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纳粹在欧洲多地设立了集中营,对犹太人以及战犯实行肉体泯灭。位于爱沙尼亚的克鲁加集中营设立于1943年,关押了包括苏军俘虏、爱沙尼亚政治家以及许多犹太人。在纳粹党卫军和爱沙尼亚警察的残暴管制下,许多囚徒被强迫进行各种重体力劳动,由于生存条件极其残酷,许多人在集中营中死去。
1944年,苏军逼近爱沙尼亚,纳粹将部分囚徒转移。但到了9月,纳粹开始系统处决囚徒,根据苏方的记载,在克鲁格集中营大约有2000人被枪杀。纳粹将这些人枪杀之后,堆放在原木上焚烧试图毁尸灭迹。在此过程中,爱沙尼亚警察一些爱沙尼亚警察试图保护囚徒而与纳粹党卫军发生了冲突,但终未能阻挠屠杀。在2400名囚徒中,仅有85人躲在附近的森林里而得以生还。
克鲁格集中营的负责人汉斯-阿梅尔可谓恶贯满盈,他同时也是达豪集中营、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负责人。战后他被判处反人类罪,并于1947年12月22日被处决。

1944年9月爱沙尼亚克鲁格集中营惨象

1944年9月爱沙尼亚克鲁格集中营惨象:被侮辱后枪杀的孕妇被集体枪杀的囚犯
走进纳粹集中营:变态的虐囚手段令人震惊
残忍 进门先行“萨克森式敬礼”
萨克森豪森集中营位于柏林以北30公里的小镇奥拉宁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德国占据区纳粹集中营的指挥总部所在地。

集中营的入口处耸立着一座3层高的塔楼,在入口处的大门上,依旧保留着“劳动使人自由”的文字。当年,囚犯们就是从这块招牌的下面,走进萨克森豪森集中营的。
进入大门,迎面就是囚犯们每天早晚两次集合的大操场。不论是狂风暴雨还是烈日寒冷,囚犯们每天做工前和收工后都必须在这里一动不动地站立几个小时等候点名。 如果人数不对,所有人就必须原地立正站好,直到未到的人被发现为止,有时囚犯们会因此而站上一整夜。
据介绍,党卫队经常命令新来的犯人两臂伸开,身体下蹲,并且保持这个姿势长达几个小时。法西斯分子厚颜无耻地美其名曰“萨克森式敬礼”,无数年迈体弱的囚犯因此而送命。
从操场向周围望去,可以看到集中营的围墙和岗楼。在操场正面的围墙前,依旧保留着铁丝网,铁丝网前竖有一块小牌子,上面写着“走进者格杀勿论”。据称,许多囚犯由于不堪忍受集中营中的折磨,冒死要冲破铁丝网逃跑,结果被岗楼上的卫兵开枪射死。

被集体枪杀后遭焚尸的女囚,小图为她被抓前一家三口照片。
血腥 犯人被吊在木桩上活活打死
囚犯居住的木制营房呈扇形分布在操场的两边。由于战火的摧毁,目前这里只剩下不到10栋房屋。
首先来到了位于集中营东面的营房。虽然已经过去了60年,但是扑面而来的朽木滋味依旧可以让人体味到当年的气息。
这里就是囚犯寻常生活的地方,囚犯的家具依旧按原样摆放在那里。这一幕是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电影中经常能够看到的:一张张矮小的木制三人床拥挤地分布在房屋内的两侧,床上零乱地摆放着由麻布织成的枕头和被褥,而这些都已经破烂不堪,并且可以清楚地看到里面露出的干草。在门口的柜台中还有一件当年囚犯的号衣供人们参观,从号衣上的红三角标记可以知道,这名囚犯是一位政治犯,号码是64205。

在贝尔森集中营中死去的妇女,衣不蔽体。
1944年9月爱沙尼亚克鲁格集中营惨象
在这座营房旁边的小院子里座落着集中营的牢房。这座建造从外面看规模不大,但却是整个集中营最为恐惧和血腥的地方。这里关押着囚犯中的“分量级人物”,是党卫队对囚犯施加刑罚的地方。
在牢房旁边,保留着3根一人多高的木桩,木桩顶端的铁钩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是党卫队对囚犯施加酷刑的地方。许多囚犯就是吊在这些木桩上被活活打死的。房屋里面由许多狭小的单人牢房组成,牢房中惟独一张铺满草屑的床。隔着门口的铁栅栏,可以看到有些房间已经被贴上了当年被关押者的照片,他们来自德国、波兰、英国,都没有能够再走出这座牢房。
罪行 纳粹分子用犯人的头发织布
出了牢房向集中营的中间走,就来到了当年当作囚犯厨房的房屋,现在这里已经是一个小博物馆,里面可以看到大量介绍集中营古代和当年党卫队罪行的文字、照片以及实物。
其中最令我感到触目惊心的,是在介绍“集中营罪行”的展览部分看到了死难者的头发。两束金黄色的卷发似乎在向人们做无声的控诉。在旁边的介绍文字中写道:“1945年4月,在萨克森豪森集中营解放后,在火葬场发现大约8桶560公斤重的头发”。

纳粹分子用死难者的头发织布,这一令人作呕的罪行在许多集中营都被发现过。据悉,当年苏联红军在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时就发现了7吨多的头发,那是纳粹分子从火葬前的尸体上剪下来的。他们用犯人的头发织成布,给裁缝当衣服的衬料用。
旁边则摆放着一架看起来像鞍马的刑具,只是上面有两根皮带。据介绍,在集中营里,囚犯哪怕是触动了最细微的一条规定,也会遭到党卫队的毒打。而在集中营恶劣的卫生条件下,这种毒打的结果往往是致命的。
再往里面走,就是萨克森豪森集中营的标志性建造——萨克森豪森国家纪念碑。

