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关羽并非荆州的一把手 刘备为什么要提防关羽?

时间:2025-03-2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终其一生,对,事事皆为刘备及其集团的利益考虑,但到头来,却落得身死麦城的悲惨结局。

忠诚无错,但在枭雄并起的年代,忠诚最终会沦为权力的附庸。

不懂权谋的关羽,为自己的忠诚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关于关羽之死,历来,有人说是刘备为了权力有意除去关羽,因而在关羽危难之时不去救援;有人说是背弃盟约导致关羽惨死麦城……那么,关羽之死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为了亲自征讨刘备,离开邺城,向长安进发。

大军七月出发,走到长安已是九月。

一千多里的路,却走了两个月,这明显不符合曹操雷厉风行的一贯作风。

更加让人奇怪的是,曹操走到长安后,并没有立即发起进攻,而是到第二年三月份才进兵斜谷。

原来,就在曹操抵达长安后不久,宛城发生了一次叛乱。

当年十月,侯音劫持了曹操任命的南阳太守东里衮,发动叛乱。

镇守荆州的关羽对侯音说马上率大军赶到,可是关羽的援兵迟迟未到,曹操手下大将却带领援兵赶到了。

第二年正月,侯音被曹仁斩杀,叛乱平息。

网络配图 关羽为何没来呢?原来,在得知曹操亲赴汉中的消息后,刘备决定让关羽拖住曹操的步伐,于是关羽就怂恿侯音发动了这次叛乱。

关羽不指望侯音能成功,只要能分散曹操的精力,目的就达到了。

而曹操唯恐宛、洛有失,不敢贸然进军汉中,所以耽误了好几个月时间,一直到第二年正月侯音被杀,曹操才下令大军继续向汉中进发。

而这时刘备早就在汉中占据了主动。

七月,刘备称汉中王,拥有了与曹操的地位。

可是刘备给了关羽什么地位呢?传说中的桃园三结义时的誓言渐行渐远,帝王野心充斥在刘备的心间。

既得汉中,刘备又向东西两线扩张。

他要在生命的暮年,尽快地为十岁出头的儿子打下基业。

西北方面,他推进到武郡,图谋凉州;东面则派遣宜都太守孟达从秭归北攻房陵(今湖北房县)。

孟达攻破房陵后,乘胜进攻上庸(今湖北竹山县西南),刘备担心孟达有异心,就派养子从汉中順汉水而下,统领孟达,与之一起迫降上庸。

由此,刘备将新城、上庸和魏兴三郡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

刘备的家业大了,关羽肩上的担子也就更重了,因为新城、上庸和魏兴三郡都在荆州,而荆州是由关羽镇守的。

当时刘备的地盘只是益州加荆州,关羽一人独挑荆州重担,刘备才得以安安稳稳地在益州为称帝做准备。

按责任,按资历,按交情,按战功,关羽都应该高人一筹,可是刘备给了关羽应有的地位吗?刘备宣布了四方将军的任命: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左将军,;后将军,。

前、后、左、右将军,位在九卿下,是不参与政务的最高将军级别了。

再往上就是卫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大将军,那就非单纯的军职,而要承担三公九卿的工作了。

刘备这个任命很糊涂。

关羽、张飞、马超和黄忠四人当中,黄忠虽然有斩杀曹操大将的功劳,但是再无其他殊功,很难与其他三人并列;四人之中只有关羽独镇一州,负责荆州军务和政务,他太重要了,似乎也不宜与其他三人并列;此外,前将军只能负责军务,与关羽的职责不配。

可是,刘备非但没有给关羽相称的职位,甚至还有点儿故意打压他的嫌疑。

随后,刘备对荆州各郡太守做了安排,任命为南郡太守,关羽为襄阳郡太守。

可是襄阳郡在曹操治下,关羽只能是一个空头太守。

这又是一个非常混乱的人事安排:关羽没得到他相应的荆州牧职位,而刘备自己在做益州牧的同时又领荆州牧;关羽只是一个空头太守,没有权力号令荆州一寸土地,刘备却让他镇守荆州;更糟糕的是,襄阳郡太守关羽因为没有地盘而驻扎在江陵,但江陵属于南郡,南郡太守则是国舅糜芳。

