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猛将谋士如云,皇太子李建成有什么?

时间:2025-03-2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李世民手下猛将谋士如云,皇太子凭啥与他对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621年,打赢的李世民胜利班师,获得了唐高祖李渊的热烈接待。

李渊册封李世民为,允许他在天策府里开府,自置官属。

雄心勃勃的李世民,随即组成了一个约50人的精英团队。

这里面有不少大家耳熟能详的猛将谋士,如、、、尉迟敬德、程知节、、、、柴绍、罗士信、史万宝、李勣、基等。

他们对李世民,为李世民成功即位立下了。

那么,既然李世民手下猛将谋士如云,皇太子李建成凭啥与他对抗?事实上,李建成手下也有不少杰出的人才。

比如我们熟知的、,以及薛万彻、冯立等人。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李建成手下的四大文臣武将。

二 魏征的名字早就进入中学历史教科书,为人们所熟知。

由于他总是与李世民一起出现,人们误以为他是李世民的老部下。

其实不是。

魏征先前是李建成的人——当然,如果非要抬杠的话,我们只能说,魏征最初是跟李密混。

617年,魏征在中,屡次向李密献计,但都不被使用。

后来,李密被打败,魏征与李密一起又成为窦建德的部下。

再后来,李世民在虎牢关打败窦建德,魏征,又成为的臣子。

来到长安后,魏征被李建成安排做。

这种职位不需要洗马,而是需要向李建成提供计策。

魏征一上任就为李建成献了一计。

当时窦建德旧部刘黑闼勾结,侵犯山东。

魏征建议李建成主动请缨出战,建立功勋。

李建成依言而行,斩杀刘黑闼,平定了山东,给自己的履历增加了光鲜的一笔。

李建成、李世民兄弟的矛盾愈演愈烈。

魏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多次劝告李建成,想法把李世民调离都城长安,毕竟一山不容二虎。

李世民即位后,责问魏征:“汝离间我兄弟,何也?” 魏征是个直性子,他回答:“皇太子若从徵言,必无今日之祸。

” 李世民哈哈大笑,更加器重魏征。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总之,魏征经常,李世民也从谏如流。

君臣亲密无间,合力开创了繁荣盛世“”。

三 王珪在进入李建成世子府之前,一直在终南山过着隐居生活。

在丞相司录的推荐下,他来到世子府,担任谘议参军。

王珪性情淡雅,志向深沉,得到李建成的欣赏,颇受重用,历任太子中舍人、太子中允等职。

李世民即位后,将王珪和魏征一同招为己用。

王珪担任的职务是谏议大夫,专门给挑刺的。

王珪对李世民说:“陛下开圣虑,纳刍荛,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

”意思是,只要你,听取谏言,我一定竭尽全力! 在唐朝初期,亲王的权力是很大的。

朝廷文武百官遇见他们,必须下车行礼。

王珪认为这不对,不符合礼仪。

李世民不高兴了,说:“你们为彰显尊贵,轻视皇子。

”又说:“假如太子不幸死了,亲王就有可能成为皇帝,为何要轻视他们?” 王珪干脆利落地回答:“自周以来,都是子孙相继,不立兄弟!”一席话说得李世民,只好依从王珪所提的建议,减小了亲王的权势。