搬运被残杀的囚徒的尸体
前民主德国政府于1961年修建的这座大约40米高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当年被关押在这里的政治犯。碑身的顶端有18颗红三角,据说这象征着当时集中营的囚犯重要来自18个欧洲国家。碑顶的红三角同政治犯号衣上缝制的红三角是一致的。纪念碑前的雕像表现了当年苏联红军解放集中营时的一幕:两名集中营生还者簇拥着一名苏联红军战士。
背景链接 萨克森豪森集中营由纳粹头目设计
萨克森豪森集中营于1936年8月建成,是纳粹党卫队头目希姆莱被希特勒任命为警察头子后建立的第一个集中营。它的修建者是德国西部埃姆斯兰地区集中营的囚犯。
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占地400公顷,整个布局是个正三角形。囚犯居住的木制营房呈扇形分布其间。据称,该集中营完全是按照希姆莱的要求设计修建的,他要将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建成一座“现代化”和“完美”的集中营,为以后在德国及欧洲各地继续修建集中营树立最为“理想”的模式。
当作纳粹德国的“示范”集中营,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在纳粹体制中占有非常主要的地位。1938年4月,纳粹德国政府将德国占据区的集中营指挥总部由柏林迁往奥拉宁堡。

从1936年到1945年,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先后关押过20多万来自40多个国家的囚犯。一开始,这里关押的囚犯重要是纳粹政权的反对者,后来又有大量的犹太和吉普赛平民被关押在此。
1939年,战争爆发后,越来越多的囚犯被运送到这里。其中有十多万人惨遭党卫队杀害或者死于饥饿、劳苦、疾病和医学实验。1945年4月,纳粹分子为了在苏联红军到来前将囚犯撤离,实行了被后人称为“死亡行军”的行动,结果又有几千名囚犯倒毙在路上。当4月22日苏联红军和波兰部队解放这座集中营时,惟独大约3000人生还,其中绝大多数是病人、医生和护理人员。

焚尸现场
1961年4月22日,前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在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原址设立纪念馆。1990年德国统一后,德国政府宣布该纪念馆为勃兰登堡州和德国联邦政府共有,由德国政府出资维护。

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集中营的真实情况
1945年1月,苏军解放了波兰克拉科夫,在它附近的奥斯威辛镇发现了吞噬上百万人生命的集中营。法西斯分子的暴行在人类古代上写下了最丑恶的一页。二战时被杀害的约六百万犹太人中有一大部分死于集中营。
这是位于奥地利 Ebensee 集中营里快要饿死的囚犯们,该集中营被用于科学试验 ……1945 年5月7日被美国第80师解放。集中营内的犹太人不是因苦役而死,就是被送进毒气室用毒气熏死。毒气室的外表看起来像个浴室,上面装有像洗澡用的莲蓬头。囚犯们脱衣后由更衣室进入“浴室”,治理人员马上关闭房门,通过管道从莲蓬头将毒气放入,几分钟后“浴室”里的人即全部中毒死亡。
拥挤的床位,空气污浊不堪。
英国公众档案处曾公开有关二次大战时期纳粹德国大屠杀暴行的机密档案,披露了当时在纳粹集中营内用活人作医学试验品,以及犹太人被迫吃人肉充饥的各种恐惧事件,令人毛骨悚然。

1945 年5 月4 日被美军第82 空降师解放的 Wobbe lin 集中营,许多囚犯已几近饿死……这是他们被送上卡车去医院医治……一名曾囚在德国南部达豪集中营的证人忆述于四三年十月至四五年四月目睹的种种惨况,他指在短短一星期内便有三至四列火车,载三百至五千名不等的犹太人到达豪,但他们瘦弱得根本与“骷髅骨”无异,更有一列一千二百人的火车抵后,当中只剩下一百八十一人仍然生还。另外,一列火车上的六十五名犹太儿童乞求不要将他们送到毒气室,但最终相信仍难逃厄运。

这些被关押在 Buchenwald 集中营的俄国、波兰和荷兰的囚犯在关押的 11 个月期间体重下降 160 磅,平均体重仅 70 磅……在慕尼黑天主堂的修女诺伊豪斯勒更指不少人被送往达豪作“医学实验品”。部分病人会先被迫染上疟疾,然后为各种医治方法作人肉试验,至少卅名神父因此致死;另一些病人则被送到气压室,测试他们在高压或低压下可存活多长时间。另一项实验更骇人:一名男子先被冷冻至死亡边缘,然后将他置身于有两名少女的床上,以研究那些女性利用身体要需时多长时间才可令他的体温提升至可以有能力进行性行为。

当美军第9 军到达位于Wobbe lin 的集中营时景像惨不忍睹。这伯囚犯当知道他不在第一批被送往医院的名单上时哭了…… 位于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官员表示,他曾亲眼目睹五百名俄罗斯人赤裸地步入毒气室。由于毒气室内过分挤迫,以致被毒死的人死后姿势仍是僵硬地“站”。

触目惊心地一幕:这囚犯还保持着被烧死时的姿势……他和其它150名被关押在 Gardelegen 集中营的囚犯在纳粹党撤离时被活活烧死……
在 Lager Nordhausen 集中营被处死的囚犯的尸体,这个集中营属于盖世太保管辖。照片上显示的仅为死难者的一半还不到……他们大多数是饿死或被枪杀的 ...
不应忘记的恐惧集中营
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分子为镇压异己和推行种族主义,在国内和被占据国建立了众多集中营。集中营也称“死亡营”,通常建实用于大规模屠杀和进行人体试验的毒气室、尸体解剖室和焚尸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集中营夺走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成为人类古代上最黑暗的一页。以下是纳粹德国修筑的重要集中营:
奥斯威辛集中营
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筑的最大的集中营,始建于1940年4月,是距波兰首都华沙300多公里的奥斯威辛市附近大小40多个集中营的总称。德国纳粹在这里监禁过数百万人,并屠杀了其中的110多万人,受害者绝大部分是犹太人。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7000名幸存者获得了新生。

图为在纳粹集中营中成为人体试验品的犹太妇女,双乳已经腐烂。
达豪集中营
达豪集中营位于德国慕尼黑西北约80公里处,1933年建成,1938年扩建。它是德国纳粹修建的第一座集中营,曾被当作培训德国党卫军集中营军官的教学基地。这里先后关押过21万人,包括许多犹太平民和苏联战俘,其中近3.2万人被迫害致死或遭枪杀。1945年4月29日,集中营被解放,3万多名在押人员重获自由。

