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司马昭为什么要干掉手无缚鸡之力的嵇康?嵇康是个如何样的人?

时间:2025-03-2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为什么要干掉手无的?嵇康是个怎么样的人?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做人,得在轨道上走着。

没有骨气难以立身,没有品行难以立德。

历史上的名人大家,都用手中的笔书写历史的沉浮,描绘人生的喜乐,刻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有人文笔精彩绝伦,有人立意高远,有人才思荡漾。

他们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成为我们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今天,我们说说曹魏时期的思想家、音乐家和文学家嵇康。

他是一位特立独行、个性鲜明、不落俗套的大文豪。

谈论魏晋风骨,嵇康始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高度。

出生在今安徽省濉溪县的嵇康,迎娶了的曾孙女长乐亭主,有了走入上层社会的基础条件。

但他有脾气,注定是一个官场的失败者。

因他有才华,注定会成为一个文学家。

一封《绝交书》,撑起了他的豪迈人生和不朽品格。

《与山巨源绝交书》是嵇康写给好友山涛(字巨源)的一封信。

在这封书信中,嵇康向好友山涛分析了自己与当时官场的“八字不合”和格格不入。

常言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一个人在干什么,不代表他就能干好什么,也不代表他喜欢什么。

嵇康抵触官场,不能和当时的那股子风气同流。

一开始,他的内心就沟壑纵横。

尽管嵇康的好友王戎曾说,自己和嵇康一起在山阳居住了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不喜不悲,不是无喜无悲。

不喜不悲其实是大喜不喜、大悲不悲。

果然,面对司马昭,嵇康表现出了极其强烈的厌恶情绪。

早年,嵇康生活清贫,日子恓惶。

一次,他和好友向秀在家门口打铁。

就在这时候,颍川的豪门公子钟会来访。

钟会在司马昭手下混得风生水起,像模像样。

一看是这个家伙,嵇康埋头打铁,不去理会钟会。

钟会忍者怒火,等待许久,准备折身而返。

“何所闻而来? 何所见而去?”嵇康这时候发话了。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尴尬的钟会瞬间愤怒。

说罢,他愤然甩袖离去。

敢惹大将军司马昭的红人,厄运一点一点逼近嵇康。

在嵇康那里吃了一鼻子灰,钟会给主子司马昭打起了小报告。

“嵇康,卧龙也,不可起。

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

” 心怀鬼胎的人往往喜欢听鬼话。

钟会这么一说,司马昭心里很不舒服。

“康欲助,赖山涛不听。

昔齐戮华士,鲁诛少正卯,诚以害时乱教,故圣贤去之。

康、 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

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

钟会又补上一刀,完全把嵇康当做了司马昭的“假想敌”。

作为当时的文人领袖,嵇康在知识分子群体中有着惊人的号召力。

虽然不参与政事,但是因为姻亲,他和曹对亲近。

而对司马家族的本能疏远,又在钟会的离间之下,沟壑越来越大。

嵇康完全被列入了司马昭的黑名单。

既然不能为我所用,不如提早干掉。

司马昭不愿意看到嵇康成为他的绊脚石。

贪权的人往往是心底阴暗的人。

在钟会的挑唆之下,杀死嵇康的念头在司马昭心中迅速生长。

嵇康离枉死,只差一个噱头。

到了景元四年(263年),与嵇康相识的吕巽和吕安兄弟俩闹出了一场矛盾。

哥哥吕巽迷奸弟妹徐氏,兄弟二人反目。

这时候,嵇康出面调停。

他劝吕安不要把哥哥告到官府,以免损害家族的颜面。

就在这时候,哥哥吕巽却担心事情某一天败露,弄得自己身败名裂。

他干脆先发制人,一纸诉状先把弟弟告给官府。

吕巽诬告弟弟吕安不孝。

不孝是曹魏时代的重罪,吕安便被捕。

简直岂有此理!看到小喜欢的吕安无辜入狱,嵇康出来作证。

善良有时候是有情人的宿命。

钟会知道这件事情后汇报给了司马昭。

嵇康变成了成了污蔑他人的恶徒。

那时候,皇帝曹髦有名无实,形同傀儡。

军国大事实际上都掌握在司马昭手中。

干掉的嵇康,司马昭甚至不需要动一根指头。

“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

”三千的读书人也拦不住无冕之帝司马昭。

就这样,一代文豪嵇康,就在一曲《广陵散》之后,曝死街头。

权力的魔性在于让有些人上瘾,让有些人卑微,让有些人无所适从。

作为嵇康生命的最后寄托,《广陵散》萦绕在无数有志之士的心头。

嵇康走了,风骨却永远留了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大唐战神薛仁贵为什么惨败于吐蕃四十万大军

