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对标,没有爆料,没有拉踩,宝骏在成都开了一场发布会。
发布会由上汽通用五菱品牌事业部副总经理周钘主讲,或许大家更熟悉微博上那个昵称为“周金开”的周钘,为了这次发布会,周钘直呼“紧张得不行”。
这一次,宝骏带来了旗下悦也品牌的新产品——2024 款宝骏悦也和悦也PLUS,同时还预告了两款全新SUV。
其中2023款宝骏悦也的售价为8.08万元和9.08万元,悦也PLUS的价格则为9.38万元和10.38万元。
除了带来了悦也家族的新产品,宝骏还发布了“全球首个以人民需求定义的电智化架构”——天舆架构。
2024年,官方称是宝骏品牌的产品大年,接下来还会有越来新品来袭。
天舆架构覆盖全尺寸车型
发布新车之前,宝骏先带来了全球首个以人民需求定义的电智化汽车架构——天舆架构,是以用户为中心,围绕用户用车场景和需求,实现的跨平台开发的全新架构。
而根据不同用户群体的出行需求,划分出了S、M、D三大平台,架构带宽可覆盖从A00级到C级的全尺寸车型。

其中,S平台旗下的产品可以覆盖2500mm-3500mm的尺寸区间,主打“个性小型代步车”,核心场景涵盖上下班通勤、城市社交玩乐等,目前在售的宝骏悦也和2024款悦也都是基于S平台打造的。
M平台主推“主流中型代步车”,尺寸区间覆盖3500mm-4600mm,刚刚上市的悦也Plus正是诞生于该平台之下。
M平台主要面向年轻小家庭用户,旗下产品以经济性为核心,能带给用户大空间、长续航、动力好的高性价比用车体验,可以满足用户多场景下的用车需求。

D平台则主打“全场景家用车”,尺寸区间覆盖4600mm-5000mm。面向用车场景更为广泛的多孩大家庭,D平台下的车型将宽适超大空间、豪华品质、无忧续航、实用科技融于一体,带来覆盖全场景的用车体验。
据悉,天舆架构D平台下的首款五座全场景智能SUV,将在今年3季度正式上市,六座车型也将在4季度亮相。

毫无疑问,宝骏现在不再单单满足于造微型车了,大五座、大六座的SUV,似乎还有点理想的意思。
Plus不只大
既然是宝骏悦也家族发布会,自然少不了新车。
宝骏悦也Plus定位小型纯电SUV,比起去年上市的悦也,新车从视觉上来看最大的变化就是变大了。
具体来看,悦也Plus的长宽高分别为3996mm、1760mm、1726mm,轴距为2560mm,满载离地间隙达到150mm,转弯半径为5.35m。
而此前悦也的车身尺寸则为3381*1685*1721mm,轴距仅2110mm,不论是车身尺寸还是轴距悦也Plus都比三门大了一圈。
与三门版悦也相比,悦也Plus在 B 柱和 C 柱之间进行了加长处理,形成了五门五座的车身结构,同时采用了双拼色设计,使整车外观更加时尚动感。
内饰方面,悦也Plus也基本延续了宝骏品牌的家族化设计,采用了三辐式多功能方向盘,配合独立大尺寸液晶仪表和悬浮式中控屏,以及圆角矩形的空调出风口。
续航上,新车配备了41.9度的神炼电池,CLTC纯电续航里程可达401km,采用前置单电机驱动,总功率达 75kW,最高车速 150km/h。
但悦也Plus可不只是单单变大了,也变得更智能了。宝骏喜欢能把智能科技的价格打下来,成为“人民的科技”。
于是,继宝骏云朵之后,再度和大疆车载合作,联合开发了最新一代灵眸智驾,官方表示因不依赖高精地图,可以做到“全国都能用,全国都好用”。
其中,高速智能领航全国都能开,上市即交付,交付即开通,仅通过BEV感知与车机导航信息即可完成。
而且悦也Plus还是20万内唯一量产交付的无图城市记忆领航的车型,仅需一次学习,即可创建使用,城市智能驾驶全场景覆盖,可实现路口直行、路口左右转/掉头、智能绕行、主动变道超车等主流NOA功能。
宝骏悦也Plus最多可记忆10条线路,单条最长记忆的路线长达100公里。
宝骏悦也Plus除了是10万级唯一配备高阶智驾的车型,还是20万以下唯一配备记忆领航的车型,还有记忆泊车和30秒高效智能泊车等功能。
宝骏搭载的这套大疆车载智驾方案能力是否是天花板还不好说,但性价比一定是拉满了,10万的车型就配备高阶智驾,这放以前谁能想?谁敢信?
