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初期,是一个、百乱待治的局面。
一登上金銮宝座,就施展他的雄才大略,在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

修订开皇律 的法律既残酷又混乱,“内外恐怖,人不自安” 。
在掌握北周政权时就曾经进行过改革,亲手删定《刑书要制》,但不太彻底。
隋朝建立后,开皇元年隋文帝下令命高熲等人参考魏晋旧律,制订《开皇律》。
开皇三年, 隋文帝又命苏威、牛弘修改新律,删除苛酷条文。
《开皇律》将原来的宫刑(破坏生殖器)、车裂()、枭首(砍下头悬挂在旗杆上示众)等残酷刑法予以废除。
规定一概不用灭族刑。
减去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四条,徒、杖等罪千余条,保留了律令五百条。
刑罚分为死、流、徒、杖、笞五种。
基本上完成了自刑制改革以来的刑罚制度改革历程,这就是封建五刑制。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读通鉴论》这样赞评道:“古肉刑之不复用,汉文之仁也。
然汉之刑,多为之制,故五胡以来,兽之食人也得恣其忿惨。
至于拓跋、宇文、之世,定死刑以五:曰磬、绞、斩、枭、磔,又有门房之诛焉,皆汉法之不定之也。
政为隋定律,制死刑以二:曰绞、曰斩,改鞭为杖,改杖为笞,非谋反大逆无族刑,垂至于今,所承用者,皆政之制也。
”死刑复奏制度是从开皇十五年形成定制的,隋文帝规定凡判处死刑的案件,须经“三奏”才能处决死刑。
《 刑法志》:“(开皇)十五年制,死罪者三奏而决。
”隋文帝还下诏:“天下死罪,诸州不得便决,皆令大理复治。
”《开皇律》对后世律法影响深远,隋文帝修订的法律都基本上继承了。
确立三省六部制 隋文帝废除不合时宜的北周六官(天、地、春、秋、冬、夏)制,北周的官僚体制基本上是效仿原来西周时期的《周官》即《周礼》的形式,很原始、极混乱。
六官制,称谓复杂,职掌不明,办事效率低下。
杨坚恢复了汉魏时期的体制,基本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
杨坚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
三师、三公只是一种荣誉虚衔。
掌握政权的是五省,即内侍省、秘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和尚书省。
内侍省、秘书省在国家政务中不起重要作用。
内侍省是宫廷的宦官机构,管理宫中事务。
秘书省掌管书籍历法,事务较少。
起作用的是其他三省,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都是最高政务机构。
内史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这就是后来被唐朝继承的三省制。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尚书省下设吏、民、礼、兵、刑、工六部。
每部设尚书,总管本部政务。
具体办事机构就是这是六部: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调动;民部,掌管全国的土地、户籍以及赋税、财政收支;礼部,掌管祭祀、礼仪和对外交往;兵部,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拔,和兵籍、军械等;刑部,掌管全国的刑律、断狱;工部,掌管各种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
开始的时候,六部叫做六曹,即六个办事机构。
六部的长官为尚书,六部的设置成为后代封建国家中央政权的固定制度。
