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一代奸雄曹操南征荆州:虽在赤壁打了败仗却已达成目的

时间:2025-02-2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南征荆州占的是领地,但最受伤的人却是旁观者,此役让刘备失去了。

同时,曹操还得到了荆州的大部分文武俊杰,如刘先、文聘、、邓义等人。

这样就使得刘备的元气大伤,而这也是刘备后来人才库严重不足的重要原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有人认为曹操南征刘表是其战略错误,因此才造成天下三分的局面,破坏了曹操统一全国的大略。

我却有不同的看法:曹操南征刘表,是当时绝对正确的选择。

而取西蜀,则无疑于自杀行为。

首先,我们看一下西蜀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

当时汉中由据有,张鲁是靠五斗米教起事的,其影响力仅在汉中一地,他自己也并没有北上中原的野心,反而是由于杀害了他的母亲,因此他时刻不忘进兵蜀中。

而当时的蜀中,刘璋暗弱,胸无大志,内部也并不稳定,再时刻担心汉中的张鲁的进军,难以有大的发展。

这两个割据政权,如果没有其他特殊情况发生,在几年内是不会有大的发展的,早两年去征伐他还是晚两年去征服他,对曹操是一样的。

而荆州方向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荆州刘表与江南本是世仇,也曾互相攻击,但他们对曹操集团又都非常敌视,时刻准备袭击。

在曹操征伐时,刘表曾数次率军相救。

在时,曾经遣人向刘表求救,刘表虽然未发救兵,可也并不听从韩嵩等人的意见投降曹操,反而将韩嵩投入大狱,以至于拷杀韩嵩的随从,而随后又接纳刘备以据曹操。

在刘备的辅佐之下,刘表势力的战斗力又有了极大的增强。

而江南的也一直视曹操为劲敌,在曹操与袁绍相拒时,就曾经准备奇袭许昌,可惜在大军即将出征时孙策被刺客所杀,孙权接位之后,很快就理顺了政权内部的关系,招贤纳士,力量又有所增强。

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曹操擅自西征汉中,刘表和孙权都有可能进攻许昌。

这样,曹操又将陷入攻徐州时叛反于其后的尴尬境地。

曹操绝对不会再冒这样的风险。

所以曹操刚一平定二袁,立刻就作玄武池以训练水军。

图片来源于网络先北无疑是曹操最佳的战略,而在战役发起的时机上,曹操也没有其他的选择。

因为在刘表的身边,还有一个刘备。

曹操对刘备的能力,是非常了解的。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在曹操的心目中,刘表并不比袁绍可怕,而孙权尚幼,是否有所作为还看不出来。

如果没有刘备,曹操也许可以将南征的时间表再向后推迟一段时间,等待将水军训练精熟再实施南征,毕竟只要曹操大军坐镇许昌,刘表和孙权都没有能力来进攻(如果有人能劝说他们来进攻,曹操一定会重赏)。

但曹操没有机会等待,因为刘备的实力在急剧增加。

在荆州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刘备已经网罗到了两个顶级人物:徐庶和,荆州朝野之俊杰又都在逐渐向刘备靠近。

而刘表的身体一直不好,后嗣问题又没有处理好,这些事情曹操应该是非常清楚的。

一旦刘表病死,荆州的刘琦就有可能和刘琮起内讧之争。

而刘琦和刘备、诸葛亮关系密切,在刘备的辅佐之下,刘琮是不可能获胜的。

而一旦刘琦职掌荆州,整个荆州也就等于归刘备控制了。

曹操可以打败比他强大的多的袁绍、吕布、、张鲁、刘璋之辈,但他不可能消灭一个实力和自己接近的刘备。

所以,曹操必须在刘备羽翼丰满之前将其剪除。

因此,他才在建安十三年秋立即南下荆州。

可以说曹操的南下时机掌握的绝对合适。

就在大军进发的路上,刘表病死,刘琮投降,刘备没有足够的实力抵抗曹操和刘琮部队的两面夹击,只得逃遁夏口,而曹操的轻骑兵在当阳击溃了刘备的主力,同时掳获了刘备当时最为重要的谋士之一徐庶的母亲,并因此而使徐庶投降曹操。

很显然,徐庶只是刘备阵营中投降曹操的最为著名的一位,而不可能是仅有的一位。

这样就使得刘备的元气大伤。

图片来源于网络同时,曹操还得到了荆州的大部分文武俊杰,如刘先、文聘、韩嵩、邓义等人。

而这则是刘备后来人才库严重不足的重要原因。

虽然后来中曹操失败,但曹操的此次南征,也彻底打乱了刘备接受荆州全盘人马以争衡天下的基本部署,使刘备失去了能够帮助他统一天下的最后一批精英人物。

因此可以说,曹操南征的最大目标,其实是已经达到了,只是因为赤壁之败,才没有取得更为圆满的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一代奸雄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枭雄还是奸雄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许攸为什么在官渡之战紧要时背叛袁绍投奔了一代奸雄曹操

