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刘备赢得赤壁之战的关键之处:借到了荆州

时间:2025-02-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之后,孙刘两家开始了暗中的较量,最终以谋夺荆州而告终,在整个过程中,各方又进行了哪些博弈?为何答应给刘备荆州呢? 赤壁之战期间,孙、刘联军以弱胜强,大败曹军水师于长江中游地区,迫使本已控制南郡的势力不得不放弃南下及东进之战略意图,据守襄阳。

当曹操北归之后,围绕着当时荆州南郡所在地江陵城的归属问题,孙刘两家随即展开了一系列的角逐,由此使得刘备关于向孙权“借荆州”的举措,成为这一阶段直接影响到鼎立局面形成的焦点所在。

所以,在曹操自北面地注视着这一纷争走势新动向的条件下,孙、刘两家依此而在政治、军事、外交上所进行的博弈,实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有着极为敏感且关乎全局的重大作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赤壁之战结束后,曹操率大军北归,留在南郡的部属仅有三支人马,即分别为守江陵的行征南将军、横野将军,屯当阳的行奋威将军满宠,屯襄阳的折冲将军等;另外,还有江夏太守文聘在当地行使其地方政权的职能。

刘备和追到到南郡,二人巡视完战场态势,刘备对周瑜说:“(曹)仁守江陵城,城中粮多,足为疾害。

使张益德将千人随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为从夏水人截仁后,仁闻吾入必走。

”周瑜听从了他的这个建议,便以二千兵马随着刘备去截断南郡与襄阳之间的通道。

(《·吴志·周瑜传》) 刘备建议中所提到的夏水,其古河道位于江陵城东南面(今荆州市沙市区),经豫章口注入长江,再东北行连通汉水。

期间,刘备“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

”(《蜀书》)事实上,他这种向东廷呈表建言、说是请求由刘琦出任荆州刺史的做法,只不过是在形式上走一走过场罢了。

试想,在那种、刀兵相向之际,这类由谁来做刺史之事,根本就勿须让朝廷批准,再说这个朝廷还正在曹操的控制之下,所以也用不着谁来批准。

显而易见,刘备这个所谓的“表”,也就是据此而昭告天下,为其仗着前荆州牧长子刘琦的名义,南征原归荆州所属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四郡而获取合法权。

刘备耍了一招之计,“南征”去了,可南郡还在曹仁与徐晃手中呀!这时,东吴方面派出的联军前敌总指挥周瑜正率领三万精兵,在南郡的郡治江陵与曹仁隔江相对呢。

所以此番真正领兵北上,去截断南郡与襄阳之间曹军后勤补给通道的是。

“刘备与周瑜围曹仁於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

”(《传》)应当说,曹军此间留在南郡境内的兵力依然不弱,要不周瑜与其副手怎么也不会跟他们针锋相对将近一年,居然还不能攻下江陵呢?正是有了这个空档,才给刘备留下了。

为了打破对峙的僵局,周瑜派遣东吴大将前往攻打夷陵(今宜昌)。

曹仁也是曹操帐前一位的主将,他见夷陵告警,当即分出一支骑兵西出江陵,抢在面前去围攻甘宁。

甘宁势弱,,向周瑜求援。

周瑜用之计,留淩统在江陵与曹仁对峙,自己亲自领兵前往援救甘宁。

在战斗中,周瑜的右胸为流矢所伤,伤势严重,于是不得不仓皇退兵。

坐镇江陵的曹仁听说周瑜受伤卧床不起,赶紧领兵出城,麾军布阵,要来攻打东吴营垒。

周瑜见军情危急,只好带伤忍痛披挂齐整,在手下一班将领的护卫下巡行军营,以激扬士气……后来,由于关羽率领的部队出没于襄阳至江陵区间的汉水流域一带,给曹军的后勤补给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曹仁见当面之敌无机可乘,而自己一方又穷于应付,,最后只有于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弃守江陵,退据襄阳。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到此,赤壁之战总算取得了一个圆满的成果。

这一仗之所以能够,首先应当归功于周瑜的正确指挥,以及东吴全军上下的,力战退敌。

尤其是到了后期,周瑜带伤临阵,表现出临危不俱的大将风度,故战后孙权以取南郡之功,“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屯据江陵”(《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同时,孙权又以程普为江夏太守,镇守沙羡(今湖北武昌西金口),于是基本上算是控制住了长江中游地区,为此使江东政权的西部屏障更加巩固。