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组织严密,加强中央集权。
对唐及以后历代王朝影响都十分巨大,隋文帝建立的这一整套规模庞大、组织完备的官僚机构,表明封建制度已发展到成熟阶段,自隋定制,一直沿袭到。
简化地方官制 隋初,杨坚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的中央机构后,又对地方机构进行了改革。
以来,由于郡县设置过繁,形成了“民少官多,”的局面。
隋初沿、北周制设州、郡、县三级地方机构,开皇三年,杨坚从河南道行台兵尚书杨尚希的建议,废郡,改为州、县二级制。
州设刺史,县设县令。
公元590年隋文帝杨坚诏府兵入州县户籍,兵农合一始此。
杨坚对于地方机构也进行了改革。
他采纳度支尚书杨尚希提出的“存要去闲、并大去小”的建议,将原来比较混乱的地方官制从州、郡、县精简为州、县两级,撤消境内500多郡。
同时,裁汰了大量的冗官,将一些郡县合并。
大大节省了政府的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也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为了更好地行使权力,控制地方,杨坚下令,九品以上的官员一律由中央任免。
官吏的任用权一概由吏部掌握,禁止地方官就地录用僚佐。
而且每年都要由吏部进行考核,以决定奖惩、升降。
后来,又实行三年任期制。
杨坚简化了地方行政机构,废九品宫人法,初创制。
隋文帝命令各州每年推选三个文章华美、有才能的人,到中央受官。
后来,隋文帝又下令,京官五品以上,地方官部管刺史,要由有德有才的举人担当。
这种选拔政府官员的制度,使各个阶层有才华的人都有机会为政府效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杨坚开创建立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留存长达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期才废除,但当时的美英等国称奇并借鉴了这种选拔制度作为政府文员的聘用方法。
领均田令 隋文帝杨坚推行均田制,整顿户籍。
实行了“大索貌阅法”要求官吏经常检查人口,根据相貌来检查户口,使编户大增。
和实行“输籍定样”在第一个的基础上确定户口数,编制“定簿”,以此为依据来收取赋税。
开皇三年,清理出阴漏丁男44.3万人 共计164.15万口。
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

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
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
”这些举措防止地方豪强和官僚勾结,营私舞弊。
将从豪强手里依附的人口解放出来,增加了国家的劳动力,调动贫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使国家掌管的纳税人丁数量大增 改革货币 隋文帝统一了币制,废除其他比较混乱的古币以及私人铸造的钱币,改铸五铢钱,世称“隋五铢”。
“隋五铢”背面肉好,皆有周郭,重如其文,每钱一千重四斤二两。
“车书混一,甲兵方息。
”度量衡在隋文帝时重新统一。
“隋氏混一南北,凡齐、周之故老,梁、陈之旧臣,咸荟粹一朝,成文章之总汇。
”除此之外,隋文帝还曾颁布“人年五十,免役收庸”、“战亡之家,给复一年”等仁政措施。
设置粮仓 在隋朝政府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着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
