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阿莱西亚战役详细经过是如何样的?罗马是如何胜利的

时间:2025-02-2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最初的胶着 阿莱西亚的城址所在曾经众说纷云。

后来经过三世时代的实地考察和后世学家先后长达一百多年的发掘考察,终于将它定位于当代法国科多尔省境内的奥索瓦山。

奥索瓦山高约407米,山脚下有两条小河流经过,山的东、南、北三面都有其他差不多海拔的高地相对,西面则延伸出较为开阔的平原。

阿莱西亚就建立在奥索瓦山顶,是一座典型的凯尔特式要塞。

围墙将山顶的立足之地几乎全部圈入,堑壕、堡垒一应俱全,以此时的兵力和处境直接强攻是不现实的。

如果围城的话,因为地形的起伏落差大,又有河流穿插其间,罗马人的工事施工效率会大打折扣,各个战斗单元相互间的呼应与支援难度不小。

凯撒修筑工事进行围城,在他的《高卢战记》中详细描写了围墙的结构。

在三个星期内他的工程师和士兵建造了一道长18罗里,高四米的围墙。

围墙的内部(即朝被包围的要塞的一面)还有一道四米半宽、约一米半深的沟。

离要塞最近的沟里引用周围河流的水灌了水。

沟前还设置了陷阱等全套,围墙上的瞭望台上布置了罗马弓箭手。

此时的维钦托利同样感到焦虑。

之前的正面交战中,维钦托利损失了不少骑兵,又在撤退中被紧随的罗马军队歼灭了3000多人。

包围他的罗马军团加上异族辅助部队至多6万人。

好在围城工事圈散布在几十公里的范围内,薄弱点不在少数。

刚开始,高卢人并不愿意放任罗马人轻松构筑工事,便派出骑兵主动攻击。

他们在兵力稀薄的突破口一度占了上风,但最终无法抵敌增援的日耳曼骑兵和罗马军团,纷纷逃回城中。

维钦托利见势不妙,马上收拢守军。

守军放弃了外围的防御工事,紧闭城门,准备集中力量守住阿莱西亚主城。

维钦托利观察到,罗马人仍零零散散地在各处忙于土木作业,暴露的防线缺口还有很多,可以加以利用。

他便把全部骑兵召集起来,命令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冲出包围圈。

这不仅缓解了城内粮草不足的危机,也可以同时向周围的其他部落寻求支援。

少数被罗马人俘虏的骑兵将计划透给了凯撒,他意识到被敌人从这么多地方突破出去,原有的工程肯定是不合格的。

于是罗马人在面城的一方加挖壕沟,并且把河水引入沟内。

又在沟的后方立起高墙和壁垒,沟与墙垒之间的衔接处插满了尖木桩。

围绕整个工事的,是每隔二十四米就有一座的塔楼。

还不放心的凯撒又设计构筑了若干衔接的深沟,里面用尖木桩和铁钩填满,再进行掩盖伪装,以应对任何可能出现的敌军大部队突围。

逃离的高卢骑兵肯定会很快引来援军。

所以在完成围城工事后,凯撒地带着罗马人在外围修筑了同样的工事,专门用来阻隔高卢援兵(外围墙的设计与内围墙完全一样,全长21罗里,还包括四座骑兵营)。

最后,他命令全军收集起三十天的粮草,固守工事,尽量避免零散出营。

殊死一搏 维钦托利给骑兵的指令是,要求所有高卢首领集结起一切能参战的人,与罗马人做生死决斗。

各大酋长们在哄哄闹闹的会议后,终于达成共识,按照议定的人数标准各自派遣勇士出征。

关于这支高卢援军,凯撒在自己战记中同样给出了一个夸张的数字:8000骑兵和250000步兵。

但后世的军神拿破仑却从自身经验出发,认为援兵无论从机动情况还是扎营的状态来看都不像是兵力大大超过罗马军队的,反而更有可能数量相当。

不过这并不能消除凯撒的危局,援军和守军加起来的力量肯定是要超过他的。

罗马人分散在绵亘数十里的工事里,敌人任何成功的里应外合行动都是巨大的威胁。

意气风发的高卢联合援军肯定想象不到,他们竟然会同时被敌对双方的统帅热切期盼着。

维钦托利自不必说,他囤积的三十天粮草已经快耗光了。

维钦托利决定把妇女儿童驱逐出城外来省粮,此外他还希望凯撒会打开一段围墙把这些平民放出去,而他则可以乘机打破罗马人的包围(这也是维钦托利在反抗运动中惟一个人名誉上的污点)。