萨克森豪森集中营
萨克森豪森集中营位于德国首都柏林附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占据区纳粹集中营的指挥总部所在地。集中营占地400公顷,整个布局呈三角形,是按照纳粹党卫军头目希姆莱的要求设计修建的,被认为是“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集中营。从1936年建立至1945年4月22日获得解放,这里关押过22多万来自欧洲各国的共产党人、社民党人、反抗运动战士、犹太人、吉卜赛人以及苏联战俘,他们中的半数死于苦役、疾病或被枪杀和焚烧。 萨克森豪森集中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德国占据区集中营的指挥总部所在地。
布痕瓦尔德集中营
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坐落在德国东部城市魏玛附近,建于1937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此处囚禁了大约25万人,其中5.6万人被纳粹分子以各种方式杀害,其中包括德国共产党主席台尔曼。
在集中营内,以德国共产党人为首的一批反法西斯战士向来坚持与纳粹分子进行斗争,他们谜团筹划通过武装起义赢得自由。1945年4月,他们发动武装起义,并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操纵了集中营,使近2.1万人获得自由。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兰的犹太妇女在遭集体处决前被令脱光衣物
拉文斯布吕克妇女集中营
拉文斯布吕克妇女集中营建于1938至1939年间,位于柏林以北50英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里共关押过13. 3万名妇女、儿童和青年。他们被强迫从事修路等繁重的体力劳动,还有部分妇女被用来进行医学试验。在1945年苏联红军解放这里之前,约有近5万人被迫害致死。


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
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建立于1940年,1945年4月15日英国军事解放了该集中营。在集中营存在的5年间,德国纳粹在此共杀害了约7万名被关押者。
毛特豪森集中营
毛特豪森集中营建立在奥地利的上奥州,距离首都维也纳约160公里,是纳粹德国当年建在境外的第一座集中营,也是最终几座被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解放的集中营。这座集中营从1938年8月建立至1945年5月被盟军解放,先后囚禁了约20万奥地利和欧洲各国的反法西斯人士、犹太人、战俘和无辜平民,其中有名有姓的遇难者就达8.1万人。死难者中包括至少5名中国人。2003年5月11日,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在集中营遗址安放了“纪念在此遇难的中国同胞”纪念碑,并每年来此吊唁。

