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清初著名天文、数学家梅文鼎生平简介,轶事趣闻

时间:2025-03-2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梅文鼎生于明六年(1633年)3月16日,因自幼聪颖,儿时便随父并塾师罗王宾仰观天象,遂能了解运旋大意,9岁熟五经,通史事,有“神童”之誉,14岁入县学,15岁补博士弟子员(中秀才),以后屡应乡试不第。

20岁时结婚,接着祖父与父亲相继去世,在既要养儿育女,又要守孝的日子里,梅文鼎就再也没有时间去忙于举业了。

清十七年(1660年),27岁的梅文鼎从同里倪观湖学习历书《交食通轨》,发现书中立法之故,并为其订讹补缺,撰《历学骈技》2卷,后增至4卷。

倪师“叹服”,认为“智过于师”。

从此,梅文鼎坚定了研究历算之学的志向。

清元年(1662年)开始向倪正学习《大统历算交食法》并订正其讹误。

康熙八年至十六年间,梅文鼎与方中通在金陵(南京)四度相晤,交谊深厚,每次都讨论辩难中西数学问题;其后又有多次书信来往。

梅文鼎为方中通所撰算书《数度衍》作序;方则为梅著《中西算学通》作序。

参与《方程论》讨论,并为之撰序的学者还有潘来、孔兴泰和袁士龙等。

康熙十一年(1672年),梅文鼎撰成第一部数学著作《方程论》。

康熙十二年(1673年)梅文鼎应施润章之请,撰《宁国府志分野稿》《宣城县志分野稿》各1卷,后又应皖江陈默江太史函请,撰《江南通志分野拟稿》1卷。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奉馆诸公之召,梅文鼎到达北京,广交学者名流,如昆山徐乾学、大兴刘继庄、武进杨道声、鄞县万斯同、太原阎若璩,以及安溪李光地等。

梅文鼎关于历算的宏论,使史局为其精确,一时名声大振,于是京城各公,都想见梅先生,有的学生想跟其学习,而书说也逐渐流传宫中。

梅文鼎在北京、天津前后有5年时间(1693年南还),曾撰《明史历志拟稿》3卷。

然而由于台官的“畏忌”,他又素性恬淡,始终没有进入“史局”,只是在李光地家和天津等处,设馆授徒和研究学问而已。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梅文鼎应李光地之邀,将其研习天文历法心得以问答形式撰成一书,取名《历学疑问》。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帝南巡至德州,抚臣李光地进所刻梅文鼎《历学疑问》3卷,康熙十分赏识,带回宫细阅。

次年春,康熙将御笔批阅过的本子发还李光地,说:没有错误,只计算方法还没有准备好。

是年梅文鼎再次应李光地之请,携弟弟尔素,儿子以燕、瑴成至保定下榻李光地官署中,一方面教授子弟和青年学者,一方面校订所著《弧三角举要》等书,准备付刻。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农历闰四月,康熙帝于南巡途中,在德州运河舟中3次召见梅文鼎,临行时亲赐“积学参微”四字给以褒奖。

越明年,又征召其孙梅珏成入内廷蒙养斋学习历算。

梅文鼎70岁时撰《勿庵历算书目》1卷,介绍他所著书的内容梗概和写作缘起。

晚年他还在家乡孜孜不倦地整理校订平生所著各书,以备刊印。

康熙六十年(1721年),梅文鼎卒于家乡宣城,时年89岁。

康熙帝特命江宁织造曹为之治丧事,营墓地;墓在柏枧山口外的达村(俗称荷花塘)。

巧对对联 梅文鼎的研究成果得到世界承认后,当时的高兴地先后两次诏见了梅文鼎。

诏见时康熙十分高兴,“赐坐、赐食,夜分乃罢。

”赐他做官,梅文鼎婉言推托说“年老不可受。

”最后康熙皇帝面赐御墨,御笔所题诗扇,“以荣其归”。

自此,梅文鼎载誉回到故乡宣城。

梅文鼎如此殊荣而归,地方官府自然要上门道贺,以示嘉奖和关爱。

当时的宣城,属安徽省徽宁道。

于是省道台派一位林大人来宣城向梅文鼎祝贺,宣城的名流雅士自然也纷纷前往恭迎。

当天还特邀梅文鼎赴宴。

次日,这位林大人又兴趣极浓地邀梅文鼎一道游览宣城名胜,观赏宣城十景。

他们饱览了“敬亭烟雨”奇景后,又去欣赏了“麻姑晓日”的麻姑山和洪林桥的风光。

当日暮归府中,林大人在宴席上对梅文鼎说:“宣城自古为江南名邑,山水如画。

今我身临其境,果然名不虚传。

定九兄,今日我亲眼看到了‘麻姑身穿红绫’也!我太高兴了!那明日一天,我们又看宣城哪一景呢?” 梅文鼎听其话音,便知道这是林大人将麻姑山和洪林桥两个地名即兴吟出了一句上联来,现在就是点名要我应对一句下联来配对。

