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迷案追踪

一纸罚单牵出4.76亿元假私募真非吸大案

时间:2024-08-06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理金融行业的人更应该明白,若一味贪财而罔顾法律,后果则不堪设想。

7月31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披露的两份罚单,就再次为大众提供了这样一个鲜活案例:某大行员工杜泓艳、杜娟,因为员工行为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的事项负有直接责任,被终身禁业。

一纸罚单牵出4.76亿元假私募真非吸大案

一纸罚单牵出4.76亿元假私募真非吸大案

昨日上午,财联社记者查询发现,这两份禁业罚单的背后,牵扯了新疆当地一起涉案金额高达4.76亿元、打着私募基金名号招摇撞骗的非吸大案。

其中,杜泓艳、杜娟均沦为帮凶,且利用银行员工身份参与其中,案发后已被判刑。

一纸罚单背后:一桩高息假私募理财大案

周三,监管文书披露,杜娟 时任某大行阿克苏兵团支行西大街支行主任、杜泓艳 时任某大行阿克苏兵团支行营业部大堂经理,对支行员工行为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的事项负有直接责任,被予以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终身的行政处罚。

监管作出批复的具体日期为2024年7月24日。

昨日,据权威文书显示,杜泓艳,女,1965年生,大专文化,原某大行兵团支行大堂经理。

杜鹃,女,1975年生于新疆阿克苏市,大专毕业,阿克苏大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两人所涉及案情,正与阿克苏大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有关。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2012年5月,王某在阿克苏市成立阿克苏大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阿克苏大望公司)。

该公司成立后,并未取得私募基金资格,但却以私募基金的名义,承诺给予客户每年8%-12%利息回报来吸收非特定投资人资金。

此外,2014年9月29日,王某又成立新疆大望资产投资管理中心(下称新疆大望公司,与阿克苏大望公司系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该公司直到2015年7月23日才取得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证明。

但据有关部门介入调查后查明,根据账簿记录的收付款及投资合同,在取得私募基金资格之后,新疆大望公司没有按照私募基金投资人的要求吸收资金。

检察机关指出,阿克苏大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自2012年5月成立以来,通过公司业务员及原某银行阿克苏兵团支行工作人员杜娟、杜泓艳等对外宣传公司能帮助投资人理财赚取高额收益,拉拢、介绍投资人到大望公司投资。

在对外宣传时,该公司和投资者签订合同保证投资者的年收益率在6%-10%之间。

涉案公司将资金投入股市试图获取暴利 检方认定涉案金额4.76亿元

据有关部门查明,阿克苏大望公司、新疆大望公司分为投资部、行政部、市场部、财务部。

具体运营模式是市场部的业务员到社会上找有投资意向的客户,并介绍公司的理财产品。

客户将钱投到公司之后,投资部将资金投入到股票、期货或者证券市场。

业务员的提成是公司给客户制定的年收益率与业务员制定的年收益率的差额。

据了解,杜娟、杜泓艳在银行工作期间对外宣传公司能帮助投资人理财赚取高额收益,拉拢、介绍投资人到大望公司投资,并签订合同保证书。

投资人资金大部分转入王某个人银行卡,少部分转入公司员工个人银行卡,极少部分转入公司对公账户。

而王某以个人名义开户炒股,将吸纳的资金投入股市和期货,试图从股市获取20%左右的投资收益率,再将其盈利部分的75%(投资收益率15%部分)返回给投资者,公司则留下盈利部分的25%(投资收益率5%部分)。

但2016年4月,由于股市下跌,王某投入股市的资金不但没有获得收益,反而导致本金亏损,王某遂将股市资金撤出用于归还投资者的利息和本金。

此后,阿克苏大望公司、新疆大望公司又用新加入投资者的本金归还已到期投资者的利息和本金或往后拖延,直至资金链断裂。

后经新疆明镜会计师事务所专项审计,阿克苏大望公司、新疆大望公司2013年至2018年累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共计475607476元,截止2018年12月31日,尚未归还完本金的投资人达33人,本金为40625128元。

杜泓艳参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数额为103555010.00元,业务提成7273135元,杜娟参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数额189858850.00元,业务提成8632010元。

法院判定非吸罪名成立 两名涉案银行员工均获刑5年多

据有关部门披露,杜娟2016年3月30日从银行离职,杜泓艳于2016年8月4日从银行离职。

案发之后,2020年3月24日,杜鹃在四川省成都市向阿克苏市公安局投案,同年3月27日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刑事拘留。

2019年2月27日,杜泓艳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刑事拘留。

法院一审指出,杜娟、杜泓艳作为具有金融业务背景的银行从业人员,明知从事金融业务须经主管部门许可,仍在工作期间,向前往银行咨询理财产品的不特定群众介绍、宣传大望公司非法理财产品,为王某非法集资提供帮助,并从中收取巨额好处费、返点费、提成,在案发后无法退缴上述费用,且参与数额巨大,造成损失严重,其行为符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

法院认为,杜娟、杜泓艳在王某非法集资案件中起到辅助作用,系从犯;两人利用银行从业人员身份参与非法集资,社会危害更大,法院予以从重处罚。

最终,法院一审裁定,杜娟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零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万元;杜泓艳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零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万元;两人违法所得均予以追缴。