不难看出,刘备对关羽的掣肘实在。

再窝囊的人,也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这一安排,何况是关羽。

智者看出了刘备这一安排的玄机,他说:“黄忠的名望本来就不如关羽、马超和张飞,但是现在让黄忠与他们同列,马超和张飞尚可以接受,关羽恐怕会感到不服。

”后世有人分析,诸葛亮这样说,其实是想换下黄忠,换上。

但是,也有另外一种可能:诸葛亮在提示刘备应该给关羽更高的职位,例如卫将军或荆州牧,这样与关羽的责任相当,也有利于关羽调度整个荆州,更是对一个三十多年来一直忠诚的人的尊重。

网络配图 也许是诸葛亮的话太过隐晦,也许是刘备揣着明白装糊涂,刘备还是维持了最初的任命,并派铁嘴费诗去给关羽颁布任命诏书。

“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关羽不同意如此安排。

体内流淌着忠诚血液的关羽,不知道对刘备进行质疑,只知道拿黄忠来做出气筒。

费诗开导他说:“那些建立功业的人,手下的人才都不止一个。

过去,、与高祖是少小亲旧,而、是后来亡命投奔高祖的,最后排定官位,韩信居首席,也没有听说过萧何、曹参有怨言。

(言外之意,你关羽也不该有怨言)现在汉王因为黄忠有斩夏侯渊之功,特意尊崇他,可是,在汉王心里,黄忠会超过您吗?且汉王与您休戚与共、祸福共享,所以我认为您不宜计较官职之高下和爵禄之多少。

我就是一个办事人员,您如果不受命,我转身便走,只是恐怕以后您会后悔(言外之意,你要尽快接受,否则就会有违命之罪)!” 这番话既给关羽戴了高帽,又抓住了他的小辫,还順手打了他一棍子,软硬兼施,逼得关羽不得不接受任命。

关羽能听不出费诗的弦外之音吗?既要用关羽来打天下,又要防备关羽以后争天下,这才是刘备的内心。

刘禅刚满十岁,刘备绝对不会给儿子培养一个难以驯服的边将。

但是,刘备现在还不能舍弃关羽,因为他现在还没称帝—没有关羽的配合,他是不可能做的。

费诗在代表刘备绵里藏针训诫关羽的同时,还给他送来了节钺(节钺是帝王身份的象征,偶尔会暂借给人臣,称为“假节钺”。

拥有了假节钺的权力,人臣就可以代替君主出征,但战后要交还节钺,不再享受特权)。

这就是说,刘备只给了关羽作战的权力,而不允许他握有政权。

既要用你,还要限制你—古已有之的帝王驭人术。

这个任命,为关羽后来的樊城之败埋下了隐患。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盛夏到来,空气中流动着一种动荡不安的气息。

荆州,即将成为全国的风暴中心。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里描述的美好霸业,一直强有力地诱惑着刘备。

被《隆中对》操控的刘备,让费诗授予关羽节钺,言外之意就是给关羽下达进军襄樊的命令。

于是,关羽使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自率主力北上樊城。

很显然,关羽是那个“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上将”,但是刘备却没有同时“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刘备正在益州做一些稳定工作。

59岁的刘备,迫切想为儿子留下一份稳定的基业,因此稳定益州,成了他目前最重要的事。

就这样,“命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与“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这《隆中对》中两翼起飞的战略,在刘备的爱子心切中打了个对折。

樊城内洪水泛滥,房屋纷纷倒塌,镇守樊城的曹仁犹豫是不是该弃城而去。

这时,只要关羽稍微再努把力,就能攻克樊城。

可是,曹仁最终还是立下了坚守的决心,竭尽全力的关羽一时间竟再也拿不出压死樊城这匹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网络配图 这时,只要刘备稍加援手,樊城便旦夕可破,可是,刘备居然没有派一兵一卒。

