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明朝长平公主悲惨结局 死的时候五个月身孕

时间:2025-03-2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汝何故生我家”这句中国历史上惨痛的名言,是说给的。

1644年本来应该是长平公主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年。

这一年公主十五岁,正值豆蔻华年。

史载她“喜诗文,善针饪”,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女子。

皇帝已经为她选定了翩翩佳公子都尉周世显为驸马,可惜天翻地覆的局势让婚礼一推再推。

农民军攻占北京城的速度远超出崇祯皇帝的预料。

《明史》载:“城陷,帝入寿宁宫,主牵帝衣哭。

帝曰:‘汝何故生我家!’以剑挥斫之,断左臂。

”当时,崇祯命周皇后自缢,长平公主闻讯前来,看到皇后的尸体,痛哭失声,跪在地上。

爬上前想抱住崇祯皇帝的膝。

崇祯一脚把公主踢翻,说到:“汝何故生我家?”举起剑来,劈头砍下。

公主下意识地抬起左臂一搪,剑锋从左颊扫过,左小臂从肘部下面被齐齐斩断。

公主哼了一声,昏倒在地。

皇帝上前一步,想砍下公主的头,手却剧烈地战抖起来,说什么也握不住剑。

“手栗而止”,转身而出。

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幕。

断臂之后,不光崇祯,连所有的宫女从人都以为公主必因流血过多而死。

尚衣监何新和宫女怕公主尸体受辱,将昏迷中的长平公主抬出了宫。

送到她的外祖父、周皇后的父亲周奎府中。

周家将她安置在一间空屋,只等她死去。

不料公主生命力非常顽强,五天之后,居然转醒,并且度过了伤后感染等重重危机,活了下来,活下来当然更不幸。

高层的政治策略十分精巧:他们公开悬赏寻找崇祯帝的男性后代,说“有以真太子来告者。

太子必加恩养,其来告之人亦给优赏。

”实际上是打算骗到手后斩草除根。

而崇祯的女眷们,因为不可能被人拥立,所以倒真是受到了清政府的“优待”。

清朝拨给公主很高的生活费用,命周奎善待公主,作为宣传清朝“恩仁”和统战反清势力的工具。

长平公主国已破,家已亡,身又残,早无活下去的意趣,时时说:“父皇赐我死,何敢偷生?”无奈身为弱女子,除了听任命运摆布,又有什么办法?唯日日以泪洗面,靠读读佛经来平衡自己的内心。

心中还燃烧着的唯一希望,是自己的三个兄弟能逃到南方,有朝一日光复大明。

这就是吴伟业所说的“死早随诸妹,生犹望二王。

” 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顺治二年崇祯皇帝的太子朱慈烺没能南下到南明地界。

而是从乱军之中逃回,一路乞讨回到北京,衣衫褴褛地出现在周奎门口周奎和公主闻讯出见,“相见掩面泣,奎跪献酒食”。

离难中的兄妹没想到这样见了面,悲喜交加。

然而,太子的出现,给周奎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他早已投降了清朝,收留前朝太子岂不是大罪? 所以过了两天,他把这件事报告了朝廷。

清廷没想到这么快太子就。

由于太子的号召力太强,清廷决定迅速将他杀掉,以绝后患。

然而刚刚颁布优待前明的诏令,怎好马上自食其言?脑筋一转,导演了一出认真为伪的闹剧。

他私下派人,要求周奎和长平公主声明太子是假冒的。

长平公主当然不干,但被周奎痛打之后,便不敢再开口了。

于是先是周奎一口咬定太子是假的,清廷又先后命数十名和大臣去辩论。

十几名坚持认为太子为真的太监和大臣都被处死,太子身份就这样被确定,“假”太子被迅速处斩。

这一事件给了十六岁的长平公主以极大刺激。

直到此时,清廷还不放过统战机会,为她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葬礼,厚葬于广宁门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称霸中亚的帖木儿大帝为什么要向明朝称臣呢?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王维另一面:为夺状元走后门 找玉真公主做靠山

公元701年生于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的,字摩诘。他才华早显,与小一岁的弟弟王缙幼年均已聪慧过人,15岁时便去京城应试。因能写一手好诗,又工于书画和具备极高的音乐天赋,少年王维一到京城,立即成为王公贵族眼里的香饽饽。网络配图 凭才华,虽不能百分之百保证王维就能考取状元,但进前三名应该不成什么问题。然而,开元七年(719年),18岁就夺得京兆府解元(府试第一名)的王维,却在会试中名落孙山。残酷的现实狠狠地教训了王维,在“干谒”(即学子士人带着自己的最佳作品拜访权贵)之风盛行、官场及科场腐败猖獗的情形下,不拜码头、缺少政治资源,纵然才华盖世,也休想在科考中拔得头筹。 怎么办?非常器重王维的岐王李范(的弟弟李隆范)给他出了一个点子,让他去拜见九公主(同母妹妹)。第二天,王维随李范拜谒玉真公主,到了公主府邸,王维并不急于献诗,而是先为公主弹上了一曲《郁轮袍》,满座皆惊。就在公主等众人听得之时,李范见缝插针隆重推介王维:这个风流倜傥的小伙子不仅琴弹得好,诗写得更好。王维乘机献上诗作。公主看后:“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意思说,这些诗文都是我经常读的,原以为是古人的杰作,没想到是你的大作啊。玉真公主当即邀请王维上座并表态,定为王维会试“力荐之”。网络配图 玉真公主果然说到做到,主考官裴明复只能唯命是从。徐松《登科记考》卷七引唐人小说《集异记》说,本来开元十九年(731年)科考状元“内定”为张九皋(宰相的弟弟),结果被王维横空夺走。网络配图 新、称,王维是开元初夺得状元,历任太乐丞、济州司仓参军、右拾遗、监察御史等。王维靠关系意外夺取状元及他写的那些歌功颂德的应制诗、阿谀奉承的唱和诗,也引起了人们非议,遭同期乃至后世诸多文人讥讽为“才情高,人品差”。王维的才情绝非滥竽充数,其做官亦勤政为民、清正廉洁。然而,仅因王维拗不过大环境才不得不托关系、找靠山夺得了状元,后世文人一直对他诟病。看来,任何时候公开、公平、公正竞争得到的东西,才最令人心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