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抗金名将除了岳飞本来还有一人,他不必岳飞差!

时间:2025-02-2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说起中国的抗金将领我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了。

但是在当时保卫的战争中有一个人的功绩不必岳飞小多少,他就是抗金名将。

此人通过一战守住蜀地,并且大败数量于南宋几倍的金军,保住了南宋的半壁江山。

吴玠,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功,后逐渐成长为南宋的抗金名将,在南宋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公元1130年秋,金兵计划之后大举进攻南宋,江淮形势愈发的紧张,张浚为了牵制金军,缓解东南的军事压力,便集结了五路兵马于山西富平,令刘锡为统帅,欲与入陕金军决战。

但是宋军却因为如何迎战而各部争执起来,统帅刘锡因众将意见不合,迟迟没有行动,犹犹豫豫,但是兀术亲自统率金兵急行军,金军的铁骑毫无阻拦,兀术与金将娄恃分左右两翼进攻宋营。

网络配图 吴玠、刘琦等人身先士卒,迎战左翼的兀术部队,奋勇冲杀,以至于骁勇善战的金军都开始害怕胆怯起来。

但是负责右翼战斗的赵哲却不听指挥,擅自离队,导致军心不齐,以为溃败了,最后宋军整个队伍都被冲散了。

就这样刘琦、吴玠的部队只能被包围,最后溃败而走。

富平之战后,吴玠受命整编残部,与其帝弟扼守大散关以东的和尚原,两兄弟立志一定要死守这里。

公元1131年,金人没立率领几万铁骑会师进攻和尚原,吴玠军中粮草匮乏,只有几千人马。

面对敌众我寡的情形,当时有两个选择一:是退入汉中以避敌锋芒。

二:死战到底,守住和尚原。

吴玠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并且当时金军并未站稳脚跟,又是长途奔波,吴玠利用有利地形,将队伍分成两只,一开始自己率领一直先出战,灵活作战,拖垮金军。

到了中午,吴玠便将休息的一队生力军投入战斗,宋军,奋勇冲杀,金军不支,伤亡很大,后撤几十里。

网络配图 兀术听到如此败绩,十分愤怒,因为吴玠当初可是他的手下败及。

于是他便亲率十万大军,稳扎稳打,企图打开入川门户。

十月月,金军开始了对守和尚原的宋军发起攻击。

吴玠命令部队利用强弓劲弩射击,尽量避免出城作战。

吴玠派出部队,从小道绕到金军后面,截断他们的粮草。

接着又调遣吴璘率精兵三千埋伏在神岔沟。

果然不出吴玠所料,没过几天金军因粮道被袭,只能退军到神岔沟,吴璘率兵夜袭,一连大破金营十余座,兀术也被乱箭射中,只能回到后营疗伤,派大将撒离喝留驻陕西,兵屯凤翔,与吴玠相持。

公元1134年秋,金帅兀术与大将撒离喝等着急拿下蜀地,于是再率师十万长驱南下。

吴玠为了防止金兵深入腹地,之后难以抵挡控制,于是便命吴璘放弃和尚原,退守仙人关,并且左右扎寨,形成犄角之势,以此抵挡数倍于自己的金军。

金兵凿崖开道猛力攻关,宋军拒险死守,吴玠依旧命令守将用强弓劲弩射击,由于南宋的弓箭之强,破甲致使金军铁骑不得上城,金军始终不能破关,据载一天中击退金军三十几次,此次可是真的非常残酷的。

网络配图 第二天,吴玠乘金军疲惫,开始出城反击,一直打到金军大营。

金军由于接连损失,不能很好组织部队抵抗,只能接连败退。

吴玠乘胜追击,最终依靠这三万兵马大败十万精锐金军。

金军连年攻蜀不下,又是损兵折将,至此便退出蜀地。

吴玠两兄弟抗金有功,名震陇蜀。

蜀地对于南宋的半壁江山是至关重要的,吴玠在蜀地在面对数倍于自己的金军时积极抵抗,并且大败金军,为之后南宋的延续百年定下基础,他的功绩不会比岳飞弱,只是岳飞是积极出战,而吴玠是以守为攻,抓住时机及时痛击金军。

可惜的是这位名将正值壮年便去世了,不免让本来就显得弱的半壁南宋更加的惧怕外族的铁蹄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隋炀帝除了是暴君之外 同时还是一个文学青年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南宋抗金名将虞允文的个人作品 虞允文的文学作品

(1110年—1174年7月18日 ),字彬父,一作彬甫,大臣,抗金名将。,南宋隆州仁寿(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藕塘乡)人,绍兴年间进士。公元1160年(绍兴三十年)使金,见其大举运粮造船,归请加强防御。次年,以参谋军事犒师采石,适主将罢职,三军无主,而金完颜亮正拟渡江,遂毅然督战,大破金军。三十二年,任川陕宣谕使,与共谋进取,收复陕西数处州郡。公元1169年(乾道五年),为相,任用胡铨、王十朋等。八年,再任四川宣抚使,淳熙元年卒,年六十五,赐谥忠肃。 公元1172年(乾道八年),改任为左丞相兼枢密使,授特进。但他随即要求镇抚四川,以图光复大业,同年秋,授少保、武安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职务,封为“雍国公”,上命其再度赴四川总理军政事务。他在到任一年多的时间里,不断筹划由四川出师北伐,以图光复中原,最终积劳成疾,公元1174年(淳熙元年)以病卒。 公元1177年(淳熙四年),诏赠虞允文太傅,谥忠肃。 南宋抗金名将虞允文的个人作品 文学作品 虞允文曾为唐书及五代史加注,并着有诗文十卷,经筵春秋讲义三卷、奏议二十二卷、内外志十五卷,传颂于世。 虞允文文采出色,主要是奏疏类散文,采石一役,虞允文作《江上军事第一剳子》 、《江上军事第二剳子》、《江上军事第三剳子》、《奏还汪应辰知衢州词头疏》。后来虞允文入 川为川陕宣谕使,虞允文作《论用吴璘以图恢复疏》、《论巩州未下可忧疏》、《论营田之利弊》等奏疏。隆兴元年,虞允文又有著名的《论今日可战之机有九疏》。乾道三年,虞允文出为四川宣抚使,作《论明良交感惟信与诚疏》、《谢赐御书汉崔寔政论疏》、《论西蜀草木之妖、措置水旱盗贼之备疏》等 。 虞允文还著有《经筵春秋讲义》三卷、《唐书注》、《五代史注》、《乾道重修敕令格式》一百二十卷、《虞雍公奏议》二十三卷、《内外志》十五卷、《诗文集》十卷、监修《续会要》三百卷,《宋诗纪要》收录其诗两首,《蜀文辑存》收录其文八十五篇。虞允文另外还有两篇早年之作比较有名,一是《辨乌赋》,一是《诛蚊赋》。 传世丹青 虞允文不仅诗文出色,还是一位很有成就的书法家。书法家吴宽评论说:“虞忠肃手帖,词语详雅,气象雍容。”明代文艺评论家王世贞也说:“《停云馆帖》第六卷 ,为南宋名臣书,如虞雍公之俨雅,皆有可采。” 传世的墨迹有《适造帖》、《钧堂帖》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