史书没有记载刘备这样做的原因。

有人说刘备无兵可派,这是不对的。

最起码,刘备可以让上庸三郡的孟达或者刘封順汉水而下,直逼襄樊。

有人说刘备是要借此灭掉关羽,还有人说诸葛亮反对出兵,要压制关羽。

这些也都是不靠谱的说法。

姑且不论刘备和诸葛亮对关羽是什么态度,单从行为的效益角度讲,刘备和诸葛亮就不会这么做。

道理很简单,关羽失败,荆州失去,对蜀汉是有害无益的,这不是刘备和诸葛亮希望看到的局面。

事实上,刘备和诸葛亮根本就没打算攻克樊城,当然就不会派遣援兵。

甚至关羽本人也未集中精力于襄樊,因为在攻打襄樊的同时,关羽还将战线拉长到许都以南,惹得周围的人纷纷叛曹,然后派人前来表示归順。

既然不是真刀实枪地攻打襄樊,那么关羽的出兵意义何在?一块玉玺告诉了人们答案。

紧张的战争间隙里,关羽接见了襄阳男子张嘉和王休。

按常理,这两个来历不明的人是没有资格见关羽的,何况关羽当时正忙着围攻樊城,可是,他们捧着一块重要的石头,说是玉玺,而且是从汉水水底发现的玉玺。

关羽大为高兴,派张嘉、王休二人去成都献上玉玺。

无独有偶,有人在益州武阳发现了黄龙—一条河里流着两种颜色的河水,泾渭分明,恰如河里出现了黄龙图案。

人们说,这是祥瑞,是的预兆。

而所谓的“汉水玉玺”,其实是关羽一手导演的。

忠诚于刘备的关羽,冒着战败的危险,在攻打襄樊、提防东吴的同时,还派人去宛、洛一带扩大影响。

他的目的,就是让中原的人看到汉王的军队,知道世上还有一个汉王。

毕竟,中国的皇帝最想得到中原的承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颜良那么厉害为什么依旧被关羽一刀斩下了马

正史中,确实死于之手,,命颜良为先锋带军进攻白马,攻延津,颜良回师救援,曹操中途变向突袭颜良部,推荐关羽一同做为先锋偷袭颜良,关羽斩颜良与乱军之中。网络配图 颜良(?-200年),末年河北军阀袁绍部将,以勇而闻名。建安四年(199年),袁绍以颜良、为将,率精卒十万,准备攻许(今河南)。建安五年(200年),兵进黎阳(今河南浚县),遣颜良攻白马(今河南滑县)。曹操北救,以计分兵渡河,引袁绍西应,自率轻兵掩袭白马,颜良仓猝逆战,被关羽击斩。 也就是说正史中,关羽是偷袭才杀了颜良,并不是正面交锋的时候杀的,因此说颜良不如关羽,也没有足够的证据,小编收集了几个版本的关羽颜良战。 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土山,将盔取下放于鞍前,凤目圆睁,蚕眉直竖,来到阵前。河北军见了,如波开浪裂,分作两边,放开一条大路,公飞奔前来。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到来,恰欲问之,马已至近。云长手起,一刀斩颜良于马下。网络配图 关羽当时倒提青龙刀,将盔取下放于鞍前,来到颜良阵前,河北军根本没有与其交战,而是如波开浪裂,分作两边放开一条大路,这种情况下关羽飞奔前来。而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到来,恰欲问之,马已至近。云长手起,一刀斩颜良于马下。而且某些版本的嘉靖版中还用括号补充一段(原来颜良辞袁绍时,德曾暗嘱曰 吾有一弟,乃也,身长九尺五寸,须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喜穿绿锦战袍,骑黄骠马,使青龙,必在曹操处。 如见他,可教急来。 因此颜良见关公来,只道是他来投奔,故不准备迎敌,被关公斩于马下),关羽归神时,作者借普净禅师顿悟关羽之言也明了颜良之死“向日白马隘口,颜良并不待与公相斗,忽然刺之”。颜良被刺时,书中特地加上一句诗 只因玄德临行语,致使英雄束手亡 ,已经明言是因为临行语,才导致颜良束手亡。 这是嘉靖版中特意解释的,小学生都知道,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就是编故事。赤兔再快快不过公车火车,中国普通路人还有奔跑哥火车哥呢,作为堂堂一名大将(出马,与良战二十合,败回本阵。诸将栗然。),看到有人飞奔过来难道还是一个急刹车漂移转个圈然后问我大耳哥在不在你们那?那么大个身子看到阿瞒两刀都会“急回身”。网络配图 而如果按嘉靖版所说,关二哥是报恩心切急欲离开曹操,就不说关羽不晓得刘备有可能在袁绍那(被阿瞒瞒住),二哥又不是翼德,二哥作为一个智商流,看着颜良“不准备迎敌”说明有可能颜良已然得到刘备或袁绍的吩咐,如果一刀刺死了他袁绍怪罪下来把刘备给砍头了那还搞个毛。。。 所以颜良到底是被快马过来一刀刺死还是武神藏刀脱盔趁之不备一刀刺之,至今未解。但是颜良死于关羽是无可争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关羽和张飞为什么会死心塌地的追随汉高祖刘邦