公孙瓒为什么会被一个无名小卒打到?
你们知道被一个在里没什么名气的人打垮,他到底是谁?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在里面,公孙瓒就是一个武艺平平,还喜欢跟别人交战,经常是用来衬托别人武艺的一个人。公孙瓒在刚刚出场的时候,手下的大将就骑马上前,跟公孙瓒交手,公孙瓒在跟他还没有交手几个回合就被文丑给打败了,如果不是从旁边冲过来帮助自己的话,肯能公孙瓒就要死在文丑的手里面了。 在虎牢关的前面,吕布一个人一匹马,直接出来挑战十八路的诸侯,当时十八路诸侯没有一个人敢出来接战的,当时的公孙瓒看没有人敢上去,自己就上马冲了出去,在跟吕布交手的时候,交手还没有超过三个回合,就被吕布给打败了,能看出来,公孙瓒是没有什么武力的。但是在历史上面,公孙瓒身居中郎将,能够把弓马娴熟的鲜卑人打的不敢随随便便的经过关塞,这样就能够看出来,公孙瓒在领兵作战上是非常有能力的。 他手下有一个名叫白马义从的精锐部队,在三国本来就不多的精锐部队里面,这支部队是名列前茅的,但是最后却被别人给打败了,公孙瓒也因为自己手下最厉害的部队被打败了之后,从此以后就萎靡不振,争霸天下的雄心也因为这样全部都消失了,也是因为这样退出了争霸天下的舞台,反而是采取了自保这样的战略。因为这样,自己手下的将领们也都对公孙瓒不抱太大的希望了,一个个的都离开了公孙瓒,最后被袁绍带领部队给打败了,公孙瓒在兵败之后,自尽而死。所以说白马义从在那个时候可以说是在公孙瓒心里是最重要的,把白马义从打败就相当于把公孙瓒给打败了,那么当时把白马义从给打败的人是谁呢?这个人就是麹义。可以去百度搜索看一下此人,据说是袁绍手下第一猛将 麹义的出身是凉州人,因为凉州这个地方跟边境距离非常近,民众经常会经历战乱,当地的人也都是从小就会经历战争的磨练,所以当时凉州的部队里的兵士,可以说全部都是骁勇善战的,而麹义又是凉州部队里面的首领,这样就能够看出来麹义的能力是非常强的。也是因为他非常有能力,所以之后的麹义就被韩馥给相中了,后来也是做了韩馥手下的一个大将。但是在过了两年以后,麹义就背叛了韩馥,去投奔了袁绍,在袁绍的手下做了一个将领,而且之后也是亲手把韩馥派过来的大部队给打败了。也是在来到了袁绍手下的时候,麹义曾经把叛逃的南匈奴单于於夫罗给打败了。所以,在那个时候,麹义在袁绍的手里面就是的大将,而且要比跟文丑他们两个人还要强悍很多的。 不但这样,麹义之后还把的公孙瓒给打败了。当时袁绍跟公孙瓒在界桥交战,袁绍就命令麹义带领八百的精锐部队当做先锋,来把公孙瓒手下最强大的部队,白马义从阻挡下来。 公孙瓒当时看见麹义没有带多少的兵力,觉得他非常弱小,所以公孙瓒就带领着白马义从向着麹义发起了进攻。麹义带领的八百精锐部队,手里面拿着盾牌,把阵型给摆好,在白马义从来到了自己前面的时候,麹义突然就发令,一时间几千张的强弩激射而出,白马义从死伤非常多,麹义在这个时候就杀了出去,把公孙瓒手下部队几千人的首级都给看了下来,吓得公孙瓒只能慌忙的逃走,这一场战斗,直接把公孙瓒的雄心给粉碎了。 虽然麹义在三国演义里面,是没有太多的记录,但是不能否认的事情是,麹义这个人绝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大将。但是非常可惜的是,虽然他成功的帮助袁绍把公孙瓒给打败了,直接成为了在北方最大的一个诸侯,但是却因为在这场战斗之后,因为他自己的功劳非常大,然后就开始高傲了起来,不论对谁都是一副看不起的样子,也是因为这样,惹怒了很多人,袁绍最后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最后被袁绍直接给处死了,一代的名将,就这样消失在了历史的舞台上面,真的是非常可惜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元朝开国帝王忽必烈:一个走哪打到哪的帝王
