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郭崇韬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正所谓“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在“伴君如伴虎”的王朝时代,名将们因遭受猜忌而被杀者数不胜数,就而论,曾先后灭亡、两大帝国,在创建过程中立下盖世功勋的名将郭崇韬,便是鲜明的例子。

郭崇韬绣像画 郭崇韬是唐末代州雁门人,起初侍奉昭义节度使李克修(之弟),待主公死后又转侍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被任命为典谒,因廉洁干练、多智机警深得信任。
等到李克用病死、即位后,郭崇韬得到进一步提升,以中门副使的身份与孟知祥、李绍宏共掌机要事务,后来又接替孟知祥担任中门使。
作为李存勖的“头号智囊”,郭崇韬跟随他南征北战,在击败契丹、平定河北、建立后唐等一系列活动中立下奇功,由此深得李存勖的器重。
正是在郭崇韬的建议下,李存勖率奇兵突袭汴梁,仅用了8天时间便消灭仇敌后梁,一雪国耻家仇,时在同光元年(923年)十月。
后唐庄宗李存勖 正因为郭崇韬在建立后唐、灭亡后梁的事业中居功至伟,所以李存勖称帝后,便进拜他为侍中、枢密使、兼冀州节度使,封赵郡公,并赐其、免死十次的殊礼,权势、名望无人能及(“赐铁券,恕十死。
”见《·卷五十七》)。
不过,郭崇韬执政期间喜好压制、贬损同僚,再加上经常依法惩罚宦官和伶人,由是在朝中树敌极多。
同光三年(925年),李存勖以长子李继岌为都统,郭崇韬为招讨使,派兵六万讨伐前蜀。

作为伐蜀军队的实际总指挥,郭崇韬明智地采取“取用于国,因粮于敌”的战略方针,先行派兵攻占凤州,从而获得大批粮食和兵源,为军队的进取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
大军从九月十八日正式出征,仅用了70天时间便攻灭前蜀,俘获君臣,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迹。
然而在灭蜀后不久,头号大功臣郭崇韬便遭遇灭门之祸。
原来,郭崇韬灭蜀后自恃,兼且欺负李继岌少不经事,竟然在没有请示后者的情况下,便一手操控军队与朝廷间的奏报、前蜀旧将的招抚、官吏的设置等事宜,摆明没把他放在眼里。
不仅如此,郭崇韬还接受前蜀大将王宗弼赠送的姬妾和,答应保举他为官,更让李继岌气愤不过。
与郭崇韬严重不和的监军宦官李从袭见状,便不断地挑拨李、郭二人的关系,必欲将其除之而后快。
然而诛杀开国元勋必须有正当的理由,否则会引起朝臣的责难和军心不稳,正是考虑到此,李从袭便联络同僚向延嗣、马彦珪等人,指使他们在面前搬弄是非,诬陷郭崇韬将蜀地所有的珍宝、艺妓和乐工据为己有,并打算在四川自立为王。
李存勖是个外宽内忌、智短莽撞的主儿,一经挑唆便,即刻命马彦圭赶往蜀地催促郭崇韬班师回朝,若后者逗留不进,便和李继岌联手杀死他。
马彦圭、向延嗣恨不得即刻杀死郭崇韬,哪里还能耐心地等待着他反状明显后再铲除,更何况后者根本就不想反。

正因如此,二人便跑到刘皇后面前大进谗言,声称郭崇韬意图杀死李继岌自立,然后率军北上夺取皇位。
刘皇后虽然是被郭崇韬捧上台的,但她却是个脑子糊涂、忘恩负义的女人,一经挑唆便向皇帝恳请立刻下诏处死郭崇韬,在遭到拒绝后,竟亲自写了一令,要求儿子杀死郭崇韬。
李继岌虽然怨恨郭崇韬,但接到母亲的教令后却颇为犹豫,认为郭崇韬并没有犯下谋逆重罪,擅杀元勋功臣大不祥,更何况单凭皇后的教令杀人,不仅不合制度,而且难以令将士信服。
李从袭、马彦圭等人见状,便故意制造事端使郭崇韬得罪李继岌,然后再对他进行挑唆,果然便让李继岌同意杀死郭崇韬。
郭崇韬虽获免死十次特权,但终被灭门 不久,李继岌以讨论班师事宜为借口,将郭崇韬请进军帐议事,但等到他进来后便借故离开,随即指使伏兵用铁楇将其活活打死,时在同光四年(926年)正月,距离后唐灭蜀才1个多月。
事后,李继岌又诛杀郭崇韬留在军中的两个儿子,并派人诛杀他在老家的三个儿子,抄没其全部家产。
郭崇韬功勋盖世,并获得十次免死特权,但最终仍不免落得被灭门的下场,实在是令人唏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清东陵专家解析:慈禧太后太后陵墓到底有多奢华
