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这是毛家大爹最有名的词《沁园春.雪》中的一句,可见大爹对、是极其推崇的。

其实,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对汉武帝的评价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雄才大略,拓土开疆或曰击溃匈奴”;一种则是“,穷奢极欲或曰穷兵黩武”。
这两种截然不同评价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司马光著述的《》。
《资治通鉴.汉纪十四》是这样记载的:“赞曰: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
孝武(即汉武帝)初立,卓然,表章《六经》,遂略咨海内,举其茂俊,与之立功。
……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臣光曰: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
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无异于秦始皇几矣。
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在这段文字中,班固称赞了汉武帝的雄才大略,而司马光却是这样评论汉武帝的: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等,与秦始皇几乎相同,而秦亡,汉却兴,是因为孝武能尊崇先王之道,知道应该遵守什么。
尤其是晚年能改过,所托的顾命大臣等得力,才避免了亡秦之祸。
窃以为,司马光之言之所以准确,从的《.平准书》中也可以看出来。
《史记.平准书》是一篇“食货志”,内容关系百姓吃穿、国家用度、土地、徭役、赋税、经济、政策等等。
从“食货志”中最容易看到政府对人民实行的是仁政还是暴政。
国与民,好比是天平的两端,两端保持平衡了,便基本上实行的是仁政。
如果老百姓这一端失衡了,便是暴政。
从《史记.平准书》里看,汉武帝行使的不是仁政。
因为他穷兵黩武,好大喜功,耗尽民脂,又变本加利搜刮民财,横征暴敛过犹不及,使国家成了一架敛财的机器,而百姓的血汗却被这架机器榨干了。
《史记.平准书》中记载:汉初,国家实行黄老“无为而治”的养民政策。
到文、景之时,国家安定,百足;京城积聚的钱币巨万,以致库府中穿钱的绳朽烂了;天下粮食到处都堆得满满的;太仓中的粮食,大囤小囤如兵阵相连,有的露积在外,都腐烂不能食用了。

街坊百有马,阡陌之间更是骡群;居住里巷的普通人也能吃上膏粱肥肉,做吏胥的老死也不愿改任,做官的以官职为姓氏名号……真可谓“”,太平盛世。
但到了当,财政状况急转直下。
先是对南越和闽南用兵,江淮一带骤然动荡不安,耗费巨大。
接着开拓西南夷,凿山通道千余里,致使巴蜀一带百姓疲惫。
向东开凿通往沧海郡的道路,人工费用与开拓西南夷相等。
在北边与匈奴的战事逐渐扩大,军需大增。
又调发十多万人修筑并守卫新拓展的朔方郡,因水陆运输的路程极辽远,自崤山以东的百姓都要承受这个负担,耗费数十万至百亿,国库都空虚了。
由是,便开始卖官鬻爵。
捐献财物的就可以补充官额,能出钱的就可以免刑,交纳羊群的可以做郎官。
连年对匈奴作战,先是派大将军以十余万兵力出击匈奴右贤王,获敌首级及俘虏一万五千人;二次再派卫青出击匈奴,获敌首级及俘虏一万九千人。
汉武帝出手大方,立功者赏赐黄金共达二十多万金。
投降的数万匈奴也得到了厚赏,吃喝拉撒全由大汉政府统管。
由于战事耗费巨大,倾尽库藏钱币和赋税收入,仍不足以供应战争的消耗,于是再行卖官鬻爵。
武功爵每级价十七万,共值三十多万金。
武功爵最高可至乐卿,更大者甚至可封侯或封卿大夫。
有了钱粮,又派骠骑将军再次出击匈奴,获敌四万首级。
匈奴浑邪王率众数万人投降,大廷调拨两万辆车迎接,到了都城长安,连同有功将士一并赏赐。
这一年的开支高达一百多亿。