布伦东克集中营
布伦东克集中营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以北20公里处,这里本是比利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一个谨防工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纳粹德国的一个集中营,是关押、迫害和虐待犹太人及武装反抗人员的人间地狱。在1940年至1944年的4年间,这里关押的3500多人中有164人被枪杀、21人被绞死,约100人被折磨致死。
趣古代原创独家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纳粹主义和种族主义有什么关系?两者是一样的吗
种族歧视 种族歧视是指根据种族将人们分割成不同的社会阶层从而加以区别对待的行为。种族隔离政策使歧视官方化,但它往往在未被合法化时被执行。麻省理工学院与芝加哥大学的研究者在2003年的调查中发现当地的工作单位在招聘时存在广泛的种族歧视。名字“听起来像黑人”的应聘者得到面试的机会回比名字“听起来像白人”的应聘者少50%。调查结果被研究者视为种族偏见已经植根于美国不公平历史的强力证据。 制度上:制度种族主义指政府、企业、教育机构或者其他大型组织的种族歧视行为。 种族隔离 种族隔离(Racialsegregation),指在日常生活中,按照不同种族将人群分割开来,使得各种族不能同时使用公共空间或者服务。种族隔离可能是法律规定的,也可能是无法律规定但事实存在的。不论种族隔离是平等隔离,还是不平等隔离,实质上均是一种种族歧视行为。 历史上最著名的种族隔离发生在南非和美国。另外,澳大利亚、罗得西亚、德国、印尼等国家也均发生过种族隔离行为。斐济、马来西亚等国如今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种族隔离行为。 核心 纳粹主义的核心内容是种族主义,这是它与意大利法西斯主义以及其他右翼极端势力的本质区别。传统的研究强调了纳粹主义的阶级属性,而忽视了它的种族主义内核,因此不能对纳粹德国的历史作出深入的分析。 形成 种族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出现于19世纪。尽管带有部落仇恨的痕迹,其实却是19世纪欧洲科学理论的发展(达尔文生物学)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导致欧洲人的世界统治地位和种族优越感)的后果。法国人戈比诺和英国人是这种新意识形态的重要理论家。戈比诺著有《论人类种族的不平等》,他企图用种族观念解释文明兴衰,将特殊的种族性质与不同的种族相联系,并提出了“血液污染”这个纳粹反犹主义的重要理论。张伯伦的代表作是《19世纪的基础》,他是雅利安人至上论和日耳曼种族中心论的主要先驱者之一,并且强烈反犹。张伯伦曾经将看作德国的救世主,他的思想对希特勒有很大影响。同时,在德国存在着比较强烈的反犹太传统。主要来源于宗教反犹主义和新兴的德意志民族主义。正因为如此,所以“尽管大屠杀的最初动力可以在希特勒的意识形态中找到,但是在‘最终解决’时他能够获得德国人的协作。”出现于19世纪的种族主义思潮和德国的反犹太传统是纳粹种族主义的主要来源。 内容 从纳粹的宣传和实践里看,纳粹种族主义主要包括了以下几方面相互联系的内容:种族史观和雅利安种族优越论、族民共同体理论、生存空间理论和反犹主义理论。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一个雅利安人统治世界的种族乌托邦。雅利安人是19世纪西方人设想的操原始印欧语的古代民族。希特勒相信雅利安种族(所有真正的日耳曼人都属于其中)以北欧的金发碧眼白种人为血统最纯正的雅利安人是拥有最优秀血液的主宰种族,他们被上帝创造成不论在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最为杰出的人群。“所有的人类文化,以及所有的艺术、科学、文化成就,几乎都是雅利安人的创造性产物。”雅利安人由于其血统高贵和能力超群,天然地拥有统治其他劣等民族的权利。人类文明的衰亡,不是因为经济或物质原因,而是统治民族的血液受到玷污的结果。雅利安人的血液遭到了劣等民族的玷污,因此逐渐丧失统治地位。为了改变这种衰退,当代的雅利安人(金发碧眼白种人以北欧人种为代表)就必须纯洁自己的血液。通过恢复种族纯洁而达到复兴雅利安人文明的目的。 种族史观和雅利安种族优越论 反犹主义与雅利安人优越论紧密联系。在纳粹种族主义理论中,犹太人是最邪恶卑劣的民族。导致雅利安人血液遭到玷污的罪魁祸首就是犹太人。犹太人与雅利安人是两个截然对立种族的代表。犹太人,不仅拥有不同的宗教文化,而且属于不同的种族。犹太人是非上帝的、非人的,是所有罪恶的化身。他们的目的是统治全世界,并通过污染雅利安人的血液来达到目的。 在政治上,犹太人利用资本主义经济和自由民主制度使世界陷入混乱。而且,犹太人还制造出了强大的武器——思主义,用以精心策划对雅利安人文化和秩序的破坏。雅利安人和犹太人之间的斗争是当代世界的主要矛盾。为了恢复雅利安人的统治种族地位,首先需要将所有日耳曼人都统一到一个国家。这个国家以推动雅利安文明为己任,其首要任务就是消灭犹太人威胁。只有如此,雅利安人才能纯洁血液,重新强大。反犹主义是纳粹种族主义的重要内容,它导致人类历史罕见的严重暴行。它很难用极端民族主义或阶级冲突来解释,而只能是种族主义的恶果。 族民共同体理论 族民共同体(Volkisch Community)是纳粹建设新德国的目标。德意志地区在历史上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完成统一后宗教冲突、文化冲突、阶级斗争仍然在分裂着这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化、工业化、阶级分化所产生的社会裂痕始终得不到解决。纳粹主义的兴起也普遍被认为是衰落中的下中层阶级的反抗。族民共同体是纳粹党针对德国的分裂状况提出的蓝图,并在执政后加以实施。族民,(Volk)在这里相当于种族,族民共同体是指所有日耳曼人不分阶级、宗教、文化、地域的差别,基于共同的血统而紧密联结成的统一体。这个共同体不同于议会民主制或君主制国家,而是一个民族—领袖国家。它排斥所有非雅利安人,在本民族内部消除各种差别。它的种族主义以血统作为共同体成员的资格基础,以提升本族人民的种族地位并统治其他劣等种族为目的。纳粹执政后努力建设的族民共同体虽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社会结构,但确实对于纳粹实行反犹政策,优生政策和扩军备战起到了促进作用。 生存空间理论 夺取生存空间是纳粹对外政策的核心目标,甚至是整个纳粹政策的核心目标,因为在希特勒看来,种族与空间是不可分的,优秀种族必须获得足够的生存空间。