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十分重要
昆明市出租汽车管理局
在新能源巡游出租汽车推广应用上
也推出了极其优惠的政策
其中
在限期内更换符合规定的新能源巡游出租汽车
最高优惠相当于免费换一辆新能源车!

昆明市出租汽车管理局:
4月30日前更换优惠多 每月返补免费得新车
在新能源巡游出租汽车推广应用上,符合补贴优惠政策的新能源巡游出租汽车为纯电动车辆,车型以“使用充换电兼容模式车辆、应用充换电技术”为主要技术路线;续航里程不低于300公里;车辆需安装限速器,限速100公里/小时。
在2022年12月31日前,凡更换符合规定的新能源巡游出租汽车,都能享受车辆备案价格40%的消费券奖励,其中在2022年4月30日前更换的,优惠力度相当于免费换一辆新车。
昆明市出租汽车管理局新闻发言人 董晓京:“因为4月30号以前更换的,能享受40%的补贴,享受完政策以后,我们在车价上还有两年的每月补贴,每个月补贴3245元的价格,在两年时间内,驾驶员出资的这部分金额,基本上都能补贴给驾驶员本人,也相当于更换新能源车的驾驶员,能够免费得到新能源出租汽车。”

按照优惠政策,以北汽EU5为例,车辆价格为12.98万元,扣除40%的消费券奖励后,实际购车价格为7.788万元;如果是在2022年4月30日前支付购车定金的,车辆实际出资人先支付7.788万元,政府每月补贴3245元,2年共补贴7.788万元。如果是在2022年5月1日至12月31日更换,政府每月补贴2500元,2年共补贴6万元。
目前,报名更换新能源巡游出租汽车的驾驶员已经超过60%。
巡游出租汽车管理科副科长 田志华:“目前已经有5000余人进行报名购买意向,已经报废的车辆也在有序的进行更换当中,我们全市的出租车有9137辆,当然其中还有1400多辆是纯电动车,目前,我们换电车每公里是0.3元,相比较其他车型,燃油车来说是每公里0.5元,这样的话,运营成本会每公里下降2毛钱。”

配套设施建设完善
便于新能源巡游出租汽车日常运营
在推出优惠政策的同时,配套设施的建设也会便利于新能源巡游出租汽车在日常的运营。

巡游出租汽车管理科副科长 田志华:“现在已经建成了12座换电站,专用换电站,已经有10座投入运营,我们在建的有10座,我们计划全部根据我们车辆换电的情况,全市计划建设40座换电站,这样的话能够满足我们巡游车换电的需求,而且除了换电以外,我们每个车子,每个月都可以应急充电4次,这样的话,如果跑长途或者是来不及换电,可以进行充电。”

