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隋文帝隋文帝杨坚:史上最惧内的帝王 典型的妻管严

时间:2025-02-1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怕老婆”似乎是男人们最不愿意承认的弱点了,但其实连“万圣至尊”也不乏惧内的,就是史上有名的“妻管严”。

他的老婆是一个非常激进的女权主义者,一生致力于维护一夫一妻制,使得隋文帝空有后宫,却近不得其他女人,只能常常嗟叹“吾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

成功男人背后的强势女人 俗话说,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为他默默奉献的女人。

而隋文帝杨坚背后的这个女人确实为他奉献了一生,却不是默默地,而是始终很强势。

在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贤惠温柔,能够逆来顺受,坚韧不拔才是好女人。

而独孤皇后身上兼具古代女人的温婉体贴和现代女人的独立自主。

她是蒙古人,后周大司马独孤信的七女儿,从小被家人宠着,所以养成了强势的个性。

但这种强势并非恃宠而骄,,而是独立自主,处事果决。

在她情窦初开的年龄,一个相貌奇伟、的男子走进了她的视野,那便是年轻的隋文帝。

独孤信颇为欣赏隋文帝,便将十四岁的小女儿嫁给了他。

这时候的独孤皇后虽然年龄尚小,却颇为早慧,这与她自小受到的教育有关。

史书记载,独孤皇后好读书,通古达今,对时事常有一些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因此颇得隋文帝的敬重。

婚后不久,两个年轻人便培养出了深厚的感情,从经史子集到诗词歌赋,有说不完的话题。

对隋文帝来说,得此一女,既是妻子,又是红颜知己,简直是捡到了大宝贝,便每天形影不离。

每天隋文帝上朝的时候,独孤皇后都同辇而进,至阁乃止。

隋文帝朝会百官期间,她就在外面守候,等退朝之后又一起回宫,一起吃饭,像普通夫妻那样对坐聊天,生活非常甜蜜。

隋文帝每天上朝都会碰到各种问题,回来之后总免不了和独孤皇后唠叨唠叨。

独孤皇后素来有见识,便也会引经据典,给隋文帝一些建议,有些常令隋文帝灵光一闪,大受发。

但是,独孤皇后也很懂得分寸,深知女人干政是很危险的,便很巧妙地谨守着原则,每次总是提出一些意见,并不直接教唆隋文帝采纳什么主张。

所以,隋文帝愈发珍视和她交谈的机会,并敬重她的人品。

所以,我们今天说独孤皇后强势,并不等同于那种强势,她对朝政从不干涉,只是做到一个妻子应尽的本分,在丈夫作出一些不对的举措时加以劝诫而已。

据史书记载,有一次,和突厥做生意,发现了一盒的,幽州总管殷寿本来想借机讨好皇后,知道女人都喜欢珠宝首饰,便要为她买下来。

结果独孤皇后婉言拒绝道:“如今戎狄屡次侵犯,将士征战疲劳,这明珠既然价值八百万,不如奖赏有功之士为佳。

”此举传开之后,百官交口称赞,隋文帝脸上也颇有光彩。

还有一次,独孤皇后的表兄大都督崔长仁触犯王法,按律当处以斩刑,隋文帝本来准备睁只眼闭只眼,赦免他的罪过。

可是,没想到孤独皇后竟然自己要求隋文帝秉公执法,对文帝说:“国家之事岂可顾私”。

可见其深明大义之处。

独孤皇后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兄弟独孤陀,此人酗酒逞凶,残害百姓,受到了孤独皇后的严厉训诫,故而怀恨在心,便常常以猫鬼诅咒孤独皇后。

巫蛊之术历来是宫中大忌,此事被揭发后,独孤陀按律该斩。

面对如此不孝的弟弟,独孤皇后气得三天吃不下饭,但还是请求文帝赦免其罪。

隋文帝很不解,说:“他希望你死,不惜用阴毒的咒诅咒你,你还要为他求情?”独孤皇后说:“如果独孤陀,妾不敢为其说情。

但如今独孤陀是因为诅咒我而犯罪,所以我敢请求赦免他。

”面对如此宽厚的妻子,隋文帝又一次被感动了,于是免了孤独陀的死刑。

独孤皇后的谦恭仁厚,聪慧明智不仅赢得了文帝的喜爱和尊重,也获得了朝臣的敬仰和爱戴。

从十四岁的少女到寿终五十岁的隋朝开国国母,独孤皇后与隋文帝同甘苦,共进退,执手度过了三十六个春秋。

期间,独孤皇后以自己的温柔恭顺为丈夫撑起了一片宁静的避风港,也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文帝化解了很多忧愁和纷扰。