,晚清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无名无分地统治了中国达半个世纪。尽管中外史学界对她褒贬不一,但对于她生前的奢靡生活,正史当中着实记载翔实。 有人算过一笔账,慈禧一天的生活费是纹银4万两,宫廷一个月的生活费就能够买两艘“吉野号”战舰。当时晚清王朝已经是,国库空虚,内忧外患,国难当头,然而慈禧依旧固执自私地享受着“一顿饭够百姓穿十年衣”的奢华生活。 网络配图 当北洋海军被打得屁滚尿流时,不知慈禧当时又作何感想。就连临死时,她也没有对她腐朽的思想进行过反思,反而恨不得把整个紫禁城都带进她的地宫。 据李莲英口述的《爱月轩笔记》披露,慈禧棺椁内的价值5000万两白银,堪称世界之最。那么这位曾经的“准”的“地下紫禁城”是怎么构建起来的?在她入住这座地下宫殿前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呢? 重建陵寝陵寝建成后,慈禧并不满意。原因是工程完工后,她和二人的陵花费不等,也就是说在她的陵寝上花的钱少了,她感到不公平。可是人家慈安是大清门抬进来的正宫娘娘,在理论上慈禧的身份肯定要比慈安低很多,因此花在她的陵寝上的银子比慈安少了近40万两。 但是,慈安陵用银266万两,慈禧陵用银227万两,两座陵合计用银500万两,这已经堪称帝后陵寝花费之最了。那么,两个陵寝的差异到底在哪里呢?原来慈安陵所用的木料大部分是国产楠木,价格较高。另外,慈安陵还比慈禧陵多了一段神道,用意就是要和的定陵连接,说白了就是要体现出他们俩是正牌夫妻。所以慈禧就没有资格建神道,以至于她认为自己最终还是输给了慈安。 网络配图 不过对于慈禧来说,这件事是有转机的。七年(1881)慈安暴亡,死因不明,这不仅是一宗历史谜案,还将挡在慈禧面前的最大障碍消除了——慈禧终于可以独揽大权了,这让她的陵寝重建就变得容易了。 光绪二十一年(1895),东陵守护大臣呈上一份奏折,内容描述了慈禧陵寝的现状,说其出现了渗漏、风化、瓦爆釉、彩画脱落等问题。按理说,得知自己的陵寝出现这些现象,慈禧应该伤心才对,可是相反,她心里却乐开了花。为什么呢?因为本来慈禧就对自己的陵墓有所不满,这回她已经手握权力,并且还有了一个送上门的借口,此时不重修陵寝更待何时啊? 于是她马上派奕劻、荣禄这两个心腹大臣去东陵。这两个人是有名的马屁精,他们很会揣摩慈禧的心思。对于这件事的处理方法,他们的决定绝对是的——他们打算拆除陵寝,重新修建。其实中国古代的建筑大多是由砖、瓦、木、石建成的,出现风化的情况很正常,不仅是慈禧的,其他的陵寝也都是这样,甚至风化得更严重,难道都要拆除重建吗?然而这种奏请虽然离谱,但却是正猜中了慈禧的心思。折子一上,她当即就批准了,所以慈禧陵寝就开始了大肆的拆除重建。 网络配图 奢华建筑的陵寝重修之后,各方面都变得十分奢华。根据档案记载,当时的承修大臣荣禄等,曾上奏给慈禧一篇奏折,里面说到了慈禧陵的大殿隆恩殿的用料问题。在奏折中,荣禄谏言改用黄花梨木。 其实这是非常僭越的一种想法,还从来没有人敢于在建大殿时使用这种木料。因为这种黄花梨木是明清时期皇家做高档家具用的,民间绝少能够见到。所以对于在建造房子、大殿时用黄花梨木这样的想法,荣禄等人虽明知是非常大胆的逾越之举,但他们认为这个折子呈上去之后,慈禧看到一定会格外高兴、异常满意,并且对他们大加赞扬。 可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慈禧满意归满意,却并不满足。她说既然大殿使用了黄花梨木,那么东西配殿也应该与之统一规格,使用黄花梨木。这让荣禄等人大为吃惊,本来大殿使用这种高档木料已经是十分大胆的僭越行为了,没想到慈禧要求把两个配殿也一并用其来进行改造。 用这种黄花梨木建造的慈禧陵大殿,可以说是花费巨大。根据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光绪二十五年(1899),整个陵寝重修耗费掉的银子是150万两。当时距离竣工还有9年的时间,虽然后来又用了多少银两档案没有记载,我们无从知晓,但是完全可以想象,这绝不会是一般的数目。另外,慈禧陵的彩画是新颖而独特的。她的三殿彩画全部改用了等级最高的金龙合玺彩画,这些彩画根本不需要披麻抹灰等传统工序,而是利用木质本色直接沥粉贴金,全部采用金色。这种的彩画在清代陵寝中唯慈禧陵所独有。 慈禧陵中的建筑更是,其中的金龙盘玉柱,使得慈禧陵三殿流光溢彩。