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印度时报》、英国广播公司等媒体3日报道,日前,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一座16世纪修建的寺庙进行资产盘点时,竟在寺庙内一个139年没打开过的地下密室内发现了一大批已埋藏多年的黄金宝藏——其中包括“数以吨计”的金币、黄金、钻石、珠宝和饰品等,总价值可能超过“5000亿卢比”(约合700亿人民币)!更让人咂舌的是,由于盘点工作目前尚未完成,因此未来很可能还将有更多价值连城的黄金宝藏浮出水面!这一发现轰动了整个印度,也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据盘点小组初步估值,宝藏总价值逾5000亿卢比(约合700亿人民币)。由于盘点尚未完成,估计总的宝藏价值将更惊人。不过其中一名专家表示,目前估计的价值实际上还是不准确、保守的,因为“没有考虑到这些宝藏的拍卖价格和收藏价值……只能说,在寺庙中找到的秘密金库价值连城”。
16世纪时建的一座印度神庙
据报道,这批数量惊人的黄金宝藏是在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帕德马纳巴史瓦米庙发现的。该神庙建于16世纪,由当时统治该地区的土邦、特拉凡科王国的国王下令修建的。该庙以它错综复杂的雕塑而著名,供奉的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毗湿奴。数百年来,当地一直传闻称,特拉凡科国王将他的大量财富全都埋藏在帕德马纳巴史瓦米庙的地下密室之中。
金佛像、1200条金链子、成麻袋财宝等
在这两个分别代号为A、B的密室中发现了金佛像、金皇冠、1200条金链子,不计其数的纯金器具和金盘,成麻袋的金银财宝,其中包括比利时钻石、总重量达17公斤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时期的金币、18枚拿破仑时代硬币、用丝缠绕的宝石、逾1000公斤重的金币和金饰,还有数千年前长3米多、重2.5公斤的金项链等。寺庙人员表示,这些宝藏包括信徒的供品、特拉凡科王室的宝藏和昔日邻国对王室的供奉。
以上就是关于印度惊现藏有数亿吨黄金宝藏的古庙 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晋朝史上的美男子裴楷:死前惊现异兆的“玉人”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城内有数万的兵马 为什么刘禅面对一小支部队就投降了呢
还不知道:为何在一小支部队面前投降了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景耀六年,经过多年的,认为伐蜀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派镇西将军钟会和邓艾兴兵入川,攻打蜀国。 蜀国大将军率军死守剑阁,将魏军主力阻挡于剑阁天险之外。但邓艾“”,率精兵绕道阴平,直逼成都。 刘禅命之子,率成都留守兵力全力阻击邓艾。在取得首胜后,诸葛瞻不听劝告,放弃险要之地,想一鼓作气,击败邓艾,最后战死绵竹。 邓艾,兵临成都城下。 (刘禅剧照) 刘禅打开城门,将40余年的蜀汉政权拱手交给,由此,蜀国彻底灭亡。 有人说,成都此时内有数万兵马,外有强援将至,刘禅为何要开城投降呢? 首先说城内的数万兵马。 当邓艾兵至涪州时,刘禅已将留守成都的军队悉数交予诸葛瞻,大部分已战死绵竹。即使城内仍有余兵,也多为府兵家丁,抑或老弱病残之人。 再说各路援军。 当时刘禅也曾向东吴求救,派出了丁封、孙异等救蜀。但东吴虽在面上和蜀汉是盟军,但此时未必全力相救,它知道自己就是魏国下一个目标。他定会保存实力,不会为了蜀汉轻易冒险。 此时的蜀国,全部指望都在姜维身上,此时的姜维已退守剑阁,被魏国大军所困。如果姜维放弃剑阁,全力回援成都,蜀国将变得门户洞开、一马平川。 (姜维) 其它几路兵马,如南中的霍弋等,一则路途遥远,。二则刘禅判断失误,早已下令霍弋按兵不动。 此时,成都陷入了无兵可用,无将可调的境地。 当然,刘禅还可以“君王死社稷”,宁死不降而千古留名。但他最终选择了投降。为什么他要这么做呢? 首先,谯周起了关键作用。 谯周何许人也?谯周是益州人,儒学大家,大名鼎鼎的《志》作者陈寿之师,激进的反战人士。 究竟是投靠东吴还是逃往南中,抑或拼死抗争。当蜀臣,一筹莫展时,谯周站出来说:“应该投降魏国。” 谯周说,不能投奔东吴,“自古以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也。”意思是说,投奔东吴只能称臣。既然都是称臣,那为什么不投降强大的魏国呢?“再辱之耻,何与一辱。”东吴迟早也是魏国的囊中之物,难道还要再降一次,受第二次辱? 谯周又说,南中也不能去,“群小之心,无一可保”。当下的局势,难保大家都同心。如果南中的将领闹事,或者朝臣叛乱,最终的结局会怎样呢? 其次,魏国强势,蜀国孱弱。 (谯周) 蜀国多年北伐,连年征战,劳民伤财,国库早已空虚。而魏国在发动高平陵政变后,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国力日渐强盛,战略物资充沛;蜀国地小人少,魏国人数可达蜀国的10倍;蜀国大将凋零,仅靠姜维独立苦撑。而魏国人才济济,良将如云。 再次,蜀国朝政已趋于腐败。 蜀国后期,刘禅重用宦官,任其把持朝政,打击排挤姜维,朝臣多有怨言。特别是在魏国伐蜀之初,姜维已经洞悉了魏国的阴谋,上表刘禅,需早做防备。但黄皓居然按下奏表,蜀汉君臣都不知道,导致蜀国仓皇应战。 第四,刘禅懦弱。 “”就是关于刘禅的典故。这样的一位君王,亡国是迟早的事。对于蜀地百姓来说,在魏国的统治下,生活也许会更富足。 最终,刘禅被司马昭封为“安乐公”,安乐地度过了自己的余生。 对于整个中国历史而言,蜀国的投降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它加快了三国的统一历程,消弭了战争,造福了百姓,也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 (参考资料:《三国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