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嘉靖帝二十年不上朝仍控制朝廷,看他的帝王术多厉害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事情还要从嘉靖帝的出身说起,正德十六年(1521年),驾崩,但他一直耽于逸乐,连孩没生,再落水后生了一次大病凉了。
明武宗没嗣,张皇后和首辅就按照《皇明祖训》中:“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原则,让他的弟弟继承皇位。
首辅杨廷和集团认为嘉靖帝只是个14岁的孩子,小皇帝比较容易控制,可他错了,在后来的“大礼议”政治事件中,他逐渐了解了嘉靖帝的真实实力。
1521年,明世宗正式登基,年号“嘉靖”,可不久嘉靖帝就和以杨廷和、为首的明武宗旧臣(杨廷和集团)发生严重冲突:到底谁是嘉靖帝的皇考? ①杨廷和集团认为嘉靖帝应该“继嗣”,该换父母,认哥哥明武宗的父母为父母 ②而当时观政张璁则反对杨廷和集团,力挺嘉靖帝,主张“继统”,就是把嘉靖帝的亲生父母入驻到皇陵中,坚持嘉靖帝和亲生父亲兴献王()的关系。
在这过程中群臣们拼死进谏,但嘉靖帝仍不为所动,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群臣们包括九卿二十三人等各级官员二百余人的庞大队伍,集体跪在左顺门外求情皇帝“继嗣”,可最后结果是什么呢? 哭谏的大臣全部被逮捕,大臣们受到了处罚。
四品以上夺俸,五品以下手杖,受杖者一百八十多人,十七人被杖死。
这就是举国震惊的“”。
为时三年的“大礼议”政治事件以嘉靖帝的胜利而落下帷幕。
那么“大礼议”和嘉靖帝的不上朝有关系吗? 有,而且有很大的关系。
不久,权倾朝野是首辅杨廷和被嘉靖帝削职为民,这也意味着杨廷和集团的失利中断了杨廷和在明武宗去世之后推行的政治和经济改革,嘉靖帝日渐腐化,大肆兴建、迷信方士、不理朝政,此后政治风气愈发颓废。
嘉靖十七年后,14个内阁辅臣中有9人是靠写青词(嘉靖帝喜好)上位。
至此,嘉靖帝将朝政打击权臣,提拔好谄媚阿上的官员,政风逐渐败坏,而朝廷大权都掌握在嘉靖帝手中,无人敢于皇帝抗衡。
嘉靖帝懂得制衡群臣,即使自己不上朝,也可以掌握权力控制大局,上文说到,在“大礼议”之争中,学士张璁、桂萼坚定地站在皇帝这一边,等到事情结束,张璁就被皇帝认作心腹,并顺利进入内阁,成为“群辅”中的一员。
张璁进入内阁后,无法与嘉靖帝直接联系,只能通过“票拟”程序联系皇帝,而当时是杨一清,而偏偏杨一清又看不上他,因为张璁的资历尚浅且进士名次低,让旁人觉得他是靠嘉靖帝的信任而扶摇直上的,但嘉靖帝现在急需张璁为首的诸臣支持(毕竟皇帝刚杖过群臣)。
嘉靖帝就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他赐给张璁两枚银章。
这个银章作用可大了去了,一般张璁的票拟,要先经过首辅杨一清之手,内阁再转交给司礼监的秉笔和掌印太监,最后再交给嘉靖帝。
而有了这银章,就和其他票拟区分开来,首辅和太监头头们都不能私自拆开看,这相当于嘉靖帝给了张璁密折专奏的机会,和皇帝的很相似。
后来支持嘉靖帝的桂萼也被准许进入内阁,并且也赐给他两枚银章。
也给了桂萼密折专奏之权,这就像第二个张璁。
之后嘉靖帝为了防止两人勾结,以公报私,制衡后,嘉靖帝又赐给内阁首辅杨一清两枚银章,杨一清作为首辅,竟然也有了密折专奏之权。
群臣们就这样被嘉靖帝玩弄地团团转,而嘉靖帝真正依靠的是那些司礼监的太监,他们拥有重大权力,嘉靖帝让宦官集团来制衡内乱的文官集团。
不得不说,嘉靖帝的帝王术实在是高。
而这仅仅是嘉靖帝的一个例子,可想他在位45年不上朝20多年,用尽手段和手段来制衡群臣,稳当幕后操盘手,别看利益集团们闹得有多凶,只是皇帝不想管太多,皇帝一句话,就决定了这场“游戏”的胜负(权倾朝野,嘉靖帝让他一夜削官回乡,死无葬身之地)。
一方面是因为嘉靖帝的手段多样,另一方面也看出在封建社会天下皆为皇帝所有,皇权的排他性和至高无上也决定群臣只是皇帝的“奴仆”,生杀大权还不是主人所有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雍正的妃子 解析清朝雍正帝有多少个妃子简介