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
贞观11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
”隋朝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已经死了33年,可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没用完。
1969年在洛阳发现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还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
图片来源于网络 倡导节俭 隋文帝节俭爱民。
杨坚小时候生长于寺庙之中,素衣素食,生活节俭,这使他养成了崇尚节俭的性格。
他虽贵为天子,但却食不重肉,不用金玉饰品,宫中的妃妾不作美饰,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节俭的。
他深知节俭的重要性,教育太子要节俭,说国家没有因为奢侈腐化而能长治久安的。
他还提倡官员节俭。
因为节俭,剥削较少,民众能够,户口和财产剧增,又加上其他一些促进生产的措施,在很短的时间内,百业兴旺,经济繁荣景象由此而生。
他的车马用具不做新的,只是修补一下而已。
他留意民间疾苦,有一年,关中闹饥荒,他看到百姓吃糠拌豆粉,就让大臣们看,责备自己没有治理好国家。
隋文帝的泰陵始建于隋仁寿四年,实际上是杨坚与的合葬墓。
现代部分专家学者经过遍阅籍典以及遍访泰陵周围民间乡里,发现典籍没有记载有关泰陵随葬的例证,而当地百姓皆传说泰陵无宝可盗,言说历代军阀、土匪,均至此徘徊,未有收获。
隋文帝厉行节俭政治,使民众在较轻的剥削下得以发展生产,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适合于南北统一后的中国,删去若干秦、汉、南北朝相沿的酷刑。
他利用突厥内部存在的弱点,以谋略为主,军事为辅,避免发生大战争,很大程度上稳定了国家的安定。
西晋末年开始的国内分裂,经隋文帝积极经营,造成了较为稳定的统一局面,盛大的就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隋文帝杨坚最宠爱的小公主杨阿五,被哥哥掌控,遗愿都未实现
有五个女儿,但他最爱的是小女儿。兰陵公主在五个女儿中排行第五,取名杨阿五。历史上有好几个兰陵公主,但我们今天要讲的是时期的兰陵公主。兰陵公主出生时,杨坚还未称帝,是随国公。 公元581年,杨坚逼静帝退位,建立了隋朝,为隋文帝。文帝称帝过程中,王谊立下了。文帝为了表示感谢,封王谊为郢国公,还答应把兰陵公主嫁给他的儿子王奉孝。兰陵公主自幼受母亲影响,饱读诗书,进退有礼。王谊很高兴地答应了婚事。 但不幸的是,兰陵公主刚嫁过去没多久,王奉孝就病死了。王奉孝死后,兰陵公主仍按照礼制为夫守孝(守三年)。一年后,王谊觉得兰陵公主还年轻,可以再嫁,便上疏文帝让兰陵公主除服(脱孝)。 这时的文帝正在改革旧制,树立权威。王谊的上疏被弹劾,文帝觉得脸上无光,批评了王谊。王谊本是好心,却挨了一顿批,很是委屈。之后,王谊又被人诬告谋反,文帝查清后赐酒安慰他。他却越想越气,与同样失意的上柱国元谐,说了很多文帝的坏话。这些话后来被人告发,文帝知道后,很不忍心地赐死了王谊。 王谊死后,文帝想让兰陵公主再嫁。此时,兰陵公主的二哥晋王,站出来为妹妹做媒。杨广的妻子出自西梁皇室,有一个弟弟,名叫萧玚,与兰陵公主年纪相仿。文帝和独孤皇后,觉得萧氏品行端正,贤良淑德,她的弟弟也差不到哪去,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就在这个时候,西梁的因病去世。