从前的水利工程白耗钱财不说,政府又要修通汾水与黄河的渠道,征数万人上工;因渭水船运水渠曲折绕远,便要从长安到华阴开凿一条直渠,又征数万人上工;朔方也要开凿水渠,再征数万人上工;各条渠道修了两三年还未完工,耗费却在数十亿。
为了征讨匈奴,必须大量养马,带到长安来喂养的马就多达数万匹,关中养马的士卒不足,就从附近诸郡征调。
投降的胡人都靠政府供给衣食,政府财力不足,汉武帝亲自节约,降低膳食标准,解下乘舆上的马匹,拿出皇宫的储蓄,去供养他们。
偏又遇上灾年,崤山以东的七十多万灾民要迁徙到函谷关以西或朔方以南的地区去,耗资以亿计。
国库告罄。
再加上修昆明池;做柏梁台、广苑囿;访仙求道,泰山封禅,其花费不可胜计…… 如此折腾,国库枯竭,于是就在钱币上做文章。
用白鹿皮一尺见方,饰以绣文,制成“皮币”;把银与锡合在一起冶炼成“白金”。
皮币实则是一种脱离价值规则的空头支。
这两种货币都不能凑效,又全面禁止郡国铸钱,只有上林苑所属的三官才能铸钱。
从前郡国所铸的铜钱全部作废销毁,铜则上缴国家。
由是,老百姓手里的铜钱,一夜之间全部变成了废铜。
汉武帝的好大喜功,不仅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且对国家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完全断送了由他爷爷和他爸爸创建的“文景之治”的大好局面。
国家垄断经营,加重赋税,让大批商人破产,简直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几使大汉王朝趋于亡秦之势。
综上所述,足以证明,司马光对汉武帝的评价是准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政敌的妻女的?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2300多名妇女陪侍:洪秀全如何在美女包围中灭亡
从兴起到衰亡,其速度之快和时间的短促,是历史上罕见的。这场狂飙式的运动,潮起潮落,又同妇女地位在运动中的升沉息息相关。 关于妇女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有句名言:"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列宁更进一步指出:"从一切解放运动的经验来看,革命的成败取决于妇女参加解放运动的程度。"以此对照太平天国"其兴也勃,其衰也忽"的过程,与妇女地位在运动中突升骤沉特别是对妇女运动从提倡到摧残,是会受到一些示的。 一、江山争半壁美人占一群 太平天国的领袖人物洪秀全,从1843年6月创立拜上帝教起,即以"天下多男子全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的平等思想作号召,广泛发动群众特别是农村贫困劳动妇女参加,在拜上帝要发源地广西桂平县鹏隘山区曾经涌现出以杨云娇为首的许多妇女积极分子,与启蒙者冯云山并肩活动,流传有"男学冯云山,女学杨云娇"的民谣。由于通过妇女深入广泛地发动群众,仅用七年半时间即于1851年1月胜利地发动了势成燎原的金田起义。起义时有一首民谣形容妇女参加运动的盛况:"姊妹亲,同个房睡共口针,如今姐随洪杨去,妹也跟随一路行!"洪秀全 在起义初期,太平军有妇女单独组成的女军,与男军一起雄赳赳、气昂昂地走上前线,遵从洪秀全"男将女将尽持刀,同心放胆同杀妖"的旨令,奋勇作战。直到武汉仍然男女同职同官:"贼妇亦有伪职,与伪官相等,间尝出战,红绡抹额,颇矫健。"攻克南京以后东征时,女军仍充前锋,女将娘率领女军首先攀登占领镇江城,当时有人作诗咏赞苏三娘和她从广西带来的赤脚女兵英姿:"绿旗黄女元戎,珠帽无龙结束工;八百女兵都赤脚,蛮衿扎裤走如风!"更有甚者,天朝举行第一次考试时,有史以来特为妇女参加考试设立女科,拔取了女状元、女进士等,把妇女地位推上顶峰。 二、不问朝政耽于女色十一年 在胜利中,以天王洪秀全为首的领导集团满足于半壁江山到手,认为大局已定,要关门当太平天子,把同打江山的妇女转为供自己淫乐。