雍正的妃子:由于前段时间热播的宫廷剧《后宫传》而使得人们对于的后宫引起了很大的兴趣和好奇,雍正帝到底有多少个妃子呢?接下来就由小编来为大伙罗列一下雍正的妃子们。 立有皇后2人,妃子6人,贵人7,雍正后宫表共录入29人。 1.:乌拉那拉·舒兰,步兵统领费扬古女,生母觉罗氏追封多罗格格,是贝子穆尔祜第四女,穆尔祜长女嫁乃孝献皇后嫡母。育有一子,弘晖,八岁夭折。雍正为皇子时,圣祖册后为嫡福晋。1723年(雍正元年),册为皇后。在掌管六宫时,和嫔妃、宫娥之间关系也很好。1731年10月29日(雍正九年九月二十九日)逝世。与雍正合葬于清西陵之泰陵。谥号:孝敬恭和懿顺昭惠庄肃安康佐天翊圣宪皇后。 2.:,生于1693年1月1日(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满洲镶黄族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13岁入侍雍王府,名号为格格,为雍正之侧福晋。1711年(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下后来的皇帝弘历。1723年3月(雍正元年二月),册封为熹妃,入居景仁宫;1730年(雍正八年),进熹贵妃;1735年(雍正十三年)九月,弘历即位,尊封为崇庆皇,移居慈宁宫。卒于1777年3月2日(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葬泰东陵,享年85岁。谥: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3.敦肃皇贵妃:年秋月,湖北巡抚、后加太傅、一等公年遐龄之女,原授一等公、抚远大将军、川陕总督之妹。雍正帝妃嫔之一,雍正帝在藩邸时年氏为侧妃,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生皇四女。1720年(康熙五十九年),生皇子福宜。1721年(康熙六十年),生皇子赠怀亲王福慧。1723年6月(雍正元年五月),生皇子福沛。十二月,册封贵妃。1725年12月(三年十一月),病亟,晋皇贵妃。12月27日(十一月二十三日)逝世。 4.纯懿皇贵妃:耿氏,据名雯杨,1690年12月3日(康熙二十八年十一月初三)生,管领耿德金之女,满洲镶黄旗,比雍正帝小11岁。早年入侍候潜邸,为格格。1712年1月5日(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生皇五子弘昼。胤禛登基后,于1723年3月20日(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册封耿氏为裕嫔,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行册封礼。雍正八年四月晋封为裕妃。胤禛驾崩后第14天即1735年10月22日(雍正十三年九月七日),新即位的乾隆遵封她为贵妃,因为当时正在胤禛的大丧期间,册封礼推迟到乾隆二年九月举行。1778年2月27日(乾隆四十三年二月初一),乾隆帝以是年十一月为裕贵妃90岁大寿,晋封耿氏为皇贵妃,在她生日的前五天即12月26日(十月二十八日)为耿氏举行了册封皇贵妃典礼,以90岁高龄而被封为皇贵妃。1785年1月27日(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十七日),耿氏终因年事过高而寿终正寝,终年96岁。1785年3月(乾隆五十年二月)册谥耿氏为纯懿皇贵妃。5月17日(四月初九)纯懿皇贵妃金棺奉移泰陵妃园寝,5月24日(四月十六日)辰时葬入地宫。 5.:李桂芳,汉族,知府李文烨女。雍正帝妃嫔之一。雍正帝为雍亲王时,李氏为侧福晋。早期很受雍正宠爱,1695年8月15日(康熙三十四年七月初六)未时生皇二女,后封(也是雍正唯一存活的女儿),下嫁星德。