纳粹上台后对内对外的政策都是直接或间接为此目的服务的。与当时许多极端民族主义分子不同,希特勒从一开始就认为把德国的对外目标定为恢复1914年的疆界是可笑的。纳粹政府的对外目标,首先是将所有日耳曼人统一到一个大德意志帝国,然后沿着条顿骑士的足迹向广阔的东欧扩展空间——被劣等民族占据的东欧平原正好提供了扩张的目标。“只有在东方才有可能……新帝国必须沿着古代条顿武士的道路向前进军,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p95通过夺取生存空间,而不是帝国主义国家通常选择的海外殖民地,可以获得雅利安人复兴所需的地理基础,供养规模越来越大的人口(希特勒希望到1980年能有1.2亿雅利安人)。另一方面,夺取生存空间的战争,按照纳粹所信奉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又可以起到优化种族的目的。即在生存斗争中淘汰不适应者,提高种族品质。因此,夺取生存空间的战争不论在目标上还是战争本身,都是种族主义政策的要求。 反犹主义理论 纳粹党诞生之处是当时众多的极端右翼组织之一,主要是一个极端民族主义和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政党。尽管有反犹主义的倾向,但种族主义色彩并不很强烈。种族主义和反犹主义成为纳粹主义的核心内容与希特勒的影响紧密相关。从维也纳时代起,希特勒就成为狂热的种族主义分子、反犹分子。1924年纳粹党的《二十五点纲领》在希特勒的要求下就包含了种族主义内容,“只有本民族同志才能成为公民……具有德意志血统的人才能成为本民族同志。”1926年的班贝格会议会议上,希特勒确立了自己在党内的领袖地位,标志着以种族主义为核心的希特勒的意识形态成为纳粹党的主流。 在上台之前,纳粹党的种族主义理论只停留在宣传阶段。在党的领袖中,尽管反犹主义比较强烈,但也并非都是希特勒那样的狂热分子。在纳粹的宣传中,强调犹太人要为大战的失败负责,要为的诞生和生活于其中的人民的苦难负责。犹太-布尔什维主义(下层革命的代表)和犹太金融资产阶级(上层剥削者的代表)是纳粹重要的抨击对象,用以吸引处于前两者压力下的中层阶级。但这种攻击主要出于政治经济因素,而不是希特勒所深信的血液原则。为了争取选民,纳粹还有意抑制过分的种族主义叫嚣。 当纳粹上台后,原来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色彩丧失殆尽,只在冲锋队中还有所存在,而种族主义成为纳粹政权的本质内容。纳粹种族主义理论分两步实现,首先建立日耳曼人的族民共同体,增强国家力量,然后发动战争夺取生存空间,建立雅利安人统治的世界秩序。 计划 建立族民共同体的努力首先从政治上开始。在1933年,在纳粹主导下通过了“授权法”,实际上取消了议会政治。然后解散其他所有政党,开展了一场“一体化”(gleichschaltung)运动。各邦国政府的原有权力被剥夺,德国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对政府机构进行了初步清洗;工人、农民、教师、律师都被新的纳粹机构组织起来。这个新的纳粹党一党专政的国家宣称代表全民利益而非某一集团、阶级的利益,致力于消灭阶级冲突和民族内部差别,以恢复民族荣光。 排斥打击犹太人的行为从希特勒就任总理之初就立即展开。1933年以冲锋队为主力发动了对犹太人商业的抵制。从1933年的《恢复职业文官制度法》开始,在公职人员中清洗以犹太人为主的非雅利安人,然后犹太人被逐步赶出各个职业领域。1935年纳粹政权开始禁止犹太人在公共场所活动,并在1935年9月通过了有重要意义的纽伦堡法。纽伦堡法重新界定定了德国公民权,禁止“种族污染”。这是排除犹太种族,纯洁雅利安族民共同体的重要手段,体现了纳粹政权的种族主义本质。到了1938年,随着纳粹发动夺取生存空间的战争的临近,对犹太人的迫害也随之加重。犹太人被完全驱逐出德国公民的社会。在“帝国水晶之夜”后,大约两万人被关进了集中营。除了犹太人外,各种不愿意适应族民共同体的“反社会的人”和日耳曼血液的玷污者,包括吉卜赛人、同性恋者、乞讨者、惯犯、精神病患者也都受到了残酷迫害。 在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纳粹德国的各项种族主义政策主要是和平进行的。即使是日后受害最深的犹太人,此时受到的也主要是剥夺公职、合法化歧视、强迫移民、重新安置和强迫定居等非杀戮手段。但是从1938年开始,被纳粹视作浪费粮食的“负担”的残障儿童和成人精神病患者遭到了系统的谋杀。到1941年这项计划停止时,已经有9万患者被杀害。在此过程中使用的毒气技术后来被大规模应用到对犹太人的“最终解决”上。 与此相反,对于纯种的雅利安人或者在血统上有价值的人,纳粹鼓励其多生育以改善种族质量提升种族数量。为了促进人口增长,党卫队开展了“生命源泉”计划。表示,“这是为了满足迫切的需要,并给那些种族纯正的未婚女人免费生孩子的机会”。 同时,避孕、堕胎、同性恋等不利于婚育的行为在纳粹德国被坚决禁止。这样,在第三帝国里家庭成为提供未来士兵的再生厂工厂,而妇女就是工厂里的机器。妇女在第三帝国里的位置是微妙的。一方面他们被剥夺工作机会,固定于家中贤妻良母养育后代的角色。另一方面女性和母亲又得到庄严的赞美(纳粹德国专门设有崇拜母亲的母亲节,生育多的母亲可以得到十字勋章)。妇女本身并不参与德国的复兴,但她们却是纳粹种族国家的基础,是纳粹种族主义理论的重要实施对象。 活动 纳粹德国战前大部分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行动也都和种族主义国家目标相关。最重要的有三项活动:恢复经济、扩充军备、扩展土地。 纳粹恢复经济的行为有三个特点,都与夺取生存空间的种族主义目标相关。首先,恢复经济、解决失业是与重整军备同时进行的。重整军备活动有力地减少了失业(最终基本消灭了失业)、刺激了工商业生产,从而支撑了经济恢复。而经济恢复又是大规模扩军备战的保障。其次,希特勒的经济目标是做到自给自足,尤其在农业生产和重要的能源、材料方面。为此纳粹德国进行了大量的替代品或人工合成品研究。这是违背经济规律的行为,完全是出于战争准备的需要(希特勒吸取了一战时德国被封锁的教训)。最后,纳粹经济政策有很强的实用主义色彩。它既不是自由资本主义也不是垄断资本主义,更不是苏联式计划经济,而是一种“和平时期的战争经济”。竞争经济、垄断经济、指令经济都在其中存在,为纳粹意态服务。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大企业和垄断资产阶级得益最多,但认为此时的纳粹党是一个资产阶级反动政党的观点似嫌简单。与其说是垄断资产阶级借助纳粹政权重整军备的努力而获得暴利,倒不如说纳粹政权利用垄断企业来锻造夺取生存空间的神剑。之所以倚重大企业而淘汰小企业(纳粹曾经的拥护者),正如希特勒重视国防军而清洗冲锋队(纳粹夺权的重要工具)一样,是因为前者更适于实现纳粹意识形态目标。 