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上的是秦始皇王陵,从建成至今,它已经在这里静静地躺了2000多年了。长期以往,人们对秦陵的了解,只有司马迁《史记》中描写的寥寥数语。直到这个庞大的地下军团兵马俑的横空出世,人们对秦始皇陵墓的气势才有了一点具体的感受。随着现代考古的进展,专家们已经弄清了秦陵的规模形制,甚至对秦陵地宫内部也有了相当的了解,但是有关秦陵地宫水银的问题却始终像一团迷隐藏在历史的迷雾之中。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去探索一下秦陵地宫水银之谜。
秦始皇陵地宫水银之谜
秦陵地宫存在水银的说法,最早的文献来自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文中说,秦陵地宫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这个描述究竟有多大的可信度没有人知道。上世纪80年代,在对秦陵封土的中心区域进行勘测时,研究人员意外的发现了一个1200平方公里的强汞异常区,这个水银不是来自封土本身而是一种吸附汞,意思就是说,这种汞来自于地宫,从地宫里的水银挥发,随着土壤的缝隙,然后上升传到封土里面的。
这些探测结果表明,《史记》中关于秦陵地宫水银的记载是可信的,秦陵研究专家王学理甚至推测,秦陵地宫中的水银最少有100吨左右,秦陵皇陵的水银既然有1200平方米这么大的挥发面积,那它的藏量更大。水银是对汞的形象化称谓,它是唯一一种在常温下呈现为液态的金属,水银极容易挥发,挥发后的汞蒸气含有剧毒。在自然界中,游离状态的自然汞非常稀少。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含有硫化汞的矿石中人工提取。据考证,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晚期,中国人就已经掌握了水银的提炼技术,这些鎏金鎏银器物表明古人对水银的性能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
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要提炼水银绝非易事,那么在秦始皇地宫中,巨量的水银是从哪里来的呢,秦陵研究专家,西北大学教授段清波分析推断,秦始皇陵中的水银有可能来自陕西省的旬阳县。在离秦始皇陵大概直线距离100公里的地方,陕西有个旬阳,这个旬阳有个青铜沟,这个区域里面的水银,在中国的版图上的含量大概占到了将近百分之20,而且在这么一个区域里面,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我们陆陆续续发现了1000多座古代的矿洞。
旬阳县地处秦陵的南坡,秦巴山区东段,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穿境而过,这里山环水绕,风景秀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了旬阳奇特的自然景观。旬阳的汞矿石从上世纪80年代末才大规模开采的,又如何能推断秦皇陵地宫中的水银是出自于旬阳呢?在古代,炼制水银的主要原料是丹砂,因为其颜色鲜红,色泽美丽,丹砂又被称为朱砂,在地质学上丹砂又被称为辰砂,它的结晶体被称为宝砂,含有辰砂的红色石头就是人们俗称的鸡血石。丹砂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位置,3000多年前,古人就将丹砂研成粉末,涂嵌在甲骨文的刻痕中以示醒目。
盗清东陵时发生最诡异现象 康熙帝王地宫棺内出鬼火
清东陵第二次被盗事件,比孙殿英盗陵造成的破坏性更大,盗出的随葬宝物也更多。他们怎么敢在光天化日之下盗陵,又怎么能动员了那么多人参与?原来,王绍义、张尽忠采取了欺骗手法,“走群众路线”——宣称这次盗陵是一场“革命行动”,是“度荒年的需要”。 据曾参与盗陵事件审判的预审员高学仁在《我所知道的清东陵第二次大盗案》一文中回忆,张尽忠动员群众时说,“皇上是大地主,剥削人最厉害,因此皇上的陵不应保留”,还称,“如果没有皇陵,日本鬼子就不会进关”。当地人都知道张尽忠的身份和与军区领导的关系,张尽忠便以曹致福的名义,进行煽动。 图:皇帝景陵神道石像生 王绍义也在旁边鼓动,称:“一定要打倒大地主和封建剥削。过去的皇帝就是头号的大地主,是几千年来骑在人们头上拉屎撒尿的大坏蛋,虽说他们人死了,可他们搜刮的财宝不计其数啊!有的还带进棺材里去了。现在我们就要挖他们的坟、分他们的财,叫他们在阴间也过得不舒坦。” 尽管张尽忠、王绍义说得好听,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实际就是盗墓,是犯法的。面对有疑虑或持反对意见的人,王绍义坚称这不犯法,“如今皇上的律条不中用了,而且区里和县里还号召我们采用一切办法度过饥荒,咋能说犯法呢?我们就是要团结起来,扒开皇帝老儿的坟,掘开他们的墓,用他们陵里埋着的宝贝来发咱们的家、致咱们的富。” 为了显示公平,盗陵“按股分配”,实行股份制。 只要参与,家家都算有股份。不少村民家里没有劳力,便拿出家里的东西参股。有的把家中“独子厥”手枪拿来抵一股,铁匠则打几根钎子来算一份。 另外,王绍义利用自己当年当土匪的老关系,在兴隆县一带又拉来了不少旧属,一起参加盗陵。 这样一番鼓动,又有好处,村民自然响应了,附近几乎村村都参与了二盗清东陵的活动。清东陵时属蓟遵兴联合县第七区地域,从当年《蓟遵兴联合县第七区各村盗陵人犯登记表》上看,附近15个村子的统计中,便有200多个村民参与了盗陵,可见当时参与盗陵活动人数之众。准确的人数并没有,据王绍义被捕后交代,被动员参加盗陵的有千余人之多。 