1697年7月19日(康熙三十六年六月初二)子时生皇子弘昐,1700年(康熙三十九年八月初七日)酉时生皇二子弘昀,1704年3月18日(康熙四十三年二月十三日)子时生皇三子弘时,但男孩中只有弘时活了下来。 1723年2月18日(雍正元年正月十四日)被诏封为齐妃,同年3月28日(二月二十二日)行册封礼。但后来儿子弘时得罪雍正,李氏身为其母,也失尽恩宠了,仅仅封为齐妃而已。1738年5月30日(乾隆四年四月十二日),齐太妃病重,次日,移到北海五龙亭。乾隆奉皇太后亲自到五龙亭看望齐太妃。6月11日(四月二十四日)齐太妃病逝,终年62岁。齐妃死后,乾隆亲自到五龙亭殡所齐太妃金棺前奠酒行礼。四天后,齐妃金棺奉移到一田村殡宫暂安。1739年2月2日(乾隆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齐妃金棺奉移泰陵妃园寝。在1739年3月(乾隆五年二月)入葬。其券座位于纯悫皇贵妃东侧,前排东数第二位,其地位仅次于纯悫皇贵妃,居于第二位。 6.谦妃:刘谦莹,管领刘满女,生于1714年(康熙五十三年),1729年(雍正七年)入宫,初为刘答应,雍正八年晋为刘贵人,1733年7月16日(雍正十一年六月十一日)亥时生皇六子弘曕,即果恭亲王,弘曕是雍正帝最小的皇子,当时雍正已56岁,晚年得子,自然异常高兴,在弘曕降生的第二天,就晋封刘贵人为谦嫔,册封礼在第二年举行。乾隆即位后,于1735年10月12日(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七)诏封为谦妃,乾隆二年九月举行册封礼。1767年6月17日(乾隆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日)去世,终年54岁。乾隆辍朝三日。谦妃金棺于6月20日(五月二十四日)奉移到京师北郊的曹八里屯殡宫。同年11月7日(十月十六日)谦妃金棺奉移泰陵妃园寝,11月16日(十月二十五日)入葬。其宝顶在前排,纯懿皇贵妃之右。 7.宁妃:武淑宁,知州武柱国女。汉军镶黄旗,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出生,1723年12月(雍正元年十一月),入宫选秀,赐号武常在,年19岁;雍正三年七月,晋封为宁贵人,年21岁;雍正七年正月,晋封为宁嫔,年25岁;1733年11月(雍正十一年十月),晋封为宁妃,年29岁;1736年(乾隆元年),尊为宁太妃,年31岁;1747年7月1日(乾隆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逝世,享年43岁;葬清西陵泰陵妃园寝,葬礼同康熙朝。 8.懋嫔:宋氏,主事金柱女。康熙年间入侍雍亲王府为才人。1694年4月10日(康熙三十三年三月十六日)丑时为刚17岁的雍正生了皇长女温德公主,13岁崩。1707年1月8日(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生皇三女温瑶公主,36岁崩。1723年3月20日(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封为宋常在,十二月,生温宜公主,42岁崩,宋氏卒于雍正十二年九月。由于当时泰陵刚刚兴工,妃园寝尚未营建,懋嫔金棺暂安于田村殡宫。1737年1月(乾隆二年十二月)随同齐妃金棺奉移西陵泰妃园寝。懋嫔券座位于前排右边第一位,她是泰陵妃园寝中唯一的嫔。 9.郭贵人:雍正初年封为郭常在,雍正七年进位郭贵人。乾隆五十一年正月卒,彩棺暂安于京师北郊的曹八里屯殡宫。乾隆五十一年三月初七日辰时,郭贵人彩棺奉移清西陵泰陵妃园寝。三月十三日葬入地宫。 10.李贵人:雍正7年封李贵人,1761年6月1日(乾隆二十五年四月二十八日)逝世,二十九日奉移,七月二十一日百日礼致祭。 11.张贵人:初入宫为常在,1735年(雍正十三年四月)封张贵人,即亡。张贵人很可能是雍正帝最后一位亲自进封的贵人。 12.安贵人:逝世于乾隆十四年四月到十五年底之间,彩棺安于田村殡宫. 13.海贵人:雍正三年为常在,十三年九月底进为海贵人。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逝世。 