公元670年的大唐帝国,唐初的名将基本已经逝世,而则是唐二代将领中的领军人物,出征吐蕃,非他莫属。网络配图 薛仁贵的对手论钦陵也非。论钦陵是吐蕃丞相之子,禄东赞于公元667年逝世,论钦陵继承父位,成为了当时吐蕃的实际统治者,征西域、平吐谷浑,均是论钦陵亲率大军,论钦陵堪称吐蕃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之一。 公元670年,以薛仁贵为主帅,任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左卫员外阿史那道真、左卫大将军郭待封为副大总管,率兵10万,征伐吐蕃。 此役至关重要,唐高宗李治给薛仁贵配备的副将都是重量级人物。阿史那道真和郭侍封均出自大唐名将世家,阿史那道真的父亲突厥处罗可汗之弟阿史那杜尔,后来投靠大唐成为一代名将,为唐太宗平定了高昌、龟兹。而郭侍封则是出自瓦岗的开国将领郭孝恪,是力擒的最大功臣,郭孝恪死于平定龟兹之战,其长子郭侍诏亦战死沙场,郭侍封是郭孝恪的次子。网络配图 让泥腿子出身的薛仁贵来统领二个名将世家出身级别又与自己相等的公子哥,薛礼虽有威名,但不服众,阿史那道真是胡人,肚子里没那么多花花肠子,郭侍封却不同,总想与大元帅抬杠,显示自己的。 公元670年8月,薛仁贵的十万大军抵达大非川(今青海兴海大河坝)。 薛仁贵有鉴于行军路径艰险,携带辎重粮草必将影响行军速度,于是决定将辎重粮草留在大川非上,由郭侍封率2万兵看守辎重,薛仁贵自率大军寻找吐蕃主力决战。 郭侍封却并不听薛仁贵的节制,并没有将辎重放在大非川,而是携辎重粮草缓行。论钦陵且会错过唐军的这一破绽,纠集20万吐蕃军袭击郭侍封部,郭部大败,辎重粮草尽失。网络配图 薛仁贵在河口刚打了一场胜仗,后方却传来郭部战败的消息,没有后勤保障供给,薛仁贵只得退回大非川,在大非川,论钦陵早已为薛仁贵准备下了四十万大军,两军交锋,士气低落人数处劣势的唐军大败,十万大军,薛仁贵、郭侍封、阿史那道真等将率数骑突围。 论钦陵是个有远见的政治家,见好就收,取得大胜后,却主动与唐军求和,很快,论钦陵与失去了大部分军队的薛仁贵签订了和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西夏开国帝王李元昊为什么要杀死亲生母亲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看来,在中国古代,人们把孝道看得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其孝道思想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可谓。 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史中,身为一国之君的不仅是天下的主宰者,亦是万民的敬仰者,他们大多都以仁孝治天下,而且自己更要做表率,这样可以更好地兴国安邦。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皇帝均是如此,西夏的开国皇帝李元昊就是一个特例,其在位后期,暴政治国,,还残忍地杀害自己的生母,如此行径,有仁孝可言吗?网络配图 作为一国之君的李元昊,杀人是他的权利,他想杀谁就杀谁,没人能阻止。可是万万想不到,他连自己的亲生母亲也痛下杀手。除此之外,李元昊还干出超乎想象的乱伦之事,那就是霸占儿媳没移氏,淫乱宫廷,为此引起朝中文武百官的不满,虽然他们心中对李元昊不服,却不敢形露于表,毕竟李元昊是个、猜忌之心很重的人,稍不留神,轻则被罢免、入狱,重则被杀或株连。因此朝中上下人心惶惶,没有人敢向他直言进谏,更没有人敢去斥责他的道德沦丧之行为。,西夏内部开始腐朽,臣民人心涣散,最终李元昊也落得一个众叛亲离、被亲生儿子李宁令哥杀害的下场。 话又说回来了,那么李元昊究竟为什么要杀害自己的亲生母亲呢? 首先咱们先来了解下李元昊,他一生在位的16年间,文治武功卓有成效,但是他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好猜忌功臣,稍有不满即罢或杀,荒淫无道,暴政治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暴君。网络配图 李元昊是一个在杀戮中长大,以征战为生的“刽子手”,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扭曲了他的性格,暴露了他性格的另一面:残暴不仁。加之李元昊后期沉湎酒色,,很少理政,结果导致母后私党专权,才有了李元昊日后杀母悲剧的上演。 据《西夏史》记载:公元1034年,在李元昊母后卫的大力支持下,李元昊的舅舅暗中篡权,结果被李元昊识破。为此李元昊大发雷霆,且大开杀戒,把舅舅一家抛进黄河溺死,又亲手毒死母亲。他的一名妃子,也出自母亲家族,当时有孕在身,但李元昊连亲生骨肉也不顾惜,就地赐死。网络配图 另据《·夏国传》记载:开运元年(公元1034年),元昊生母卫慕氏与其一族的首领山喜密谋篡权。机密泄露后,李元昊一怒之下把他沉到河底淹死了,还把自己的生母卫慕氏、妃子卫慕氏,以及和妃子生的儿子一起残忍地斩杀。 其次,《西夏书事》、《西夏书》、《西夏记》等史料亦均持此说。由此而知,李元昊杀母确实是一个不争的历史事实。 纵观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史,李元昊杀母事件可谓是,因此,李元昊便地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杀害生母的皇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