。他们随着湍流,快速南漂。没多久,他们就觉得冷极了。他们正绝望时,发现远远的海平线出现一艘船。可是,当他们漂到离船尾仅数十米时,一再举手,尽力呼救,船上还是没有任何反应,这令他们大惑不解。他们发现船舷挂着一个绳梯,直达水面。他们顺绳梯来到甲板上,还是没见人影。桑罗发现,这艘“亚马逊”号是老式远洋捕鱼船。  接着,他们来到海员休息舱,又来到驾驶舱。舱门敞开,同样空无一人。驾驶仪已经关闭。他们又来到了船长室。桑罗发现一本《航海日志》,让他吃惊的是,早在1976年8月2日,船就离开巴西的阿雷格里港,前往南大西洋海域捕捞。船长具有多年航海经验。桑罗浏览了一下《航海日志》,发现每一天记载的结尾都写着:“今日一切正常”。在最后一天即当年9月3日记载的结尾,船长还这样写:“出港至今,一直顺利。”  桑罗突然感到,这是一艘传说中的幽灵船。迷雾笼罩怪事出  桑罗带上抽屉里另一串钥匙,出了船长室,后来发现它们能打开全部船舱的门锁。他们看到,船上的食品储藏舱里蛛网层层,储存着大量早已腐烂或风干的食物。  他们来到了电机舱,电闸早已关闭。桑罗小心翼翼地试推闸刀。一刹那,发电机启动,舱灯全都亮了!接着,他们又听到了隔壁轮机舱传来隆隆的机器声。他们进去一看,布满灰尘的机器竟还能运。  船越开越快。莉萨眼眶湿润:“我们有救了!”“太美妙啦!”然而,话音未落,仪器的指示灯全灭了。  糟了!他们赶到电机舱,闻到了一股焦味。发电机已经烧掉了。“这样长时间没用,没仔细检测就启动,还能不烧掉?怪我太性急!”桑罗自责。  这时,他们都觉得饿极了。然而,船上20多年前的食物,根本不能吃。怎么办?“我们可以捕鱼。”摩尔说。桑罗苦笑:“渔网全是机动,怎么捕?”“船上有鱼竿与鱼钩,我们可以钓鱼。”摩尔不甘心。桑罗在食品储藏舱,找到一种紫色小飞虫当诱饵。没多久,果然钓上好几条他从未见过的鱼。他称它为“蓝眼鱼”。  这下好了。他们来到厨房。油灶的储油盒中居然还有燃油。他们找到了火柴。没多久,鱼就煮好了。“我从来没吃过这样好吃的鱼!”摩尔边吃边说。  饭后,夜色已浓。桑罗细看了天象后,非常不安。他知道,他们所处的海域已经超过南纬60度。这里渔业资源奇缺,有的海域根本没航线,有“大洋中的沙漠”之称。悲剧连连撼人心  翌日,为了生存,他们还得钓鱼,可钓上来的竟然都是蓝眼鱼。  桑罗在垂钓之余,再细读《航海日志》,上面的记录比较细致,有时还记录一些船员具体的生活情况。其中有“船员利亚被一种飞虫咬后,全身奇痒。他恨死了它们,将它们做鱼饵,居然钓上来一种从未见过的鱼。它的味道独特,非常鲜美”。根据文中的描绘,他确信这鱼就是蓝眼鱼,这虫就是紫虫。  早上,他们醒来后,发现舱门大开,小摩尔不见了。大家一遍遍喊,嗓子喊哑了,还是没有回音。他们一遍遍找,找遍每一个角落,还是没他的踪影。大家都惊呆了。  这天,他们没有钓鱼,没有进食。晚上,他们一夜未眠。天亮前,桑罗才迷迷糊糊睡着了。一觉醒来,天色大亮。莉萨还没醒,大儿子却不见了。桑罗大惊,难道……他来不及细想,也不敢细想,就冲出了门。他来到甲板,转了一圈,空无一人。饭还要吃,鱼还得钓。鱼烧好后,妻子还没醒,他也觉得累了,上床睡了。一觉醒来,已是黄昏时分,妻子已经醒了。桑罗看着桌上的盘里没有鱼骨,便问:“为什么不吃?”“吃了条你不爱吃的鱼卵块,再也吃不下了。”莉萨说。桑罗想起,全家人除了他,都十分喜欢吃鱼卵。他又想起,前天吃饭时,锅中也有鱼卵块。当时莉萨说:“让摩尔吃。”摩尔边吃边笑:“味道太好啦!”昨天吃饭时,锅中仅有的一条鱼卵块让布拉齐吃了。  突然,他想起什么,来到船长室,拿出《航海日志》,翻到最后一天记录。上面清楚写着:“今天,利亚钓上来许多这种鱼。鱼肚中多半有卵。鱼卵的味道更美。