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未解之谜

地球生命谜团探索 或起源于海底火山口

时间:2023-08-1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地球生命谜团探索 或起源于海底火山口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底火山口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科学家们表示地球上的生命或可能起源于海底火山口。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方式模拟导致地球上细胞代谢活动出现的新过程——这是所有物种体至关主要的一个物种学功能。这项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们理解生命是否可能出现在其它星球的相似环境里。

  研究合作作者、英国利兹大学的特里·凯(Terry Kee)博士表示:“我们尝试建立沟通早期地球的地质过程和地球上物种生命出现的桥梁。”在此之前,有些科学家们提出地球上的物种体可能是由外宇宙的陨石带至地球的。

  然而,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底热液喷口等理论得到了更多科学家的支持,这一理论认为生命产生于无机质,例如在气体和矿物质里发现的化合物。

  凯博士表示:“在物种学生命出现之前,帆叶网,我们可以说早期地球拥有‘地质生命’。将涉及无生命的岩石和矿物质的地质学认为是有生命的似乎非常罕见,那么究竟什么是生命?”

  “针对这个问题很多人无法给出满意的答案。因此我们所做的是研究生命的特征,所有生命形式所使用的化学过程都与燃料电池产生能量所发生的过程相同。”汽车的燃料电池通过燃料和氧化剂之间发生反应而产生电能,这便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例子之一,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分子失去电子——它被氧化——而另一个分子获得电子。

  相似的,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二氧化碳的减少形成糖类,以及水的氧化形成分子氧而获得电能。人体细胞的呼吸便是糖类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氧气减少形成水的过程,在这个反应中产生了电能。

日本大和民族起源于绳文人和弥生人,他们都是来自古中国吗

日本大和民族最先起源于何处?起源于何地?一直以来这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目前最权威的说法是日本学者埴原和郎的“二重构造说”即大和民族最先是由3万年前的绳文人,2300年前的弥生人组成。 日本创世神 时至今日,日本本土族民血统70%以上来自东北亚的弥生人,而仅有30%的人来自东南亚的绳文人。而无论是弥生人还是绳文人都源于古中国,都属于古中国人。因此,大和民族是古中国人后裔,其最初起源在于中国。 这似乎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为此日本学者提出了几个证据。 周代中国少数民族地图 1931年4月18日,日本学者直良信夫在日本兵库县明石郡大久保町西八木海岸的洪积地质层中发现了原人腰脊化石。日本学者经过研究之后,提出这是日本的祖型人种,因此将其命名为“明石原人”。 日本学者指出,日本在30000年前是无人岛,明石原人是日本的始祖原人,明石原人的同类最早在中国江南一带繁衍生息,并于更新世的后期从台湾、琉球一线来到日本,属于绳文人。 明石原人 1995年,日本界经过碳十四检测得知,在距今12000年至2000年的这10000年之间,是绳文人进入日本的时代。绳文时代最大的特征是用绳子在陶器上缠绕,然后拍打陶体形成绳纹。中国出土的古越人绳纹陶距今已经有10000多年,日本同样的绳纹陶出现在中国之后,而且样式与做工与中国如出一辙。 日本的绳纹陶是如何出现的?这绝对不是巧合,极有可能是中国南方的古越人通过大陆桥抵达日本,然后将技艺传在了当地。 绳文人与弥生人 大陆桥沉没之后,台湾岛和琉球群岛形成,日本与大陆分离。但日本并非从此成为孤岛,中国的古越人依然有渡海到日本的证据。 1975年,日本考古学家在日本福本县二方滨干涸的河床上,发现了一处绳文时代前期至中期的贝冢遗址。在贝冢遗址里,日本人发现了制作精美的石斧、红漆木容器、独木舟等,而且还有核桃、葫芦的外壳以及绿豆等。 出土的漆器 绿豆原产于印度,经东南亚传到中国,大约在6000年前,绿豆传到日本。当时能掌握漆器技术的,仅有7000年前的中国河姆渡人。日本贝冢遗址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即使陆沉,依然有中国古越人东渡日本的行迹。贝冢遗址里的漆器,成为了最好的证明。 绳纹陶 1980年代,日本考古学家在《新研究·日本史》刊文指出:日本在绳文人遗址里发现了大量门齿被拔掉的头颅骨,在后期的发掘中,有多达90%以上的头颅骨门齿都是被拔掉的,这种风俗称之为“凿齿”。凿齿行为最初是中国的濮人习俗,后来古越人也跟着效仿。日本发现的大量凿齿颅骨,绝非是偶然事件。 种种迹象表明,日本最初的始祖绳文人,来自于古中国东南沿海的古越人。绳文人是日本的最初始祖之一,是古中国迁移过去的古越人。 鸟居龙藏 那么,构成日本始祖的另一人群弥生人来自于何处呢? 日本学者铃木尚曾对日本神奈川县三浦岛出土的人骨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日本人除了有大量古人来自绳文时代的古越人,还有大量的人口也来自于弥生人。自绳文时代后期起,弥生人从中国江南北上山东半岛,然后渡海去朝鲜,再下到日本。他们带去了水稻种植技术,让日本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在《漫话中国少数民族地带》一书中指出:中国人的纺织物、铜器图案、墓穴等与日本的,这二者之间肯定有着必然的联系。 古越人 1998年,日本东京大学医学系人类遗传学教授德永胜士从人类白血球抗原(HLA)的分析中,将日本始祖弥生人分为4个组群,其中B46-DR9型的人(东北亚人)最多,其他组的如中国南方人、泰国人、越南人等都与B46-DR9相似度极高。由此可知,B46-DR9东北亚人才是日本最初的始祖。 而东北亚人最有可能就是古中国的肃慎人,肃慎人从朝鲜半岛南下,东渡日本海。因而在记载日本历史的《古事记》中,曾有始祖大神驾驶木船从天上降落日本岛,缔造日本大和民族的记载。 由此可以推测,日本大和民族的两大族系来源,一是来自中国的绳文古越人,二是来源于中国肃慎人南迁的后裔。 随机文章地狱九大堕天使实力排行榜,魔王路西法成为堕落天使领头羊揭秘人断气时的痛苦级别,患病身亡最痛苦/身心都被病魔折磨到崩溃揭秘深海一万米压力有多大,水压强达到惊人的一吨每平方厘米双子座流星雨在什么时候,每年12月4-17日/2018最佳观测时间揭晓探秘:日本海底神秘的金字塔,建筑工具不属于日本远古文明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格格”起源于哪里?清朝哪些人能被称作格格?