鉴于武陵(治今湖南常德)太守金旋、长沙(治今湖南长沙南)太守韩玄、桂阳(治今湖南郴县)太守赵范、零陵(治今湖南零陵北)太守刘度等原先便归属于刘表,而此间的刘表长子、荆州刺史刘琦正归附于刘备,所以这四个人只需向刘琦表示归顺之后,那么武陵、长沙、赵范、零陵四郡,便在名义上臣服于了刘备。

换句话说,刘备的所谓“南征四郡”,实际上只是依靠着重兵压境,并没有费多大的力,兵不血刃便顺理成章地接受了四郡之地,算得上捡了个大便宜。

不久,“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大半生颠沛流离、苦于没有立足之所的刘备,那一阵猛地变成一个政治暴发户,这可真是叫人了! 江南四郡平定之后,刘备占有了赖以立足、发展的根据地,于是便自说自话地以荆州牧的名义,论功行赏,封拜元勋,在公安组建了荆州牧的行政机构。

他以关羽为襄阳太守,为宜都太守,以为军师中郎将而督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的这种布置格局实可谓:此间,襄阳尚在曹操的掌控之中,刘备让关羽为襄阳太守,其任职形式看是形同虚设,但由于关羽实际控制区域也在襄阳至江陵的汉水流域一带,所以也算与襄阳沾上边了。

与此同时,刘备再分割控制于自己手中南郡以西的数县之地,另置宜都郡,定治所夷陵(今宜昌),派张飞为宜都太守,于是从南郡地面上又生生地切下一块来,让自己与东吴驻军形成犬牙交错的态势。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宜都郡的设置,充分体现出刘备悉心保障荆州将来作为攻取益州之战后方基地的战略眼光。

换句话说,即使是当刘备取得益州之地后,位于南郡西侧的宜都便成为他横跨荆、益的机枢要地,一旦荆州有何风吹草动,他马上就得火速率主力沿长江顺流而下,以确保自己据以立足的根基。

应当特别指出的是,此间正式意义上的南郡太守,便是东吴大将周瑜--如此一来,这位仅仅只“屯据江陵”的东吴军统帅一下子便被置之于极为尴尬的境地之中:南面受制于公安的刘备,西面受制于宜都的张飞,北面受制于荆襄之间的关羽……三面受扼的艰危处境,使得周瑜驻扎在江陵周围的全部人马,就只留下东边的一条通道了。

成了个大赢家的刘备,当然知道江陵地位和作用。

对于这一点,《三国志·魏书·传》早就通过曹操的谋臣贾诩之口,对其作了充分的描述。

建安十三年,曹操占领荆州后,打算顺江东下,一举荡平东吴政权。

贾诩劝谏说:“明公昔破,今收汉南,威名远着,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士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依照贾诩的说法,曹操根本就勿须对东兵,只需利用江陵这一带广袤的土地、丰富的物产,一门心思地搞好地方政权,就是以使孙权“稽服”了。

可惜,曹操听不进贾诩的这番话,一味地企图炫耀武力,结果弄得赤壁一战大败而归。

反过来,这也证实了江陵在当时对东吴政权的极端重要性。

刘备占了上风,基本上具有了与东吴孙权地盘和实力的,由此就难免再生得陇望蜀之心。

孙、刘两家的关系,已经完全因赤壁之战后各自势力范围出现的新动向,而再度变得朴朔迷离起来。

之后事情就发展到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的老套剧情了,在整个事件中,刘备虽然成为了最大赢家,但是却丧失了和东吴能够再度结盟的机会。

虽拥有了领土又能如何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刘备最信任的谋士法孝直:此人若在蜀汉历史可能改变