但是凯撒下令不许放平民、妇女儿童出墙,因此这些人处于内围墙和城墙之间的无人之地里,就这么在两军阵前活活饿死。

这些人是城内士兵的亲戚,他们这样的状况大大地打击了城内守兵的士气。

虽然维钦托利不断鼓舞他的士兵的士气,但是他面临着自己人投降的危险。

就在这个即将绝望的关头援兵到达,给城内的士兵带来了新的希望。

当援军出现于双方视野时,阿莱西亚陷入狂欢的氛围。

他们迫不及待地走出城墙,列阵填沟,做好一切突围的准备。

在以前的骑兵战中吃了很多亏之后,他们采取了新的战术,在骑兵队伍中混入轻装步兵和弓箭手。

一旦己方骑兵被击退,这些轻步兵就冲出来提供防护。

罗马人顶着数量占优的高卢联军,从中午一直鏖战到日落。

最后出来决定结果的还是剽悍的日耳曼骑兵。

他们不但打退了力战的高卢骑兵,还杀光了保护骑兵的弓箭手。

失利的高卢人只得撤回城中,策划接下来的战斗。

援军见白天的战况不利,便寄望于夜间突袭。

半夜时分,他们带着攀爬工具靠近罗马人的工事,并用喊叫声向城内示意。

于是,城内的人也即刻行动起来,与援军夹攻罗马人的壁垒。

可能喊叫呼应的方式过于原始,罗马人也会容易得悉,并且能够及时作出反应。

军团士兵们很快奔赴自己的岗位,使用投射机械与袭击者交战。

虽然多处防线遇警,·安东尼都能从容调度各个部分和预备队相互支援。

高卢人利用人数优势努力接近工事,但一次次的被投射机械逼退,丢下了许多尸体。

快到天亮时分,他们担心侧翼彻底暴露给罗马人,便撤离了战场。

另一边的维钦托利还正在带人使劲填沟。

结果他们拖得实在太久,还没怎么完成的情况下就发现援军已经跑了,只能又徒劳无功地回城。

最后的突袭 日夜强攻都撼动不了罗马人的防线,高卢联军只得另辟蹊径。

他们经过对附近地形的查探和研究,发现了罗马防线最薄弱的一个点。

这里是阿莱西亚北面的山地,因为范围过大,罗马人的防御工事无法将其全部围住,只能在平坦一点的坡面上扎营。

而且这一带是三股水流的汇合点,地形相对破碎,罗马人的营寨之间难以迅速地实现互相支援。

高卢大军把这看成是最佳的战机,他们召集起最精锐的大部队,准备一口气从此处冲进罗马防线的内部,直接联合到城内的盟军。

10月2日,维钦托利的一个表兄弟维卡西维尔老努斯(Vercassivellaunos)带领号称六万人进行总攻。

中午时分,他们摆好阵势快速向阵地推进。

一直在城内高处密切注视战局的维钦托利看到援军的新动向后再次振奋不已。

他马上召集人马,带着突围用的各种工具杀出城墙。

罗马人终于感受到了真正的危机。

他们稀薄地分散在绵长的工事上,眼睁睁看着高卢联军如潮水般从内外同时涌向最脆弱的地段。

高卢人的行动非常突然,并且几乎是致命性的,罗马士兵们夹在两支狂吼的敌军中惴惴不安。

眼下,战无不胜的罗马人不敢贸然行动,只能小心翼翼的守在自己的位置,等候统帅的指令。

凯撒这个时候也没有太多的办法,他寻找到视野开阔的地点,指挥调度各个部分的战斗,其实也就是了。

高卢联军战斗方式勇猛而有序。

前方的武士在盾牌和盾车的掩护下步步推进,一边向罗马人投掷矛矢,一边用泥土填平壕堑。

如果顶在最前面的人体力耗尽,后面的生力军就会马上前来替换。

罗马人外围的桩刺壕沟被全部填平,大军全面进入的道路被打通了。

幸好,当外围战场的高卢援军一鼓作气之时,城内出来的维钦托利和他的队伍提供不了实质的支援。

他自己的兵力太少,里面的罗马工事又几乎没什么弱点,他根本没法像援军一样形成泰山压顶的攻势。

在很多次不成功的尝试后,维钦托利带着一筹莫展的部下又撤出战场。

由于他的退出,罗马人也就不用两面应战了。

凯撒赶紧从围城防线中抽调部队,增援在外面苦苦支撑的拉比努斯。

拉比努斯看到死守工事无望,便将兵力全部抽离,绕到高卢人的后方去。

同时凯撒也带着援军直扑高卢人的侧后,他穿着标志性的罩袍高调奔驰在战场,这无异于为苦战的士兵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罗马人也释放着战吼杀向高卢援军。