大家争着吃。”  “从逻辑上推理,人员失踪很可能与吃这种鱼卵有关。”他想,“向妻子说清?不行,她早已经吃了,这只会让她徒增恐慌。怎么办?”他想了一会儿,拿定了主意。  晚上,他们照例早早上床,妻子照例到深夜才入睡。桑罗躺在她身边,似乎也睡熟了。然而,他并没有真睡。凌晨3时左右,莉萨轻轻起身下床,悄悄开门出去。桑罗偷偷尾随。  借着灿烂的星光,桑罗看到莉萨表情漠然,如同睡着一样,可是眼中却闪出异样的神采。她步履缓慢,动作机械,如同木头人,可是越过障碍,却轻巧准确,让桑罗惊愕。他还是没有惊动她,仍然悄悄跟踪。莉萨又来到了船尾挂梯前,俯看大海:“太美妙了。我来了。”她边说边抬起脚,蹬上船舷,踏上挂梯。桑罗一跃而上,将她紧紧抱住。桑罗原以为,妻子一定会拼命挣扎。出人意料,她一动不动。桑罗将她拖上甲板,抱回船舱。悲情求解终获救  早上,妻子醒来后一切正常,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桑罗好生奇怪,就将凌晨发生的怪事,原原本本告诉她。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莉萨的表情渐渐变化。听完后,她叫道:“我想起来了。昨夜睡熟后,我听到一个非常悦耳的声音轻轻对我说‘你看’。啊,我看到了一个奇异的世外桃源。我又听到‘跟我来,慢慢走,不要惊动别人’。我悄悄下床,出了门。在甲板上,我看到了天上飞着奇丽的鸟儿,地上撒着闪亮的珍宝,宛如人间天堂!欢乐的人们见到了我,齐声唤我。离开这里唯一的通道是船舷挂梯。我义无反顾,却被人抱住。那里的人说,‘明天再来吧。’”  桑罗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妻子后说:“当时我就认定,失踪的原因是吃了鱼卵。为了能更准确完整地把握真实情况,我决定先不告诉你,悄悄进行全程观察。”“现在,我明白儿子怎样一步步走进大海了。”莉萨泪流满面。  桑罗说:“为了揭示幽灵船之谜,我们捕一些有卵的鱼,供人研究。”莉萨揩干泪,答应了。  过了四五天,终于听到远处传来“呜呜”的船鸣声!桑罗夫妇不知哪里来的力气,冲到甲板上。  来船放下小救生艇。几名船员上了亚马逊号。由于激动与饥饿,桑罗夫妇已经说不出多少话了。桑罗拿来“留言”:“请立即交给船长并给我们食物。”  来船是巴西门罗卡海洋研究所的科学考察船内瓦号。船长是着名的海洋生物学家埃米。  听完桑罗说的,这名资深的科学考察家更为惊讶;“简直难以置信!”他带上摄像员与桑罗夫妇一起来到亚马逊号上,反复核实。埃米发现,“紫虫”其实是一种南美洲食腐大飞蚁。而那些鱼,他却认不得,不过,他终于相信它确实是一艘幽灵船,为了能获得更全面的资料,他要潜水员入水拍摄,潜水员发现船底积着一层厚厚的墨色藻体,详细拍摄后,他取了实样。千古之谜得分解  内瓦号返回后,研究所很快与桑罗夫妇订立了共同研究的协议书。专家们认为,成功的关键是解开鱼卵的秘密。  以埃米为首的专家组对三条“蓝眼鱼”进行仔细分析和反复比对,认定它们是南大西洋特有的一种珍稀鱼——欧文小星鲽的变种,他们运用尖端的高速离心分析器,从鱼卵中分离出一种特殊的生化物质,它能够让人产生强烈的“诱导性幻觉”。实验表明,人食用鱼卵约六到七小时后,会一步步走向美妙至极的幻觉世界。桑罗的设想得到了证实。  然而,要证明亚马逊号因此成为幽灵船,还必须证明一个棘手的难题:无人驾驶的它在风云莫测的大西洋上漂流多年为什么没沉没?  一天,埃米在研究所超大型海图前,发现在桑罗一家人发现亚马逊号的海域现有一个普通海图上找不到的微型群岛———查理群岛。