即便她对隋文帝的后宫生活加以限制,也是出于一个女人维护自己爱情和家庭的责任,以今天的目光来看根本无可厚非,可在当时却常被冠以“妒妇”的名号。

一夫一妻制的坚决维护者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男人有是很正常的,而女人则如同附属品,传宗接代的工具,根本无权要求丈夫对自己忠贞。

偏偏有一个女人不信这个邪,坚决维护一夫一妻制,即便她要面对的阻力大得离谱。

独孤皇后十四岁嫁给隋文帝杨坚,婚后两人生活幸福,彼此相爱,也许下了很多的美好誓言。

因此,虽然周围情敌环伺,她也坚信隋文帝不会真的爱上别人。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少女对爱情的单纯幻想很快被现实打破。

有一次,她看到隋文帝对尉迟炯的美丽孙女,并偷偷在仁寿宫临幸了她。

这件事对而言本来很正常,却让一贯重情的独孤皇后深受刺激,倔强的她根本不愿接受,便拿出曾经的誓言,逼得隋文帝立下誓言,此生只爱她一人,绝不跟别的女人生子。

这一举动看似蛮横,却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了隋文帝对孤独皇后的用情之深。

试想一下,隋文帝贵为天子,如果他不是自愿立下誓言,独孤皇后即便再妒忌,能有什么真正的能力逼他就范?隋文帝尽可以以妒妇的罪名将她打入冷宫,然后肆意纵欲。

但是他没有,而是为她立下誓言,足以说明文帝对孤独皇后的宠溺之情。

最为有趣的是,独孤皇后不仅努力维护自己的爱情和家庭,不许隋文帝纳妾,还要将一夫一妻制推广开去,恩泽广大女性,便不许朝中大臣们娶小老婆。

当然,大臣们还是偷偷纳妾。

只不过此举旷古未有,很多人不理解,的史学家赵翼便在书中说道“独狐皇后善妒,殃及臣子”。

据《》记载,隋文帝一生恪守自己的誓言,只和孤独皇后生了五个儿子。

太子的废立 隋文帝的五个儿是独孤皇后所生,按理说应该免了皇位之争了,不管哪个儿子都是自己的亲骨肉,可是独孤皇后还是一手废掉了大儿子的太子之位,原因也是这个儿子的行为严重违背了她的女权主义者的原则。

隋文帝和孤独皇后一共生下五个儿子,大儿子被封为太子,他其实也没有大的毛病,就是比较好色,喜欢过浮华奢侈的生活。

据史书记载,杨勇有四个姬妾,一个个都是美若天仙,艳冠群芳,四个美人轮流当夕,太子妃元妃自然只能独守空闺了。

这事儿传到了独孤皇后耳中,顿时为太子惹来了大祸。

元妃是独孤皇后亲自把关迎娶的,人品端正,温柔贤淑,知书达理,太子不知珍惜,反而整天和一群狐媚子打得火热,让独孤皇后大为失望和愤慨。

于是,她便将此事告诉隋文帝,隋文帝也觉得很生气,自己都坚持奉行一夫一妻制,这小子却艳福不浅,他也颇为不满。

不过这事说到底也是太子的私生活,独孤皇后虽然不满,也只能发发牢骚,并不会因此便废掉太子。

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情,让她对太子的印象更加坏了。

有一年冬至,百官纷纷去太子宫中称贺,这本来是循例而行,但是太子贪婪,竟趁机大收贿赂,被人告发到了皇后那里。

独孤皇后听后便很生气,她和隋文帝都奉行节俭的生活,素来不贪恋奢华的享受,太子却逾例索贿,她便将此事告诉隋文帝,并让他拿出父亲的权威来,好好劝诫儿子一番。

隋文帝对太子便也渐渐有了意见。

后来,年轻的太子妃患病死去,独孤皇后怀疑太子纵容手下宠妾谋害嫡妃,心中越发讨厌他,便派人观察太子的言行,如再有其他过失,便废黜他。

这一举动被晋王得知后,便萌生了夺取太子之位的想法。

于是,杨广便趁隋文帝和独孤皇后驾临晋王府的时候,特意将自己的美姬都藏了起来,只留下几个又老又丑的宫女充当侍役,身上所穿全是粗布衣服。

他自己和萧妃也穿着破旧的衣服,连屋里的陈设都极其简陋。

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看后大惊,没想到这个儿子这么简朴克制,便对他另眼相看了。