扩充军备与夺取生存空间直接相关,是战前德国的核心目标。雅利安人统治秩序的建立必然有赖于强大的军事力量。在军事力量不足以放手一战时,纳粹德国采取外交手段夺取土地。到大战爆发时,德国已获取了莱茵兰、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部分地区,建立起一个大德意志国。这样,一个包括了大多数日耳曼人的极权主义种族国家终于形成,接下来它要做的就是用战争手段去夺取生存空间,消灭、驱赶或奴役新土地的居民。同时,通过优生手段提高统治种族的数量和质量,完成纳粹理想中的种族乌托邦。到那时,雅利安人将统治世界。 纳粹德国的后半期是在战争中度过的。作战、占领、掠夺、奴役、屠杀是它的主要行动,纳粹主义的种族主义本质在此时暴露无遗。 战争 纳粹战争不同于一般的帝国主义争霸战争或夺取殖民地势力范围的扩张战争,它是种族主义性质的战争。消灭犹太——布尔什维克政权,驱逐劣等斯拉夫人,从而为其种族乌托邦提供生存空间一直是希特勒发动战争的核心意图。“对于希特勒来说,战争不是外交政策的最后一招,而是实现德国国家目的的优先工具。”因为雅利人的优越性使他们有权获得被劣等民族占据的广大空间。正因为如此,希特勒的战争具有不可妥协性和不可避免性。1939年纳粹德国与苏联达成协议,先因为侵略波兰而与西方开战,只是策略问题。击败西方是为了以更有力利的位置对东方作战。正如希特勒所言:“我一切的作为都是针对俄国而来。若西方太愚昧、太昏庸以致看不出这一点,那我只有被迫与俄国人达成某种谅解,先击溃西方,再集结大军转向苏联。”(p322)1941年,在西线作战没有取得彻底胜利的时候,纳粹德国就倾力攻击苏联表明了纳粹的真实意图,证明了战争的种族主义性质。 这场种族主义战争开始后,尤其是进攻苏联后,纳粹在占领区建立起种族主义新秩序,占领是根据当地人种族成分而分的,对不同种族的人采取不同的对待。斯堪的纳维亚人、荷兰人受到的待遇最好,波兰、苏联地区的斯拉夫人最受迫害。一些金发碧眼的波兰、苏联儿童则由于被希姆莱认定有种族价值,带到德国进行德国化。在战争期间,有两百万以上的苏军战俘被杀害或迫害致死。到1944年中,有七百万外国劳工在德国充当劳力,另有七百万人在当地为德国战时经济服务。上百万的日耳曼人迁入波兰地区,当地斯拉夫人和犹太人被迁徙并强迫定居。在战前和战争初期,纳粹对犹太人的政策主要是迫害和驱赶(甚至考虑将犹太人迁往马达加斯加)。战争开始后对犹太人进行强迫集中居住和集体抢杀,战争后期则对犹太人实行了最终解决——死亡营中的系统化屠杀。 纳粹战争的种族主义性质甚至损害了战争行动本身。在苏德战争初期,受到莫斯科政府压迫的部分苏联人民(尤其在乌克兰)原本对德国人持欢迎态度,但最终因纳粹的残暴而奋起反抗。纳粹德国的妇女也因为为种族主义理论而迟迟没有大规模参加生产活动(同盟国方面则很好地利用了庞大的妇女劳动力)。由上可见,战争期间的纳粹政权的种族主义性质是不容置疑的。 综述 因此本文认为,种族主义是纳粹主义的核心内容,是理解纳粹党与纳粹国家的关键所在。如果仅仅把纳粹党看作资产阶级反动政党,把纳粹政权看作“反共、反社会主义、反民主主义的恐怖独裁统治,是资产阶级专政的极端形式”,而将种族主义作为极端民族主义的附属物置于不重要的地位,就无法对纳粹党和国家(尤其是战争时期的纳粹党和国家)的行为作出足够合理的解释。从战时的纳粹政权的政策来看,种族主义不只是宣传,而是要认真加以实施的;不但是任务,而且是核心任务。正是种族主义(而非资产阶级反动思想)促使纳粹德国犯下了前所未有的罪行。 随机文章历史上最会说漂亮话的皇帝杨广明朝[永乐大钟]的由来?月球上不生锈的纯铁原因,对氧产生免疫性永不生锈龙吸水拍到真龙图片,疑似真龙快速飞过云层未来主要交通工具的单人飞行器,我国四旋翼载人飞行器成果喜人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纳粹主义和种族主义有什么关系?两者是一样的吗
种族歧视 种族歧视是指根据种族将人们分割成不同的社会阶层从而加以区别对待的行为。种族隔离政策使歧视官方化,但它往往在未被合法化时被执行。麻省理工学院与芝加哥大学的研究者在2003年的调查中发现当地的工作单位在招聘时存在广泛的种族歧视。名字“听起来像黑人”的应聘者得到面试的机会回比名字“听起来像白人”的应聘者少50%。调查结果被研究者视为种族偏见已经植根于美国不公平历史的强力证据。 制度上:制度种族主义指政府、企业、教育机构或者其他大型组织的种族歧视行为。 种族隔离 种族隔离(Racialsegregation),指在日常生活中,按照不同种族将人群分割开来,使得各种族不能同时使用公共空间或者服务。种族隔离可能是法律规定的,也可能是无法律规定但事实存在的。不论种族隔离是平等隔离,还是不平等隔离,实质上均是一种种族歧视行为。 历史上最著名的种族隔离发生在南非和美国。另外,澳大利亚、罗得西亚、德国、印尼等国家也均发生过种族隔离行为。斐济、马来西亚等国如今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种族隔离行为。 核心 纳粹主义的核心内容是种族主义,这是它与意大利法西斯主义以及其他右翼极端势力的本质区别。传统的研究强调了纳粹主义的阶级属性,而忽视了它的种族主义内核,因此不能对纳粹德国的历史作出深入的分析。 形成 种族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出现于19世纪。尽管带有部落仇恨的痕迹,其实却是19世纪欧洲科学理论的发展(达尔文生物学)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导致欧洲人的世界统治地位和种族优越感)的后果。法国人戈比诺和英国人是这种新意识形态的重要理论家。戈比诺著有《论人类种族的不平等》,他企图用种族观念解释文明兴衰,将特殊的种族性质与不同的种族相联系,并提出了“血液污染”这个纳粹反犹主义的重要理论。张伯伦的代表作是《19世纪的基础》,他是雅利安人至上论和日耳曼种族中心论的主要先驱者之一,并且强烈反犹。张伯伦曾经将看作德国的救世主,他的思想对希特勒有很大影响。同时,在德国存在着比较强烈的反犹太传统。主要来源于宗教反犹主义和新兴的德意志民族主义。正因为如此,所以“尽管大屠杀的最初动力可以在希特勒的意识形态中找到,但是在‘最终解决’时他能够获得德国人的协作。”出现于19世纪的种族主义思潮和德国的反犹太传统是纳粹种族主义的主要来源。 内容 从纳粹的宣传和实践里看,纳粹种族主义主要包括了以下几方面相互联系的内容:种族史观和雅利安种族优越论、族民共同体理论、生存空间理论和反犹主义理论。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一个雅利安人统治世界的种族乌托邦。雅利安人是19世纪西方人设想的操原始印欧语的古代民族。希特勒相信雅利安种族(所有真正的日耳曼人都属于其中)以北欧的金发碧眼白种人为血统最纯正的雅利安人是拥有最优秀血液的主宰种族,他们被上帝创造成不论在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最为杰出的人群。