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是历史上最大的征服者之一。他戎马一生,消灭了很多国家,占领了很多土地。然而终其一生,他却始终无法征服一个弹丸小国,虽然讨伐了六次,却始终无法让这个强悍的民族屈服。他的世界征服计划,被西夏拖延了22年。
众所周知,西夏由党项族建立。原本,西夏本是唐朝的定难军节度使。但在宋朝时,西夏却从中原脱离,在宋辽之间独立建国。
西夏国土不大,人口也不多,但在宋朝、辽国以及后来女真人的进攻下,却始终屹立不倒。其主要原因在于党项民族本身:他们实在太能打、太好战了。
据史书记载, 党项族 “民俗勇悍 ”。“其民习于用兵, 善忍饥渴, 能受辛苦, 乐斗死而耻病终。此中国 (宋朝 )之民所不能为也。另外根据史书记载,党项人从小便练习骑射,练出一身强壮体魄和好武艺。
在宋辽两国的压迫下,西夏全民皆兵,每遇战争发生, 各族都要依其众寡出丁助阵,“军民之势犹一家也”。战争一爆发,上至60岁老翁,下至15岁少年,都必须拿着兵器参战。他们的骑兵名叫“铁鹞子 ”,“百里而走, 千里而期,最能倏忽往来, 若电集云飞” 。步兵则称 “步跋子”,士兵多来自山间部落,“上下山坡, 出入溪涧, 最能逾高超远, 轻足善走 ”。打仗时,骑兵身着重甲突击敌阵,步兵则边走边射,扩大战果。因此西夏人打仗,几乎每战必胜。
西夏不仅男人能打,女人也能打。西夏国的女兵被称为唤 “麻魁 。和平年间,这些女兵甚至单骑突入宋境杀人放火,着实令人惊讶。正是因为西夏人的凶猛和强悍,才让他们免于被宋辽金所征服。
但是到了1205年,西夏人却碰到一个硬钉子——成吉思汗所统领的蒙古大军。1205~1209年,成吉思汗对西夏发动了试探性的进攻。在这个阶段,蒙古军先后攻取西夏吉里寨 瓦刺海城,破克夷 门 , 俘获嵬名令公 , 进围中兴府。
从战斗力上来说,西夏骑兵并不逊于蒙古骑兵。但是成吉思汗指挥能力出神入化,手下三军用命,因此在硬碰硬的战斗中,西夏惨败于蒙古。无奈之下,西夏皇帝被迫纳女求和,成为了蒙古的属国。
在蒙夏战争中,西夏曾向宗主国金国求援,但是统治者卫绍王却说:“两敌相攻,中国之利”。因此不予救援。就这样,西夏和金国结下了梁子,于是他们跟随蒙古,不断攻掠金国边境。西夏与金国的战争,打得两败俱伤,最终得利的,反而是成吉思汗的蒙古。
在战争中,蒙古不断向西夏索要金帛、美女和军队,因此西夏人对蒙古人恨之入骨,蒙夏联盟出现了松动。
公元1217年,成吉思汗西征中亚大国花剌子模。像往常一样,成吉思汗又向西夏征集援军。然而西夏皇帝却满不在乎地说:“你成吉思汗不是自称世界之主吗?还在乎我们这点兵?”
成吉思汗见西夏如此不识抬举,勃然大怒。然而在成吉思汗眼中,屠杀蒙古商人的花剌子模才是当务之急。于是成吉思汗没有惩罚西夏,而是直接带兵西征。
原本“蒙古西征”是西夏变革图强的最好机会,但西夏统治阶层早已腐朽堕落,他们宁愿浪费时间在奢侈消费上,也不愿花费精力富国强兵。等到1223年,成吉思汗征服了花剌子模,西夏人的末日终于来了。
在灭夏战争中,成吉思汗再次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战争艺术。他利用西夏国防内重外轻的特点,采取由远及近,先弱后强,扫清外围,断其退路,集中优势兵力,围攻西夏首都兴庆府的战略。一路上,蒙古大军狂飙猛进,连续攻陷肃州、甘州等重镇,最终西夏仅剩兴庆府一座城市。
如今,西夏已经面临灭国之危。但党项民族仍爆发出强悍的战斗力。西夏在嵬名令公的带领下,集结最后的10万精锐,在灵州与成吉思汗展开血战。西夏将士英勇抵抗, 无数将士战殁, 城破, 无一降者。
此战中,成吉思汗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巨大伤亡。西夏人的疯狂抵抗,也让成吉思汗下定决心,诛灭党项这个顽强的民族。但在进攻西夏期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却因酷暑而病入膏肓。
1227年6月,成吉思汗死在了六盘山。他临终遗命,兴庆府被攻破后,不得留活口,西夏皇室一律诛杀,百姓一个不留。
当年7月,兴庆府发生地震,城墙全部被震塌。失去抵抗力的西夏人,只好向蒙古人纳土投降。然而冷酷无情的托雷谨遵父汗遗志,将西夏皇室和兴庆府满城百姓杀个精光。西夏国的建筑、书籍、皇陵全部变成一片废墟,西夏国的文字成为死文字。
