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风流皇帝乾隆给嘉庆派了什么样的人 竟然连续救他性命呢

时间:2025-03-2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给派了什么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说到乾隆,就得提提他在位时的功绩以及他在晚年时期做的那些荒唐事,乾隆一直守着皇位不愿意让给儿子,等他坐了60年皇位之后,这时乾隆的十几个儿子也就只剩下了4个,这时应该将皇位传给哪个儿子也难住了乾隆。

虽然乾隆的父亲和祖父都为的社稷打下了安稳的基础,但是乾隆上位之后却没有给像父亲和祖父那样继续让清朝长久昌盛,只在在上位早期时让清朝兴盛了几年,等到在位晚期时乾隆干了几件糊涂事,这也直接促使清朝走向衰败。

等到乾隆将皇位传给儿子嘉庆时,看到儿子如此的平庸,也让乾隆十分的不放心。

乾隆最初并不看好最为平庸的十五子,本来乾隆心中最为理想的继承人是两个嫡子永琏和永琮,只是两个嫡子的命运都十分坎坷,嫡长子不到10岁就夭折了,嫡次子在2岁时也夭折了,两位嫡子离世不久之后,发妻富察也离世了,这时乾隆不得不选择新的储君。

观察了几年,好不容易看到皇五子各方面资质都十分不错,日后定能登上大位,只是永琪在22岁时也离世了。

后来乾隆看上了孙儿绵恩,只是孙儿年纪实在太小,乾隆也不放心让绵恩掌权,于是最后皇位就到了嘉庆手里。

乾隆一直都不怎么喜欢嘉庆这个儿子,就算他是宠妃令妃所生也是如此,毕竟嘉庆才智平庸,将江山传给嘉庆定然不会有什么大的发展,另外,乾隆也担心嘉庆上位之后会让清朝开始朝着反方向发展,到时候他这个传位给嘉庆的帝王也会被后世所诟病,乾隆又不放心将皇位传给孙儿,在剩下的4个儿子中只有嘉庆一人稍微优秀点,皇位自然就到了嘉庆手里。

乾隆在临终之前就想指派一位心腹大臣,让他帮助嘉庆。

朝中虽然有能力的大臣数量很多,但是乾隆对他们并不放心,最后乾隆将博尔济吉特·拉旺多尔济指派给了嘉庆。

多尔济是嘉庆的姐夫,也算是半个皇家人,所以乾隆一直都很信任他。

在多尔济第一次面见乾隆的时候,乾隆就对他这个蒙古小伙十分满意,最后将心爱的七公主赐给了他,于是多尔济就成了乾隆的女婿。

七公主因为是宠妃令妃所生,所以从小就一直受到乾隆的宠爱,由于她不是男儿身,不会对皇位有竞争力,所以后宫的妃子也都十分疼爱她。

到了该出阁的年纪,乾隆也想着给她找个靠谱的夫家,虽然清朝的很多公主都是作为政治工具送到关外部落或者关外小国和亲,但是七公主的命运却很好,因为乾隆对她十分宠爱,最后将她留在了京城。

在多尔济和七公主成婚之后,乾隆还特意为爱女七公主在京城建造了一座公主府,即便在嫁人的第六年七公主就离世了,不过驸马多尔济却依旧留在皇宫中为乾隆办事,在乾隆88岁那年,乾隆的身体已经十分不好了,虽然他已经将皇位传给了嘉庆,但是对嘉庆实在是不放心,于是乾隆就将多尔济指派给了嘉庆,并让嘉庆重用这位姐夫,如果当年乾隆没有将多尔济留给嘉庆,或许在叛贼想要谋杀嘉庆时,嘉庆当场就丧命了。

嘉庆正式上位后,确实也按照乾隆的吩咐重用了姐夫,有一年,嘉庆和几位武将一起到围场狩猎,结果有一只熊冲到了嘉庆的身边,当时如果不是多尔济立马冲到嘉庆的前面,和母熊进行搏斗,或庆就要惨死于母熊之手了。

