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诸葛诞诸葛亮的族弟,他是什么下场?部下数百人甘愿为其殉葬

时间:2025-03-2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族弟,因举兵讨伐被灭族,部下数百人甘愿为其殉葬,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汉末的大乱世当中,涌现出数支实力强大的家族,往往在魏蜀吴任何一国占尽要职,历世通显。

在这些显赫的家族中,诸葛亮家族的影响无疑最大,不仅在蜀汉、东吴都有人担任丞相,连两国共同的对手曹魏,都有诸葛家族的人士出任要职,可谓通吃三国、显赫无比。

今天我们要讲的,便是诸葛家族在曹魏分支的“领头人”。

按照《三国志》的说法,诸葛诞是诸葛瑾、诸葛亮兄弟俩的族弟,同为西汉名臣、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

诸葛诞早年的经历在史书上的记载比较简略,我们只知道他起初担任尚书郎,为人严毅威重,有谦退忍让之风。

某次诸葛诞和同僚杜畿在陶河测试船只的性能,不慎遭遇风浪,同时掉进河里。

当虎贲驾小船来救诸葛诞时,诸葛诞却让让他们先救杜畿,结果害的自己昏死过去,很长时间后才复苏。

诸葛诞在担任过几年尚书郎后,因业绩突出被任命为荥阳令,成为一地的父母官。

虽然能力很强,但因为族兄诸葛瑾、诸葛亮在东吴、蜀汉任职的关系,难免会遭到曹魏集团的猜忌,所以仕途升迁一直被压制,长期郁郁不得志。

这种糟糕的情况,直到诸葛亮死后才有所改观。

到了期间,诸葛诞在朝中已先后担任过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等职务,并与散骑常侍夏侯玄(侄孙、大舅哥)及尚书郎邓飏等人关系要好,经常一起唱和往来。

不久,魏明帝因讨厌夏侯玄、邓飏等人沽名钓誉、追求浮华的性格,便将他们免职下放,而诸葛诞作为二人的好友,同时也被罢官。

诸葛诞被免官后蛰伏了一段时间,终于又在齐王在位时强势复出。

曹芳即位后,大将军执政,重新用表弟夏侯玄并委以重任,而夏侯玄随即又援引好友诸葛诞、邓飏入朝。

诸葛诞凭借着夏侯玄、曹爽的提携,一路升迁,逐渐做到昭武将军、扬州刺史的高位。

高平陵之变后,大将军曹爽一家被灭族,邓飏同时遇害,而司马懿父子则执掌曹魏大权。

此时,作为曹爽一党的夏侯玄、诸葛诞两人因表现出合作的态度,被暂时免于处罚。

不久,不甘附逆的太尉王凌、镇东将军在淮南接连起事,诸葛诞主动请缨参与平叛,因战功升任征东大将军,封高平侯,镇守淮南,成为统镇东南的军事主帅。

然而就在诸葛诞到达仕途顶峰之际,却传来好友夏侯玄被司马师所杀的噩耗。

诸葛诞既悲且惧,同时担心自己会步两位好友的后尘,于是开始在淮南收买人心,又蓄养数千死士自保。

公元257年,大将军司马昭拜诸葛诞为司空,并命其入朝辅政。

诸葛诞很清楚司马昭这招“”计的真实用心,于是在接到诏令后马上打出讨伐逆贼的名义,在淮南发动兵变,并引吴军为援。

然而对于诸葛诞的反叛,司马昭早有准备,于是在淮南叛变的消息传入朝廷后,司马昭马上便挟持魏帝亲征。

司马昭的军队来势之快、之猛,令诸葛诞阵脚大乱,所以很快便被包围在寿春城。

次年,粮尽援绝的寿春城被司马昭的大军攻陷,诸葛诞兵败被杀,同时被诛夷三族,唯有长子因在为人质获免。

至此,诸葛家族在曹魏支系几近灭门。

司马昭虽然将诸葛诞灭族,但同时也清楚他在淮素深得民心,为消除这种影响,只能用的方式来制造恐怖气氛,使当地民众不敢再怀念诸葛诞。

于是在寿春城破后,司马昭便下令在闹市中将俘获的数百名诸葛诞部众集体处斩。

在行刑时,司马昭特意命令将这些人排成一列,每斩首一人后便招降下一人,以求看到某个“软骨头”屈膝投降的场面。

然而让司马昭失望的是,这些俘虏自始至终都无一人投降,全部昂然受刑。

不仅如此,这些人在临刑前,无不悲壮地大喊道:“为诸葛公死,不恨!”场面之悲壮,令见者动容(诞麾下数百人,坐不降见斩,皆曰:“为诸葛公死,不恨。

”其得人心如此。

见《三国志》)罗贯中在《》中也满怀悲壮地记载过此事,并赋诗道:忠臣矢志不偷生,诸葛公休(诸葛诞字公休)帐下兵,《薤露》歌声应未断,遗踪直欲继田横!” 至于诸葛诞家族唯一生还“独苗”诸葛靓,其在乃父遇害后的表现也令人同情。

