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潮导语:刚生下来,袁皇后看他的模样不同寻常,认为他将来可能会破国亡家,就想把他杀掉,派人把自己的打算告诉宋文帝。
宋文帝匆匆赶来,从大殿的窗户外伸手掀开床帐,让袁皇后不要动手,这才救下刘劭的一条小命。
刘劭走近地上的两具尸体,垂头看了看父皇凌乱的遗容,一语不发,转身走入东堂,坐了下来。
太子中庶子萧斌手持长刀,侍卫一旁。
外面的厮杀还没有结束,几十个宫廷侍卫正在向东堂这边冲击,他们都是宋文帝的亲信,现在还不知道已经命丧黄泉。
张超之带着众多兵士围住他们,挥刀狂砍,几十个侍卫纷纷倒下。
刘劭的士兵捉住了中书舍人顾嘏,带到刘劭面前。
刘劭问顾嘏:“父皇打算废掉我,你知道这件事吗?为什么不早来告诉我?” 顾嘏浑身颤抖,要为自己辩解,刘劭不想听,挥手示意,顾嘏立刻被斩杀在殿中。
刘劭派人到后宫去寻找潘淑妃,将她杀掉,还特意吩咐杀手,一定要剖开潘淑妃的胸膛,看看她的心到底生得正不正。
杀手把潘淑妃杀死,回来编了一句谎话,说潘淑妃的心果然是偏的。
这让刘劭感觉非常满意,“这就对了。
邪侫之人,心一定是邪的。
”网络配图 刘劭最痛恨的徐湛之和潘淑妃死了,但杀戮还没有结束,刘劭心里还惦记着一个人,就是江湛。
江湛,字徽渊,有文才,有操守,能够固守清贫,清廉自爱,很得宋文帝的信任。
在北伐的问题上,朝中大臣普遍反对,江湛却极力赞成。
北伐失败之后,皇太子刘劭建议处死江湛,说:“北伐败辱,丢失了几个州郡,只有杀死江湛,才能对国人有一个交待。
” 宋文帝不肯,“北伐是我的主意,江湛只不过没有表示异议。
” 索虏派人求亲,皇太子刘劭和大臣们都认为可以答应,江湛再一次站出来反对,认为北人没有信用。
刘劭非常愤怒,对着江湛怒吼一通。
散朝出来,刘劭余怒未消,让自己的侍卫过来使劲推搡江湛,险些把他推倒,两个人的关系从此彻底闹僵。
刘劭举行宴会,请遍了朝中大臣,惟独不请江湛。
他又提醒父皇说江湛是一个奸侫小人,不宜亲近。
宋文帝夹在亲信与儿子之间,只能极力调和,给刘劭的大儿子和江湛的三女儿说媒。
当宋文帝打算废掉皇太子时,指派江湛起草诏书,这是江湛一直盼望的一件事。
刘劭弑父之后,当然不会忘记仇敌江湛。
此时江湛正在朝中,听到宫中喧嚷,知道情况不妙,急忙躲进一间小屋当中。
刘劭的士兵前来搜寻,杀死属官,最后在小屋子里找到了江湛。
江湛站在窗边,面色不改,被害时四十六岁。
他的五个儿子也没能躲过劫难,全部被杀。
残杀之后,整个皇宫终于安静了下来,刘劭派人急召自己的二弟、潘淑妃的儿子刘浚率兵进宫。
同一天,刘劭即皇帝位,宣布大赦天下,把元嘉三十年改为太初元年。
同时把宫中发生血案的罪责全部推到徐湛之和江湛身上。
只有几十名朝廷官员出现在刘劭的登基仪式上,其中就有昨天警告过宋文帝的那位太史令。
刘劭把他叫到自己面前,问道:“知道吗?你险些坏了我的大事。
你看看,我可以在皇位上坐几年?” 太史令很肯定地回答:“十年。
” 十年的时间不长,但也不算太短,刘劭挺满意。
哪知道太史令退下去,小声对别人说:“哪里会有十年,能有十旬就不错了。
”网络配图 十旬就是一百天。
此话传到刘劭的耳中,刘劭大怒,把太史令活活打死。
做了皇帝的刘劭心虚得厉害,登基仪式结束之后,马上称病躲起来,没有出来参加宋文帝的大敛。
心虚的表现还有:下令收缴各处的兵仗,藏入武库;处死江湛、徐湛之等人的亲党,同时大肆封赏和提拔官员;放低姿态,向朝廷官员请教治国良策;减轻赋税,分给穷人田地等。
现在,刘劭最害怕的是京城之外的几位亲王。
