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汉朝历史事件

时间:2025-02-2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建武十六年(40年),交阯雒将女子徵侧等起兵反叛,派遣平叛。

文章依据对史料的整理与分析,得出马援得到南征命令的地点在皖城。

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春二月,交阯雒将女子徵侧与其妹徵贰起兵反叛,自立为王,都于麊泠。

九真、日南、合浦蛮俚群起响应,攻略六十余座城池。

交阯刺史及诸郡太守仅能自守其城。

建武十七年至建武二十年秋的四年时间里,汉光武帝派马援平定了交阯叛乱,稳定了交阯的社会秩序。

但是,关于马援南征交阯的出发地点问题的研究,没有看到相关的成果。

因此,本文通过整理与分析史料,试图确定其出发的地点。

建武十七年四月到九月之间,马援与段志平定了庐江郡皖城 叛众,紧接着光武帝玺书拜马援为伏波将军征交阯叛乱。

需要清楚的是交阯徵侧反叛之后,才出现皖城聚党为乱。

平定叛乱的先后顺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其对当时平定叛乱事端的战略思想,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刚刚建立起来的王朝所面临的危机形势。

这要求东汉王朝的统治者要迅速平定叛乱,巩固其统治地位。

因此,依据当时形势,光武帝应该有一个整体上的战略性谋划。

从张宗讨李广失败而征还陇西太守马援,到建武二十年马援平定交阯叛乱都是这一整体战略的组成部分,马援南征交阯是整体战略谋划下的军事行动。

马援接到南征交阯的玺书应该可以顺理成章的发生在皖城。

士徽叛乱 士燮去世后自署交址太守,226年,其父士燮病死,士徽继任统治交趾。

认为交趾道路险远,于是分合浦郡以北设立广州,并任命为广州刺史;交趾以南为交州,戴良为交州刺史。

士徽被罢免交趾太守一职,改远将军领九真郡太守;取代士徽的则是孙权的亲信陈时。

这件事引起了士徽的不满,于是发兵阻止戴良和陈时赴任,并派兵抵挡孙权派来继任太守的戴良。

其吏桓邻请士徽迎良,士徽大怒,杀死了桓邻。

桓邻之侄率宗族攻士徽,数月不克,于是合亲罢兵。

此时,孙权派吕岱前往讨伐,遭到顽强抵抗。

吕岱通过士匡告诉士徽,欺骗他说,如果他投降,孙权将赦免他。

士徽见守城无望,徽堂弟士匡来说服士徽投降,称“虽失郡守,保无他忧”,士徽降, 吕岱设宴招待士氏一族,当众宣读孙权的诏书,命令将士氏一族全部推出斩首,送往武昌示众。

交趾 统一中国,征服百越之地。

秦末,南海尉赵陀自立为王,建立南越国。

汉武帝时,国势强盛,消灭了割据势力,将南越分置九郡,后改七郡,统称交趾,长官称交趾刺史。

南海、苍梧、郁林、合浦四郡,文化较高,汉人影响也较强,越人逐渐朝着与汉人融合的方向发展。

交趾、九真、日南三部,由于条件不同,汉人则朝着与越人融合的方向发展。

在统治时期,雒越人所受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日益加重。

东汉光武帝时,交趾郡太守苏定残酷剥削人民,又竭力压制雒将。

苏定杀死雒将诗索,公元40年(建武十六年)2月,诗索之妻征侧(Trung Trac)举义反抗,其妹征贰(Trung Nhi)起兵响应。

征侧、征贰成为起义军领袖,历史上称为“二征起义”。

起义军得到交趾、九真、日南、合浦等郡越人、俚人的响应,击败汉朝驻军,取得六十五座城池。

征侧自立为王,称“征王”。

得知征侧起义称王后,光武帝下诏令华南各郡制造车船,修筑道路、桥梁,储备军粮。

公元42年4月,拜马援(公元前14年~公元49年)为伏波将军,以伏乐侯为副,督楼船将军段志等,率汉兵八千,合交趾兵共两万军队和两千艘车船,水陆并进,南征交趾。

马援缘海而进,随山开道千余里。

征王和诸将发兵到浪泊(今越南河北省仙山)与马援军激战,因力单势薄,败退锦溪(今越南永富省安乐县)。

马援率军尾追。

43年5月,二征被俘斩首。

11月,马援通过凿口(筑堤坝防海涛的海口)向九真进军以镇压征侧余部都羊。

三百余名义军首领被俘,流放至零陵(中国湖南省境内),岭南悉平。

马援行军所过之处,辄为郡县修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并颁行汉律,与越人申明旧制以约束之。

