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隋末名将罗士信是个如何样的人?罗士信是如何死的?

时间:2025-03-2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隋末名将罗士信是个怎么样的人?罗士信是怎么死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罗士信在《》当中,也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大将,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其实也是真的有这个人的。

小说中的罗士信被收为义弟,武艺高强,飞毛腿跑起来更是比跑马还要更快,那你对历史上真实的这个罗士信有多少了解呢?真实的罗士信是一个怎样的人,武力如何?罗士信最终又是怎么死的呢? 罗士信(595年―622年),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隋末唐初将领。

在古典小说《兴唐传》中,罗士信为“四猛”之一。

罗士信与名将秦琼是同乡。

当时,不恤民力,穷奢极侈,又发动大军征讨,民众不堪忍受,不能不起来反抗。

当时,只有14岁的罗士信就投到齐郡丞帐下,开始征战疆场。

当时,他上阵杀敌的欲望十分强烈。

当战前他要求上阵时,张须陀看他还只是个孩子,认为他穿盔甲都没气力,何况上阵呢?罗士信见主帅小觑自己,就迅速穿上两副盔甲,悬挂两壶箭支,飞身上马。

张须陀看到罗士信如此英武,就同意他出战。

罗士信随张须陀出征于潍水(山东东部,入莱州湾)上,敌人正在布阵,罗士信突然冲入,连杀数人,并斩下一个敌人头颅,用长槊挑着,在敌阵前挑战,没有一个人敢上来接战。

张须陀趁势率领大军进攻,敌军大败。

罗士信每杀死一个敌人,就割下尸体上的鼻子藏好,回来以后按鼻子的数量报功。

从此,罗士信成为天下闻名的一员少年猛将。

罗士信在14岁所表现出来的勇敢胆识,让张须陀颇为赞叹,他让罗士信做他的侍卫。

每次作战,张须陀身先士卒,而罗士信紧随其后。

隋炀帝闻报,派遣使者对他们进行慰劳,并画下张须陀、罗士信战阵之状来观看。

以后张须陀升任齐郡通守,领河南十二道讨捕大使,他率领万余人马在祝阿(祝阿县隶属齐郡,唐改为禹城县)截击卢明月的十几万人马。

粮尽将退,张须陀打算出奇计取胜,需要人去袭取敌人的大营。

没有人敢承担这样艰巨的任务,只有罗士信和秦琼挺身而出。

于是张须陀先率领人马假装撤退,吸引卢明月全军出动追击。

而罗士信和秦琼率领伏兵突袭敌军的大营,营门紧闭,罗士信和秦琼跃上敌军的望楼,各杀敌数人,敌营大乱。

两人打开营门,率领部队突入大营攻击,纵火焚毁了敌军三十多座营寨,烟火冲天。

卢明月赶快率军回师,张须陀回头猛攻。

卢明月大败,自己率领几百逃走,张须陀斩获乱军无数,取得大胜。

罗士信南征北讨,为唐朝统一天下建立功勋,受封为郯勇公。

后来,余部刘黑闼在河北起兵,李世民率军征讨。

李世民在过去的作战中,所以注重对敌人进行军事打击,而忽视了同时采用政治手段进行瓦解。

刘黑闼猛烈围攻河北南部一城,李世民率军三次救援,都被刘黑闼所阻击,不能前进。

李世民恐怕守将王君廓不能支撑,罗士信主动请缨,请求接替王君廓。

于是,李世民命令王君廓率领部队突围而出,罗士信率领手下200人杀向城下,奋勇攻击,终于突破包围进入城中。

而这时天降大雪,后续救兵无法进城,罗士信虽死守城池,但城很快就被敌军攻破了。

罗士信竭力奋战杀敌,终因寡不敌众被俘获。

刘黑闼早知道罗士信乃当世猛将,就亲自劝降,而罗士信宁死不屈,终于被杀害,终年20岁(《》说终年20岁,《》说28岁)。

李世民闻罗士信之死,大为悲伤,重金购得其尸,将其安葬于裴仁基墓之侧。

这样的勇将阵亡,而且还是在李世民眼前阵亡的,李世民对于此事必然是非常痛惜。

在历史上,李世民一生所向披靡,但是在征讨刘黑闼的战役中却受到了不小的挫折。

(注:在洛阳虎牢之战时,兄弟父子同心协力,在征讨刘黑闼时秦王与太子的争斗已经很急烈,大概太宗当时心境不佳吧;)而罗士信的阵亡,更是令人遗憾。

他一生勇武超人,立功无数,又常挺身于患难之际,领命于危急之时,实在不负李世民所谥的“勇”字。

若不是英年早逝,罗士信会在历史上留下更大的声名。

二十四岁,风华正茂,如此一来,唐朝就少了一位不可多得的奇将和军事天才,人世间少了一个标新立异、喜欢割取敌人鼻子报功的青年英雄。

为了朋友义气,为了天下苍生,为了能够重振乾坤的贤帝明主,为了忠臣价值的实现和追求,罗士信在生死之间,毅然选择了死亡,但他这种轰轰烈烈的大丈夫行为,却让他获得了永生!什么是英雄,这就是英雄!向死而生,欢乐归阴。

