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武则天为什么要“鸩杀儿子”?太子李弘是个如何样的人?

时间:2025-03-2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为什么要“鸩杀儿子”?太子李弘是个怎么样的人?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李弘是的第五个儿子,也是与武则天的第一个儿子。

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李治便废除前太子,立年仅四岁的李弘为太子。

李治非常喜欢这个儿子,他从小表现出的宽仁孝友像极了自己。

李弘剧照 据史书记载,李弘“仁孝谦谨,上甚爱之。

礼接士大夫,中外属心。

”老师教他读《春秋》,当他读到太子弑君时,惊惧的将书合上,对老师说:“如此残忍的事情,身为臣子怎么忍心去读呢!《春秋》是儒学经典,用于垂范后世,又为何会记载这样的事情呢?”于是,他坚决要求老师换其他书来读,老师被太子仁孝的君子之风感动,换了专门讲解道德规范的《礼记》。

李治常年风疾缠身,健康状况堪忧,所以,格外注重对李弘的培养。

李弘十二岁时,李治就下诏,让李弘每日于光顺门理政,诸司有事均向太子奏报。

由于身体原因,李治经常出外避暑,或居住在东都洛阳,李弘便常常奉旨监国,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便有七次。

监国期间,李弘恪尽职守,广纳谏言,而且他人品端正,善与士大夫们相处,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正当前途一片光明时,二十四岁的李弘却英年早逝,突然暴亡于合璧宫绮云殿。

李治剧照 李治晚年丧子,悲痛欲绝。

朝廷制书给出的死亡原因为:“沉瘵婴身,旧疾增甚。

”意思是李弘很小时就得了很重的肺结核病。

这种病在古代是非常可怕的,无法根治,只能靠药物控制病情。

但是,《》、《》等正史中均有记载,李弘之死是被他的生母武则天下鸩毒杀害。

并给出了两大原因: 其一,李弘口碑很好,在朝廷中影响力很大,成为武则天谋取天下的障碍,这是主因;其二,当年武则天争夺皇后位置,斗倒了,连累了萧淑妃的两个女儿与,一直幽禁,年近三十还未出嫁。

李弘很怜悯,上表替姐姐求情。

这件事激怒了武则天,成为鸩杀儿子的导火索。

萧淑妃剧照 那么,李弘是他的生母武则天所害吗?我们来做一分析: 第一,李弘与母亲的权力争斗是存在的。

李治风疾缠身,一方面让太子监国;一方面又让武则天参政,势必存在矛盾。

但武则天谋取天下,成为女皇的野心并不是生来就有,武则天是女强人性格,有着极强的控制欲与权力欲,她的野心是随着权力的刺激,一步步变大的。

直到三子李哲继位后,她的野心才大到夺取皇位的程度。

而此时,她与李弘的矛盾是儿子与老妈谁说了算的问题,并不是要抢儿子未来的皇位。

比如,武则天诬陷前太子李忠,是为了干掉儿子李弘潜在的敌人,她的眼睛里揉不得半点沙子。

再如,《资治通鉴》所引用的观点,武则天召集“北门学士”,对抗以太子为中心的宰相集团。

这完全是宋儒司马光站在封建士大夫的立场说话,从本质上说,李弘、李治与武则天是统治阶级,武则天的“北门学士”虽然起到了分太子权力的作用,但其真实用意是制衡宰相权力,避免出现第二个权臣集团。

武则天剧照 第二,从逻辑上此事也讲不通。

如果武则天早早就有当女皇的野心,她最大的目标应该是丈夫李治,而不是儿子。

因为封建十分完备,杀掉一个儿子根本不解决问题,就算将李治的儿子全部杀光,高祖与太宗的其他儿孙们多达数百,他们都可以依照宗法,合理继承皇位。

怎么能够杀得过来呢?何况,杀太子风险很大,倘若一次失手便会,以武则天的头脑,她一定会选择一劳永逸,而不会选择如此大费周章而又风险重重的方法。

第三,据《新唐书》中记载,武则天十分歹毒,想让两位公主老死宫中,幸亏李弘发现,解救了两位姐姐。

所以,武则天盛怒之下,才想到鸩杀儿子。

这种说法更加荒谬,完全是封建士大夫往武则天身上泼脏水。

李弘去世时,萧淑妃早已作古多年,儿子被囚禁在边地,生死难料。

这种情况下两个大龄公主能翻起什么大浪呢。

何况,武则天手段一贯的毒辣手段,如果两个公主真有威胁,恐怕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怎会等到有人解救呢! 李弘剧照 封建社会,士大夫对妇女掌权,后宫干政十分厌恶。

以后,对武则天这位女皇更是极尽贬低与排斥,历史中稍有对武则天不利的蛛丝马迹都要加利用。

李弘被武则天鸩杀的说法源于时的劝说之词,是用夸大的说法劝说唐肃宗不要废除太子。

说白了是吓唬肃宗,并不牵扯历史,却被后世流传,使后世对这段历史充满误解。

李弘哲人其萎,英年早逝,令人,而将这一切全都加在武则天的头上也确实有失偏颇。

浅见寡识,以就正于大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为什么说卫子夫的母亲卫媪生了大半个西汉?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探秘四方诸侯为什么不愿朝见周天子?

周王室的衰败固然是根本原因,但这个人百分百灵验的乌鸦嘴也是原因之一。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周王室的这段历史。网络配图 他是周王室中有名的预言家,但好事说不灵,坏事一说就灵,因此得了个“乌鸦嘴”的绰号。他的出现,对败落的王室来说按说是福音:诸侯害怕被预言,对王室更加敬畏了。 可周王却渐渐对他不满起来……东周周顷王时,周王室已败落得不成样子,名义上周天子还是天下共主,但实际上大一点的事皆由大诸侯们掂量后帮着做了主。 没事不能老闲着,周顷王就把多生儿子当成了第一要务。公元前613年秋,周顷王的王后生了一个胖小子,因为是遗腹子,故取名王季子,意思就是周顷王最小的儿子。网络配图 周顷王的儿子周定王继位后,念及手足之情,格外关照这个小弟,将刘地(今河南偃师)封给他,让其衣食无忧。公元前599年,周定王又将刘地升格为刘国,王季子就成了国君,史称刘康公。不久,刘康公又被委任为中常委(卿士),内揽百官,外令诸侯,可谓少年得志。 同年,周定王派刘康公出使鲁国,去给鲁国军政要员们分派礼物。出使归来,周定王问及鲁国班子的建设情况,当着众大夫的面,刘康公说: “东门、叔孙在劫难逃,若鲁国不灭亡,他们必遭祸患。” 周定王一愣,问为什么。刘康公说:“成由勤俭败由奢,叔孙、东门侈靡腐败。”少年口无遮拦,周定王撇嘴一笑,不置可否。后来,鲁公高调反腐,“两只老虎”先后被驱逐并客死他国。想起刘康公先前的预言,周王室上下无不啧啧称奇。网络配图 公元前594年,晋军攻灭潞氏之狄,晋景公派大夫赵同到洛邑(今河南洛阳)献俘。赵同走路时抬脚过高,显得有点儿不恭敬。不顾朝堂礼仪,刘康公当场就嚷嚷: “敢在老大面前显摆,赵同肯定会遇到灾难的。” 近乎毒咒的预言让众大夫面面相觑,晋国礼官当场提出了严正交涉。此事经狗仔队一番炒作,弄得天下皆知。公元前583年,赵同被人诬告谋反,全家被诛。此后,“预言家”刘康公声名远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