萧玚要为父亲守孝三年,与兰陵公主的婚事也就此耽搁下来。之后,文帝又忙于统一天下,四处征战,兰陵公主的婚事也一拖再拖。文帝统一天下后,觉得女儿的婚事不能再拖,再次为女儿挑选驸马。按理说兰陵公主应嫁给萧玚,但文帝却没有这样做,或许是碍于杨广当时的势力(杨广平陈功劳很大),将女儿嫁给了重臣柳机的儿子柳述。 兰陵公主嫁给柳述后,十分孝敬公婆,柳述也十分宠爱她。柳述得益于兰陵公主,官至吏部尚书。柳述平步青云,难免自得,连权臣杨素都不放在眼里。文帝见他如此嚣张,狠狠地批评了他。经此以后,柳述变得成熟起来,主动向文帝辞官,但文帝还是让他代理兵部尚书。 独孤皇后去世后,文帝也就此病倒,于公元604年去世。杨广为了得到太子之位,在文帝和独孤皇后面前装着一副仁厚恭俭的样子。等他得到皇位之后,真实面目才暴露出来,哥哥被他杀死,弟弟、杨谅被他幽禁。妹夫柳述也没能逃过此劫,被贬官流放至龙川郡。 更致命的是,杨广还让兰陵公主改嫁。兰陵公主对此心如死心灰,对哥哥说:“我死也不改嫁,父皇把我嫁给柳述,我就应。柳述现在被您治罪,我作为他的妻子,也应该被治罪,把我也流放吧!”杨广听后,恶狠狠地说:“你哪也别想去!” 兰陵公主受此打击,又气又怒,最后病倒。死前,兰陵公主向哥哥上表:“我生前没能追随丈夫,死后愿您把我葬在柳家。”杨广看后,不以为然,并未让她如愿,将她葬在洪渎川,连像样的葬礼都没办。柳述在龙川郡呆了几年后,又被贬至宁越,感染瘴毒而死(39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隋文帝与独孤皇后之女杨阿五生平简介,兰陵公主之死
杨阿五是与爱妻之女。她出生时,杨坚尚为重臣,爵封随国公。这个的小女儿在姐妹中排行第五,喜得爱女的杨坚兴奋不已,于是为她取名阿五。 阿五出生前后,之前常欲致杨坚于死地的北周权臣已经被周武帝铲除;阿五的大姐被聘为了皇太子妃;武帝欲吞,一直被排斥打压的杨坚也想趁此有所作为;能干贤淑的独孤夫人这几年又相继为他添了第四子、阿五和幼子杨杰(杨谅)。事业顺利、家庭和美,皇亲国戚随国公杨坚的生活看来颇为顺畅如意。 但阴影很快又笼罩在杨坚头上。因为杨坚相有奇表、气质突出,周武帝腹心臣僚王轨和齐王宇文宪对他起了猜忌,劝周武帝尽早除他,杨坚再度陷入险境。所幸周武帝不以为意,不过在之余,却也把杨坚从定州总管调任至南亳州总管。周武帝倾全国之力吞灭了长期对峙的老对手北齐,为统一中国做准备时,却得病英年早逝,其子即位,是为宣帝。 显赫下嫁 周宣帝一反父亲励精图治做派,荒淫残暴,诛杀了一大批宗室和大臣后,又把目光投向了岳父杨坚。杨坚狼狈不堪,正谋外放试图放保全性命时,长期处于非理性生活状态的宣帝在即位两年后暴病而亡。 这时宣帝之子静帝年方九岁,最高皇权陷入真空。宣帝幸臣刘昉、矫诏引外戚杨坚入宫辅政,试图通过操纵他掌控最高权力 。没想到却被杨坚反制,从而抓住机会把持朝政,安抚住各势力集团,平定了反对势力发难的波及大半个北周国境的三总管军事叛乱,并在一年后取代北周创建。 三总管军事叛变的平定为杨坚树立权威、众人归心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其中司马消难这一路叛乱为北周重臣王谊所破。王谊骁勇善战有胆气,曾遭宣帝打击,又与杨坚是老朋友,立此大功,杨坚与其结成表达信任和感谢。于是,年少的阿五以准公主身份下嫁王谊之子王奉孝。隋杨代周之后,杨阿五封为兰陵公主,王谊进爵为郢国公,隋文帝夫妇亲幸其第以示恩宠,王家一时极其风光。 婚姻受挫 然而,不久之后小驸马王奉孝因病夭亡,兰陵公主按制守孝三年。一年多后,性格粗率的王谊觉得阿五年纪小,不用讲究那么多虚文礼节,便上书文帝请求让公主除服,结果却引发了此后的悲剧,他不幸成为了时代发展的牺牲品。隋文帝虽然发迹晚,但其实是一个胸有大略、目光长远的雄主。他上台之后,逐步开始改革沉弊、创建新制,树立君主权威,开始了一系列中央集权行动,其中意识形态领域是其中重要一环。