“所有的人类文化,以及所有的艺术、科学、文化成就,几乎都是雅利安人的创造性产物。”雅利安人由于其血统高贵和能力超群,天然地拥有统治其他劣等民族的权利。人类文明的衰亡,不是因为经济或物质原因,而是统治民族的血液受到玷污的结果。雅利安人的血液遭到了劣等民族的玷污,因此逐渐丧失统治地位。为了改变这种衰退,当代的雅利安人(金发碧眼白种人以北欧人种为代表)就必须纯洁自己的血液。通过恢复种族纯洁而达到复兴雅利安人文明的目的。 种族史观和雅利安种族优越论 反犹主义与雅利安人优越论紧密联系。在纳粹种族主义理论中,犹太人是最邪恶卑劣的民族。导致雅利安人血液遭到玷污的罪魁祸首就是犹太人。犹太人与雅利安人是两个截然对立种族的代表。犹太人,不仅拥有不同的宗教文化,而且属于不同的种族。犹太人是非上帝的、非人的,是所有罪恶的化身。他们的目的是统治全世界,并通过污染雅利安人的血液来达到目的。 在政治上,犹太人利用资本主义经济和自由民主制度使世界陷入混乱。而且,犹太人还制造出了强大的武器——思主义,用以精心策划对雅利安人文化和秩序的破坏。雅利安人和犹太人之间的斗争是当代世界的主要矛盾。为了恢复雅利安人的统治种族地位,首先需要将所有日耳曼人都统一到一个国家。这个国家以推动雅利安文明为己任,其首要任务就是消灭犹太人威胁。只有如此,雅利安人才能纯洁血液,重新强大。反犹主义是纳粹种族主义的重要内容,它导致人类历史罕见的严重暴行。它很难用极端民族主义或阶级冲突来解释,而只能是种族主义的恶果。 族民共同体理论 族民共同体(Volkisch Community)是纳粹建设新德国的目标。德意志地区在历史上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完成统一后宗教冲突、文化冲突、阶级斗争仍然在分裂着这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化、工业化、阶级分化所产生的社会裂痕始终得不到解决。纳粹主义的兴起也普遍被认为是衰落中的下中层阶级的反抗。族民共同体是纳粹党针对德国的分裂状况提出的蓝图,并在执政后加以实施。族民,(Volk)在这里相当于种族,族民共同体是指所有日耳曼人不分阶级、宗教、文化、地域的差别,基于共同的血统而紧密联结成的统一体。这个共同体不同于议会民主制或君主制国家,而是一个民族—领袖国家。它排斥所有非雅利安人,在本民族内部消除各种差别。它的种族主义以血统作为共同体成员的资格基础,以提升本族人民的种族地位并统治其他劣等种族为目的。纳粹执政后努力建设的族民共同体虽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社会结构,但确实对于纳粹实行反犹政策,优生政策和扩军备战起到了促进作用。 生存空间理论 夺取生存空间是纳粹对外政策的核心目标,甚至是整个纳粹政策的核心目标,因为在希特勒看来,种族与空间是不可分的,优秀种族必须获得足够的生存空间。纳粹上台后对内对外的政策都是直接或间接为此目的服务的。与当时许多极端民族主义分子不同,希特勒从一开始就认为把德国的对外目标定为恢复1914年的疆界是可笑的。纳粹政府的对外目标,首先是将所有日耳曼人统一到一个大德意志帝国,然后沿着条顿骑士的足迹向广阔的东欧扩展空间——被劣等民族占据的东欧平原正好提供了扩张的目标。“只有在东方才有可能……新帝国必须沿着古代条顿武士的道路向前进军,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p95通过夺取生存空间,而不是帝国主义国家通常选择的海外殖民地,可以获得雅利安人复兴所需的地理基础,供养规模越来越大的人口(希特勒希望到1980年能有1.2亿雅利安人)。另一方面,夺取生存空间的战争,按照纳粹所信奉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又可以起到优化种族的目的。即在生存斗争中淘汰不适应者,提高种族品质。因此,夺取生存空间的战争不论在目标上还是战争本身,都是种族主义政策的要求。 反犹主义理论 纳粹党诞生之处是当时众多的极端右翼组织之一,主要是一个极端民族主义和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政党。尽管有反犹主义的倾向,但种族主义色彩并不很强烈。种族主义和反犹主义成为纳粹主义的核心内容与希特勒的影响紧密相关。从维也纳时代起,希特勒就成为狂热的种族主义分子、反犹分子。1924年纳粹党的《二十五点纲领》在希特勒的要求下就包含了种族主义内容,“只有本民族同志才能成为公民……具有德意志血统的人才能成为本民族同志。”1926年的班贝格会议会议上,希特勒确立了自己在党内的领袖地位,标志着以种族主义为核心的希特勒的意识形态成为纳粹党的主流。 在上台之前,纳粹党的种族主义理论只停留在宣传阶段。在党的领袖中,尽管反犹主义比较强烈,但也并非都是希特勒那样的狂热分子。在纳粹的宣传中,强调犹太人要为大战的失败负责,要为的诞生和生活于其中的人民的苦难负责。犹太-布尔什维主义(下层革命的代表)和犹太金融资产阶级(上层剥削者的代表)是纳粹重要的抨击对象,用以吸引处于前两者压力下的中层阶级。但这种攻击主要出于政治经济因素,而不是希特勒所深信的血液原则。为了争取选民,纳粹还有意抑制过分的种族主义叫嚣。 当纳粹上台后,原来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色彩丧失殆尽,只在冲锋队中还有所存在,而种族主义成为纳粹政权的本质内容。纳粹种族主义理论分两步实现,首先建立日耳曼人的族民共同体,增强国家力量,然后发动战争夺取生存空间,建立雅利安人统治的世界秩序。 计划 建立族民共同体的努力首先从政治上开始。在1933年,在纳粹主导下通过了“授权法”,实际上取消了议会政治。然后解散其他所有政党,开展了一场“一体化”(gleichschaltung)运动。各邦国政府的原有权力被剥夺,德国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对政府机构进行了初步清洗;工人、农民、教师、律师都被新的纳粹机构组织起来。这个新的纳粹党一党专政的国家宣称代表全民利益而非某一集团、阶级的利益,致力于消灭阶级冲突和民族内部差别,以恢复民族荣光。 排斥打击犹太人的行为从希特勒就任总理之初就立即展开。1933年以冲锋队为主力发动了对犹太人商业的抵制。从1933年的《恢复职业文官制度法》开始,在公职人员中清洗以犹太人为主的非雅利安人,然后犹太人被逐步赶出各个职业领域。1935年纳粹政权开始禁止犹太人在公共场所活动,并在1935年9月通过了有重要意义的纽伦堡法。纽伦堡法重新界定定了德国公民权,禁止“种族污染”。这是排除犹太种族,纯洁雅利安族民共同体的重要手段,体现了纳粹政权的种族主义本质。到了1938年,随着纳粹发动夺取生存空间的战争的临近,对犹太人的迫害也随之加重。