三 薛万彻出身将门世家,他父亲是左御卫大将军薛世雄。

薛万彻投靠唐朝后,成为皇太子李建成的部属,其兄长薛万均则成为李世民的部下。

在时,薛万彻听说李建成已被射杀,随即率领东宫将士攻打玄武门。

由于玄武门士兵拼死力守,久攻不下,薛万彻打算攻击防守薄弱的秦王府。

就在这危急时刻,尉迟敬德持李建成、李元吉首级来到,驱散了东宫将士。

薛万彻无奈之下,率数十骑逃到终南山,躲避灾难。

李世民稳定局势后,多次派人安抚薛万彻。

薛万彻忐忑不安地来到长安谢罪。

李世民并不怪罪,说:“你这是忠于你的职务,是义士!” 李世民即位后,将薛万彻安排在抗击突厥的第一线。

薛万彻不负厚望。

629年,他被任命为畅武道行军总管,与李勣、李靖、柴绍、李道宗、卫孝杰等六路出击,在李靖的统一节制下,向突厥发起致命打击,最终擒获突厥首领。

其后,薛万彻参与了灭亡吐谷浑、大败薛延陀之役,屡建功勋。

为勉励薛万彻,李世民将妹妹丹阳公主下嫁给他。

有趣的是,薛万彻是一个典型的武夫,不懂男女风情,公主也很害羞,两人“不与同席者数月”。

李世民知道后哈哈大笑,置办酒宴,将一些驸马招进宫中为薛万彻上课,解决了这个尴尬的问题。

四 冯立与薛万彻一样,武艺高强,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深得李建成重视,被任命为东宫翊卫车骑将军。

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建成被杀。

东宫一片混乱,李建成的左右部属大多逃散。

冯立没有逃,他说:“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当即率部攻打玄武门。

当然,这是徒劳的。

李世民的胜利已经无法阻挡。

事态平息后,冯立主动向李世民请罪。

李世民数落他有“阻我骨肉”“杀伤我将士”两大罪状。

冯立不慌不忙地说:“出身事主,期之效命,当职之日,无所顾惮。

”伏在地上,。

李世民反过来,赦免了他的罪行。

冯立回去后,对亲信说:“我受到这样大的恩典,幸免于难,今后一定要以死报答(李世民)!” 没过多久,突厥首领颉利可汗率领20万大军,一路打到长安附近的渭水便桥。

京师震动。

冯立临危上阵,率领与突厥作战,杀死并俘获很多突厥士兵。

李世民闻讯,感慨不已,拜授其为广州都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明君 第一竟然不是唐太宗李世民!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他是千古第一谏臣,墓碑先被唐太宗掀倒为什么却又重立?

纵观历史,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宰相可以称得上千古第一谏臣,他任官期间敢于地向李世民纳谏,为人刚正不阿,素有美名。唐太宗李世民视他为“可以正衣冠的镜子”,在魏征去世后曾,亲自刻写碑文,宣布“废朝五日”。然而,后来魏征的墓碑却被李世民下令掀倒,后来又重立,李世民如此做的原因是什么呢? 魏征一开始听命于瓦岗李密,后来随李密一起归降李唐。之后,才智出众的魏征受到了太子的青睐,颇受礼遇,曾多次向李建成出谋划策,对抗秦王李世民。后,李世民认为魏征是个人才,并未计较从前,反而重用了他。在魏征任职期间,前后向李世民纳谏二百多事,有时言语极为激烈,经常让李世民下不来台。然而李世民对于魏征的纳谏全盘接受,从未动怒,还给予魏征高官厚禄。可他为何在魏征死后又做出这种事情呢? 李世民作为千古圣君,是一个非常在乎自己名声的皇帝。他将自己的个人情绪全部隐藏了起来,就是为了自己能成为受千古敬仰的皇帝。而魏征这样的人,李世民是又爱又恨,他知道魏征纳谏都是正确的,所以一直给予他封赏,也承认魏征的价值。然而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应该没有人会喜欢一个成天指着自己鼻子骂的人,所以恐怕李世民有时候也觉得魏征挺烦的。而魏征有一个习惯,在他每次纳谏后都会将文书交由史官记载,而这一点让李世民忌讳极了,认为有损其明君形象。 在魏征死后,他向李世民推荐有宰相之才杜正伦、都牵扯到太子谋反一案,而此事令李世民大怒,有人乘机向李世民诬告魏征与此事脱不了干系。李世民随即命人掀倒了魏征的墓碑,然而这种行为难免会在历史上留下污点,过了不久,李世民借征讨高句丽未曾大胜的缘由,又亲自为魏征平反,重新立下了纪念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