王谊这道不恰当的上表被御史大夫弹劾,也让隋文帝脸上无光无比尴尬。虽然没有受到责罚,王谊好心却反而挨了批评,不由得内心忿恨。之后王谊又被人告谋反,虽然事后查无此事,文帝赐酒安慰,但王谊越想越气愤,郁结于心愈加不平,并且很快找到了知音。 在新旧时代的转型过程中,和王谊一样,还有一些没有意识到时代变化的往日功臣颇为失意,对当朝和新政表现出极大的不满,王谊和上柱国元谐走得很近,他们自觉功臣居然受到如此打击,文帝实在翻脸无情。情绪到极致时,不免相互抱怨口出恶言,最后被人告发,诸事齐发,按律当死。文帝虽然伤感怆然,但还是赐死了王谊。王谊之悲剧,既包含着皇权与臣权的斗争、又包含着统一与分裂、新体制与旧体制的斗争。 帝后偏怜 兰陵公主的母亲独孤皇后虽然疼爱子女,但对子女的要求也非常严格,而且凡事以身作则。她雅好读书、;尊重优秀传统道德,进退有礼;对丈夫隋文帝也关怀备至、温柔体贴。阿五陪在母亲身边,也养成了知书修礼的好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容貌出落得越来越美丽,仪态高贵大方,性格又非常温婉柔顺,隋文帝对这个小女儿越看越疼爱。 隋文帝虽然在政治上不得不铁腕无情,但于小儿女,也不免有些英雄气短。小阿五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下嫁连姻,结果婚姻受挫、公公又受国法之戮,本来就爱怜小女的文帝夫妇更有愧疚心态,于是下定决心为她再选一门好亲。此时,兰陵公主的二哥,就是后来即位的,封为晋王,他的妃子则是依附北朝的傀儡政权西梁明帝之女。西梁是南朝梁昭明太子的直系后裔,门第极为清贵。晋王妃又婉顺多才,品行端庄,举止优雅,隋文帝夫妇甚是喜爱。晋王杨广和萧妃感情正笃,又怜爱小妹。恰好萧妃有一个弟弟名叫萧玚,尚未婚娶,年龄又和兰陵公主相近,于是杨广就在父皇和母后面前极力撮合这门婚事,文帝夫妇欣然应允。 独孤皇后高兴之余,还劝隋文帝罢掉监视西梁的江陵总管让亲家专制其国。然而此时遭逢萧岿驾崩,按照礼制,萧玚要守孝三年,这样一来,兰陵公主再嫁的事情就被暂时搁置下来了。 杨柳成姻 婚事这一搁置就搁出了隋文帝的。隋文帝夺取政权之初,就把南北混一结束乱世作为自己的使命,只是开皇初北方强势,隋文帝碍于无法分力两线作战,于是南平陈朝的提议暂且搁置起来,国都在江陵的傀儡政权西梁也得苟延残喘。与隋朝友好的国主萧岿去世后不久,突厥也已俯首称臣,隋朝的视线开始投向南方,西梁作为隋朝南方前线开始焦灼起来。开皇七年,隋文帝召梁主入朝,旋即吞并西梁,为平陈之战开了先声。 隋文帝完成统一华夏伟业之时,公主也即将十八岁,婚事再也不能耽搁了。《》记载,隋文帝为爱女婚事召著士韦鼎相看驸马时,驸马候选人多了一个——来自河东家族的柳述。史书没有告诉我们原因,是隋文帝夫妇不够满意萧旸呢,或者隋文帝和阿五本身另有想法呢?已经不得而知了。不过联想到晋王杨广当时作为平陈统帅完成了一统华夏之伟业,声望正隆。隋文帝可能不想他作为亲王声势过大,于是把公主嫁给柳家来平衡皇太子和晋王之间的关系。柳述是隋文帝宠臣柳机长子,同样出身名门世家,聪颖有才干。韦鼎把两个才俊相看一番,给了结论供隋文帝参考:“萧旸有封侯之兆,但无贵妻之相;柳述面相显贵,不过恐怕守不住富贵。”此刻意气风发的隋文帝非常自信:“富我。”于是兰陵公主最终下嫁柳家。 这是一桩很成功的婚事。尚主虽然是一门和皇权攀上关系的美事,不过北朝隋唐时期北方贵族妇女因为家族显赫,出嫁后地位高,作风很强势。虽然独孤皇后一再告诫女儿们要有妇德,兰陵公主的姐姐们在夫家仍然不免骄贵。柳家也许以为会娶回一个得小心供奉的娇贵公主,却没想到这个公主性格温婉,在生活中谦和孝顺,公婆生病时还亲奉汤药。兰陵公主孝顺知礼、妇德备至的美名这么传出来,隋文帝觉得面上非常有光彩,愈发宠爱女儿了。隋文帝给女儿的嫁妆是极其丰厚的。兰陵公主像家族成员一样信仰,她曾经舍宅为寺院,隋文帝还曾赐京师园林为阿五为私宅。 备受宠爱 兰陵公主受帝后之宠让驸马柳述也水涨船高,隋文帝在众女婿中最喜爱和重视柳述。