2020年11月上传的二审文书显示,法院依旧维持一审判决。

遗体交易大案震惊社会:山西奥瑞,3.8亿的非法生意如何炼成

8月8日,一则新闻像炸弹一样在网上炸开了锅。律师易胜华在网上公开一起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案的案件材料,该材料由山西太原市公安局今年5月23日作出,显示将此案移送至太原市检察院审查起诉。这事儿可不简单,他们竟然干起了非法买卖遗体的勾当。从2015年到2023年,这帮人靠这门生意赚了3.8亿!警方一查,不得了,18吨的骨头原料,3万多件成品,还有1亿多的现金和6000多万的资产,这规模,简直让人瞠目结舌。在2015年至2023年这段看似平常的岁月里,却暗藏着一段令人难以置信的黑暗交易。李某某、苏某某等人,为了获取所谓的同种异体骨原材料,不惜铤而走险,指使员工远赴广西桂林、四川成都等地,进行人体骨骼的非法拉运。他们在四川恒普公司和桂林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内,对这些遗体进行筛选和处理,随后秘密运回公司,藏匿于不为人知的角落。更令人震惊的是,为了掩盖这肮脏的行径,李某某竟然安排员工伪造捐献登记表和检验报告,甚至假冒家属签字,这种肆无忌惮的欺骗行为,是对每一个有良知的人的挑战。而山东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肝脏病中心的副主任医师李某1的行为,更是让人不寒而栗。他将遗体肢解后,冷血地放入冷柜,再以每具1万至2.2万元的价格出售给山西奥瑞公司。这不仅是对医学职业操守的背叛,更是对生命的极度亵渎。这事儿,真是让人心里发毛。你想想,咱们应该从小到大潜意识的认知死者为大,那些本应得到尊重的遗体,竟然被人当作商品一样买卖,这还有没有王法了?这帮人,为了几个臭钱,连最基本的人性都不要了。这不仅是对死者的极大侮辱,更是对我们这个社会道德底线的挑战。山西奥瑞案,让我们看到了一些人对金钱的贪婪,对生命的漠视。我们不能坐视不管,我们要行动起来,加强法律教育,加大监管力度,让那些敢于触碰道德底线的人付出代价。这起案件,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正义的力量。易胜华律师的勇敢揭露,警方的果断行动,都是我们这个社会正义的体现。我们要为这些正义的力量点赞,也要为维护生命尊严贡献自己的力量。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看法,让我们一起为维护生命尊严发声,为建设一个更加文明、公正的社会努力。

惊天大案曝光:数千尸体疑遭盗窃贩卖,用作植入物原料,引起公愤

深度评论:揭开同种异体骨背后的黑暗产业链(这篇文章有点毛骨悚然的,胆小者不要看),这样的黑幕还是第一次听说,真的让人太震惊的了,近日,一起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案被律师易胜华公之于众,案件材料详细揭露了山西奥瑞生物材料有限公司长达数年的非法行为,令人瞠目结舌。这简直是突破了做人的基本底线,为了利益什么都敢做。重播播放00:00/00:00直播00:00进入全屏50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数千尸体疑被倒卖 用于制作植入材料,单单听到这里就觉得不可思议的,还有这样的操作方式,应该说还有这样的赚钱方式,真的超出普通人的认识的,实在是太离谱,太骇人听闻的了!根据案件曝光出来的材料显示,山西奥瑞公司自2015年1月至2023年7月期间,涉嫌从四川、广西、山东等地非法购买遗体、残肢作为原材料,用于生产同种异体骨植入性材料。这一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更是对逝者尊严的极大侮辱。更加离谱的是该公司在此期间的营业收入高达3.8亿元,警方在侦办过程中查封了大量人体骨骼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数量惊人。更令人发指的是,嫌疑人苏某某等75人通过承包、入股、派人入驻等方式控制了多家殡仪馆的火化场,指使内部人员盗窃尸体并进行粗暴肢解,运回公司用于生产。据苏某某供述,这些火化场共向其提供了4000余具人体骨骼,其规模之大、手段之残忍,令人不寒而栗。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做人的道德,这种连死人都不放过的行为,更触犯了法律红线,这起案件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涉及多个单位和个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链条。殡葬行业作为特殊行业,其监管力度和透明度相对不足,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些人丧尽天良,为了钱什么都敢干,连尸体都不放过,国家该出手了了好好管管。 这样的新闻爆出来,大量网友出来说出自己的观点的:几万或者10几万的一个墓地以为埋的是亲人的骨灰,到头来不知埋的是何方神圣。 这个简直就是捅破人性的最后底线的还有人说,领回来的骨灰,拜了几十年,你居然告诉我根本不是自己的亲人,这让亲属们如何心安理得呢?还有网友指责这些为了利益,什么事情都敢干的人,应该严惩这样的事情必须严查起来,肯定不止一家,整个行业肯定还有很多类似的情况面对这起触目惊心的案件,我们不禁要问:监管何在?法律何在?逝者的尊严何在?为了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我们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监管和打击力度。媒体应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及时曝光违法违规行为,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尊重逝者尊严和生命价值。任何以牺牲逝者尊严为代价的非法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和社会的谴责。(更加详细的情况,请看澎湃新闻的报道) 对于这样的事情,大家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的。
标签:迷案追踪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