查资料后他得知,该群岛所属的岛屿无人居住,面积很小,相距不远,岛间海水不深,存在大量珊瑚礁,他又细查相关海域的天气资料后,作出了“合乎逻辑的推测”,翌日,他向研究所递交了报告。  2003年10月7日,埃米再次率领内瓦号,带上桑罗夫妇,来到查理群岛,小岛密布珊瑚礁,礁上发现大面积南大西洋马尾藻。埃米对桑罗说:“这种墨色的海藻繁殖力很强,在这里生长迅速,它们相互纠缠,韧性极好,密度极高。船桨一旦被缠,难以解脱。到了现场后,我发现这里的藻区达数百平方公里,即使风浪再大,亚马逊号也能安然无恙。然而海浪再小,总有冲击力。日积月累,最终将它推出藻区。出藻区后,亚马逊号又开始自由漂游,幸运地被您一家发现了。”桑罗连连点头,深为佩服。  回到研究所后,埃米又递交了研究报告,并将报告交给了总部设在圣保罗市的南大西洋幽灵船探索联合会,报告引起了专家们的极大兴趣,他们经过详细核查,发现70多年来南大西洋中有案可查的2000多艘幽灵船中,有100多艘船的船员突然蒸发的原因,极可能是食用欧文小星鲽的卵。该联合会的发言人说:“幽灵船的发现史与人类的航海史一样长久。千百年来,人类对幽灵船之谜作出了无数种猜想与假设,可是没有一种具有较强的合理性与说服力,桑罗夫妇与埃米教授取得的成果是至今为止覆盖面最大、科学性最强的一种解释,这在人类幽灵船探索史上值得一书。”

事件真相:幽灵船飞翔的荷兰人号,受到诅咒永远无法返航是怎么回事?奇闻

在大海之上,一直都有着各种幽灵船的传说,其中有一个十分著名的,那就是飞翔的荷兰人了。据说很多船只都在海上航行时遇见过这个飞翔的荷兰人,还有着许多与之相关的恐怖传说。据说,航海者只要与这艘幽灵船相遇,就无法逃脱毁灭的命运。飞翔的荷兰人的传说在海上传说中,飞翔的荷兰人是一艘永远无法返乡的幽灵船,注定在海上漂泊航行。据说如果有其他船只向飞翔的荷兰人打招呼,她的船员会试图托人向陆地上或早已死去的人捎信,与这艘幽灵船相遇在航海者看来是毁灭的征兆。飞翔的荷兰人号的船长,以自己的灵魂为赌注与魔鬼掷骰子,被诅咒在北海不停往返直到审判日。在1795年,人们第一次在海上遇见了这个传说中的飞翔的荷兰人号幽灵船。据传一艘荷兰军舰在好望角外失事,船上无人生还。同行的船只经受住了暴风,随后抵达好望角。整修后返回欧洲的途中,他们在相同的纬度遭到猛烈的暴风雨的袭击。值夜的一些水手看到,或者在想象中看到,一艘船满帆向他们驶来,仿佛要将他们撞沉。而这个,就是充满了诡异气息的飞翔的荷兰人。并且后来的19到20世纪之间,在外海上有很多起对飞翔的荷兰人的目击事件。威尔士亲王乔治的目击是最著名的几次之一。1880年,在他十五岁时,他与兄长威尔士亲王阿尔伯特维克多一起正由辅导老师达尔顿陪伴,乘4000吨的轻巡洋舰巴坎堤号,进行为期三年的航行。在澳大利亚悉尼和墨尔本之间海面上,达尔顿写到:在早晨4点飞翔的荷兰人出现在我们的船首方向。它像幻影般发着红色的光,照亮了200码以外双桅船的桅杆和船帆。她从船首左侧靠近时,在舰桥上值班的军官和后甲板上的见习军官显然都看到了她。见习军官立刻被派往前甲板,但到达时她在附近出现过的痕迹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连在地平线上都找不到她的任何踪迹。10点45分,早先发现飞翔的荷兰人的海员从前桅中部顶横桁坠落到前甲板上,摔得粉身碎骨。直到现在,飞翔的荷兰人还一直都漂泊于大海之上,无法返航。若是有人在航行途中,误入了飞翔的荷兰人的地盘,就能与之相遇,并且经历一些奇妙的事情,当然,这仅仅只是灵异传说罢了。但很多人,却依然真实的相信着她的存在。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