柳述意气风发一路加官进爵,文帝晚年更是升其为吏部尚书。柳述虽然才干精明、公务得当,但父亲已逝、失去人引导节制,又青年得志年少气盛,不免恃宠骄横待人态度不好,甚至连隋朝最重要的老功臣之一、家世极为强盛、隋文帝和皇后的左右臂膀杨素他都敢折辱。杨素出身弘农,天赋极高、能力非凡又个性高傲,位高权重也凌辱过很多大臣,柳述的父亲柳机就被杨素得罪羞辱过。现在柳述可算报得一箭之仇了。老辣精明的隋文帝看在眼里,把女婿耳提面命教育一番,柳述才惊出一身汗,收敛踏实很多。 柳述因为尚主,一路加官进爵。在隋文帝完成了废易皇储之后,为了保持对新太子的威慑制约,文帝又逐渐架空了权臣杨素,并且令柳述担任兵部尚书。已经成熟很多的柳述这回诚恳上表谦虚自己无功,不该担任这样重大的职位。隋文帝也很满意女婿的表现和进步,于是令他先代理兵部尚书,参掌机密。韦云起批评道:柳述没经过大事,只因为他是公主之婿,才身居要职。我恐怕有人议论陛下‘官不选择贤能之人,专选自己私心宠爱的人’,这是不利朝政的事。”文帝告诫女婿:“云起的话是你的治病良药。你可以把他看作老师和朋友。” 直犯天颜 自从文献皇后去世后,受此打击过深的隋文帝再也提不起精气神,已经垂垂老矣。仁寿四年正月,隋文帝来到避暑离宫仁寿宫之后不久,就卧床一病不起,柳述一直陪伴侍疾。到七月份,文帝已经病入膏肓眼看不行了,他特意和百官依依辞别,准备了无遗憾平静地告别人世,结束自己的风云一生,然后静静地与独孤皇后夫妻两个地下相会。但是,史书上记载的一桩桃色绯闻让他的死变得扑朔迷离,也彻底改变了柳述和兰陵公主的命运。《》相关记载如下:“上于仁寿宫寝疾,述与杨素、黄门侍郎元岩等侍疾宫中。时皇太子无礼于陈贵人,上知之,大怒,令述召房陵王。述与元岩出外作敕书。杨素见之,与皇太子谋,矫诏执述、岩属吏。及炀帝嗣位,述坐除名。公主请与同徙,帝不听。述在龙川数年,复徙宁越,遇瘴疠死。” 至尊皇位和隋文帝之死在隋朝诸王之间引发的一系列权力斗争之惨烈毋庸多言,被杀、早逝、杨秀幽禁、杨谅造反失败被幽死。文帝和皇后五子五女、一母同胞,本是一段佳话;结果,在至高权力面前骨肉相残的也是彼此在世界上最至亲之手足。对身在政斗圈之外的兰陵公主来说,诸王不管是谁,都是深深爱护她和她深爱的兄长和弟弟,事实上没有一个真正的胜利者。从前她在父母的庇护下可以让自己相信事情总不会再糟。母亲已经去世,现在,大树一样的父亲也倒下了。父亲的倒下让被权力欲望掌控的兄弟们彻底展现出了阿五所想不到的最狰狞残忍的一面,也许这时她能回想起少年那桩早已朦胧的婚事里公公的结局。 父亲尸骨未寒,大哥被二哥所杀,弟弟杨谅发兵造反,丈夫身陷囹圄,但最可怕的还是暗流里涌动着的关于父亲之死的那一团迷云……这还是她的二哥么?父亲、母亲、兄长、丈夫……生命中的美好全部开始流失,阿五知道,身在帝王家,自己总该直面这一切了。柳述被判流放岭,隋炀帝令她改嫁,一直温柔婉顺的阿五血液里从母亲那里继承到的刚烈倔强爆发了:“要我改嫁就是要我的命,我再也不想见到至尊了,请废黜我的公主封号,让我这个罪妇陪着柳述一起上路吧!”刚刚扫清政敌登上帝位雄心满腹的杨广暴怒:“天下岂无男子,欲与述同徙耶?”阿五:“先帝把我嫁给了柳述,今天他犯罪,我本该连坐,不敢劳动至尊屈法申恩!”杨广愤怒:“你哪都别想去!” 这样一出家族和个人悲剧已经熬干了阿五的精神,那一口气爆发后,她身体迅速垮掉了,临死前对兄长上表:“昔共姜自誓,著美前诗,鄎妫不言,传芳往诰。妾虽负罪,窃慕古人。生既不得从夫,死乞葬于柳氏。”已经无人不畏服的至尊皇帝杨广知道他疼爱的小妹妹这是在用自己的命报复他!《隋书》载:“帝览之愈怒,竟不哭,乃葬主于洪渎川,资送甚薄。” “渊冰厚三尺,素雪复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质迈寒松,是为了乞得君情似我心,还是那颗心本身足够倔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