宋文帝一共十九个儿子,而且十九个儿子十九个妈,互相之间都不是同胞兄弟,也是很奇特的一种现象。
刘劭字休远,在十九人当中排行老大,生母是袁皇后,属于皇帝的嫡长子。
二儿子、始兴王刘浚是潘淑妃所生,三儿子是路淑媛所生。
在宋文帝的十九个儿子当中,这三位最有故事。
刘劭的出生本身就不太光彩,在宋文帝即位之后,在为父亲守孝时生下刘劭,感觉说出去不太妥当,拖到元嘉三年闰正月才公开刘劭出生的消息。
刘劭刚生下来,袁皇后看他的模样不同寻常,认为他将来可能会破国亡家,就想把他杀掉,派人把自己的打算告诉宋文帝。
宋文帝匆匆赶来,从大殿的窗户外伸手掀开床帐,让袁皇后不要动手,这才救下刘劭的一条小命。
出生第三天,宋文帝前去看望自己的长子,结果发生了一件颇为诡异的事,宋文帝头上插戴的簪帽突然滚落到婴儿的身边。
当时宋文帝是在室内,外面又没有风吹进来,簪帽也一直戴得很牢固。
所以宋文帝感觉到一丝不祥,很不高兴,这似乎也预示了后来刘劭的作为。
刘劭六岁的时候被立为皇太子,宋文帝专门为他建造了华丽的东宫。
到了十二岁,皇太子刘劭娶了黄门侍郎殷淳的女儿为太子妃,夫妻住进东宫。
最初,宋文帝对袁皇后十分敬爱,宋文帝自己生活节俭,却经常拿钱交给袁皇后,让她接济娘家的生活。
以后宋文帝移情潘淑妃,袁皇后受到冷落,心中恚恨,称病不见宋文帝,处处回避,自我放逐。
长期的精神折磨,最终袁皇后果然得了重病。
网络配图 弥留时刻,宋文帝来到袁皇后的病床前,执手流涕,问她还有什么话要说。
袁皇后凝视宋文帝许久,自己拉起被子把脸遮住。
也许袁皇后此时还没有原谅宋文帝,或者她突然痛苦地意识到,宋文帝对她并没有想像的那样绝情。
只是到了此时,一切都已经意义不大。
元嘉十七年,袁皇后死在显阳殿,时年三十六岁。
从某种意义上说,袁皇后算是被潘淑妃气死的,所以刘劭的政变一得手,立刻就把潘淑妃杀死,为自己的母亲袁皇后报仇。
袁皇后的死让宋文帝非常伤心,后来他对刘劭一忍再忍,其中大概也隐含着一些对袁皇后的歉疚。
成年以后的刘劭形象不错,而且喜欢弓马骑射,又爱读书,特别是史书,看起来真是一块文武兼备的好材料。
宋文帝对这个皇太子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皇太子想要什么,宋文帝总是尽量满足。
东宫卫士的数量基本与皇宫中的羽林军相等,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宋文帝对刘劭的娇纵,也非常信任,非常倚重。
曾经有一段时间,天象异常,宋文帝担心会有不测发生,预做防备。
防备的措施之一是大幅度增强太子府的力量,东宫的甲士达到上万人。
既然如此,皇太子刘劭为什么发动政变、残忍弑父?其中原因说来曲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南北朝时期最倒霉的帝王,一场演讲导致国家灭亡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一场成功的演讲可以振奋人心,改变事物发展的轨迹。反之一场失败的演讲,也会让原本大好形势毁于一旦,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一个国家的灭亡。在中国历史上,就有这么一场失败的演讲导致了国家战败,国君最终也被杀害。这个倒霉的国君就是高纬。 高纬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昏庸而又无知的皇帝。这么一个昏庸的皇帝,同时也是一个好色的皇帝,在他当皇帝期间,广招天下美女,纳入后宫,封为。