诸葛靓少时与司马昭的长子相善,因父亲起兵时被派往东吴做人质才幸免于难。

在东吴灭亡后,诸葛诞便逃到姐夫、琅琊王司马伷(司马昭异母弟)的家中。

武帝司马炎获悉后亲自去探望诸葛靓,结果被拒。

事后,不甘心的武帝又多次征召诸葛靓为大司马、侍中,又接连被拒,自始至终都没能再见昔日好友一次正脸。

武帝无奈之余,最后只能放诸葛靓回到家乡安度余生。

诸葛靓回到老家后,虽然并不阻止俩儿子出仕,但他自己却坚决不肯侍奉司马家。

不仅如此,诸葛靓因为晋室与他有杀父之仇,所以终身不肯面向洛阳方向而坐,至死都是如此,此举被时人称为至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仅仅是为失街亭吗?

平定南中之后,又经过两年准备,公元227年冬天,就带领大军驻守汉中。因为汉中接近魏、蜀的边界,在那里可以随时找机会进攻魏国。离开成都的时候,他给后主上了一道奏章,要后主不要满足现状,;要亲近贤臣,疏远小人;并且表示他决心担负起兴复的责任。这道奏章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出师表》。网络配图 过了年,诸葛亮采用声东击西的办法,传出消息,要攻打郿城(今陕西眉县),并且派大将带领一支人马,进驻箕谷(今陕西褒城北),装出要攻打郿城的样子。魏军得到情报,果然把主要兵力去守郿城。诸葛亮趁魏军不防备,亲自率领大军,突然从西路扑向祁山(今甘肃礼县东)。 蜀军经过诸葛亮几年严格训练,阵容整齐,号令严明,士气十分旺盛。自从死后,蜀汉多年没有动静,魏国毫无防备,这次蜀军突然袭击祁山,守在祁山的魏军抵挡不了,纷纷败退。蜀军乘胜进军,祁山北面天水、南安、安定三个郡的守将都背叛魏国,派人向诸葛亮求降。那时候,魏文帝已经病死。魏国朝廷文武官员听到蜀汉大举进攻,都惊慌失措。刚刚即位的(音ruì)比较镇静,立刻派带领五万人马赶到祁山去抵抗,还亲自到长安去督战。 诸葛亮到了祁山,决定派出一支人马去占领街亭(今甘肃庄浪东南),作为据点。让谁来带领这支人马呢。当时他身边还有几个身经百战的老将。可是他都没有用,单单看中参军。 马谡这个人确是读了不少兵书,平时很喜欢谈论军事。诸葛亮找他商量起打仗的事来,他就谈个没完,也出过一些好主意。因此诸葛亮很信任他。但是刘备在世的时候,却看出马谡不大踏实。他在生前特地叮嘱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能派他干大事,还得好好考察一下。”但是诸葛亮没有把这番话放在心上。这一回,他派马谡当先锋,王平做副将。马谡和王平带领人马到了街亭,张郃的魏军也正从东面开过来。马谡看了地形,对王平说:“这一带地形险要,街亭旁边有座山,正好在山上扎营,布置埋伏。”网络配图 王平提醒他说:“丞相临走的时候嘱咐过,要坚守城池,稳扎营垒。在山上扎营太冒险。”马谡没有打仗的经验,自以为熟读兵书,根本不听王平的劝告,坚持要在山上扎营。王平一再劝马谡没有用,只好央求马谡拨给他一千人马,让他在山下临近的地方驻扎。张郃率领魏军赶到街亭,看到马谡放弃现成的城池不守,却把人马驻扎在山上,暗暗高兴,马上吩咐手下将士,在山下筑好营垒,把马谡扎营的那座山围困起来。 马谡几次命令兵士冲下山去,但是由于张郃坚守住营垒,蜀军没法攻破,反而被魏军乱箭射死了不少人。魏军切断了山上的水源。蜀军在山上断了水,连饭都做不成,时间一长,自己先乱了起来。张郃看准时机,发起总攻。蜀军兵士纷纷逃散,马谡要禁也禁不了,最后,只好自己杀出重围,往西逃跑。王平带领一千人马,稳守营盘。他得知马谡失败,就叫兵士拼命打鼓,装出进攻的样子。张郃怀疑蜀军有埋伏,不敢逼近他们。王平整理好队伍,不慌不忙地向后撤退,不但一千人马一个也没损失,还收容了不少马谡手下的散兵。网络配图 街亭失守。蜀军失去了重要的据点,又丧失了不少人马。诸葛亮为了避免遭受更大损失,决定把人马全部撤退到汉中。诸葛亮回到汉中,经过详细查问,知道街亭失守完全是由于马谡违反了他的作战部署。马谡也承认了他的过错。诸葛亮按照军法,把马谡下了监狱,定了死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诸葛亮天纵奇才 却因何失误连续五次北伐失败?