之后,独孤皇后常常派遣亲信来晋王府邸探视他,实际上是为了进一步考察他。

杨广自然明白她的用意,便竭力迎合,装出一副老实勤俭的样子,并以重金结交了权臣。

杨素和隋文帝是称兄道弟的生死朋友,所说的话自然分量很重,有了他敲边鼓,隋文帝对杨广的信任更是一步步提升。

最终,杨广,夺取了太子之位,在隋文帝登上帝位,成为史上有名的。

他在位期间主持修建了贯通南北造福后世的大运河,并开拓了着名的,开创了制度,还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等,也算是一位有所作为的雄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上隋炀帝杨广杀父乱母的历史真相如何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隋文帝隋文帝杨坚一共诛杀了哪些开国功臣武将?

“,”,关于开国诛杀功臣这事儿屡见不鲜,诸如、,其实也干过这事儿,只不过由于历史上对他的正面评价过多,另外统治时间太短,所以这一瑕疵被掩盖。作为一位成功的政治家,隋文帝同时也是一位的狠角色,死在他手上的功臣也不在少数。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说“其(指隋文帝)草创元勋及有功诸将,诛夷罪退,罕有存者”。据编者独孤雁的不完全统计,隋文帝一朝杀死开国功臣武将有7人,虽然数量无法与朱元璋相比,但已经超过汉高祖刘邦了,而且这7个人的身份地位在隋初都是非同小可的。下面按7个人被杀的时间顺序,简单介绍一下。 开皇五年(585年),郢国公王谊因”言论丑恶,胡僧告之,公卿奏谊大逆不道,罪当死“,隋文帝还在群臣面前说清,后念在两人曾是同学的关系,将其赐死于家。王谊对隋朝的建立是立有大功的,当年杨坚矫诏辅政时,地方上掀起三股叛乱,王谊坚定站在老同学杨坚一边,并率军平定司马消难的叛乱。 开皇六年(586年),郕国公梁士彦、英国公宇文忻、舒国公刘昉以谋反的罪名被杀。以上三人在隋文帝称帝过程中都曾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刘昉,正因为他的暗箱操作,杨坚才有机会矫诏辅政,梁士彦、宇文忻在平定地方叛乱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隋文帝称帝后,三人均不被重要,难免有所怨言,后被人揭发,定为谋反罪处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开皇九年(589年),隋文帝的老同学、开国武将元谐被人告发,隋文帝,直接将其处死。元谐“少与高祖(杨坚)同受业于国子,甚相友爱”,少年时建立的友情,没能抵过权力带来的猜忌,元谐以及他的亲朋故旧被一并“伏诛,籍没其家”。 开皇十七年(597年),隋朝”四贵“之一的虞庆则在平定岭南的叛乱后,派部属回京汇报工作,不料部属竟然举报其谋反,隋文帝,直接把虞庆则处死。王谊、刘昉等人在年间与杨坚既是故交,同时几个人的身份地位相差不大。而虞庆则不同,他完全是杨坚的亲信党羽,积极推动杨坚称帝。隋朝建立后,虞庆则曾担任宰相,并在瓦解突厥上立下功劳,但他最终依然躲不过被诛杀的命运。 开皇二十年(600年),隋朝名将因在言语上得罪隋文帝,结果惨死在朝堂之上,史书称”死之日,天下士庶闻者,识与不识,莫不冤惜“。史万岁是隋文帝杀死的开国武将中名气最大,影响最大的。史万岁参与平定河北的叛乱,大破突厥,平定江南,为隋朝的建立、统一、巩固立下赫赫战功。史万岁死后,隋文帝就有些后悔,但他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下诏说史万岁“多受金银”、“怀诈要功”。 按照这些功臣武将的出身、死因等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一类,王谊、梁士彦、宇文忻、刘昉、元谐。他们是隋文帝的同学故交,在北周年间,他们的身份地位大致相同。隋文帝通过不光彩的方式取得皇位,因此对这些人格外防范,这有点像,通过兵变取得皇位,因此对武将不信任。而隋文帝在这些故交的支持下,取得皇位,他最担心的就是这些人交往过密,有所图谋。 第二类,虞庆则。从表面上看,虞庆则的死有些戏剧性,是因为他的内弟与自己的宠妾通奸,然后被内弟告发的。但事实上,此时有些“功高震主”的虞庆则已经完全失去杨坚的信任,因此他的死也就不出意外了。第三类,史万岁。隋文帝晚年,性情变得刻薄,,经常以严刑待人。性情耿直的史万岁无意之中触怒隋文帝,加上的诬陷,最终导致一代名将的冤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