这,就是欢乐英雄!我们可以回顾一下罗士信的一生,最早杀敌割鼻子报功其实还有着孩子气的调皮和机灵,但随着年纪的增长和乱世的更迭,这位英雄身上的冷血和热情互相交织,战场上杀戮的冷血狠毒化为赤胆忠心!拨开岁月的迷雾,我们如果闭上眼睛,至今都能够看到这位冷面寒枪美少年最后血洒热土的那种傲人的惨烈和华丽。

莫名心痛怜惜之余,我们会被他那彻底不移的忠诚所深深感动。

自古美人与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罗士信死了,但这个绝美少年如天空中耀眼的流星,让人永世难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助司马炎一统天下的三位名将:羊祜 王濬 杜预

西晋统一中国的三大名将: 西晋统一中国的三大名将都出生世家大族,羊祜先祖从汉魏起就是名门士族,世代皆为二千石高官。王濬和也都出身官宦家庭,名门贵胄。有趣的是,史书中说三人都是美姿貌,仪容不凡,须眉秀美 。 西晋这个短命王朝在历史上名声不好,和秦隋不同,虽然秦隋也都是国祚短促,但都在中国历史上有开创性的功绩,客观上为继其之后的汉唐盛世奠定了制度和文化上的坚实基。所以后人常把秦汉、隋唐一快说,而西晋王朝的统一之后却是,中国进入一个历史少见的黑暗、暴戾、大分裂时期。西晋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北方少数民族灭亡的王朝而遗臭万年,也因一个极其腐朽和权贵肆意的王朝被后人砰击。 不过评价西晋这个腐朽王朝非今天的主题,西晋王朝名将也是寥寥可数,今天仅说说在西晋一统天下中的三名将:羊祜,王濬,杜预。 三将都与西晋吞吴有关,而羊祜无疑是名气最大的,王与杜都是羊祜荐举的,不过羊祜名气大并非因其有摧城拔寨、之战功。而是因其仁德用,还是对敌人如此呢,这是非常人才能做到的。其毕生精力大多为吞吴做准备,但受朝中权臣蛊惑而犹疑难决,多次错失战机,羊祜终老也未能一酬壮志。不得不长叹说:“天下不如意,恒十居其吧,故有当断不断,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不过他的仁德柔术,攻心之策使天下民心已向,都督荆州时大力经营江汉,屯田兴学,广修善政,使西晋灭吴有了可靠的前进基地和充实的物质和军事准备。对攻吴之战法也早,后来杜预灭吴大战略基本为羊祜当年所定。 而王濬可说是真正能立马嘶风、冲锋陷阵的战将,在灭吴一战中从蜀地顺流而下,,先入建业夺得首功。(王濬能在灭吴中以水军立奇功还与一当时童谣有关: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而王濬的小名正叫阿童,羊祜当时正在考虑水军统帅,在朝廷要召王濬回朝任大司农时上表请留王濬督益,梁诸军事。) 而杜预则是有名的儒将,有史书说他手不能持戈、行不能骑马(可能有些夸张)。但明于韬略,运筹帷幄而。知兴废之道,,施反间计除孙吴强敌张政,巧取江陵,招降交广,和其它五路大军一起扫平吴地,终于使中华一统.功勋卓著。 三将都出生世家大族,羊祜先祖从汉,魏起就是名门士族,世代皆为二千石高官. 王濬和杜预也都出身官宦家庭,名门贵胄.有趣的是,史书中说三人都是美姿貌.仪容不凡, 须眉秀美。这也许和魏,晋时人们注重仪表,用人也偏重美姿有关. 三人军职爵位: 羊祜:散骑常侍、卫将军,尚书左仆射都督荆州诸军事, 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城侯。 王濬:益州刺史,镇国大将军,加特进散骑常侍,抚国大将军, 开府仪同三司、.襄阳县侯。 杜预:秦州刺史领东羌校尉、轻车将军,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事.,开府仪同三司、当阳县侯。 身后: 王濬:功高自负,争利朝堂,白玉有瑕。 羊祜:谦和退让,德名远播,清廉俭朴,美名留史。 杜预:富民强兵,虽好名但有节,好儒学,有《春秋经传集解》等遗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威震逍遥津的曹魏名将张辽到底有多厉害 他的实力如何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