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清朝供奉的明朝太后是哪位?李太后做过些什么?

时间:2025-02-2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供奉的是谁?李太后做过些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一个朝代的供奉自己家的祖先,这是人之常情,而且这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一件必须做的事情,但是如果他们还供奉了前朝的人,那听起来才是真的很奇怪了。

然而清朝时期的皇帝,就供奉了一位明朝时期的太后,她就是皇帝的生母李太后。

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要供奉李太后?李太后做过些什么事情,让清朝的皇帝这样尊敬她呢? 清代皇宫有这样一个习俗:每年新春祭祖大典时,皇上都要率领群臣们食用一种白水猪肉。

这种肉制作极为简陋,直接将大块猪肉放入沸水中煮熟,切片即食,没有酱醋佐料甚至连盐都不放。

对于吃惯了珍馐的王公大臣而言,这样的肉自然难以下咽。

但对于众多官员而言,能吃上这样的肉却是毕生的追求:正一品以上的官员才能有享用白水猪肉的待遇。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样虔诚的行为既不是对先祖们起兵白山黑水间的缅怀,也不是对后世子孙切勿贪图安逸的告诫,而是感恩一位明朝太后——的生母,孝定李太后。

明朝太后为何会得到的供奉?这背后又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隐情。

一、贫民太后 大明嘉靖年间,京郊漷县有一贫困户,因为家徒四壁,便将幼女李彩风送入宫中做了婢女,机缘巧合之下被的第三子裕王。

公元1563年,十九岁的李彩风为裕王生下了一个儿子朱翊钧。

朱载垕本与皇位无缘,只是造化弄人,嘉靖皇帝膝下共有八个儿子,驾崩时仅有朱载垕一人在世,于是他成了新皇帝的唯一人选。

公元1567年朱载垕即位,年号隆庆。

而与此同时,母凭子贵的李彩风也被晋升为皇贵妃。

尽管此时她的位份还次于陈皇后,但陈皇后久病缠身也没嗣,早已失宠多年,所谓的皇后只不过是个名分而已。

于是,婢女出身的李彩风,便成了后宫实际的执掌人。

朱载垕即位后,将朝政交由朝臣们处理,自己终日在后宫中嬉戏游乐,可就是这样的放任自流,居然还取得了卓越的革新成效。

只是天不假年,隆庆皇帝在位六年因病驾崩,而这六年时间,被后人称为“隆庆新政”,也被视作大明王朝最后的回光返照。

公元1572年,此前早被立作太子的朱翊钧,年仅十岁便继承大统,年号万历。

因为皇帝年幼,二十八岁的李彩风与陈皇后一起被尊为皇太后,共同协理朝政。

李太后对儿子的教育非常重视,她不仅请担任帝师,自己对儿子的教导也非常严苛。

每天天不亮,小皇帝便被责令起床读书,如果用心不专还要罚跪不起。

相传有一次小皇帝醉酒失态,拔刀割下了两位的头发,李太后得知后对他严加训斥,并祷告祖宗,准备改立她的小儿子潞王为帝,经过朝臣们的一致劝谏,这才作罢。

万历皇帝成年后,李太后便不再过问朝政,一心向佛,被朝臣们尊为“九连菩萨”。

而此后的几十年间,万历皇帝长期怠政横征暴敛,引得民怨沸腾。

儿大不由娘,更何况依据祖制,此时的李太后已经无权干政了。

然而,就在她寄情于时,无意间救下了一个人,并由此改变了两个王朝的命运。

二、纵虎归山 公元1583年,大明辽东总兵李成梁领军数万攻打满洲部落酋长阿台图,与阿台图有世仇的另一酋长觉世安、塔克世父子,自告奋勇作为明军的向导,不料战乱中双双被明军误杀。

噩耗传来,塔克世的儿子——二十五岁的,决心起兵为父报仇。

但此时的大明王朝拥兵百万,努尔哈赤自忖不是明军的对手,无奈之下他将矛头指向“满洲城主”身上。

在努尔哈赤看来,尼堪外兰深得明王朝的信任,却任由明军杀害了觉世安、塔克世父子,而且事后也未见弥补措施,显然有失公允,因此他要求总兵李成梁严惩尼堪外兰。

李成梁认为这一要求纯属无理取闹,置之不理。

而尼堪外兰却借机率军征讨,一番对战下来,势单力薄的努尔哈赤成了阶下囚。

如何处理被俘虏的努尔哈赤?这令李成梁感到颇为棘手。

如果一杀了之,他的祖父、父亲为明军效力却被误杀,此举显然;如果将其释放,对尼堪外兰这边也无法交代。

于是,进退两难的李成梁上书朝廷,奏请将努尔哈赤交由朝廷处理。

万历皇帝亲政后,虽然长期懈怠朝政,但对母亲李太后依然恪守孝道,每日问安陪聊从不延误。

一天,他与太后偶然闲聊时,聊起了李成梁奏请朝廷处理努尔哈赤一事。

李太后认为,既然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双双为明朝而死,那就是有恩于大明,朝廷不赏赐他已然难以服众,怎么还能杀掉他呢?于是万历皇帝传旨给李成梁:明朝赦免努尔哈赤的罪过,并归还努尔哈赤祖、父的遗体,并给他“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封龙虎将军,复给都督敕书”。