犹太人被完全驱逐出德国公民的社会。在“帝国水晶之夜”后,大约两万人被关进了集中营。除了犹太人外,各种不愿意适应族民共同体的“反社会的人”和日耳曼血液的玷污者,包括吉卜赛人、同性恋者、乞讨者、惯犯、精神病患者也都受到了残酷迫害。 在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纳粹德国的各项种族主义政策主要是和平进行的。即使是日后受害最深的犹太人,此时受到的也主要是剥夺公职、合法化歧视、强迫移民、重新安置和强迫定居等非杀戮手段。但是从1938年开始,被纳粹视作浪费粮食的“负担”的残障儿童和成人精神病患者遭到了系统的谋杀。到1941年这项计划停止时,已经有9万患者被杀害。在此过程中使用的毒气技术后来被大规模应用到对犹太人的“最终解决”上。 与此相反,对于纯种的雅利安人或者在血统上有价值的人,纳粹鼓励其多生育以改善种族质量提升种族数量。为了促进人口增长,党卫队开展了“生命源泉”计划。表示,“这是为了满足迫切的需要,并给那些种族纯正的未婚女人免费生孩子的机会”。 同时,避孕、堕胎、同性恋等不利于婚育的行为在纳粹德国被坚决禁止。这样,在第三帝国里家庭成为提供未来士兵的再生厂工厂,而妇女就是工厂里的机器。妇女在第三帝国里的位置是微妙的。一方面他们被剥夺工作机会,固定于家中贤妻良母养育后代的角色。另一方面女性和母亲又得到庄严的赞美(纳粹德国专门设有崇拜母亲的母亲节,生育多的母亲可以得到十字勋章)。妇女本身并不参与德国的复兴,但她们却是纳粹种族国家的基础,是纳粹种族主义理论的重要实施对象。 活动 纳粹德国战前大部分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行动也都和种族主义国家目标相关。最重要的有三项活动:恢复经济、扩充军备、扩展土地。 纳粹恢复经济的行为有三个特点,都与夺取生存空间的种族主义目标相关。首先,恢复经济、解决失业是与重整军备同时进行的。重整军备活动有力地减少了失业(最终基本消灭了失业)、刺激了工商业生产,从而支撑了经济恢复。而经济恢复又是大规模扩军备战的保障。其次,希特勒的经济目标是做到自给自足,尤其在农业生产和重要的能源、材料方面。为此纳粹德国进行了大量的替代品或人工合成品研究。这是违背经济规律的行为,完全是出于战争准备的需要(希特勒吸取了一战时德国被封锁的教训)。最后,纳粹经济政策有很强的实用主义色彩。它既不是自由资本主义也不是垄断资本主义,更不是苏联式计划经济,而是一种“和平时期的战争经济”。竞争经济、垄断经济、指令经济都在其中存在,为纳粹意态服务。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大企业和垄断资产阶级得益最多,但认为此时的纳粹党是一个资产阶级反动政党的观点似嫌简单。与其说是垄断资产阶级借助纳粹政权重整军备的努力而获得暴利,倒不如说纳粹政权利用垄断企业来锻造夺取生存空间的神剑。之所以倚重大企业而淘汰小企业(纳粹曾经的拥护者),正如希特勒重视国防军而清洗冲锋队(纳粹夺权的重要工具)一样,是因为前者更适于实现纳粹意识形态目标。 扩充军备与夺取生存空间直接相关,是战前德国的核心目标。雅利安人统治秩序的建立必然有赖于强大的军事力量。在军事力量不足以放手一战时,纳粹德国采取外交手段夺取土地。到大战爆发时,德国已获取了莱茵兰、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部分地区,建立起一个大德意志国。这样,一个包括了大多数日耳曼人的极权主义种族国家终于形成,接下来它要做的就是用战争手段去夺取生存空间,消灭、驱赶或奴役新土地的居民。同时,通过优生手段提高统治种族的数量和质量,完成纳粹理想中的种族乌托邦。到那时,雅利安人将统治世界。 纳粹德国的后半期是在战争中度过的。作战、占领、掠夺、奴役、屠杀是它的主要行动,纳粹主义的种族主义本质在此时暴露无遗。 战争 纳粹战争不同于一般的帝国主义争霸战争或夺取殖民地势力范围的扩张战争,它是种族主义性质的战争。消灭犹太——布尔什维克政权,驱逐劣等斯拉夫人,从而为其种族乌托邦提供生存空间一直是希特勒发动战争的核心意图。“对于希特勒来说,战争不是外交政策的最后一招,而是实现德国国家目的的优先工具。”因为雅利人的优越性使他们有权获得被劣等民族占据的广大空间。正因为如此,希特勒的战争具有不可妥协性和不可避免性。1939年纳粹德国与苏联达成协议,先因为侵略波兰而与西方开战,只是策略问题。击败西方是为了以更有力利的位置对东方作战。正如希特勒所言:“我一切的作为都是针对俄国而来。若西方太愚昧、太昏庸以致看不出这一点,那我只有被迫与俄国人达成某种谅解,先击溃西方,再集结大军转向苏联。”(p322)1941年,在西线作战没有取得彻底胜利的时候,纳粹德国就倾力攻击苏联表明了纳粹的真实意图,证明了战争的种族主义性质。 这场种族主义战争开始后,尤其是进攻苏联后,纳粹在占领区建立起种族主义新秩序,占领是根据当地人种族成分而分的,对不同种族的人采取不同的对待。斯堪的纳维亚人、荷兰人受到的待遇最好,波兰、苏联地区的斯拉夫人最受迫害。一些金发碧眼的波兰、苏联儿童则由于被希姆莱认定有种族价值,带到德国进行德国化。在战争期间,有两百万以上的苏军战俘被杀害或迫害致死。到1944年中,有七百万外国劳工在德国充当劳力,另有七百万人在当地为德国战时经济服务。上百万的日耳曼人迁入波兰地区,当地斯拉夫人和犹太人被迁徙并强迫定居。在战前和战争初期,纳粹对犹太人的政策主要是迫害和驱赶(甚至考虑将犹太人迁往马达加斯加)。战争开始后对犹太人进行强迫集中居住和集体抢杀,战争后期则对犹太人实行了最终解决——死亡营中的系统化屠杀。 纳粹战争的种族主义性质甚至损害了战争行动本身。在苏德战争初期,受到莫斯科政府压迫的部分苏联人民(尤其在乌克兰)原本对德国人持欢迎态度,但最终因纳粹的残暴而奋起反抗。纳粹德国的妇女也因为为种族主义理论而迟迟没有大规模参加生产活动(同盟国方面则很好地利用了庞大的妇女劳动力)。由上可见,战争期间的纳粹政权的种族主义性质是不容置疑的。 综述 因此本文认为,种族主义是纳粹主义的核心内容,是理解纳粹党与纳粹国家的关键所在。如果仅仅把纳粹党看作资产阶级反动政党,把纳粹政权看作“反共、反社会主义、反民主主义的恐怖独裁统治,是资产阶级专政的极端形式”,而将种族主义作为极端民族主义的附属物置于不重要的地位,就无法对纳粹党和国家(尤其是战争时期的纳粹党和国家)的行为作出足够合理的解释。从战时的纳粹政权的政策来看,种族主义不只是宣传,而是要认真加以实施的;不但是任务,而且是核心任务。正是种族主义(而非资产阶级反动思想)促使纳粹德国犯下了前所未有的罪行。 随机文章死亡率最高的极限洞穴潜水,美国洞穴一年死25人探寻南极血瀑布之谜,将会更加大出血的血瀑布(是卤水)无限猴子定理是什么意思,无限的猴子加无限的时间将称霸地球神是否存在高维度空间,人的行为由神设定的参数支配(真伪难辨)巡航导弹的制导过程分析,惯性/GPS/地形匹配混合制导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