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汉朝名臣窦固的生平简介,窦固的人物事迹

时间:2025-03-2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1人物简介 大臣。

字孟孙。

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

好读书,喜兵法。

时袭父爵,封显亲侯。

明帝时,迁中郎将、骑都尉监羽林,秩比二千石。

后从兄窦穆获罪,受牵连,罢职家居10余年。

为恢复与西域各族的联系,明帝决定出兵西击北匈奴。

永平十五年(72)冬,窦固因熟悉边事,被封为奉车都尉,与骑都尉耿忠等屯兵凉州,整军备战。

次年,窦固等分兵四路征伐北匈奴。

窦固军出酒泉,至天山(今新疆吐鲁番西),大败北匈奴呼衍王,斩首千余级,追至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留军屯伊吾庐城(今新疆哈密县)。

时诸将唯窦固有功,受表彰。

窦固又派出使西域。

由是西域诸国皆归附。

永平十七年(74),窦固率军再出玉门,击败北匈奴在车师一带的势力。

后历任大鸿胪、光禄勋、卫尉。

久历大位,甚见尊贵,而性谦俭,爱人好施,颇得人心。

逝后,赐谥号文侯。

2生平经历 中元元年(56年),袭父窦友爵位,封显亲侯。

明帝即位后,迁中郎将,骑都尉监羽林军,秩比二千石。

后其从兄窦穆犯罪,窦固受到牵连,被罢官,在家呆了十余年。

时天下安定,明帝欲效仿的事迹,恢复与西域各族的联系,出兵西击北匈奴。

窦固因明习边事,于永平十五年(72年)十二月,,被拜为奉车都尉,以骑都尉耿忠为副将,谒者仆射为驸马都尉,秦彭为副将,屯凉州酒泉郡,积极部署对北匈奴的进攻。

永平十六年(73年)二月,汉军分四路出击:窦固与耿忠率酒泉﹑敦煌﹑张掖士兵及卢水羌兵万二千骑出酒泉(郡治禄福,今甘肃酒泉市)塞;耿秉﹑秦彭率武威﹑陇西﹑天水士兵及羌兵万骑出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塞;太仆祭肜﹑度辽将军吴棠率河东北地﹑西河羌兵及南单于兵一万一千骑出高阙(今内蒙古狼山中部计兰山口)塞;骑都尉来苗﹑护乌桓校尉文穆率太原﹑雁门﹑代郡﹑上谷﹑渔阳﹑右北平﹑定襄郡兵及乌桓﹑鲜卑兵一万一千骑出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塞。

窦固、耿忠率军由酒泉出塞至天山(今新疆天山),击败北匈奴呼衍王,斩首千余级,追至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留吏士屯伊吾卢城(今新疆哈密西北四堡),并以班超为假司马出使西域,招降西域诸国。

耿秉﹑秦彭入大漠六百余里,至三木楼山,来苗﹑文穆至匈奴河水上,匈奴皆败走,无所获。

祭肜﹑吴棠因没到涿邪山,被贬为庶人。

四路大军唯窦固有,受表彰。

永平十六年(74年),十七年十一月,窦固与驸马都尉耿秉、骑都尉刘张率1.4万骑再出玉门关(今甘肃敦煌市西北小方盘城)进军西域,在蒲类海击败白山部后,转军进击依附北匈奴之车师(一作姑师,西域国名,都交河城,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10里雅尔湖村西之交河故城)。

车师王降。

东汉置西域都护及戊、己校尉、宜禾都尉屯田,逐渐恢复了对西域的控制。

窦固在边关数年,羌人服其恩信。

章帝即位后,给公主加号为长公主,增邑三千户;召窦固代魏应为大鸿胪。

肃宗因其晓习边事,每有大事,都争求窦固的建议。

建初三年(78年),章帝追录窦固前,增邑一千三百户。

建初七年(82年),窦固代马防(之子)为光禄勋。

次年,又代马防为卫尉。

章和二年(88年),窦固去世,谥文侯。

其子窦彪,官至射声校尉,先于窦固去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汉朝的这个外戚家族,和汉朝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这位北宋名臣,不仅保住了西湖,还为当地人留下了一道美食

今日所说的杭州“老市长”并非他人,正是著名诗人、词作家,之一的(又东坡居士),同时他也是一位胸怀远大抱负的政治家,无奈怀才不遇,但东坡居士生性与常人不同,天生乐观积极,在被贬期间不仅留下了诸多诗词,还有诸多趣闻轶事。任职今浙江杭州时,不仅成功疏浚西湖,挽救西湖于填埋危机,还留下了至今为人称赞的西湖轶事,例如“东坡肉”的故事。 元祐四年(1089年)到元祐六年(1091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在宋朝即太守职位,相当于今日市长一职。 苏轼任职杭州时,西湖因已有多年未疏浚,导致淤塞过半,湖水干涸,湖中更是野草丛生,严重影响当地农业生产,有官员提出顺势填平西湖,这样不仅能省去疏浚的人力以及财力,还能增加良田千顷。此番建议遭苏轼极力反对,他认为“杭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遂决定疏浚西湖,克服重重困难,报告当局朝廷争取经费,组织数万民众与第二年(元祐五年即1090年)开展西湖疏浚工作。开除葑田,把挖出的淤泥集中修筑成纵贯西湖的长堤,即今日“苏公堤”;并在西湖最深处修建三塔,也即今日三潭印月。 苏轼疏浚西湖的事迹,不仅为杭州带来了闻名遐迩的中外著名风景区,更为后人留下了诸多经典故事,如与民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吃陈仓米饭的故事,还留给我们一道如今享誉中外的中国美食——东坡肉。 相传在疏浚西湖期间,苏东坡每日事事都亲力亲为,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治湖方案,每天都到西湖工地参与疏浚工作,杭州百看在眼里,自发主动捐钱宰猪,送到杭州州府以表达对苏轼这位“老市长”的感激之情。苏东坡看到此情此景,叫人将送来的猪肉切成大块,在锅底垫上葱姜等调料炖熟后在淋上调好的姜汁等,送到西湖工地,分发给每一位工人享用。民众得知此肉是苏东坡亲自指导制作而来,很是感动,遂称之为“东坡肉”。如今,东坡肉已成为中国人餐桌上经典的菜肴,甚至是走出国门、走向海外的经典名菜。虽然,流传下来的东坡肉的做法已演变成多种多样,但与此相关的动人故事仍是值得回味与称赞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