只是令久居深宫的李太后无法预料的是,这个被她无意间救下的年轻人后,利用朝廷给予他的原始资本,迅速组建了一支剽悍的,并在此后的战争中逐步动摇了明王朝的根基。

在三代人的努力下,公元1644年清军入主中原,努尔哈赤的爱新觉罗.福临坐拥紫禁城,年号。

而此时,距离李太后去世,不过三十年的时间。

三、名菜传奇 为了感念李太后的恩德,清朝皇室在紫禁城东华门方向的最东北角,设置了一处隐秘的小屋,里面供奉的便是李太后的塑像。

每年新春,宫中都会宰杀两头猪用作祭祀,而皇帝及众臣所食用的白水猪肉,便是出自于此。

清朝覆灭后,这道白水猪肉传至民间,经过民间厨师的改良后,它变成了美味佳肴——白片肉。

将猪肉煮熟后切成薄片装盘,食用时佐以韭菜花、蒜泥、酱油、辣椒油调制成的蘸料,入口之间唇齿流香。

时至今日,很少有人知道这道菜,居然是出自清朝皇帝对明朝太后的供品。

或许,这便是历史的诡吊之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才貌俱佳痴守爱情的风尘女苏小小的传奇人生

苏小小传奇:在斜风细语的西湖边,不知是不是还有人依然还记起一个诗一样的名字——苏小小。钱塘的,养育出很多才貌俱佳的女子,苏小小就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个,她美艳动人,文才卓绝,在后世文人的笔下,经常会出现苏小小的名字。这也是一位为爱情痴守的女子。 苏小小的母亲也是一个可怜的女子,不幸被迫沦落风尘,机缘巧合遇到了一位令她万分倾心的公子。两个人,情意无限。可惜这位公子离开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苏小小的母亲带着无尽的悲愤生下了苏小小,后来又带着对苏小小无尽的牵挂离开了人世。苏小小长大之后,更是出落得美丽动人,诗词歌赋、无一不通。很多人听说她的名字之后,纷纷登门拜访,很多都希望可以赎小小为妾,可是苏小小却不为所动。此时的她也正是做梦的时间,她希望自己可能找到一位的公子,可以相伴共度一生。 缘分就这样悄悄来临,在一个阳春三月、的时节,苏小小乘着一辆青油车外出踏青。出身名门的少年公子阮郁也正好在西湖游玩。小小对阮郁一见钟情,她不想让自己错过这段缘分,情急之下,脱口念出了一首古乐府:妾乘油壁车,郎乘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阮郁看到貌美的小小,早就已经万分倾心,明白小小的歌中的意思后,简直是欣喜若狂,马上就来求见苏小小。两个人坐在一起谈天说地,谈得非常投机,阮郁的风流倜傥让小小心生爱慕,而小小高雅的气质、出众的才华,也让阮郁倾慕。于是两个人在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妙的时光,在那些日子里,在苏小小的陪同下,阮郁游遍西湖,到处都留下了两个人的欢声笑语。 ,很快阮郁的家人知道了阮郁与苏小小交往的事情,阮父大怒,在中责令儿子马上回去。在那些封建卫道士的眼里,苏小小只是一个烟花女子,怎么能高攀世家子弟呢?所以阮郁接到信之后,聪明的苏小小就已经预见到以后会发生的事情,她万分伤心,可是却无能为力。在送别了阮郁后,苏小小大病了一场。虽然苏小小尽量安慰自己,让自己相信阮郁不是那种背信弃义的人,将来肯定会回来的,不过这样的希望又有几分呢? 那些一心想要讨好苏小小的人,在阮郁离开之后纷纷登门。一时之间,车来车往。苏小小,与这些人周旋,不过此时的她依然还在想着能见阮郁一面吧。 苏小小之所以让后人称道,不仅仅是因为她的容貌或者是才华,还有她的机智。苏小小生性高傲,从不屈服于权势。上江观察使孟浪,早就仰慕苏小小,希望可以一睹苏小小的芳容,来到苏杭之后,就特意派人请苏小小到他府上。可是派来的人却一连几天没有能见到苏小小,他们怕孟浪责罚办事不利,所以就对孟浪报告说苏小小不肯见孟浪,还添油加醋地告了苏小小一状。孟浪,竟然下令要把苏小小抓起来问罪。不过如果他直接出面捉拿苏小小,而苏小小又没有犯什么错,传出去会让人笑话的,所以他就命钱塘县令捉拿苏小小。 不过这位县令也是一位爱慕风雅的人,与苏小小关系不错,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苏小小,还告诉苏小小,让她自毁衣冠,不加修饰,向孟浪负荆请罪,这样也许孟浪会放过她。不过苏小小却盛装去见孟浪。一场危机,苏小小竟然化险为夷,不能让人佩服苏小小的文才。孟浪当即命题,要苏小小以梅花赋诗一首。苏小小脱口而出:梅花虽傲骨,怎敢敌春寒?若得分红白,还须青眼看。 诗句不卑不亢,暗含苏小小与孟浪之间的这场风波,表明自己不敢与孟浪作对。孟浪十分高兴,还命人厚赏了苏小小。经历这场风波之后,爱慕苏小小的人越来越多,在这些人之中,不乏青年才俊,也有很多是富甲一方的大财主,可是苏小小似乎看破了红尘的一切。也许此时的她仍然对阮郁仍然念念不忘吧。只是冬去春来,当年信誓旦旦的阮郁,仍然音信全无。小小曾经写下了有首《减字木兰》表达自己对阮郁的思念以及相思无望的失落: 别离情绪,万里关山如底数。遣妾伤悲,未心郎家知不知。自从君去,数尽残冬春又暮。音信全乖,等到花开不见来。自古红颜多薄命。这个可怜的女子,一生都在痴守自己的爱情,可是却没有等到负心情郎的只字片语,苏小小很快就抑郁而终。也许在明白爱情无望的那一刻起,死对苏小小来说已经是一种解脱了吧,她是个情种,可惜所托非人。 按照小小生前的愿望,她死后就被葬在西湖边上。有人说苏小小死后化为了花神,依然徘徊在西湖边上,等待着爱人的到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清朝历史上满清八旗的著名旗主是哪些?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