为中兴、再造炎汉,连续五次北伐。可惜大势在魏,即使诸葛亮是天下英才也没有办法扭转大局。只能用主动进攻代替消极防守,借此延续国祚。 北伐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战略、战术都有问题。 荆州,十三州里人口最多,有六百多万。其中,南阳一郡就有二百四十万,几乎等于关中加洛阳。南阳郡治宛城商业发达,时期就已经闻名天下。除此之外,荆州控遏巴蜀、联系吴越,是南方第一等要地。网络配图 河北地区临海靠山、土地广阔、人烟密集,发展潜力极大。起家于河北、定都在洛阳,使得这里得到充分开发。即便汉末屡遭战乱,河北地区的恢复速度依然比其他地方快。河北以冀州为核心,是整个天下土地最肥沃的地方。集团以这里为大本营,更是把自己的封国放在这里。 关中,内有秦川沃土,外有四塞险要,加上对华北。因此,一直都是帝王基业。周天子借此成为天下共主,秦国以此对抗东方六国,凭借这里统一天下。 诸葛亮在战略上的失误就是为了“联吴抗魏”而放弃荆州。这意味着北伐远离曹魏腹心,意味着战争变成拉锯。 从荆州出兵,能对曹魏腹心构成直接威胁。荆州与中原之间只隔着一个南阳盆地。而且物资转运方便,不仅一路平原,还可以利用汉水。此外,还可以掌握战争主动权,既可以进攻洛阳,也可以威胁关中。 出汉中远不如出荆州方便。东汉末年,关西总人口不足百万,粮食物资需要关东转运。所以,即使占领这里,也只能取得地利,支撑不了诸葛亮统一。为什么曹操宁可死磕孙刘,也不愿完全统一北方,就是不想把资源浪费在这里。 要从荆州出兵,与东吴的关系绕不过去。荆州在扬州上游,东吴方面没有险要可以依托。所以,不论怎么分割,都不可能接受。 这种情况下,蜀汉想要保留荆州,更加需要占领南阳。南阳盆地与东汉中接壤、在长江以北、自成一体,只要防守宛城、襄阳,就可以同时阻挡曹孙。 兵法上强调,正面交战来稳定局势,出奇兵来取得胜利。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都符合这一原则。如果完全没有风险,那就不是战争了。网络配图 诸葛亮在战术上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保守。焦点集中在的“子午谷”谋划。 诸葛亮首次北伐对曹魏造成的威胁仅次于襄樊之战。当时,蜀汉南中六郡叛乱,兵力被牵制在南方,与孙权的关系也没有修复,曹魏放心将主力调去东线。诸葛亮偏偏就在平定南中后出兵关中,于是形势大好。 这时争议出现了,魏延主张走子午道、直扑长安,诸葛亮坚持先取陇右再谋关中。仔细考量一下,魏延是豪赌,诸葛亮是持重。 关中东西狭长、南北缺乏纵深、险要全在外围,因此,只要长安失守,其他地方就能不战而下。汉中与关中之间有四条道路,子午道离长安最近。但是,魏延的谋划太险,只要任何一个步骤出错,五千精兵就会被葬送。 陇右位于青藏高原边缘,对关中居高临下。占据这里,就能对关中构成致命威胁。西汉末年的隗嚣,末年的薛举,都是借助地利与制霸一方。不过,正是因为威胁太大,刘秀、李渊都是不惜一切代价打下去,最终平定陇右。网络配图 魏延谋划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方便抢占潼关。东汉末年,潼关取得函谷关,成为关东、关西的分界,并且更加险峻。前有曹操借此遏制关西群雄,后有金国以此阻挡蒙古铁骑。即使诸葛亮攻占陇右、杀入关中,依然会被阻挡在潼关城下。 既然最好的机会错过了,那么后四次北伐自然就了。夺取武都和阴平、遮蔽汉中外围关卡,已经是诸葛亮最大的收获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