西夏国虽小,但是它却将蒙古征服的步伐整整拖延了22年。蒙古征服所向披靡,但是为了征服西夏,却整整征伐了六次,甚至连成吉思汗也死在了那里。如今,西夏的遗民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如今在陕北和甘肃、宁夏,仍有许多人保留着他们祖先勇猛的遗风。
唐朝“房、杜”指的是哪两个人?房谋杜断的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有两个得力的宰相,一个是“尚书左仆射”,一个是“尚书右仆射”。那时,开国未久,许多规章典法,都是他们两人商量制订的。人们把他们两人并称为“房、杜”。 《·房玄龄杜如晦传》说:唐太宗同房玄龄研究国事的时候,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但是往往不能作决定。这时候,唐太宗就必须把杜如晦请来。而杜如晦一来,将问题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龄的意见和办法。房、杜二人,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出计谋,一个善于作决断,所以叫做“”,形容他们各具专长而又各有特色。在当时看来,房、杜二人同心辅政,是合作得非常协调的,所以人们称赞他们“笙磬同音,惟房与杜”。 故 事 李世民还是秦王时,杜如晦任秦王府兵曹参军,不久调任陕州长史。当时王府的幕僚很多被调任地方官,李世民十分担忧。房玄龄说:“其他人没有什么可惜的,杜如晦是辅佐帝王的人才,大王想经营四方,一定要有他才行。”于是李世民立刻上奏请求让杜如晦做自己王府的属官。杜如晦与房玄龄经常跟随李世民征伐,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军队里的事务很多,杜如晦拿到手上,即刻分析决断,非常迅速。李世民常派房玄龄入宫奏事,高祖感叹说:“玄龄为我儿奏事,虽然远隔千里,却好像与世民面谈一样。”,房玄龄和杜如晦也都参与了谋划。他们秘密出入秦王府,帮李世民拿定主意,出谋划策,诛杀了太子、齐王李元吉,最终让李世民当上了。公元629年,唐太宗李世民任命房玄龄为尚书左仆射,杜如晦为右仆射,对他们说:“你们身为仆射,应当广泛搜求贤才,按照才能授予官职,这是宰相的职责。最近听说你们受理辞讼,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还怎么能帮助朕寻求贤才呢?”于是下令:“尚书省具体事务由尚书左右丞负责,只有需要上奏的大事,才由左右仆射处理。”房玄龄通晓政事,又有文才,日夜操劳,惟恐有一点差错。他运用律法宽厚公平。他与杜如晦一起选拔士人,不遗余力,甚至尚书省的制度架构,都是二人商量决定的。太宗每次与房玄龄议事,总是说:“一定要杜如晦决定。”等到杜如晦来了,最后还是采用房玄龄的计策,这都是因为房玄龄善于谋划,杜如晦善于决断的缘故。房玄龄和杜如晦十分投合,为国家效力。所以唐朝的贤德宰相,首推房、杜二人。公元630年3月,杜如晦病重,太宗派太子前去问候,随后又亲自去探病。19日,杜如晦去世。太宗每次得到好东西,总是会想起杜如晦,派人赐给他的家人。过了很久,说起杜如晦,总是忍不住流泪。太宗对房玄龄说:“你与如晦一起辅佐我,如今只能看到你,看不到如晦了。”公元648年,房玄龄病重,太宗征召他去玉华宫,让他坐着轿子入殿,到皇帝御座旁再下来。君臣二人见了面,相对流泪。太宗将他留在宫中疗养,听说他病情略有好转,则喜形于色;听说病情加重,则忧虑憔悴。房玄龄上表,劝太宗停止征讨高丽。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娶了太宗的女儿为妻,太宗对公主说:“你公公病得那么重,还在为国事操心。”于是,太宗亲自前去探望,握着房玄龄的手,与他分别,悲伤得不能自已。7月24日,房玄龄因病去世。唐太宗的“房谋杜断”用人搭配体系是非常高明的。用人不仅表现在人才的多少,而且还在于人才的合理搭配。在一个人才众多的群体中,不仅要有个体的优势,更需要有最佳的群体结构。“全才”是极少有的,“偏才”是绝大多数,但“偏才”组合得好,就可以构成更大的“全才”。 随机文章要说服别人,得先相信自己所说的话外星人说人类前世是神,美国秘密研究外星人(外星人说人类是神)新疆三十万镜像人事件真相,研究双鱼玉佩致使能量泄露出现复制人鱼鳞云代表什么天气,出现漂亮的鱼鳞云表示要下(冷空气到来)收集雷电的科学家有哪些,俄国院士利赫曼为收集雷电不幸惨死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唐朝“房、杜”指的是哪两个人?