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唐太宗李世民只因做错这件事 给子孙后代招来横祸!

时间:2025-03-2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李世民是乃至整个封建时代都很杰出的帝王之一。

无论上马提刀平天下,还是下马提笔定江山,文治武功,历代帝王罕有能及者。

他最为人称道之处,就是在用人方面,慧眼识人、大度容人、放手用人,三者兼得。

使得天下英才尽归麾下,运筹帷幄之谋臣,之猛将,都竭忠尽智为他效力。

并且还能做到善始善终,君臣同享富贵,可谓千古无人能与比肩。

网络配图 不过,李世民也有犯迷糊的时候。

每到处理家务纷争时,他就一改英明睿智的形象,变成了昏庸无能的暴君。

为争皇位,他弑兄杀弟,血溅玄武门,几乎让一世英名付诸流水。

尽管说当时也是情非得已,然而骨肉相残也实在有悖人伦,非圣贤天子之所为。

这还不算,他还犯了一件不可饶恕的错误,历史证明,由于君臣两方面各自的原因,李世民他们犯下了无可挽回的错误。

大唐王朝差一点丢了江山,、褚遂良他们则丢了性命. 这个错误就是废立太子、确定皇位继承人之事。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有多少个妻子和儿子?李世民一共有十四个儿子,其中长子常山王、四子魏王、九子晋王,都是长孙(音掌孙)皇后所生。

是正宫,为人又极贤德,在朝臣中威望很高,李世民对她也是十分敬重的。

下一任的,当然要从她的儿子当中选。

承乾是嫡子,又是长子,无论“立子以嫡”,还是“立嫡以长”,他都天经地义地是太子。

加之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是李世民手下头号功臣,他自然鼎力支持外甥继承皇位,其次当属的两个儿子,和李愔 大儿子是皇后长生的承乾,天资聪颖,自然也是皇太子了,可是渐渐长大后漫游无度,又喜欢耍两面派,当着太宗面装孝顺,返回自己宫中便猥琐懒散,还有点足疾,后来都有谋反之意,被人告密,被李世民废掉太子,远谪边外。

新一轮太子之争开始上演。

李世民比较看好的是皇四子魏王李泰。

李泰比承乾小一岁,相貌英俊,聪明好学,端肃多才,在太宗看来,是一定能成为一个有道明君的。

网络配图 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被废,李泰借机向自己的父亲撒娇,声称自己定会杀了自己的儿子把皇位传给弟弟李治。

而唐太宗见投进自己的怀中,立马心就软了,再一听这样的保证,当即便许诺要立他为太子。

不过这样的谎言却被褚遂良毫不留情地揭穿了,唐太宗冷静下来也明白杀子传弟的事根本不可能发生,于是为了保证自己的这三个爱子能够同时活下来,只好采取隔离政策,把李泰也被幽闭起来,徙居均州之郧乡县。

在这之后,在长孙无忌(已故长孙皇后之兄)和褚遂良(谏议大夫)强烈主张立皇九子晋王李治。

李治时年二十二岁,虽不失为一个良善青年,却是有名的软柿子,一点用都没有。

但长孙无忌等人看中的,恰恰正是他的温厚文弱、一无所长。

如果是李泰接班,一朝天子一朝臣,没准会把他们开了涮。

如果是李治呢?就好控制得多了。

长孙无忌可以继续维持外戚权威,褚遂良、李世他们也可以继续保持元老地位,君臣共治,天下太平。

网络配图 这算盘打得并不错,只是没把算进去。

他们当然想不到,李治身边会出现一个蛇一样的女人武则天。

他们当然也想不到,李治虽然好控制,却不是控制在他们手里,而是控制在老婆手里。

结果,他们把李治扶上了台,李治却在老婆的指使下把他们整了下去。

强势而野心勃勃的武则天,很快把李治收拾的服服帖帖,,最终在690年取而代之,建立大周王朝。

此时距李世民去世不到50年,大唐江山就在李世民的一个错误决定下夭折,落于他人之手。

李家后人34人也被武则天斩草除根,差点绝了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明君 第一竟然不是唐太宗李世民!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他是千古第一谏臣,墓碑先被唐太宗掀倒为什么却又重立?

纵观历史,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宰相可以称得上千古第一谏臣,他任官期间敢于地向李世民纳谏,为人刚正不阿,素有美名。唐太宗李世民视他为“可以正衣冠的镜子”,在魏征去世后曾,亲自刻写碑文,宣布“废朝五日”。然而,后来魏征的墓碑却被李世民下令掀倒,后来又重立,李世民如此做的原因是什么呢? 魏征一开始听命于瓦岗李密,后来随李密一起归降李唐。之后,才智出众的魏征受到了太子的青睐,颇受礼遇,曾多次向李建成出谋划策,对抗秦王李世民。后,李世民认为魏征是个人才,并未计较从前,反而重用了他。在魏征任职期间,前后向李世民纳谏二百多事,有时言语极为激烈,经常让李世民下不来台。然而李世民对于魏征的纳谏全盘接受,从未动怒,还给予魏征高官厚禄。可他为何在魏征死后又做出这种事情呢? 李世民作为千古圣君,是一个非常在乎自己名声的皇帝。他将自己的个人情绪全部隐藏了起来,就是为了自己能成为受千古敬仰的皇帝。而魏征这样的人,李世民是又爱又恨,他知道魏征纳谏都是正确的,所以一直给予他封赏,也承认魏征的价值。然而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应该没有人会喜欢一个成天指着自己鼻子骂的人,所以恐怕李世民有时候也觉得魏征挺烦的。而魏征有一个习惯,在他每次纳谏后都会将文书交由史官记载,而这一点让李世民忌讳极了,认为有损其明君形象。 在魏征死后,他向李世民推荐有宰相之才杜正伦、都牵扯到太子谋反一案,而此事令李世民大怒,有人乘机向李世民诬告魏征与此事脱不了干系。李世民随即命人掀倒了魏征的墓碑,然而这种行为难免会在历史上留下污点,过了不久,李世民借征讨高句丽未曾大胜的缘由,又亲自为魏征平反,重新立下了纪念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