14.老贵人:1736年逝 15.马常在:雍正七年七月已入宫,称马答应,八月正月晋为马常在,乾隆三十三年夏季卒。她的棺椁在田村殡宫一放就是7年,无人理睬,被发现后,很是恼火,处罚了一大批官员。四十年十月奉安于泰陵妃园寝。 16.那常在:出身低微,记载较少,雍正十三年前卒,暂安于田村,后奉安泰陵妃园寝。 17.李常在:雍正八年已进宫,封为李答应。雍正十年闰五月进位李常在,乾隆五十年十一月尚健在。 18.春常在:生卒年不详,奉安于泰陵妃园寝。 19.高常在:雍正七年四月已入宫,称高答应,八年十一月,称高常在,约卒于雍正十年七月到十二年底之间。 20.常常在:雍正七年一月已入宫,1732年9月(十年八月)卒,暂安于田村,后奉安清西陵之泰陵妃园寝。 21.顾常在:雍正七年四月已进宫,为常在,雍正七年九月卒。暂安于田村,后奉安泰陵妃园寝。 22.吉常在(原称吉官):生卒年不详,葬在泰陵、泰东陵、泰陵妃园寝之外,待考。 23.英答应(原称兰英):生卒年不详,葬在泰陵、泰东陵、泰陵妃园寝之外,待考。 24.德答应:生卒年不详,葬在泰陵、泰东陵、泰陵妃园寝之外,待考。 25.汪答应:生卒年不详,葬在泰陵、泰东陵、泰陵妃园寝之外,待考。 26.苏格格:生卒年不详,奉安于泰陵妃园寝,疑为苏答应。 27.张格格:生卒年不详,葬泰陵妃园寝。 28.伊格格:生卒年不详,葬泰陵妃园寝。 29.马佳氏云惠:生卒年不详,葬在泰陵、泰东陵、泰陵妃园寝之外,待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石勒是怎么样从奴隶到帝王的?与刘渊有何关系
,匈奴汉国建立者,标志着时代的开,他是匈奴贵族出生,爷爷、爸爸,都是匈奴首领,正是在他们的影响下,刘渊才开始拥有这种领导才能。而的人生轨迹,则要丰富、曲折的多,他本是野蛮血性的匈奴人,但却沦落为奴隶,在流离的日子里遇到了汲桑,才使得他的命运有了一丝好转的迹象,由于学识、性格、机遇等方面的不同,石勒逐渐成为了汲桑的前锋将军。 投靠刘渊后,石勒的人生开始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石勒投靠刘渊之后,得到刘渊信任的方式,就是兼并了刘渊攻伐路上,遇到的大小军阀,不仅为刘渊扫清障碍,更扩充了势力,其后上党一带的胡人首领石会、乐平乌丸部落,随着石勒,全都归降了刘渊。依靠武力和领导力,石勒慢慢有了自己的队伍,如果只是这样,领导力,与刘渊这样的领袖,仍有巨大的差距,好消息是,石勒可以留在刘渊身边,继续学习。公元308年,刘渊正式称帝,石勒成为辅汉将军、督山东征讨诸军事,石勒终于成为了军队中唯一的统帅。此后,石勒更是屡立战功,打败并州刺史刘琨的,手下黄秀,攻陷壶关;攻陷邺城;进攻赵郡,斩杀冀州西部都尉冯冲等。在征战的过程中,兵力逐渐增长到十万,组建君子营,成为石勒智囊团,谋主叫张宾。 公元310年,汉赵开国,刘渊去世,,成为汉赵皇帝。之前的石勒只知道打仗,却也没有明确的目标,而有了张宾的辅助下,石勒的目标清晰起来,开始发展地盘。于是石勒使用张宾的计谋,杀了大将军王弥,石勒顺利成为并州刺史,督并、幽二州诸军事。而之前提过的打败过石勒的名将苟晞,也成了石勒的俘虏,最后被杀。 石勒在北方,遇到的另一位重量级对手也是最后一位,叫王浚,他依然采纳了张宾的计策,假投降,然后趁着夜黑风高,齐聚部队突袭,攻陷幽州,杀死王浚。公元318年,汉赵的第二位皇位继承者也死了,太子刘粲继位,十月,杀死刘粲,也就在这个时候,时机成熟的石勒,开始脱离汉赵,匈奴人建立的第一个汉国,分裂。公元319年11月,石勒自称大将军、大单于、领冀州牧,成为赵王,正式建立后赵。 公元324年到公元329年,刘渊曾经的两位部下,刘曜和石勒,开始长达五年的内战,最终,石勒在洛阳,生擒刘曜,成为这场游戏的胜出者。胜者为王,公元330年,石勒迎来了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走上皇帝的宝座,经历了几十年的战场厮杀,石勒从一名奴隶,华丽转变,成为皇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