在嘉庆执政晚期,朝中再次发生了一起大事件,当时有几个叛贼冲到了宫中,几位保护嘉庆的臣子根本抵挡不了叛贼的进犯,多尔济收到消息后,立马赶到皇宫,不出几个回合就将叛贼全部生擒,在和叛贼的这场搏斗中,多尔济也受了重伤。

小编觉得,当年乾隆将多尔济指派给了嘉庆是乾隆临终前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情,如果当年乾隆没有多次告诉嘉庆让他日后重用多尔济,或许多尔济已经回到了老家蒙古,也不会在京城继续保护嘉庆了。

在嘉庆时期,朝中的侍卫和武将的武力值已经大大降低,他们根本就没有多少能耐保护帝王,而且他们看到叛贼不是想着保护帝王,而是想着自己保命。

若不是多尔济多次出场保护嘉庆,或许嘉庆最后就会死于叛贼之手了,而不是能够安稳的活到60多岁,因为被姐夫多次救了性命,所以嘉庆对这位姐夫也十分敬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令妃统领后宫10年,风流皇帝乾隆为什么没有立她为后?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风流皇帝乾隆时期的著名文臣:钱维城的一生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钱维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钱维城是时期的著名文臣,他于乾隆乙丑年(乾隆十年,1745年)在殿试中以“一甲一名”高中科考榜首,由此扬名天下。此后他步入内廷,近侍,并以出众的才学晋升高官,除任内阁之外,曾官至礼部、工部、等多部侍郎官职。在为官从政之余,他在书法、绘画方面长期笔耕不辍,成为闻名遐迩的文臣书画家,并为后世留下大量的书画传世作品。 时至今日,钱维城因其长期近御乾隆皇帝身边,特别是他具有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高超的绘画水准,而使自己创作的书画作品极具影响力,受到当今收藏界特殊的重视与青睐,甚至形成以钱维城等清宫画家为导向的新的收藏热点。 2010年6月,在北京保利公司举办的古代书画拍卖专场中,钱维城创作的设色《雁荡图》手卷,其起拍参考价即高达5000至8000万元,拍品最终成交金额则直抵1.2992亿元,从而创造了众多宫廷书画家都遥不可及的一个高点(图1)。 图1 钱维城 《雁荡图》卷 设色 2010年在北京保利春拍以1.2992亿元成交 以下,就让我们把欣赏的目光转向300年前的大清盛世—康雍乾三朝,去了解一下清宫文臣画家钱维城以及他的艺术世界。 显赫的仕途生涯 钱维城生于五十九年(1720年),卒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终年仅52岁。他初名辛来,字宗盟(一作宗磐),又字幼安,号幼庵、茶山,晚年又号稼轩,武进(今江苏常州)人。他生于官宦之家,从小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乾隆十年(1745年),年仅25岁的钱维城在当年(乙丑年)殿试时高中“一甲一名”,随即“授修撰”,以很高的起点进入仕途。 像许多才华横溢的天之骄子一样,钱维城由于过于聪敏,在入宫之初即以自负而犯下大错,显险遭到乾隆皇帝的惩处。 钱维城入宫之后,以“国书(满语文字)为易学,遂不复用心”。待三年散馆考试之时,因其成绩很差,仅列名为第三等。 他的这种轻漫行为招致乾隆帝的愤怒,曾传谕斥责说:“钱维城以国语不足学耶?乃敢抗违定制若此!”气愤之下,皇上欲对他加以处分。 关键时刻,朝中重臣傅恒(乾隆帝宠爱的孝贤皇后之弟)因珍惜维城之才,便替其求情,向皇帝陈述说:“钱某汉文优长,尚可宽货。”乾隆帝便亲出考题,召钱维城赶到南书房,命其于台阶之下应答。 饱读诗书的钱维城胸有成竹,下笔有神,他斜倚础石一挥而就。乾隆皇帝接过其答卷,深为他的文笔而折服,叹为异才!不仅宽释了他的错误,即命维城入“南书房供奉”。 从此,钱维城即以近臣身份服侍于天子身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