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孙权借荆州给刘备竟因迫不得已:曾遭周瑜反对

时间:2025-02-2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历史上都有借荆州的说法,而且是一借不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老赖”。

是,好心没有得到好报,是一个令人同情的受害者。

但问题是像孙权这样绝顶聪明的人,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呢?因此现在很多人认为,所谓“借荆州”是东吴苦心编出来的剧本,替自己到处击鼓鸣冤,把刘备推到了不义的一方。

在刘备看来,从头到尾就不存在借的问题,凭什么要还?双方没有打欠条,史书又是各家写各家的,自然是。

那么我们可以做一个法官,看看原告孙权、被告刘备怎么各自陈述理由的。

网络配图刘备不承认借荆州当时荆州有七个郡,分别为南阳、南郡、江夏、武陵、长沙、桂阳、零陵。

南阳基本在手里面,江夏基本为孙权占有。

南郡有17个城,主要在江北,行政中心在江陵(今湖北荆州)。

争论焦点有三块地。

一是油江口。

这块地很小,接到命令后把江陵的长江对岸,叫油江口的地方给了刘备,于是刘备就在这里住了下来,改名为公安(今湖北公安)。

原告孙权:这是周瑜给你的地方,明显是借给你的。

被告刘备:不算借,因为我也参加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分得江南一小块地,是劳动得来的。

相当于我也参加投资了,这块小地方是应得的分红。

第二块地:荆州江南四郡。

荆州在江南有四个郡,分别是武陵、长沙、桂阳、零陵。

赤壁之战后被刘备攻下后占有。

原告孙权:南方四郡,虽然是你打下来的,但前提是周瑜率兵和曹操争夺江陵。

经过无比惨烈的战争,挡住了曹军疯狂进攻,才使你顺利南下夺取四郡。

你不和周瑜协同作战,还趁机抢占胜利果实,即使不算我借给你的,也不能全算你的。

相当于是我投资,但钱是被你赚了。

我不投资,你一分钱也赚不到。

被告刘备:这是我自己派兵打下来的,与你一毛关系都没有,凭什么说借?况且天下是的天下,荆州又不是你孙权的。

相当于是我自己投资赚的钱。

第三块地:南郡长江以北土地。

周瑜花了一年左右时间打下来的,但后来都到了刘备手里。

网络配图原告孙权:这块地肯定属于我的。

现在给了你,当然是借给你的。

被告刘备:这是你主动给我的。

说我借,有借条吗?或者请你拿出其他证据。

这块地何时到刘备手里的,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到刘备手里的,历载都很含糊。

说明双方当时没有明确的约定,这给刘备有了申辩的空间。

刘备还是感到理亏的如果你看这些觉得搞不明白,不要紧,只要简单地算一笔账就清楚了。

赤壁之战前,刘备是逃兵,相当于已经破产。

孙权是主力,击败曹操,是主要投资方。

事后孙、刘赚钱了,最大的利润就是荆州,但绝大部分却被刘备拿走了,孙权几乎什么也没有得到,这让孙权大受刺激。

从此后的态度看,刘备是理亏的,虽然不承认是借,但一直含含糊糊,承认会还的,时间上却是一拖再拖。

如果一个人确实没有借钱,早就理直气壮地顶回去了。

刘备显然不是这样。

但给人带了一个疑问,孙权为什么会做出“借荆州”这种很傻很天真的事呢?其实孙权一点都不呆,实在是迫不得已。

曹操资本雄厚,可以东西两边同时开战。

孙权在东边和曹操对攻,已经投入了绝大部分本钱。

如果西线再和曹操硬拼,资金链肯定断裂。

所以孙权把荆州的部队全部撤回,无偿送给刘备,就是要刘备正面和曹军作战,孙权在西边可以长长松一口气了。

这就是孙权虽然吃了亏,但当时不吭气的原因。

网络配图这也是刘备后来始终不肯还的原因,因为刘备也,如果不是他镇守荆州,说不定早被曹操攻下了,孙权还会天天嚷着催曹操归还吗?双方开始并没有翻脸刘备也比较低调,他没有直接做荆州一把手,而是上表汉朝廷让的儿子刘琦任荆州牧。

这个做法是明智的,因为许多将领都属于刘琦部下。

后来刘琦病死了,刘备才自领荆州牧,行政中心设在公安,并且把刘琦的力量全部收了过来,实际已成荆州最大占有者。

为了感谢孙权对他的帮助,刘备还上表推荐孙权为徐州牧,作为报答。

孙权借荆州有一个强烈的反对者,那就是周瑜,但赤壁之战后不久,周瑜生病死了,没有影响到两家表面上亲密无间的关系。

后来东吴方的接任者是,他是力主联刘抗曹的。

所以借不借的问题还没有放到台面上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凿壁借光”的匡衡后来如何样了?他最后成了个什么样的人?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大家都应该对匡衡并不陌生吧?小学课本里面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么一则故事,一个家境贫寒的小孩特别喜欢读书,但是因为家里穷买不起蜡烛,白天又必须得去工作,所以他只好在自己墙皮上凿一个洞,然后利用这个洞把邻居家里蜡烛的光折射到课本上。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匡衡才算终于学有所成,故事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 可能有的人迫切想要知道凿壁借光后匡衡到底如何了?他最终又变成了怎样的人?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背后的故事。 匡衡就这样学习了几个春秋以后,他去参加了汉朝的经学考试,然而屡试不中,终于在第九次应考的时候考中了丙科,也就是作为一名学者入仕为官,成为一名文学卒史。本来像这种官职可以说一辈只能治学而无出头之日了,没有想到他研究的方向正好契合了的爱好,所以这样一来匡衡的身价就提高了许多。 匡衡到朝廷以后只做一件事,那就是讲解中的一些内容,汉元帝非常喜欢。当时汉元帝还没有当,只能把匡衡封一个太子少傅,等到他即位以后,匡衡一跃成为了御史大夫,走上了人生的第一个高峰。等到丞相退了以后,他马上任用了匡衡来接班。 匡衡当了宰相以后,权势也算如日中天了,他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穷苦人家的小孩子了,而是进入了贵族阶层。按理说他应该回馈社会的帮扶,可是实际情况是他并不满足自己的现状,反而巧取豪夺乡里,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巧取豪夺土地近四万亩,使得当地百姓一片怨声载道。有御史大胆向朝廷接发了这个事情,当时汉元帝还不怎么相信,最后一查果然就坐实了他的罪名,所以匡衡就被下了大狱。 按照匡衡犯的罪,渎职贪污,完全可以处死他,然而皇帝毕竟是十几年来一直听他讲课,把他当成自己的老师看待,又怎么舍得对他斧钺加身呢?所以仅仅把他革职为平民而已。匡衡小时候偷光,长大以后偷赃,致使自己最终沦落回到人生的原点。如果他能够秉承着小时候那份吃苦的精神,不忘初心,相信他也不会最终沦落到革职为民的地步,相反他可能会成为一面旗帜,引领寒门子弟不断前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幼年康熙凭借脸上的麻点顺利继承皇位?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