由于他们突然出现于后方,同阵的又是多次让凯尔特人丧胆的日耳曼骑兵,联军彻底放弃战斗,四散奔逃。

溃军大部分被杀于乱军中,剩下的都狂奔回了族落的领地。

第二天,大势已去的维钦托利从阿莱西亚走出,向凯撒投降。

他自己则沦为了凯撒凯旋仪式的战利品,六年之后死于囚禁中(一说被绞死)。

阿莱西亚战役的失败,扑灭了高卢人最后的希望火种,他们大部分人的乐土、财富和生命都被罗马人欣慰地收入囊中。

这一战同样也使凯撒的军事生涯步入了巅峰。

随机文章秦始皇的措施对后代的影响神奇的巴马天坑在哪,510米深的天坑内部空间1亿立方米人类无法抗拒心理学上的十大效应,读懂将受益终生(准到可怕)中国风水师断日本龙脉,日本军刀楼意图不轨/中国转移煞气到日本揭秘漫威异能者能力排名,万磁王和X教授竟然还不是最牛逼的(天启)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历史上战功最显赫的将军 参与战役高达上百起

,又名公孙起,芈姓,战国时期秦国郿人(今陕西宝鸡眉县人)。白起与、、齐名,并称“战国四将”,其中白起号称“人屠”、“战神”,位于四将首位。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将领统帅。 图片来源于网络 白起是中国历史上战功最显赫的将军,同时被评为自、之后的又一个出色的将领统帅。相关史书曾记载:所有国家不敢与秦国对战,因为秦国有个将军——白起。可见白起在军事上的成就是多么的辉煌。 然而,白起的这些成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白起的不懈努力取得成功的。白起在年少时就由做将军的苗头,从小就能耐得住寂寞与无聊,善于观察地形地势,不仅观察家乡岐山附近的地形地脉,还能够模拟打仗时候的排兵布阵。除此之外,白起还十分好学,时常拿着兵书观看学习。这也是他之后能取得好成绩打下的坚实基础。 白起从十五岁开始,便开始从军打仗,在战场上更是屡立奇功,被赏识培养,从此在军事上便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白起为秦国赢得很多战役,所以也很受秦国领导秦昭王的赏识、奖励,最高的时候,白起被封为“武安君”,相当于现在“国防部”重要领导。白起也是完全能够胜任这个称号的。他为先后为秦昭王攻占其他敌对国的七十有余的城池,歼灭六国的军队大约一百六十五万。白起作战“稳、准、狠”,曾经在中打破魏韩的联军,攻陷楚国的国都郢城,致使楚国萎靡不振,为征战六国立下。 但是,正因为白起的优秀、厉害、威慑力强大,导致秦昭王也对其产生畏惧之心,于是功高盖主的白起在晚年的时候被秦昭王免去官职,后来因奸人诬陷,最后自刎而死。 白起为什么被赐死 白起——中国历史上战功最辉煌的将军。也是“战国四将”之一,并且位于四将之首(其余三人是李牧、王翦、廉颇)。被世人封为“战神”、“杀神”。也是敌人眼中的“人屠”。然而,就是这么一位优秀、霸气的将军为什么会被赐死呢?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能够从白起的性格,和生平着手,仔细的研究分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一,白起的功劳太过强大。白起,身为将军,为秦王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功高盖主”,然而,“枪打出头鸟”,早已有人盯上白起,的想要白起去死。这个人便是范睢。范睢是秦国的相侯,身为文职为秦国出谋划力。然而,就是这样,范睢也害怕白起损害自己的利益,所以,常年在秦王的身边说着白起的坏话,迫使秦王与白起的误会愈加深重。最后,因为,秦王在外征战,想要白起去指挥,白起不想去。然后秦王爆发了,一气之下赐死了白起。 还有一点的原因,是白起本身的性格造成的。白起一生领军打仗无数,身为“关西名将”,也因为“”一战成名。但是,白起毕竟是将军统帅,是位有血有肉的汉子。虽然,长平之战后,白起坑杀赵国四十多万的降卒,但是也许并不是他的本意,据《》记载,白起曾经是有请求过秦王的。所以,白起自知作孽深重,便不再领军攻打赵国。白起便是因为这样被秦王赐死。 白起评价 白起是中国历史上战功显赫的将军,一生征战沙场三十余年,最关键的是白起没有打过败仗,然而就是这么优秀的一位将军为什么没有被后人所了解、熟知呢?后人又是怎么请假白起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先,曾记载过:“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不可否认,白起在领军打仗上有独特的造诣。他能够妥善的分析敌情,然后冷静、迅速的作出相应的措施。可以说,白起善于用兵,在行军打仗上,能够运筹帷幄,面对强敌的来袭,也能镇定自若,得心应手。白起完全称得上是秦国的英雄,历史上鲜有的出色将领。 然而,还有更多的人评价白起的“暴掠者”,说他不配评为“名将”,为什么呢?仅仅是因为白起英勇善战,在长平之战后取得,但是白起却坑杀了赵国四十多万的降卒。这在很多所谓的文人儒士眼中是不可原谅的。就像曾说过:“白起之降赵卒,诈而坑其四十万,岂徒酷暴之谓乎?”