相传他的后宫嫔妃多达500余人,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他的众多嫔妃当中,最出名的当属。 冯小怜的美堪比,家有美妻岂可自知。对于这个美女,高纬总是把她带在身边,一刻也不离左右。有一次为了炫耀自己的美妻,高纬竟然让冯小怜脱光衣服,睡在金銮殿上,让大臣们参观,留下了“”的“笑谈”。 “玉体横陈”这件事很快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很快也传到了敌国国的皇帝耳中。当时的北周皇帝早就对北齐。只不过是碍于出师无名,再加上北齐有着这样的名将,因此不敢轻举妄动。“玉体横陈”这件事给了北周皇帝一个灭北齐的借口,当时北周打着替天行道的名义,分兵三路直扑北齐。 很快北周大军就攻陷了北齐军事重镇晋州。作为北齐的大将斛律光深知晋州的重要性,便组织大军准备反攻。当时的斛律光制定了挖地道的办法攻城。本来他已经派兵偷偷从城外挖了几条地道,想通过地道把军队送进城,奇袭北周大军。奈何此战法被高纬、冯小怜所知,冯小怜一心想去参观地道。无奈之下,斛律光只能暂缓攻击,但是战机往往稍纵即逝,失去了战机后,北齐大军反而被敌军击溃。 在这种被困的情况下,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士气了。当时的北齐军队连续打了几场败仗,最需要的就是提升士气。为了鼓舞士气,斛律光建议高纬到军营里做一次演讲,以此鼓舞士气。令斛律光不曾想到的是正是这个决定,最终导致北齐的亡国。 对于平常只会喝酒享乐的高纬而言,又怎么会演讲呢?斛律光当然也知道高纬“不学无术”,于是连演讲稿的内容都已经事先准备好了。不仅如此,斛律光还千叮咛万嘱咐:“万岁在演 讲的时候,一定要,要打动将士们的心弦。演讲结束,万岁还需要亲自到战地医院,看望安抚伤员!” 虽然斛律光的安排已经是十分完美了,但是一场演讲最关键的还在于那个演讲的人。然而这一次负责演讲的高纬,自己却是十分害怕。这也不怪他,谁让高纬平常除了与宫女们嬉戏 之外,还从来没有在那么多人面前演讲过。高纬内心上是拒绝的,但是,无可奈何之下,他依旧是带着自己的宠妃冯小怜以及诺干。 早在军营中,等待这高纬前来检验的士兵们都是士气高昂,直到中午高纬才携冯小怜等人姗姗来迟。站在点将台上的高纬,看着台下这十万大军,特别是在十万大军齐呼“万岁”之后,更加紧张。握着事先准备好的演讲稿,高纬居然不知道要说什么。无奈之下,只得望着士兵们发出“嘿嘿嘿”的声音。高纬这一笑,逗乐了同在台上的冯小怜,紧接着冯小怜也跟着傻笑,随行的太监也开始傻笑。 台上的人一笑,台下的将士们也跟着傻笑,本该严肃的演说竟被数万笑声给掩盖。高纬傻笑之后,什么也没说便搂着冯小怜的腰,穿过士兵队伍,上车走了。 于是乎本该激励士气的演说变成了士兵们傻笑瞻仰皇帝宠妃冯小怜的美貌的闹剧。事后北齐将士们无不心寒:自己在前方卖命,而皇帝却在后方玩乐。如此昏庸的皇帝,还用得着给他卖命吗?于是当天晚上,便有士兵打开城门,让北周军队得以进城。 邺城失陷,高纬匆忙当中把皇位传给了 8 岁的儿子,自己则是带着冯小怜逃走,最终在青州被北周的军队追到并杀害,而北齐数十年的基业也毁于一旦。造成这一切的直接原因,就在于那场失败的演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南北朝时期东魏名将高敖曹简介 高敖曹生平都经历了什么事情