在攻克南京前17天,天王即从芜湖江面龙舟上突然颁发一道严分男女界限的诏令:"女理内事,外事非宜所闻"。并用四个"斩不赦"限制身边妇女与外界联系。攻克南京后入城时,跟随天王的妇女都纱巾蒙面,进入天王府即被禁锢,与外界完全隔绝。 洪秀全早就梦求后妃成群的帝王宫廷生活。他创立拜上帝教时就自言在天上有一房正月宫娘娘,把他的妻子称为又正月宫;金田起义时他即选美纳妃15人;一年后在广西永安围城中:"洪秀全耽于女色,有三十六个女人。"随军打出广西后,虽经蓑衣渡大败仗,但到湖南道州又纳何贡生"进献四人";占湖北武昌后,"首逆称选妃,使民间女子往阅马厂听讲,至则选十余龄有殊色者六十人";进入天京小天堂后又征选更多美女。 据史载,天京天王府"其中约有妇女千百,男贼仅洪逆一人,其中淫恶可知也"。至于具体人数,《江南春梦笔记》中分类评列,讲王后娘娘下辖爱娘、嬉娘、妙女、姣女等16个名位208人;24个王妃名下辖姹女、元女等7个名位共960人,两类共计1168人属妃嫔;另有服役的女官,以二品掌率60人各辖女司20人,合计为1200人。各项人数加起来,总计有2300多名妇女在天王府陪侍天王。 洪秀全从41岁进南京城至52岁自尽,在美女丛中生活11年,从未走出天京城门一步,既不上马杀敌,也不过问朝政。这时他正值壮盛之年,并且体格健壮,但11年仅颁发过25篇诏书,而且1854年至1858年是空白,5年竟然未发一诏。连也感到奇怪:"洪逆深居简出,从无出令之事。""杨逆具奏请朝觐,洪逆每批:勤理天事便是朝允也。" 洪秀全一方面不问朝政,一方面则费尽心计与后妃娘娘们作文字游戏。从1857年太平天国刊印颁行的经典官书之一《天父诗》看,所收选的500首诗文,除起义初期假托天父帮助洪秀全排解后妃纠纷的24首口述诗文外,另外476首都是洪秀全进入天京初期三年中写给后妃的夫权独白。他对朝政不发令旨,对美人却平均三四天写一首诗,可见其爱美人胜过江山。 这些妇女陷入后宫,早晨为天王"洗身穿袍统理发,疏通扎好解主烦,主发尊严高正贵,永远威风坐江山!"向天王参拜:"朝朝穿袍钟锣响,响开钟锣尽朝阳,后殿此时齐呼拜,前殿门开来接光!"拉着金辇陪天王游御苑:"苑内游行真快活,百鸟作车声。"给天王按摩肚子却不得碰着胡须:"小心弯远须顾须,悠悠轻轻摸挨脐!"拨扇驱蚊:"日夜拨扇扇莫停,莫拨榻底要记清!"捧茶拿痰桶:"捧茶不正难企高,拿涎不正难轻饶!"从这些诗可以看到天王小朝廷的威严和荒淫。 三、从姊妹群到王家奴 生活在千百个美女丛中的天王洪秀全,嫌那些从广西跟来征尘未净的老姊妹们粗鲁、脏污。听见有人高声说话,他便写诗斥责:"娇娥美女娇声贵,因何似狗吠城边?"看见有人束手缩脚,他训斥:"耕田婆有耕田样,天堂人物好威仪,尔们想做真月亮,到今还不晓提理!"见有人不会刷牙、敷粉、洒香水,他用刻薄的语言讽刺挖苦:"跟主不上永不上,永远不得见太阳!面突乌骚身腥臭,嘴饿臭化烧硫磺!" 洪秀全毫不掩饰喜新厌旧的情绪:"一眼看见心花开,大福娘娘天上来;一眼看见心火起,薄福娘娘该打死!"他为那些可怜的薄福娘娘们规定了几项杖责戒律:"服事不虔诚一该打,硬颈不听教二该打,起眼看夫主三该打,问王不虔诚四该打,躁气不纯静五该打,说话极大声六该打,有嘴不应声七该打,面情不欢喜八该打,眼左望右望九该打,讲话不悠然十该打!"还有一项特别奇怪的规定:"看主单准看到肩,最好道理看胸前,一个大胆看眼上,怠慢尔王怠慢天!" 后宫妇女失掉了所有人格尊严,一言一行随时都有招致责罚的可能。由于天王宣布过:"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所以妇女们受到责罚时,即使冤枉也不得辩解,只许认错领打,否则便会受到加罪处罚:"打开知错是单重,打不知错是双重,单重打过罪消融,双重雪下罪难容!""雪下"是太平军"刀下"的代称,至少有3个女人因为挨打时喊冤不认错而被杀。被杀的人当中,有人至死不认错并且顶撞了天王,受到的酷刑。 四、天王府外也是妇女嗟怨声 太平军入城后,最初奉东王杨秀清严令,居民"愿随营者随营,不愿随营者各归民家"。北王韦昌辉代替生病的杨秀清主政后,改行没收一切工商业及强迫男女分离集中住居的"百行条例",男人入营当兵,妇女住女馆参加劳动。当时天京,妇女参加天王府建设:"周围加砌高墙,二丈高四尺宽,墙头加砌碎瓷瓦筑,墙外令掳得妇女挑挖濠沟。""