据云马援在交趾曾立铜柱,为汉之极界,誓曰:“铜柱折,交趾灭。

”越人每过其下,以瓦石掷之,遂成丘。

马援南征交趾时,常吃薏米(薏苡,禾本科植物。

果实椭圆,果仁白色,叫薏米,可食用,亦可入药),用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

南方薏苡实大,马援想带回北方以为种子。

班师回朝时,运载了一车,人皆以为“南土珍怪”。

时马援受宠,谁也不敢说什么,马援死后,有人上告云马援以前载回的不是薏苡,而是“文犀”。

光武帝大怒,追回马援新息侯印绶。

马援妻、子惊恐万分,不敢将马援棺木归葬祖茔,只好在城西草草埋葬,宾客故人也不敢来吊唁。

唐人胡曾作《铜柱》诗为马援建功未能“分茅土”、死后反遭诬陷鸣不平:“一柱高标险塞垣,南蛮不敢犯中原。

功成自合分茅土,何事翻衔薏苡冤?”宋人亦曾赋诗叹曰:“伏波饮薏苡,御瘴传神良,能除五溪毒,不救谗言伤。

” 随机文章到底有沒有夏朝?它存在的原因?否定它存在的原因是什么?隋炀帝杨广:历史上曾是才华横溢的翩翩美男子比银河系大3万倍的星系,对比银河系就像小苍蝇(直径30亿万光年)天王星是什么颜色​,天王星为什么是蓝色(反射太阳光呈现蓝色)蛋黄水母:诱人的“荷包蛋”水母,触手有致命的毒素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汉朝时诸侯国明知推恩令对自己不利,为什么还是老老实实接受

周行分封而有八百年天下,秦行郡县却二世而亡。故而,在建立后,鉴於秦帝国孤立无援,以致灭亡过速,而实行。但是,分封同姓虽稳固了汉朝的江山,却又因封藩太重,造成了尾大不掉,进而威胁到了朝廷政权的统治。 汉朝彻底解决诸侯问题,是在汉武帝时期,颁行推恩令之后。推恩令,即是让各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国,分成若干个小国,而由自己的子弟继承。如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再无力对抗中央朝廷。按理说,推恩令并不是隐晦的计策。诸侯们并不傻,身边更不乏智谋之士,不可能不明白朝廷的意图。那为何推恩令,却仍能取得显著效果呢? 推恩令之所以能取得效果,乃是汉室朝廷与地方诸侯实力对比的变化。汉初分封,诸侯之地占据天下之半。倘若此时颁行推恩令,诸侯合力对抗,朝廷甚有被颠覆的可能。 正如在《治安策》中提出的假设:假令悼惠王()王齐,元王(刘交)王楚,中子()王赵,幽王()阳,共王(刘恢),灵王(刘建)王燕,厉王(刘长)王淮南,六、七贵人皆亡恙,当是时陛下()即位,能为治乎?臣又知陛下之不能也。 推恩令之所以能取得成效,乃是因袭文景时期的一系列弱藩、削藩政策。汉文帝时期,贾谊鉴於诸侯对朝廷的威胁,而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这实则上就是推恩令的早期理论。不过由于当时的诸侯非常强势,而汉文帝也是由藩王承继大统,皇位还不够稳固,才没有在天下推行,只是拿对自己威胁比较大的齐国、淮南国开刀。 至时期,朝廷政权已稳定下来,又已得到了休养生息。故采纳了的削藩政策,而激起了吴楚。就公义而论,吴楚七国之乱,其咎并不在吴楚七国,而在朝廷恃强,公然背信弃义。这也是当吴楚七国打出“清君侧、诸晁错”的旗帜之后,汉景帝腰斩晁错以塞吴楚七国之口的原因。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吴楚七国战败,诸侯再已无力对抗朝廷,只能任由朝廷宰割。 据《汉书·诸侯王表》:故文帝采贾生之议分齐、赵,景帝用晁错之计削吴、楚。武帝施主父(主父偃)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陡。而藩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皇子始立者,大国不过十余城。长沙、燕、代虽有旧名,皆亡南北边矣。景遭七国之难,抑损诸侯,减黜其官。武有衡山、淮南之谋,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 至于哀、平之际,皆继体苗裔,亲属疏远,生于帷墙之中,不为士民所尊,势与富室亡异。而本朝短世,国统三绝,是故知汉中外殚微,本末俱弱,亡所忌惮,生其奸心。 汉朝的(同姓)诸侯问题,是历经文、景、武三世,才得以彻底解决,绝非推恩令的一策之功。至汉武帝时期,推恩令已是水到渠成之事。但是,作为我国早期王朝的汉朝,用人制度并不完善。君主最能信赖的人,往往只能是自己的血亲与姻亲。故西汉王朝的两大政治支柱,便是诸侯(血亲)集团与外戚(姻亲)集团。当诸侯(血亲)问题被解决之后,就使得外戚(姻亲)便失去了制衡力量,而这也是王莽能够篡汉的原因所在。 随机文章中国古代的鬼故事关于秦始皇的东海求仙记?史上最强双翼战斗机,英国剑鱼蹂躏德军潜艇(时速仅222公里/时)外道魔像最后去哪了,斑从带土体内通灵后不知行踪(或变回神树)揭秘考古界不敢公开的秘密,世界各地巨人遗骸证明远古文明存在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汉朝的这个外戚家族,和汉朝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