梅文鼎想,对好此下联必须选出宣城的两个地名。

这两个地名还必须有‘宣城十景’中的一景。

更重要的是,他要求两个风景点,“明日一天”都必须看到。

谁知梅文鼎略加思考后,便脱口吟出“明天去看‘行郎头戴乌纱’吧!”林大人一听非常吃惊,心想:“啊,梅文鼎既通数学天文,也会吟诗作对呀?!”便忙问:“怎么走?看哪两个地方,哪一景?”梅文鼎胸有成竹地说:“出城西门十里过乌纱铺,再行五十里,到青弋江……看宣城十景中的‘行廊寒雪’!”在场的文人雅士们都轻声念道:“‘麻姑身穿红陵’,‘行郎头戴乌纱’。

‘麻姑晓日’对‘行廊寒雪’‘洪林桥对乌纱铺’!”突然,大家异口同声地鼓掌称赞道:“对得好!对得巧!”也有人捧场说:“两位大人此对,乃我宣城的妙对,绝对矣!”从此,在宣城就传下了梅文鼎巧对赞宣城的佳话。

结交卿相 嘉鱼县县令李鼎征有个哥哥,名叫李光地,是个了得的人物。

李光地(1642~1718),泉州安溪人。

他的父亲是个将军。

李光地是康熙九年(1669年)进士,从此跻身翰林,虽然屡遭同僚弹劾,但最终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他因为政绩显著,康熙皇帝曾先后三次授匾给他,是康熙南巡时重要的身边侍臣。