在皇家建筑中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北京太和殿上,只有6根柱子上有盘龙,并且沥粉贴金。但在慈禧陵中,三殿总共有64根明柱上全部盘绕着半立体的镀金铜龙,而且每个龙头都装有弹簧,借助空气的流动,龙须可以自行摆动,形象栩栩如生。而且慈禧还颠覆祖制地采用了凤在上、龙在下的丹陛石,以及隆恩殿周围的汉白玉石栏板也全部雕刻成了“凤引龙追”的形式,暗示着慈禧太后生前权力之大,皇帝都得跟在她的后面,听从她的安排。 网络配图 尤其是76根望柱,还打破了历史上一龙一凤的格式,而是将望柱头雕刻成凤,龙则改雕在柱身之上,柱身两侧各一条,形成了“一凤压两龙”的格局,暗指慈禧太后生前曾两度垂帘听政。慈禧陵的这些石雕不仅显示出晚清女主当政的鲜明时代特征,其雕刻工艺也是堪称一绝。例如,隆恩殿殿前的御路石,玲珑剔透,当之无愧为石雕中的精品。它仍然使用了凤在上、龙在下的布局,而且雕刻工艺还采用了更为高超的高浮雕加透雕的手法。在龙的腿、尾、须部和凤的嘴、冠、角部有10处透雕,立体感超强,形象更为逼真,令人叹为观止。慈禧如此在陵寝处处炫耀自己生前的辉煌,无疑是亲手为自己的陵寝被盗埋下了祸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为什么近70岁的慈禧太后还能哟拥有少女的肌肤?
当德龄入宫去当女官的时候,时间已经进入了二十世纪,那是1903年,德龄17岁,已经是年近古稀的老人了。 德龄第一次观瞻入浴,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位太后的身段美妙,肤色竟然像是二十岁左右的少女,她称这是一个奇迹! 图片来源于网络 做为八位女官之一,德龄是负责监察那四个给慈禧洗浴的宫女的,其实人家四个宫女都是熟练工,女官看不看着,她们都会洗得,那个威严的老太太一旦翻脸,谁项上的人头都不牢靠。 在太后入浴之前,先由两个抬进一只很大的木盆来,这盆内部木质,外面包着一重很厚的银皮,光明灿烂,盛着大半盆的热水。 太后入浴第一步: 她先在一个矮几上坐定,四个宫女忙碌地准备,太后自己把衣服解下。这就是德龄见证奇迹的一刻,她以为“所能见到的定然只有一重干瘪的枯皮。哪知道太后皮肤看上去十分的柔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太后入浴第二步: 四名宫女各自取起一方绣着黄龙的白毛巾,浸入浴盆,隔了四五分钟同时取出,用力绞干松开,然后平铺在掌上,取起宫内自制的玫瑰香皂,擦好之后,一齐凑近太后身边擦洗。 太后入浴第三步: 待到太后的身上和两臂擦遍肥皂之后,毛巾一起弃掉,各自捡起新毛巾,同样先浸再绞干。这一次不再涂肥皂,毛巾绞得湿一些,这是要擦净涂上去的肥皂和擦下来的污垢。这一步揩擦的时间也比较长。 太后入浴第四步: 第三步擦好,换四条新毛巾来一次干揩。太后的上身就干净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太后入浴第五步: 四名宫女放下毛巾,取过一缸已温热的耐冬花露,这是太后每晚涂在脸上的东西。她们用四团纯白的丝绵,蘸了花露,往太后身上涂满,再拿四条干净的毛巾,轻轻拍干。 太后入浴第六步: 给太后取一套洁净的睡衣睡裤,先穿睡衣,这样上身不致受寒。接着太后自己把衬裤卸下,一直裸到脚尖。此时,另有四个专任工作的宫女再抬进一只浴盆,这盆也是木质包银的。盆里满盛着温水,一直抬到太后的足旁。 太后入浴第七步: 太后把双足浸入盆中,四个宫女照着先前的方法,给她擦肥皂,换毛巾,一直到涂抹耐冬花露。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太后入浴第八步: 下半身擦洗完,给太后穿上睡裤,澡就算洗圆满了。可是还有一步最后的手续——四个宫女还得各取新毛巾,给太后揩擦手指和面部……德龄说:“自始到终,毕竟换了几次的新毛巾,我已不很记得了,……即使伊老人家每洗一次澡要用四十条的毛巾,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了!” 顺便说说太后洗澡时所用的毛巾——四周都用黄色的丝线扣着,很齐整,中间绣着一条精致的团龙。德龄认为:“就把这几条浴巾送上哪一处的博览会去陈列,已不失为一种很精美的工艺品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