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地球uux.cn)据名古屋大学: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有证据表明,日本女性摄入整条鱼与降低全因和癌症死亡率有关。这项研究由日本名古屋大学医学研究生院的Kasahara Chinatsu博士、Tamura Takashi副教授和Wakai Kenji教授进行,强调了习惯性吃小鱼对延长生命的潜在好处。研究结果发表在《公共健康营养学》杂志上。
日本人习惯吃小鱼,如银鱼、大西洋山柑、日本胡瓜和小沙丁鱼干。重要的是,通常食用整条鱼,包括头部、骨骼和器官,这些都富含微量营养素,如钙和维生素A。
首席研究员Kasahara博士说:“以前的研究已经揭示了鱼类摄入对健康结果的保护作用,包括死亡风险。然而,很少有研究专门关注小型鱼类的摄入对健康后果的影响。”。“我之所以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是因为我从小就有吃小鱼的习惯。现在我给孩子们吃这些食物。”
研究小组调查了日本人群中小型鱼类的摄入量与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这项研究包括日本全国80802名35至69岁的参与者(34555名男性和46247名女性)。
在基线时,使用食物频率问卷评估参与者摄入小鱼的频率。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了平均9年的跟踪研究。在随访期间,记录了2482例研究对象的死亡,其中约60%(1495例死亡)与癌症有关。
这项研究最引人注目的发现之一是,在习惯吃小型鱼的女性中,全因死亡率和癌症死亡率显著降低。与很少吃鱼的女性相比,每月吃1-3次、每周吃1-2次或每周吃3次以上的女性全因死亡率分别为0.68、0.72和0.69倍,癌症死亡率分别为0.72、0.71和0.64倍。
在控制了可能影响死亡风险的因素后,如参与者的年龄、吸烟和饮酒习惯、BMI以及各种营养素和食物的摄入,研究人员发现,研究中经常吃小鱼的女性死于任何原因的可能性都较小。这些发现表明,将小鱼纳入日常饮食可能是降低女性死亡率的一种简单但有效的策略。
男性全因死亡率和癌症死亡率的趋势与女性相似,尽管在统计上并不显著。男性缺乏显著性的原因尚不清楚,但研究人员认为,男性受试者数量有限或研究中未测量的其他因素,如小鱼的份量,也可能很重要。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导致癌症死亡率的癌症类型在性别之间的差异可能与性别特异性关联有关。
尽管Kasahara博士承认需要在其他人群中进行更多的研究,并对所涉及的机制有更深入的了解,但他对研究结果充满热情。她说:“虽然我们的发现只针对日本人,但对其他民族也应该很重要。”。
事实上,以前的研究强调,负担得起的小型鱼类是一种潜在的重要营养来源,尤其是在营养严重缺乏的发展中国家。这项研究增加了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包括吃小鱼在内的饮食习惯对健康有益。
正如Kasahara博士所解释的那样,“每个人都很容易吃到小鱼,它们可以完整食用,包括头部、骨骼和器官。小鱼特有的营养物质和生理活性物质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健康。小鱼的摄入量与女性死亡风险之间的反比关系突显了这些营养丰富的食物在人们饮食中的重要性。”
田村副教授说:“吃小鱼的习惯通常仅限于几个沿海或海洋国家,如日本。”。“然而,我们怀疑,在任何地方摄入小型鱼类都可能被揭示为延长预期寿命的一种方式。需要进一步的证据来阐明摄入小型鱼类在死亡风险中的潜在作用。”
中国古时候历史上最奇葩的帝王高从诲,喜欢当强盗,抢完还把东西送回去
夏日,荆南某地。无风,日头很毒。 几处起伏蜿蜒的丘陵上,稀疏的草木蔫得抬不起头来,没有一点生气。丘陵外是一片开阔的原野,干裂的地缝中似乎要翻滚出热浪。 身体略胖的高从诲即使在背阴处也是汗流浃背,不得不敞开衣襟。随从拼命地给他扇着扇子。50多名劲装汉子也都热得下了马,地提不起半点精神。战马也蔫耷着耳朵,失去了往日的雄威。 蓦地,远处隐约出现了几个黑影。 是一列马队! 这是楚国去往吴国的使节所率领的马队。车上的货物显然很重,马拉得很吃力。 高从诲眼睛一亮,立刻。他一边招呼着部下,一边兴奋地搭手瞭望。 马队由远及近。高从诲大叫一声,旋风般地第一个冲了出去。 马队中的人没有反抗,因为他们知道反抗也没有用,他们已经猜出领头的响马是谁了。 这已是高从诲第十五次实施习惯性抢劫了。这是他的一个特殊爱好。 但是谁能想到,这个在烈日下当“响马”的人,居然会是堂堂的一国之君-时期南平国的文献王! 高从诲有当“响马”找乐子的癖好。有这种另类癖好的,在中国历史上绝难找出第二个。尽管先前14次抢劫之后,在各国的责难下,高从诲已经把抢到的东西原物奉还,并且还向各国赔了礼道了歉,但这次他仍旧没能经受住这种习惯性的诱惑。冒着酷暑,做完这第十五次“买卖”后,他兴高采烈地“班师”回朝。 高从诲生于891年,其父高季兴原为后梁时的荆南节度使。912年,被其儿子朱友珪诛杀,后梁大乱,高季兴趁机自立,割据荆南,定都荆州,国域范围包括荆、归(今湖北秭归)、峡(今湖北宜昌)三州,是个地域狭小的小国,被后梁、楚、蜀、吴国所包围,处于夹缝生存状态。 高季兴死后,高从诲即位,在933年被后梁封为渤海王,次年又改封南平王,因此荆南国也叫南平国。 高从诲“为人明敏,多权诈”。据《五代史》记载,顺化节度使安从进起兵反晋,想与荆南国联手,高从诲不敢得罪后晋,“外(表面上)为拒绝,阴(偷偷的)与之通”。等后晋的大兵压境,高从诲见势不妙,便,灭了安从进,“晋师致讨,从诲遣将李端以舟师为应”,然后又向晋国讨功卖好,讨要郢州(今湖北钟祥)之地。 高从诲最令人啼笑皆非的,就是他的“响马”嗜好了。他专门以掠夺途经本国辖区的各国使节为乐,《五代史》记载:“从诲常邀留其使者,掠取其物。”而一旦他国致书询问或是发兵征讨,他又会忙不迭地将原物奉还,脸上毫无愧疚之色,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南方俗语管这种人叫“赖子”,于是周边诸国都管他叫“高赖子”。因为这样的事经常发生,别的国家也就见怪不怪了。更雷人的是,周边国家不管谁称帝,他都“所向称臣,盖利其赐予”。 这还真不是个一般人。 贵为一国之君的高从诲,为何有这种让人难以理解的当“响马”的嗜好?估计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帝王骨子里都有征服的欲望。荆南国小力寡,不能与他国抗衡,高从诲的欲望自然得不到满足,于是就出来客串一下“响马”,威风凛凛地抢劫一番聊以慰藉,也算过过王者之风的瘾。二是内心的一种发泄。高从诲在夹缝中生存,总是夹着尾巴做人,心中不免压抑,实在憋屈不过了,便通过抢劫的形式以作发泄。 不管是高从诲委曲求全也好,自我慰藉发泄也罢,在他在位的19年里,荆南国国境承平,百居乐业。这在晦暗的五代十国时期也算相当难得了,也许这正是他“为人明敏”的一种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国古时候最聪慧的8个人,第一“百家宗师”名副本来!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