222年8月,蜀主统帅的东征大军在夷陵在东吴大将击败,蜀军损失惨重,几乎。消息传到成都,负责留守的丞相慨叹道:“若在,一定能制止主公,不让他东征;即使东征,也一定不会溃败!”那么问题来了,连诸葛亮都无法改变刘备的主意,为何说他为何能左右刘备的东征?网络配图 原因很简单,因为刘备最信任的谋士,不是伏龙,而是法孝直!法孝直不仅深得刘备的信任,而且让悔恨不已。那么法孝直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法孝直名,字孝直,176年出生,扶风郡郿县(今陕西省眉县)人。法正的祖父法真号称“玄德先生”,精通阴阳谶纬之学。法正自幼跟随祖父学习,因此在少年时他就具有极高的军事才干,特别是在谋划用兵方面。 建安初年,天下大乱,遍地饥荒,法正与同郡好友孟达为谋生路,入蜀依附益州刺史。但刘璋不善于用人,法正仅做了个新都县令,之后又被任命为军议校尉。怀才不遇的法正又被益州当地士族诽谤,他十分苦恼。益州别驾张松与法正是好友,他俩觉得刘璋不能成大事,因此常在一起感叹。 208年,张松出使曹操归来后,建议刘璋结交刘备。刘璋于是问应该让何人出使刘备,张松极力举荐法正。法正一开始推辞,但后来不得已只好前往。令法正没有想到的是,刘备见到他后,“以恩意接纳,尽其殷勤之欢”。法正觉得刘备雄才大略,是可以辅佐的明主,回到益州后,便与张松密谋协规,暗中与刘备联络。 211年,张松遂劝刘璋迎接刘备入蜀,以讨伐。法正于是再次被任命为使者,与孟达各率两千人迎请刘备入川。法正直接向刘备献策:“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於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刘备正苦于地盘狭小,无法施展,法正无疑给自己打开了一扇门,一扇通往益州的大门。 214年,刘备占据益州,急需与蜀中士族豪强结交关系,因此有人劝刘备迎娶刘璋旧将吴壹之妹。但吴氏的前夫是是刘璋的已故兄长刘瑁,刘备认为自己与刘瑁同族,如果这么做有违礼法。法正则用历史典故劝谏:“论其亲疏,何与晋文之于子圉乎?”(娶了侄子晋怀公子圉的妻子怀嬴)网络配图 之后刘备封赏群臣,其中法正与诸葛亮、、的赏赐最高,为黄金五百斤、白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要知道那三个人可是跟刘备一路风雨走过来的,法正才跟随刘备三年而已。 同时法正被封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他“外统都畿,内为谋主”,极受刘备的信赖,大权在握。但法正性格、睚眦必报,“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有人看不过去了,对军师将军诸葛亮说道:“法正於蜀郡太纵横,将军宜主公,抑其威福。” 诸葛亮知道法正是刘备身边的红人,因此言道: 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常言道士为知己者死,法正虽然专横,但对刘备可谓竭尽心力。217年,法正献策:“举众往讨(汉中),则必可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 之后的定军山一战,法正观察敌势,建议刘备出兵,刘备命率军冲击,大破敌军,曹操心腹爱将当场被斩杀。曹操听闻消息后,又悲又怒。当听说是法正的计策后,曹操说道:“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接着,曹操又不无遗憾的说道:“我将天下英雄豪杰收尽,怎么就没有得到法正呢?”当曹操亲统大军与刘备争夺汉中时,一次刘备所部作战不利应该撤退,但刘备大怒,坚决不肯撤退,当时每人敢劝谏。曹军箭如雨下,法正毅然走到了刘备的前面。刘备马上说:“孝直避箭。”法正却说:“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刘备这才说曰:“孝直,吾与汝俱去。”于是才撤军而去。网络配图 之后刘备敛众拒险,不与曹操交锋,曹军人数众多,粮草消耗殆尽,曹操不得已而引军还,刘备遂占据汉中。219年秋,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任命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同年冬天关羽败亡,被东吴俘杀。 220年,被刘备视为“谋主”的法正因病去世,终年45岁。刘备闻讯后十分感伤,一连哭泣数日。法正年长诸葛亮四岁,“刘备视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虽然两人性格和兴趣彼此不同,但双方始终能以公事大义为重,诸葛亮总理后方,足兵足食;法正则随军征讨,出谋划策,配合十分默契。 221年4月,刘备称帝,此时、关羽、法正、张飞均已离世,但只有法正一人得到谥号(翼侯),其他几人是后来追封的,由此可见法正在刘备心中的地位。《志》的作者陈寿曾是蜀汉大臣,对法正极为推崇,甚至将他比作刘备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如果刘备真的先去打败一代奸雄曹操,再打败吴国,真的会统一天下吗?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