他从康熙三十七年(1697年)被任命为直隶巡抚开始,一直是康熙皇帝很器重的大臣,与康熙“情虽君臣”,但“义同兄弟”。

李光地虽身居要位,但对自然科学十分感兴趣,而且在算学和天文历法领域都有相当深的造诣。

这可能与当时传教士学术以及康熙皇帝痴迷于自然科学有关。

他弟弟出资为梅文鼎刻印《方程论》的事,他不可能不知道。

就在他弟弟为梅文鼎刻印《方程论》的一年后,梅文鼎应主修《明史》官员的邀请,北上京城,参与修订《明史》中的“历志”部分。

梅文鼎到京后,受到李光地的热情接待,他让梅文鼎就住在他家。

这使梅文鼎感激不已,这倒并不是因为李光地是个大官,而是因为有很多当时一流的科学家经常出入相府,这使梅文鼎也有了交流的机会。

梅文鼎以极厚的学说功底,参引历史上有记载的72家历书,检校得失,指出了《明史·历志》稿本中的多种谬误,使得编纂者低首心折,大为震惊。

一些士大夫将自己的子弟送到李府,拜梅文鼎为师。

李府一时门庭若市。

由于登门求教的人太多,李光地建议梅文鼎写一些有关历算和算学方面普及型的读物,使一般读者看了就能“入得门津”。

梅文鼎觉得有道理,就先写了一本《历学疑问》,由李光地作序,刊行于世。

谁也没想到,这本意在普及“历学”的小册子,却改变了梅文鼎的家世与命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代表作有《恶之花》。夏尔·波德莱尔是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先驱,在欧美诗坛具有重要地位,其作品《恶之花》是十九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诗集之一。从1843年起,波德莱尔开始陆续创作后来收入《恶之花》的诗歌,诗集出版后不久,因“有碍公共道德及风化”等罪名受到轻罪法庭的判罚。1861年,波德莱尔申请加入法兰西学士院,后退出。作品有《恶之花》、《巴黎的忧郁》、《美学珍玩》、《可怜的比利时!》等。 法国诗人。1821年4月9日生于巴黎。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继父欧皮克上校后来擢升将军,在第二帝国时期被任命为法国驻西班牙大使。他不理解波德莱尔的诗人气质和复杂心情,波德莱尔也不能接受继父的专制作风和高压手段,于是欧皮克成为波德莱尔最憎恨的人。但波德莱尔对母亲感情深厚。这种不正常的家庭关系,不可避免地影响诗人的精神状态和创作情绪。波德莱尔对资产阶级的传统观念和道德价值采取了挑战的态度。他力求挣脱本阶级思想意识的枷锁,探索着在抒情诗的梦幻世界中求得精神的平衡。在这个意义上,波德莱尔是资产阶级的。1839年,波德莱尔通过了毕业会考。他向往过“自由的生活”,要去当作家。他,大量涉猎文学作品,来往于青年画家、文学家之间,并被浪漫主义这“美的最新近、最现代的表现”所征服。 1841年,夏尔·波德莱尔被送出国旅行和巴黎文人艺术家交游,过着波希米亚人式的浪荡生活。原目的地为加尔各答,中途在毛里求斯等地停留,他拒绝继续旅行,与1842年2月15日回到法国,继承了父亲的10万法郎。1845年.波德莱尔发表了画评《1845年的沙龙》,以其观点的新颖震动了评论界。1848年巴黎工人武装起义,反对复辟王朝,波德莱尔登上街垒,参加战斗。1851年,发表《酒与大麻精》。9月,发表散文诗《酒魂》。1852年,波德莱尔的创作进入高潮。他先后发表了二十多首诗,十余篇评论和大量译著。1855年,以《恶之花》的标题发表18首散文诗。7月,发表第一批散文诗《夜色朦胧》和《孤独》。1857年6月25日,诗集《恶之花》出版。奠定波德莱尔在法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这部诗集问世时,只收100首诗。1861年再版时,增为129首。以后多次重版,陆续有所增益。1864年2月7日和2月14日,在《费加罗报》上发表6首散文诗,标题为《巴黎的忧郁》。4月24日,夏尔·波德莱尔到达比利时的布鲁塞尔。5月~6月,在比利时做演讲,朗诵自己的诗作。尽管他厌恶这个国家和比利时人,他还是在比利时一直住了两年。1866年3月15日,夏尔·波德莱尔昏厥。3月22日~23日,他的病情恶化。3月30日,他右半边身体瘫痪。3月31日,《新恶之花》发表。7月2日,波德莱尔被送回巴黎。1867年8月31日,夏尔·波德莱尔死。9月2日,夏尔·波德莱尔被安葬在蒙巴纳斯公墓。1869年遗著《巴黎的忧郁》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司马迁《史记》中一个著名的预言 它预言了秦国的统一

的统一是中华文上最重要的历史节点之一。中国和外国历史学家在这一点上没有什么区别。关于秦王朝为何结束了数百年的混乱,开了中国文明的新篇章,历史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包括发展经济、改革、地理环境、社会变迁等等。角度,但很少有特别的讨论,也就是说,人们。心脏在跳动。 《》中曾四次明确地提到一个著名的预言。据说这个预言预言了秦朝的统一。 这一预言是周太史炎提出的,但汉太史统帅司马迁却记载了这一预言。司马迁对历史的态度很有意思。第一次是在《周奔驰》中,周立旺两年(公元前374年),周太时严对说,“周初与秦国一起告别,没有五百年的复合,加上十七年的历史与世界霸权接轨。” 秦贤巩形象 第二次是在秦本继,秦晓巩十一年,仍然是同一个人,同样的话。第三遍是《史记·冯禅书》,第四遍是《史记··韩非列传》,所以有些人简单地认为这里的《太史言》就是老子,虽然有不同的看法,但是连续四次准确地记录了这句话,可以看出司马迁的意思是Xr平凡的 这句话的前半部分是回顾,所谓“周初与秦合肥不同”,说秦国的建立是从周小王妃子在“秦国”作为“附庸”的,这是一种很低级的封建制度,但秦国是在是基础,周代的首都是Fenghu,也就是今天的西安、陕西省、秦人居住在Bawei。是的,在今天的甘肃,它担负起保卫王室、抵御西方戎地的角色。 西周被狗戎毁后,周人的老土被Rong Di占领,周萍王迁东Luoyi,由秦翔巩护送。为了表达谢意,派落入容铎手中的周元去攻占秦人。这是一个“团结和分离”。 电视剧《伟大的Qin Empire的崛起》:周的国王秦朝翔实现了周和秦的结合。 “五百杂”是指东周王朝东迁(公元前779年)五百年后,东周王室逐渐衰落,最终分裂为西周王朝和东周王朝。. 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7年,公元前238年是秦统治的第九年。今年,秦国王赵正掌管自己的事务。他一上台,就平息了妻子的反叛,肃清了维的势力,垄断了政权,实现了政权的颠覆,秦国统一的帷幕慢慢拉开了。这是“他十七岁,霸主退出了。” 秦世皇画像 这个预测的准确性简直太可怕了。然而,在历史学家看来,这种预测是否存在并不重要。真正值得注意的是,它反映了人们在长期的动荡和战争中求统一中华文明的真挚情感,反映了以来逐渐形成的统一理论。时期。而倡导,这是秦统一幕后的幕后推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