清宫剧一直是热播剧,近几年《宫》《传》等使清宫剧再次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话题,经典的《还珠格格》《格格》《当官》《微服私访记》《康熙王朝》等大家也历历在目,在这些剧中有一个称谓“格格”格外引人注意。 格格都戴有旗头,戴上这宽长的装饰品,之身体挺直,再加上长长的旗袍和高底旗鞋,使她们走起路来纤纤碎步,分外稳重、文雅。上面还常绣图案、镶珠宝或插饰各种花朵、缀挂长长的缨穗。当然相比起服饰,格格的称谓也值得探讨。 格格,实际是满语,意为小姐。是满族和清朝对女性的一种称谓,为清皇族女儿的统一称呼,该称呼最早出现在清朝的前身后金时期,这种称呼直到清末民初之际,才渐渐终止。在后金时期,国君贝勒的女儿称为“格格”,无定制。例如,的长女称“”,次女称“嫩哲格格”。 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需要指出荧屏上以康雍乾时期为背景的清宫戏中,将公主称为“格格”,是编剧者对“格格”与“公主”称谓的混淆,并不符合历史史实。此后“格格”遂专指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 十七年(1660年)始把“格格”分为五等,即: 亲王之女,封为“和硕格格”,嫡福晋所生女为郡主,侧室所生女为郡君; 世子及郡王之女,封为“多罗格格”,嫡福晋所生女为县主,侧福晋所生女为县君; 多罗贝勒之女,亦为“多罗格格”,嫡福晋所生女为郡君,侧福晋所生女为乡君; 固山贝子之女,嫡福晋所生女封“固山格格”为县君,侧福晋所生女不受封,称宗女。 镇国公、辅国公之女,嫡福晋所生女称“格格”为乡君,侧福晋所生女不受封,称宗女。 当然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如在清朝,“格格”有时候也被用于尊称其他地位高贵的女性;无正式封号的贵族之女也可以称格格;清朝亲王的低阶妾有时也被叫做格格,位在侧福晋、庶福晋之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