其凤门以内,皆系贼妇在内,以供洪逆役使。贼妇中并有能造房屋者,洪逆住处失火,烧去楼房数间,旋经贼令木匠将房架造成送入,贼妇即在内盖成房屋。"另有一道咏叹老年妇女从明拆城取砖石运料苦况的乐府诗:"老人城上摇,旋向城下抛;女人城里拾,旋向城外挑。老人一失足,翻身身必坏;女人一失手,触头头必碎。" 太平军从得民心望风披靡占得南京,到失民心,民众大批逃亡,前后仅几个月工夫。太平军进城前,南京原有人口260万人,春季进城后仅九个月,到当年年底,天朝顶天侯衙核查登记人口时只剩15万人,其中老弱男子4万人,妇女11万人。而妇女减员之快尤为惊人,10月份全城女馆尚有23万人,到年底核查登记的人口,两个月中妇女即减少12万人。与金田起义时"姊随洪杨去,妹也跟随一路行"的妇女参军盛况相比,自称小天堂的天京简直像人间地狱,妇女们非死即逃,甚至参加暗杀和组织暴乱的行列。妇女们的境遇,直接动摇了民心、军心。 五、驱使千万妇女服劳役实行消灭家庭的女馆制 当时朝野上下,群众反映最为强烈、影响政局稳定最迫切的是妇女问题,由于洪秀全驱使妇女建房、挖濠、砌墙,由天王亲自监工督迫,风雨寒雪不停,并有打人杀人情事发生,引得民怨沸腾,成为影响政局稳定的重大因素。所以,在金殿君臣恳谈中,杨秀清首先向天王提出这个问题:"女官若有小过,暂且宽恕,即使教导亦要悠然,使其无惊恐之心。譬如凿池挖塘而论,不比筑城作营,若遇天时雨雪霏霏,即令其暂且休息,以待来日。现下雨雪寒冻,勿用紧挖!如此安慰,彼必宽意乐心,知恩感德,勇于从事,事必有成。" 当时天京城内,从侯以下所有军政官员至平民百姓,全部家人离散,分居在男营女馆,一部分被选征到各王府,主要到天王府服役,久久分离,了无期限,十分悲惨。所以,杨秀清要求把他妹妹等四女官调出天王府的同时,也呼吁允许这些人回家团聚,说:"女官理天事者甚苦,且不是功臣(伤残者)、忠臣(烈士)之妻,即是功臣、忠臣之母,或则有稚子,或则有立功之丈夫,彼为臣者既能舍家而顾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则为君者自当体彼一念之忠忱,或准其一月而半归其家省视,或准其三十日或二十日归其家省视,或准其一二礼拜日排班轮流而归其家省视,以哺其稚子,以侍其衰姑,或以事其丈夫,使彼亦得尽其先顾国后顾家之谊。"这是想变相地恢复家庭。但因实行得不好,又过了九个月,杨秀清于1854年9月29日假托天父下凡,正式要求"排铺尔一班小弟小妹团聚成家",才把实行了一年半、丧尽人心的女馆解散,恢复了臣民的家庭,但已付出惨重的代价。 六、沉湎女色至死不悟 天京事变后,洪秀全依然生活在娇娘美女中,生活更加颓废。在1861年太平军进取苏浙的时候,洪秀全又从李秀成选送到天京的3000美女中挑出180人收入天王府,当时即有人写诗讽刺:"三千怨女如花貌,百八佳人堕溷愁。" 洪秀全从1856年天京事变到1864年自杀,由于深居宫中,消沉丧志,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他的诏书都像李秀成所说"言天说地"的梦话,诸如《赐英国全权特使额尔金诏》,说什么"万国扶朕在天台";听到太平军克复苏州的捷报后,他竟降诏说:"朕睡紧都做得王,坐得江山";在《打死六兽梦兆诏》中,他并不脸红地说,他拐引着两个陌生女子,又打死四只黄虎、两只黑狗,是"天朝江山万万年"的兆征,等等。后来,他连这种虚无缥缈的诏书也懒得写,于1861年7月颁发了最后一道"朕命幼主写诏书"的诏旨,索性把权力交给他的年方13岁、且已学会荒淫的儿子幼主,自己当起了太上皇。 洪秀全在小天堂美女群中享受了11年的帝王生活。1864年6月,他活到52岁,在曾国藩湘军的隆隆炮声和后宫女子的嗟怨声中,不得不丢下他那千百个娇娘粉黛,自尽身亡。他死后48天,天京沦陷,天国灭亡,他的宝贝儿子也当了俘虏上了断头台。那座由天王亲自监工和千万妇女用血泪建造了十年、周围十余里的巍峨天王府宫殿,在清军挖出来焚烧的天王尸体的烟焰中,化作"十年壮丽天王府,空余荒蒿野鸽飞"的废墟。他死后48天,天京沦陷,天国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