房谋杜断的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有两个得力的宰相,一个是“尚书左仆射”,一个是“尚书右仆射”。那时,开国未久,许多规章典法,都是他们两人商量制订的。人们把他们两人并称为“房、杜”。 《·房玄龄杜如晦传》说:唐太宗同房玄龄研究国事的时候,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但是往往不能作决定。这时候,唐太宗就必须把杜如晦请来。而杜如晦一来,将问题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龄的意见和办法。房、杜二人,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出计谋,一个善于作决断,所以叫做“”,形容他们各具专长而又各有特色。在当时看来,房、杜二人同心辅政,是合作得非常协调的,所以人们称赞他们“笙磬同音,惟房与杜”。 故 事 李世民还是秦王时,杜如晦任秦王府兵曹参军,不久调任陕州长史。当时王府的幕僚很多被调任地方官,李世民十分担忧。房玄龄说:“其他人没有什么可惜的,杜如晦是辅佐帝王的人才,大王想经营四方,一定要有他才行。”于是李世民立刻上奏请求让杜如晦做自己王府的属官。杜如晦与房玄龄经常跟随李世民征伐,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军队里的事务很多,杜如晦拿到手上,即刻分析决断,非常迅速。李世民常派房玄龄入宫奏事,高祖感叹说:“玄龄为我儿奏事,虽然远隔千里,却好像与世民面谈一样。”,房玄龄和杜如晦也都参与了谋划。他们秘密出入秦王府,帮李世民拿定主意,出谋划策,诛杀了太子、齐王李元吉,最终让李世民当上了。公元629年,唐太宗李世民任命房玄龄为尚书左仆射,杜如晦为右仆射,对他们说:“你们身为仆射,应当广泛搜求贤才,按照才能授予官职,这是宰相的职责。最近听说你们受理辞讼,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还怎么能帮助朕寻求贤才呢?”于是下令:“尚书省具体事务由尚书左右丞负责,只有需要上奏的大事,才由左右仆射处理。”房玄龄通晓政事,又有文才,日夜操劳,惟恐有一点差错。他运用律法宽厚公平。他与杜如晦一起选拔士人,不遗余力,甚至尚书省的制度架构,都是二人商量决定的。太宗每次与房玄龄议事,总是说:“一定要杜如晦决定。”等到杜如晦来了,最后还是采用房玄龄的计策,这都是因为房玄龄善于谋划,杜如晦善于决断的缘故。房玄龄和杜如晦十分投合,为国家效力。所以唐朝的贤德宰相,首推房、杜二人。公元630年3月,杜如晦病重,太宗派太子前去问候,随后又亲自去探病。19日,杜如晦去世。太宗每次得到好东西,总是会想起杜如晦,派人赐给他的家人。过了很久,说起杜如晦,总是忍不住流泪。太宗对房玄龄说:“你与如晦一起辅佐我,如今只能看到你,看不到如晦了。”公元648年,房玄龄病重,太宗征召他去玉华宫,让他坐着轿子入殿,到皇帝御座旁再下来。君臣二人见了面,相对流泪。太宗将他留在宫中疗养,听说他病情略有好转,则喜形于色;听说病情加重,则忧虑憔悴。房玄龄上表,劝太宗停止征讨高丽。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娶了太宗的女儿为妻,太宗对公主说:“你公公病得那么重,还在为国事操心。”于是,太宗亲自前去探望,握着房玄龄的手,与他分别,悲伤得不能自已。7月24日,房玄龄因病去世。唐太宗的“房谋杜断”用人搭配体系是非常高明的。用人不仅表现在人才的多少,而且还在于人才的合理搭配。在一个人才众多的群体中,不仅要有个体的优势,更需要有最佳的群体结构。“全才”是极少有的,“偏才”是绝大多数,但“偏才”组合得好,就可以构成更大的“全才”。 随机文章新疆楼兰美女干尸价值,超亿元(能购30多辆法拉利)魔神之首阿撒托斯,凭本能影响宇宙万物(智商疑似超低)通灵外道魔像条件,必须具备轮回眼(仅长门斑带土通灵过)掌控生物能的穆里亚文明,最后化身树木沉睡再也没有醒来新疆三十万镜像人事件真相,研究双鱼玉佩致使能量泄露出现复制人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