《演义》上的描述有些违反常理,一个走街串巷卖草鞋的,又一脸的文弱,怎么可能让、这两个武夫一见倾心,而且死心塌地要跟着他革命?有人说,刘备的牌硬,是汉室宗亲,关张自然要服他,这话更不符合常理,不信,你到街上去卖草鞋,然后你见人就说,我是他二叔,有人信吗?估计别人看你的眼神就像看街上疯子一个样儿。网络配图 刘备初识关羽、张飞,其实不在街上,而是在刘备组织人马准备和黄巾军作战的军营,应该说,,让一直胸怀天下的刘备看到了实现自我抱负的契机,于是他利用他平时积攒的人脉和人格魅力,迅速招募了一支上千人的乡勇,苏双、张世平这两个家财万贯的商人,是刘备这个时期强有力的经济后盾,就在这个时候,关羽、张飞慕名来到了刘备的军营。 来到军营以后,关羽、张飞二人凭着出众的武功很快赢得了刘备的青睐,但关羽、张飞二人私下里,却谁也不服谁,据说有一次,关羽、张飞二人为了分出武功高低,终于干了起来,在军营打架,当然有违军纪,刘备知道了,自然很不爽,刘备说,你们不是很能打吗?好,你们跟我比划比划,谁打赢了我,我就算你厉害,你们要是输了,那你们得管我叫大哥,从此任听我使唤,关羽、张飞二人说没问题,结果这一交手,他们才知道了刘备的厉害,于是从此甘心拜刘备为大哥,死心塌地地跟着刘备。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刘备作战英勇,累立战功,渐渐闯出了他的名号,在剿灭黄巾起义之后,作为立下的刘备,本该得到朝廷高规格的嘉奖和升迁,但可惜,由于刘备朝里没人,没有什么背景,朝廷只是给了他一个小小的安喜县尉,但悲催的的是,即便是这样芝麻粒大的官儿,朝廷也没有让他做多久。网络配图 有一次,上面的督邮来安喜县视察,由于刘备没有贿赂他,他就对刘备,刘备当时正年轻,血气方刚,脾气也爆,宁愿不做这个鸟官,他也要出出胸中这口恶气,最终,刘备把这个督邮狠狠地扁了一顿。 《三国演义》中鞭打督邮的是张飞,其实这是罗贯中的杜撰,真正怒鞭督邮的是我们的刘备。 罗贯中为了突出刘备的宽仁和厚德,刻意弱化了刘备武力和勇猛上的特质,怒鞭督邮是一例,相似的情形还有两例,一例是刘备徐州城勇杀车胄;一例是刘备怒杀蔡阳,罗贯中为了刻画关二爷的勇冠三军的战神形象,把车胄和蔡阳的死都安在了关羽头上,其实,在陈寿的《》里,车胄和蔡阳都是刘备斩杀的,而不是关羽,因此,刘备的武功绝非罗贯中所说的那么稀松。 而关羽、张飞最初要跟刘备的真正原因,绝不是刘备的宽仁,而是刘备勇冠三军的勇力,和他身上的那股狠劲儿。网络配图 但在三人相识之初,在关羽、张飞这样的武夫眼里,谁打得过他们,谁就配做他们的大哥,须知,尚武之人,萍水相逢,拳头永远比看不见的仁德更具说服力,至于其他什么“上报国家,下安黎树”的远景规划,真有些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