。但是,就当时的情况分析,白起首先请求了秦王,然后,如果白起放任这些降卒,就有可能为秦国带来更为深重的影响。我们就事论事,就像白泽东曾说过:“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白起很善用兵,他打下的很多战役,在中国历史上都是能够成为兵法实战的典例的。我们虽然可以认为他狂暴、阴狠,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白起是名优秀的将军,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名将、统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让袁术遗憾终生的战役是什么?从此一蹶不振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遗憾终生的一场战役:遇上一位强大对手,从此一蹶不振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淯水之战结束后,返回,下令立祀纪念,并将其子典满任命为中郎将之职。没过多久,曹操得知袁术因缺粮而出兵陈留郡抢掠。于是,曹操留镇守许昌,自己亲率十七万大军与、会合,一起讨伐袁术。 当曹操大军来到豫州时,刘备前来迎接,并送上了两颗首级。曹操询问后才得知,杨奉与韩暹在沂都、琅琊两县抢掠,激起民愤。刘备借饮宴之机将二人斩首。曹操大喜,带着刘备等人一起来到徐州境内与吕布会合。随后,曹操下令兵分三路,吕布为左路,刘备为右路,自己亲率大军为中路,并以、为先锋,向袁术发动攻击。 得知曹操率兵前来,袁术命大将桥蕤引兵五万作先锋,在寿春迎战。战斗开始后,夏侯惇一马当先,在与桥蕤的较量中将其斩杀。曹操挥军掩杀,袁军大败,只得退出寿春城内负隅顽抗。袁术大惊,召集文武商议对策。杨大将提出留下李丰、乐就等四将坚守寿春,袁术率撤往淮河对岸的建议,得到了袁术的采纳。 经过一个多月的围城之战,曹军粮草告罄。曹操以小斛分粮的的方式缓解缺粮危机,却引发将士的不满。为了稳定军心,曹操将掌管军粮供应的仓官王垕斩首示众。随后,在曹操的严令之下,曹军不畏生死,拼命攻城,最终占领了寿春,生擒守将李丰、陈纪、乐就、梁刚等人。 小说中描述的这段曹操与袁术之间的较量,在历史上确有发生,起因与袁术的扩张策略有着很大的关系。笔者在前文中曾经提到,袁术称帝后,首选的扩张目标是吕布占据的徐州。故此,袁术在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以七路大军入侵徐州。这场袁术原本认为胜券在握的战斗却因杨奉、韩暹二人的临阵倒戈而发生逆转。吕布不但成功击败入侵的袁术大军,还深入淮南一带,打到了袁术的腹地。这场战斗也使得袁术再也不敢觊觎徐州。 此战过后,袁术又打起了对豫州的主意。此时的豫州局势非常混乱,虽然名义上归属豫州牧刘备管辖,但豫州内部各种势力犬牙交错,刘备,根本无法有效掌管该地。这就给袁术的扩张创造了有利条件。到了献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术向豫州所属的陈国和汝南发动攻击。 据《后汉书吕布传》载:“(袁)术又率兵击陈国,诱杀其王宠及相骆俊。”与此同时,袁术又在汝南一带集结兵力。《续汉书郡国志》注引《地道纪》称:“有公路城,袁术所筑。”从这两个记载来看,袁术的如意算盘是兵分两路,向曹操的大本营许昌进行夹击。在这种形势下,曹操不得不立即集结兵力发动反击。 据《志武帝纪》载:“秋九月,术侵陈,公东征之。术闻公自来,弃军走,留其将桥蕤、李丰、梁纲、乐就;公到,击破蕤等,皆斩之。术走渡淮。公还许。”随着桥蕤、李丰等四将被杀,袁术的军事力量遭到致命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并于两年后。这一战也成了袁术集团走向灭亡的关键战役。从这一结果来看,此战足以令袁术遗憾终生。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曹操诛杀王垕的故事情节,与真实的历载有着一定的出入。首先,这一事件在历史上的确发生过,出自《三国志武帝纪》注引《曹瞒传》。不过,在此事中被杀的仓官并非名为王垕,而是一位没有留下姓名的官吏;其次,历史上这一事件也并非发生在曹操征讨袁术期间。小说作者是为了塑造曹操奸诈的性格,才故意将这一故事放在这一时期。 小说中提到的刘备诱杀杨奉、韩暹的故事情节,也是真实的历史,只不过刘备此举的目的却并非如小说所言的那么简单。从相关史料的记载来看,自从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杨奉和韩暹二人阵前倒戈并协助吕布击败袁术后,二人就成了吕布的盟友。而刘备却以两人在徐州及扬州一带抢掠为由将其诱杀,看似为民除害,实则是想削弱吕布的实力,为从吕布手中夺回徐州做准备。曾经说过:“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单单从这一事件来看,可谓一语中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