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疾病预防

老年痴呆症通过吃就可以预防?老年痴呆的症状有哪些表现

时间:2023-08-0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阿尔茨海默氏病(AD)和相关痴呆症(ADR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患者认知功能会逐渐恶化,进而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严重干扰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截至2019年,中国有1000多万阿尔茨海默患者,每3s就会新增一名,是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预计2050年,中国将有2800万患者。

每3s就会新增一例的老年痴呆症,通过吃就可以预防?


 

AD逐渐成为中国人的第5大死因,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药物来治疗和预防。不过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地中海饮食(一种强调富含类黄酮的水果和蔬菜的饮食模式)有可能降低认知能力下降和ADRD的风险,类黄酮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瓜果蔬菜中,常见来源有浆果、红酒,柑橘类水果,茶、黑巧克力,芹菜,洋葱、苹果以及大豆制品等。但之前相关的试验持续时间都较短,且对类黄酮摄入量评估不足,因而不能明确推断类黄酮摄入量与ADRD风险间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了解膳食中类黄酮摄入量在ADRD风险中的作用,来自美国塔夫茨大学的研究人员对ADRD风险与长期摄入膳食类黄酮总量及6种类黄酮化合物含量之间的关系展开了随访研究,发现长期在饮食中摄入较高的类黄酮能降低成年人患ADRD和AD风险。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营养学顶级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

 

每3s就会新增一例的老年痴呆症,通过吃就可以预防?


 

https://doi.org/10.1093/ajcn/nqaa079

研究人员对美国马萨诸塞州弗雷明汉市的2801名参与者进行平均19.7年的随访,参与者平均年龄约为59.1岁,女性占比为52%。研究人员对参与者定期进行食物频率法问卷调查(FFQ),记录过去12个月内食用食物的频率,并通过将每种食品的食用频率乘以指定部分的营养素含量得出食品成分的摄入量,从而计算各种类黄酮化合物(黄酮醇,黄酮,黄烷酮,黄烷-3-醇类,花青素,类黄酮聚合物)及其总摄入量。

 

每3s就会新增一例的老年痴呆症,通过吃就可以预防?


 

参与者的类黄酮累积平均摄入量

经诊断分析,随访期间,总共发生了193例ADRD事件,其中158例为AD。研究人员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了类黄酮总量和6种类别的类黄酮化合物摄入量与ADRD和AD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经过多变量和饮食调整后,相对于黄酮醇、花青素和类黄酮聚合物摄入量低的人(分别摄入6.4、4.0和60.4 mg/天),摄入量高的人(分别摄入14.2、16.4和179.3 mg/天)患ADRD的风险分别显著降低46%、76%和42%,黄酮醇和花青素的摄入量与AD患病风险间也呈现相似的关联性。

 

每3s就会新增一例的老年痴呆症,通过吃就可以预防?


 

ADRD诊断与类黄酮化合物摄入量的相关性

 

每3s就会新增一例的老年痴呆症,通过吃就可以预防?


 

AD诊断与类黄酮化合物摄入量的相关性

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发现,较高的总类黄酮摄入量与ADRD患病风险显著相关,与摄入量最低的人相比,总类黄酮摄入量最高的人患ADRD的风险能降低约40%

阿尔茨海默氏病和相关痴呆症的主要发病人群为65岁以上老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渐严重,该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因此,提前做好预防尤为重要,那么多多食用富含类黄酮的食物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式哟!

天枢-天文学家利用JWST和ALMA探索巨型螺旋星系ADF22A1的结构

(神秘的地球uux.cn)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Tomasz Nowakowski):利用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和阿塔卡马大型毫米/亚毫米阵列(ALMA),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团队观测到了一个名为ADF22A1的巨大螺旋星系。10月29日在预印本服务器arXiv上发布的观测结果为其内部结构提供了更多见解。红移3.09,ADF22A1是一个巨大的棒旋星系,位于被称为SSA22的原星团中。之前的观测发现,它是一个尘土飞扬的恒星形成星系(DSFG),拥有一个本质上明亮但严重模糊的活动星系核(AGN)。天文学家认为ADF22A1是一个独特的实验室,可以探索最大质量星系和超大质量黑洞(SMBH)如何积累质量并最终演化成最大质量的椭圆星系。然而,由于重尘埃灭绝影响了其静止帧紫外线外观,因此对该星系的结构和性质知之甚少。这就是为什么由日本名古屋大学的Hideki Umehata领导的一组天文学家使用JWST和ALMA来研究ADF22A1,因为这两种仪器有能力探索这个星系的结构和运动学。研究人员解释说:“随着JWST和ALMA的出现,我们现在可以解决它的[ADF22.A1]结构和运动学问题,为塑造大质量星系演化的物理过程提供前所未有的见解。”。Umehata团队进行的观测揭示了ADF22A1的螺旋状恒星结构,从静止帧光学到近红外发射。研究发现,该星系的有效半径约为22800光年,与当地星系的半径相当,这表明原星团核心的尺寸加速增长。此外,观测结果在ADF22A1的中心检测到一个明亮、紧凑的尘埃核心,这表明原隆起处于活跃的生长阶段。人们发现,尘埃连续体不仅集中在核心,如一些已知的DSFG所示,而且分布在整个磁盘上。根据天文学家的说法,这表明星盘中也在发生活跃的恒星形成,伴随着大量的尘埃产生。通过分析电离碳的发射线,研究人员得出了ADF22A1的旋转速度,计算结果约为530公里/秒。他们还发现,该星系具有相对较高的恒星角动量比。总结这些结果,该论文的作者得出结论,ADF22A1是一个异常快速旋转的巨型螺旋星系,在大爆炸后仅20亿年内,一定有某种机制使这个星系的盘面迅速旋转起来。科学家们写道:“冷吸积与合并是最合理的解释。”

哈勃太空望远镜揭示星系LEDA 857074 聚焦超新星SN 2022ADQZ

这张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欧洲航天局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图像揭示了星系LEDA 857074。图片来源:uux.cn欧洲航天局/哈勃太空望远镜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R.J.Foley(神秘的地球uux.cn)据美国宇航局:这张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欧洲航天局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图像以位于波江座的星系LEDA 857074为特色。LEDA 857074是一个棒旋星系,螺旋臂部分断裂。这张照片还捕捉到了一颗名为SN 2022ADQZ的超新星,它在星系条的右侧明亮地发光。几种进化路径可能导致超新星爆炸。一个是超大质量恒星的死亡。当一颗超大质量恒星的氢燃料耗尽时,它会开始一个阶段,将剩余的元素融合成越来越重的元素。这些最终的聚变反应产生的向外力(辐射压力)越来越小,以平衡恒星向内的引力。随着恒星核心中较重元素的形成,核心本身开始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完全坍缩,恒星的外层在超新星爆炸中爆炸。根据恒星的原始质量,它的核心可能会坍缩成中子,留下一颗中子星,或者它的引力可能非常大,以至于坍缩成黑洞。天文学家在2022年底通过自动调查发现了超新星SN 2022ADQZ。这一发现促使他们在2023年初用哈勃望远镜观察了超新星的宿主星系LEDA 857074。哈勃望远镜的敏锐视野意味着它可以看到数十亿光年外的超新星,这是其他望远镜难以研究的。来自地面的超新星图像通常会与其宿主星系的图像融合在一起,但哈勃望远镜可以将超新星的光线与其宿主星系区分开来,直接测量超新星。天文学家每年探测到数千颗超新星,但他们在编目的数百万个星系中发现一颗的可能性很小。多亏了这颗超新星,LEDA 857074凭借自己的哈勃图像加入了其他天体的行列。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