高昂(491-538年),字敖曹,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时期东魏名将。东冀州刺史高翼第三子,司空高乾之弟。 年轻时横行乡里,随兄长高乾响应葛荣起义,后投降朝廷,封武城县开国伯。帝遇害后,高敖曹在信都起兵,联合反对尔。永熙二年(533年),高乾被杀后,高敖曹投奔高欢,随其转战四方,官至司徒、骠骑大将军,进爵武城县开国侯。 善用马槊,勇猛无敌,时人誉为再世。元象元年(538年),因轻敌败于,,单骑逃至河阳,为追兵所杀,时年四十八岁,追赠侍中、太师、大司马,谥号忠武。皇建元年,追封为永昌王,配享世宗陵庙。 人物生平 横行乡里 高敖曹年幼时便气概豪迈,长大后更是豪爽洒脱、胆力过人。其父高翼求得严师,令其对高敖曹严加捶挞。高敖曹却不遵师训,到处惹是生非,常道:“男儿当横行天下,自取富贵,谁能端坐读书当一个老博士。” 此后,高敖曹随兄长高乾四处劫掠,并倾尽家产,召聚剑客。乡间百姓对他们非常敬畏,不敢有所违背。高翼常对人道:“这个孩子如果不使我灭族,必能光宗耀祖,不会仅仅做一个州中豪杰。” 由于高敖曹兄弟常到处劫掠,高翼也受到牵连,常被关在监狱中,只有遇到大赦才能得以出来。高翼曾对人道:“我四个儿是五眼(五眼,用语,此处形容不知忌惮),我死后也不知还有没有儿子给我添土?”高翼死后,高敖曹为父亲大起坟墓,道:“您生前就怕死后没人给您添土,现在你知道我的本事了吧。” 效忠魏帝 建义元年(528年),高乾与高敖曹在河济聚众起事,并接受葛荣的官爵,屡次击破北魏军队。后来,高乾因与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有旧交,便投降朝廷。高敖曹被任命为通直散骑侍郎,封武城县伯。 认为兄弟先叛后降,不应担任重要官职,便将他们免归乡里。二人在乡里暗中搜集勇士,继续进行抄掠。尔朱荣闻后,便密令刺史元仲宗诱俘高敖曹,与薛修义一同囚禁在晋阳(今山西太原)。 永安三年(530年),尔朱荣进入洛阳,掌握北魏军政大权,并将高敖曹带在身边,又将他关押在驼牛署。不久,尔朱荣被孝庄帝诱杀,高敖曹被放出。尔朱家族闻讯后,四处起兵,围攻洛阳,孝庄帝亲至大夏门指挥抵御。当时,高敖曹刚被释放,有感孝庄帝之恩,亲自披甲执戈,并与侄子高长命等人率军推进,所向披靡。 后来,高乾从东冀州驰援洛阳。孝庄帝遂任命高乾为河北大使、高敖曹为直阁将军,让他们返回家乡,招集乡曲以为支援。高氏兄弟临行时,孝庄帝把他们送到黄河边,举起酒杯,指着河水道:“你们兄弟是冀州豪杰,一定能让士卒效死。京城倘若有什么变故,你们可以为我支援。”高乾流着眼泪,接受诏命。高敖曹则拔剑起舞,发誓要为效死命。 屡破尔朱 普泰元年(531年),高敖曹听闻洛阳城破,孝庄帝遇害,便与父兄在信都(今河北邢台)起兵。殷州刺史尔朱羽生率五千兵马袭击信都,高敖曹来不及披挂铠甲,便率领十余骑迎战。高乾怕他有失,于城中用绳索垂下五百人相助,追赶高敖曹,而此时高敖曹已经击败尔朱羽生。 不久,封隆之、高乾又联络晋州刺史高欢一起反对尔朱氏,并开门迎纳。当时,高敖曹在外征战,闻知后心中不满,认为高乾软弱,将其视为妇人,还送布裙来羞辱他。高欢派长子以子孙之礼相见,高敖曹这才随高澄返回信都。 十月,高欢拥立安定王为帝,高敖曹被任命为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冀州刺史,仍担任大都督,并随高欢在广阿(今河北隆尧东)击破尔朱兆。532年(中兴二年),高敖曹又随高欢与尔朱兆在韩陵(今河南安阳东北)交战。 当时,高敖曹部将王桃汤、东方老都是汉人。高欢道:“高都督你所率领的都是子弟,恐怕不济事,我看得分一千多鲜卑兵去才行,你意下如何?”