(1215年—1294年),姓孛儿只斤,人,是的、监国托雷的儿子。因为在位时把国号由“大蒙古国”改为“大元”,所以忽必烈是大蒙古国的最后一代可汗,也是的开国。 图片来源于网络 1251年,忽必烈的同母长兄继承为大汗,他因此被封为王。第二年,忽必烈攻打大理国(现在的云南等地),1254年破大理城,大理灭国,并入大蒙古国版图。后来,蒙哥正式宣布攻击,1258年忽必烈率军南下。在南宋打仗期间,蒙哥病逝,忽必烈佯作攻打换来了南宋的割地求和,于是撤兵回去。 1260年,忽必烈登基为大蒙古国的大汗,是第五位大汗,不久建年号为“中统”。四年后,忽必烈又把年号改为“至元”,不久又改国号为“大元”,成为了元朝的第一位皇帝。1274年,正式定都在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 1274年,忽必烈派人出征日本,后因台风失败撤军。第二年派去日本的使臣又立马被杀,因此在1281年,元朝开始了第二次征讨,虽然这次是兵分两路可还是以失败告终。两次东征期间,元军对南宋的攻打也没有中断,最后在1276年攻破临安城,南宋投降并灭亡。 1294年,忽必烈病逝,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由于从小尊崇儒学,所以忽必烈在位时十分重视汉文化,重用汉臣,采用汉法,因此虽然他攻打征服了不少地方,但后世对他的评价依然不错。 忽必烈打到哪里 忽必烈是历史上中国最大版图的缔造者。蒙古王朝的天下都是忽必烈打下来的。忽必烈打到哪里呢?北至俄罗斯北部,南至越南南部,西至维也纳,叙利亚也不曾放过,蒙古铁蹄可以说踏遍了整个欧亚大陆。那时的中国疆域有三千多平方公里,几乎是现在疆域的四倍。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至于东方,忽必烈最远打到日本。忽必烈在登位不久之后又征服了朝鲜,这个时候的他还不知道有一个日本的国家。日本常常入侵朝鲜,朝鲜小心翼翼地来向忽必烈告状,这让这位大汗起了东渡日本海的心思。那时的忽必烈正在全心对付南宋,没有功夫腾出手来对付日本,但是他有一个战略家的考量。南宋和日本的贸易往来主要靠着高丽,日本的海盗现在侵扰高丽,为什么不利用那些海盗来对付南宋?在忽必烈看来这简直就是一个的好主意。 忽必烈派使臣给日本送国书,说要和日本建交。日本在接到国书后胆战心惊想向蒙古称臣,可是当时的掌权者不愿意。忽必烈虚张声势地在高丽屯兵,想要恐吓日本人。日本人始终没有上当,忽必烈最后只好派大军攻打日本。很快蒙古的军队就将日本的一座岛屿占领,但由于指挥官被日尔武士所伤,士气大挫。天公也不作美,最后军队只能回朝。 忽必烈不甘心,又先后两次攻打日本,但始终没有成功。忽必烈打到哪里的问题知道答案了吧。 忽必烈西征 蒙古帝国发动过三次西征,第一次是成吉思汗亲率大军,第二次是派遣拔都等人,第三次是蒙哥派遣旭烈兀。而忽必烈打仗的主要地方是在现在中国各地,比如云南的大理国、南宋等,没有西征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一次西征开始于1219年,最后经历了五年,在成吉思汗的亲自率领指挥、托雷等儿子的帮助下,蒙古战胜灭亡了西边接壤的花剌子模国,取得第一次西征的胜利。第二次西征开始于1235年,这次不是大汗亲征,而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带兵攻打当时西边没有臣服于蒙古的几个国家。拔都以及蒙哥等人,接连征服了许多城池和地方。最后因为窝阔台去世,拔都才率军回到蒙古。第三次西征开始1252年,当时率军的是旭烈兀,是蒙哥的三弟,也是忽必烈的同胞弟弟,这次主要进攻的是波斯。旭烈兀先后攻占了巴格达、叙利亚等地。最后因为蒙哥去世,旭烈兀也只能率部东归。 虽然蒙古的后两次西征都是因为大汗去世,统帅西征大军的将领必须回去参加选汗大会而结束。但是总的来说,三次西征都是以胜利告终,因为蒙古大军无不征服了许多国家和地方,蒙古帝国的疆域版图也是因此不断扩张。 但是,蒙古的西征的确与忽必烈关系不大,一定要说的话,第三次西征和他关系较为密切些。比如统帅是他的亲弟弟,比如旭烈兀东归也是因为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而他支持的就是忽必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