郑和简介 明朝永乐时期内官监太监三宝郑和生平
(1371年-1433年),回族,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 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是马哈只第二子,郑和有姐妹四人。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军队进攻云南,马和仅十岁,被明军副统帅掠走至南京,阉割成之后,进入的燕王府。永乐元年(1403年),姚收马和为菩萨戒弟子,法名福吉祥。 在靖难之变中,马和在河北郑州(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另一说为“燕京郑村坝”,今日北京东坝村)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并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赖。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郑和收纳长兄马文铭之长子为嫡,名郑文铭,字恩来,世袭千户,居南京三山街(今马府街)马府。时期,马府毁于战火,室家荡然无存。郑和后裔至今已传至第21代。 1405年(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太监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的庞大船队远航,拜访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大明帝国和南海(今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由苏州浏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郑和在船上因病过世。明代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和明代杂剧《奉天命三保下西洋》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保太监下西洋”。 郑和的所有背景(有战功的蒙古裔穆斯林太监)和主导明朝政治的士大夫圈子格格不入。郑和首度下西洋之所以能成功,是由于朝廷内和儒家价值对立的派系成功合作的成果,这些派系包括: 商人游说团体,希望明朝海军力量为印度洋中国人经商提供支撑。 支持帝国主义游说团体,希望恢复式的帝国侵略扩张,这和儒家以德服人的价值对立。 佛教游说团体,希望政府经费投入其他计划,而非落入反宗教或士大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昆明茶马花街小吃美食有哪些好吃
昆明茶马花街小吃美食有哪些好吃在昆明有不少好玩的地方,而也有不少美食小吃,茶马花街就是吃美食街,从街头香到街尾,算是昆明一条很有特色的美食街了,那么在茶马花街具体有哪些好吃的呢?详情见正文。调糕藕粉街口的调糕藕粉,已经开了很多年,还是小时候的味道呀!在藕粉中,放一块蒸得软糯绵密的米糕,再撒上香脆花生碎、酸甜山楂片、醇香芝麻粒……最后浇上一层浓郁的红糖汁,口感香甜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烤猪肝烤猪肝,对于不喜欢内脏的朋友来说,唯恐避之不及,但这家偏偏爱的人还不少。翻面、刷油、撒辣椒、装袋,摊主一系列动作流畅无阻,手艺娴熟至极。猪肝完全没有腥味,吃之前心里还有点打鼓,但尝了第一口后,妈呀真是“太香了”!记得一定要撒上辣椒,辣椒才是烤猪肝最佳灵魂搭配。十八工咖啡强烈推荐这家文艺小众的咖啡店!咖啡味道丝滑浓郁,虽然有一丢丢苦,但也绝不会让你皱眉,反而苦得恰到好处。选一个闲适的下午,坐下来品尝一杯手工冲泡的咖啡,任时光慢慢流逝,这样的休闲方式简直太棒了!三块一拾爱吃豆腐的友友,一定不要错过三块一拾了,小云每遇上一次,一定要买上一份。wWW。SOJIE。cN豆腐在烤盘上噗噗作响,冒泡膨胀,蘸上香辣的腐乳酱,真实美味奇迹!如果你更钟爱柔软多汁的口感,又不怕折耳根的独特风味,那他家的包浆豆腐非尝不可。 鲜肉饼wWW。SOJIE。cN在茶马花街,还有一家小云很爱的异滋味土家鲜肉饼,不仅价格便宜,在用料上也毫不吝啬,一个饼、一两肉,饼皮摊开包裹着满满当当肉馅,真的是诚意满满。源自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传统特色,饼子外皮酥脆,内里鲜嫩,香气扑鼻,每一口都是千金难换的美味。赵氏山羴烤肉wWW。SOJIE。cN吃烤羊肉、牛肉串,还是得看新疆。精选肉质肥瘦相间,烤制时油脂滋滋作响,香气四溢。咬上一口,满嘴都是肥油的浓郁香味,但肥瘦搭配得恰到好处,肥而不腻,口感绝佳。官渡粑粑美食承载着记忆,而这一口官渡粑粑,就独属于昆明。简简单单的食材,能勾勒出很多昆明人难以忘怀的味道。粑粑馅多皮软,带点韧性,甜而不腻,嚼起来很香。哈尼茶坊wWW。SOJIE。cN喝茶自古以来就是很风雅的一件事,在热闹喧器的茶马花街上,有一家格外宁静而质朴的茶坊,他就是--哈尼茶坊。茶坊门口特设的特价茶,价格亲民诱人。即便你对茶的了解不多,也无需担心,不妨先品尝一杯吧~也可以听热情的老板娘给你讲讲这些茶的故事。 书必银书必银,听名字,就是一家别具一格的书店。书店布局很有意思,书桌沿窗而放,微微探头就能将滇池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书店内一堆古旧图书,小时候最爱的阿衰、故事会,这些经典宝贝,都能在这里找到。茶马花街不仅仅是一条美食街,更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书,记录着岁月的变迁与文化的交融。藏在街道的美食小吃数不胜数,无论你是寻找儿时记忆的吃货,还是渴望探索新奇滋味的食客,都能在这里找到满足与快乐。如果你还没来过,不妨亲自来走一走,尝一尝,相信你一定会爱上这个充满魅力的茶马花街!赶花街贴士茶马花街就藏在西山脚下,只需乘坐地铁三号线直达西山公园站,再步行500米,就能抵达这片美食天堂,如果你是来爬山的,茶马花街也是个绝佳的起点哦!从这里进入西山风景区,开始登山之旅,爬山前或爬完山后,别忘了回到茶马花街,尽情寻觅美食,逛吃逛吃。昆明茶马花街:探索最新鲜、最正宗的美食之旅wWW。SOJIE。cN在春城昆明,茶马花街不仅是连接历史与现代的地方,更是 一条汇聚云南乃至周边国家特色美食黄金地带的道路。 在这里,每一道菜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故事和乡土风味,吸引着无数食客前来一探究竟。 让我们一起探索昆明茶马花街的美食,从最新鲜的食材开始。1、过桥米线:热气腾腾过桥米线作为云南的代表性美食之一,茶马花的选择也很多 街道。 新鲜的汤汁,搭配精选的鸡肉、鱼肉或牛肉,再加上光滑的米粉和丰富的配料,每一口都是味蕾的极致享受。 尤其是那些精心熬制的汤料,常常能感受到厨师的巧思。2、云南米粉:多元的风味体验与传统的过桥米粉不同,云南米粉给食客带来了多种风味和形态。 新的体验来了。 从酸辣的酸菜米线到香喷喷的砂锅米线再到甜甜酸甜的米线,每一款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尤其是那些融入了云南当地特色的食材,如鲜花、野生菌等,让这道美食充满了地域风味。3、小锅米线:小而精致的美味小锅米线以其份量小而精致、煮得快的特点,成为人们的最爱。 忙碌的都市人。 我对此感觉很好。 在这里,您可以找到用传统方法烹制的小锅米粉。 每碗都是现场新鲜烹制,保证了食材的新鲜和细腻的口感。 搭配特制酱料和精选肉类和蔬菜,既满足口味又兼顾营养均衡。结论:昆明茶马花街有哪些好吃的小吃和美食?在昆明茶马花街,每一次品尝都是对云南饮食文化的深入探索。 无论是经典的过桥米线、各式云南米线,还是小巧精致的小锅米线,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讲述着云南的故事,展现了云南人民的热情和智慧。 随着季节的变化,这里也会推出新的特色菜品,吸引越来越多的食客前来尝试。 昆明茶马花街无疑是一座美食宝库,等待着每一个热爱美食的人去发现、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