图:景陵牌楼 张尽忠担心,还确定了行动暗语——负责盗陵的叫“挖金”,调集民兵参加叫“集训”,晴天称“天高”,黑夜称“明路”,动手叫“立拖”。 景陵棺内出伏火,烧伤两个盗墓贼 整个盗陵活动,均由王绍义进行“技术指导”。 王绍义曾修过陵,多少知道清陵的地宫结构,了解地宫入口处的秘密。每盗一座,他都是指示同伙从明楼内影壁墙根往下挖掘,遇到条石或砖缝时,便用铁棍来撬,一块一块弄。如此这般,他们很容易便找到了墓道的入口,打开墓道。 参加“挖金”的都是力气大、身体壮的强壮劳力。为了加快速度,也学孙殿英的办法,遇到石门,如无法人力打开,便使用炸药炸。当然能人工打开的,便尽量不用炸药,爆破既可能伤到人,动静又大。 图:清皇帝妃园内与乌拉那拉皇后的地宫墓道 在东陵所有墓中,王绍义他们最看中的是康熙皇帝的景陵,估计里面随葬宝物比其他陵都多。孙殿英当年也将景陵列为盗掘对象,但挖到一半发现地下积水太多,只好放弃。一开始,王绍义也没有盗成,但他没有放弃。 1945年(三十四年)12月22日,王绍义、张尽忠带了100多人,再次盗掘景陵。连续挖了三个昼夜,终于将景陵的地宫挖开了。进入墓道、地宫时,王绍义都会叮嘱同伙要小心,防止内部机关、暗器伤人。 进入景陵地宫后,从来也未遇到过的事情发生了——从一口棺材 (景陵内共有6口棺材,是哪个人的棺材没有搞清)内竟然喷出了“鬼火”,靠近棺材的关会增(关老七)、田广坤两人,脸都被烧伤了。盗墓贼称这是过去反盗墓手段之一,这不是“鬼火”,而是“伏火”。 图:康熙皇帝景陵之妃墓园 “伏火”,是秦汉时期常用的一种反盗墓手段,但在现代中很少见到。最著名的是1972年发掘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早期古墓时,考古人员曾碰到过一起“伏火”。但由于当时没有收集火源,对其成分一直无法化验分析。 不少专家认为,“伏火”并非古人为反盗墓有意而设的火源,而是尸体及其他有机物质腐烂变质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可燃气体,遇到明火便会自动燃烧。康熙皇帝景陵内出现的“伏火”,是不是这种自然形成的可燃气体,还是有意而设,现在也搞不清。 不过,不论是盗墓贼,还是考古人员,遇到“伏火”还是很高兴的——盗墓贼称这种出火的墓叫“火洞子”,有火说明墓从未被盗过,如果被盗了,绝对不会有“伏火”出来。 图:康熙皇帝景陵之月牙城 景陵内共葬了6人,除康熙皇帝本人外,还有他的5个皇后。这6个人的6口棺材,每一口都是宝物箱,里面随葬的好东西太多了。这些东西最后全被盗走了,据说当时仅首饰什么的,就装了几大口袋。 事后,王绍义、张尽忠都,王绍义曾对同伙说:“我们所挖的几座陵,就数这景陵的宝物多。”具体都是些什么宝物?目前也大都是谜。 但从主犯张尽忠被国民党逮捕后,对军统局特务张树庭的供述中,这些宝物可不是一般的东西:有一条金龙,长一尺多,拿在手中全身会动,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图:康熙皇帝景陵之妃墓园 除了景陵本身,景陵的陪葬墓也被盗了:妃园墓被八区的赵子新带领10多个区小队队员和民兵盗了,他们仅用一夜时间,便把一座贵妃陵挖开了;双妃陵被遭康熙棺材内“伏火”烧伤的关会增,与贾正国两人合伙盗掘了。 王绍义在参与集体盗掘活动时,还带着两个儿子,单独钻进裕陵园寝,连盗了两座乾隆的妃子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未解之谜之秦始皇陵兵马俑诅咒之迷
1891 年,在美国的亚利桑那州巴林佳发现了一个直径为1280 米,深180 米的巨大坑穴。人们叫它"恶魔之坑"。经学者们考证,是距今2.7万年前,一个重达2.2 万多吨的陨石以5.8 万千米的时速坠落地球时冲撞而成的。然而奇怪的是,它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大坑便没了踪影。【起死回生的圣泉】法国有个叫劳狄斯的小镇,镇上的一个岩洞内有一股清泉,泉水以其神奇的治病功能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前来,这就是闻名全球的圣泉。每年约有430万人去劳狄斯,其中不少人是病入膏肓的病人。在124 年中,为医学界所承认的奇迹达64 例。这种"起死回生"的奥秘究竟何在呢? 【十三个水晶头骨】在美洲印第安人中流传着一个古老传说:古时候有13个水晶头骨,这些水晶头骨里隐藏了有关人类起源和死亡的资料,能帮助人类解开宇宙生命之谜。人们必须在2012年12月21日之前找到全部头骨。据说在2011年3月德国发现第13个水晶头骨,这是最后一个。【风动石】东山风动石位于福建省东山岛,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石",重约200吨。其奇妙之处在于它前后左右重量平衡极佳,大风吹来时,石体左右晃动。人力也能晃动风动石,选择适当的位置,一个人就能把这硕大的奇石轻轻摇动起来。这块奇石是怎样形成的呢?至今是个难解的谜。 【众神之都之谜】在3000 多年前,在中美洲茂密的雨林中就已经出现了高度发达的文明。公元150 年左右,在墨西哥城北郊40 千米处建起了一座繁荣壮丽的都市,这就是被誉为"众神之都"的特奥蒂瓦坎。学者们迄今也无法确认这座曾经盛极一时的城市是谁建造的,又为何突然被废弃。【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区城以东的骊山脚下,中国陕西西安临潼以东30多千米。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 【阿波罗18号:不存在的任务】« 1 2 »以上就是关于世界未解之谜 秦始皇陵兵马俑诅咒之迷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