高敖曹答道:“我这些部曲训练已久,前后历次战斗,战斗力不弱于鲜卑。现在如果加入鲜卑人,军情不能和合协调,胜了就会争功,败了就会推罪。我愿自领汉军,不需要另配鲜卑人。”高欢同意了他的要求。 两军交战后,高欢作战不利,率军后撤,尔朱兆趁胜追击。这时,率五百骑兵在前冲锋,斛律敦随后召集败兵,而高敖曹则与蔡俊带领一千兵马从栗园出击,将尔朱兆的军队拦腰截断,大败敌军。不久,高敖曹加封侍中、开府,进爵武城县侯。 投奔高欢 永熙二年(533年),魏孝武帝赐死高乾,又密令东徐州刺史潘绍业杀死高敖曹。当时,高敖曹已经知道高乾被杀,便于中途埋伏兵马,生擒潘绍业,然后率十几人投奔晋阳。高欢见到高敖曹后,抱着他痛哭道:“天子枉害司空。” 永熙三年(534年),高欢以诛杀斛斯椿为名,率军南攻洛阳,并命高敖曹为先锋。孝武帝逃往关中,依附宇文泰。高敖曹又率五百轻骑追赶,一直追到崤陕方才返回。不久,高敖曹担任豫州刺史,平定三荆诸州不肯归附的地方势力。 十月,高欢立清河王世子为帝,是为孝静帝,并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任命高敖曹为侍中、司空。高敖曹因兄长高乾死于司空之位,不肯担任司空,被改任为司徒。 攻伐西魏 天平四年(537年),高敖曹被任命为西南道大都督,率军攻打上洛(今陕西商县),他在渡河时,祭拜河神道:“河伯是水中之神,高敖曹是地上之虎。今天经过你的地盘,故此与你痛饮一番。”当时,山道峻隘,又有巴寇坚守。高敖曹转战前进,无人可挡其锋。 这时,上洛人泉岳、泉猛略、顺阳人杜窋密谋出城响应高敖曹,被刺史泉企获知,结果泉岳、泉猛略被杀。杜窋逃脱后,投奔高敖曹。高敖曹以杜窋为向导,攻城十余日,终于攻破上洛。 高敖曹攻陷上洛后,又欲进兵蓝田关。这时,窦泰兵败,高欢让高敖曹单骑返回。高敖曹不忍心丢弃部众,经过奋力拼杀,终于带着全部兵马退回。当时,高敖曹身中流矢,伤势严重,对人道:“我死没什么好遗憾的,只可惜见不到季式当刺史了。”高欢得知后,立即任命高季式为济州刺史。 高敖曹回军后,仍旧担任军司、大都督,并统领七十六位都督,与、任祥等人一同在虎牢练兵。后来,高欢又攻打蒲津(在今山西永济),让高敖曹进攻河南。当时,关中饥荒,宇文泰所部不足万人,得知高欢进兵便撤军入关。高敖曹进围恒农,后闻高欢兵败,退守洛阳。不久,西魏大将进兵新安(今山西翼城),高敖曹只得撤退到黄河以北。 战死河阳 元象元年(538年),高敖曹进封京兆郡公,并与侯景等人围攻金墉,宇文泰前来救援。当时,高敖曹因小过杀死家奴京兆。京兆道:“我三次救你于危难,你怎能因小过便杀死我。”当夜,高敖曹梦到京兆将血涂到自己身上,醒后大怒,又命人将京兆的双腿打断。 高敖曹素来看不起宇文泰,命人竖起旌旗、伞盖,跨马临阵。西魏军集中兵力进攻,高敖曹全军覆没,单骑逃到河阳城。河阳太守高永乐与高敖曹有旧怨,关闭城门不让他进城。高敖曹又要求城上放一根绳子下来,见不被理睬,便拔刀劈砍城门。城门尚未凿开,追兵已经赶到,高敖曹只得藏到护城桥下。 追兵见高敖曹的家奴手持金带,便向他追问高敖曹的下落。高敖曹见家奴指出他的藏身之处,自知难免一死,于是昂起脑袋对追兵道:“来吧!送你一个开国公的爵位。”追兵砍下他脑袋离去,时年四十八岁。高欢得知高敖曹战死,如丧肝胆,杖责高永乐二百军棍,又追封高敖曹为太师、大司马、太尉、录尚书事、冀州刺史,谥曰忠武。 560年(皇建元年),孝昭帝追封高敖曹为永昌王,并将他的灵位放在世宗高澄的陵庙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