,字子远,本是旗下的谋士,而袁绍兵力强横,实非所能比,但是许攸却在最为紧要的时候投奔了曹操,这又是为什么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先,许攸自认为有才有能力,自然要得到重用,但是在袁绍军中,袁绍听信谗言,不仅不重用他,反而羞辱于他。之后,再加上许攸的儿子犯罪被抓,他求救无用,因此嫉恨上了袁绍。适时,袁绍刚愎自用,派酒鬼乌巢守卫粮草重地,被许攸当作向曹操投诚的敲门砖,当即便投靠曹操了。 其次,许攸和曹操本就是自幼的朋友,许攸在看出袁绍不能敌曹操之后,自然第一选择是曹操了。 再次,许攸本就是一个贪功好利之人,在袁绍军中根本没有施展的机会,所以他投奔曹操并不是一时的气愤之举,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抓到袁绍的漏洞之后便连夜投靠了曹操,也是心机颇深。 而曹操赤足相迎也让许攸感动,立刻便献上一计,让曹操从袁绍的粮草下手,曹操采纳之后,一把火烧了袁绍的粮草,袁绍军中大乱,给了曹操休养生息的机会,以致于袁绍在兵力远远胜过曹操的情况下还是一败涂地。 许攸的出现,是官渡之战的转折点,没有他,结局可能会有所改变,但是许攸却不够聪明,他不了解曹操奸雄的本质,所以他自恃,在官渡之战后每每,最终惹怒曹操,被曹操杀死。 许攸 许攸,字子远,南阳人(今河南南阳人),开始为袁绍出谋划策,官渡之战后由于家庭变故投奔了曹操,为曹操立下。袁绍最后也因为许攸的计谋从而败在官渡,后来一直跟着曹操到处征战四方,最后因为惹怒曹操被杀死。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许攸一生聪明绝顶,火烧乌巢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准确的显现了许攸的才智。也是这场战导致袁绍几乎,也正是由于这个事情导致了曹操发现了许攸才智,随后跟随曹操征战四方。建安七年,袁绍因病而逝,导致两个儿子为了权力地位。建安九年,曹操带领军队直接打入邺城,占领了冀州,许攸因为有很大的功劳,但是许攸自恃功高,很多次的去触曹操的底线,虽嘴上未说,心里颇有芥。后来,许攸依然傲慢无礼,口无遮拦,轻视曹军将士,被一怒之下杀了。但是曹操却假装生气,然而并没有惩罚许褚。 许攸此人历史评价也是颇高,司马光评价许攸昔周得微子而革商命,秦得由余而霸西戎,吴国得而克强楚国,汉得而诛,魏得许攸而破袁绍;彼敌国之材臣,来为己用,进取之良资也。之后罗贯中,....都对其有所评价,不过多为负面评价,也曾写有许子远凶淫之人,性行不纯,更是有人对其评价为人贪财,但有智计,并非奸臣。 许攸之死 三国谋士许攸,,足智多谋,既是袁绍的做谋士,又是曹操的故友。官渡之战的时候,袁绍的势力本来是强于曹操不知多少倍的,袁绍更是有一帮的智囊团,许攸,,等,武将也是数不胜数,粮草更是充足。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曹操和袁绍打了一阵子后,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都是微不足道,没有决胜关键的胜利,所以曹操有点后悔了,和袁绍僵持的日子里,曹操很着急。在这个节骨眼上,许攸来投靠曹操,更是带来了绝妙战机,许攸给曹操献计奇袭乌巢,成了这场战争胜利的关键点。 许攸虽然是个智慧超群的谋士,可是为人处世却真的不怎么样。依仗自己的盖世奇功,喝了点小酒便整天吹嘘自己,直呼曹操的小名,更是到处抖搂曹操小时候的荒唐事。曹操军营中的士兵个个都是热血方刚的男儿,征南战北还要被人看不起,这就惹怒了不少武将,其中就包括曹操的武将许诸。许诸当时正遇上喝了点酒的许攸,二人发生冲突,许攸口不择言,和许诸顶撞,许诸一生气提刀把许攸的头给割下来了。 许诸提着许攸的头去见曹操,曹操似乎不是很生气,只是责怪了下许诸,说自己和许攸是老朋友,许攸只是在开玩笑而已。也没有惩罚许诸,这就让人不免怀疑,曹操是不是也对许攸恨之入骨,早就想除之而后快,就像除掉一样。 堂堂大谋士许攸最终是应了那句“”,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