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许孟容驳正封还帝王诏书 却得褒奖

时间:2025-03-2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大唐贞元十八年(802年),浙江东道观察使裴肃去世,颁下诏书,指派副使齐总担任衢州刺史。

一直以来,齐总为了官位高升,搜刮百姓财物向朝廷进贡,以求得恩宠。

现在皇帝突然将一个大郡交给他治理,消息一出,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当皇帝诏书下达到门下省时,却被大臣许孟容退了回去。

许孟容写了一份奏折,说明退回诏书的理由: “陛下您曾在用兵之时,破格提拔过官吏。

但如今衢州的形势并无忧患,齐总也没有特别的功绩,陛下突然破格提拔他,群臣都感到不解与震惊。

“如果一定要任用齐总,陛下应公开明示他的过人之处,才能消除朝廷内外的疑虑。

“微臣乞求陛下暂时停发此诏,并派密使观察齐总。

如此,众臣必会称赞陛下圣明无私。

现在谨将这封提拔齐总的诏书随微臣奏状一并封进。

” 按照唐制,皇帝诏书经由中书省起草、经门下省审查之后,才能下发、生效。

倘若门下省认为诏书有所不妥,有权将其驳正而封还,此称为“封驳”。

许孟容退回诏书后,也有谏官就此事上奏进谏,唐德宗因此收回了这个诏令。

过后,唐德宗召见许孟容,并褒奖他:“假如百官都像爱卿一样,朕还有什么忧愁呢?” 元和四年(809年),许孟容官拜京兆尹,即国都长安的行政长官。

一回,在许孟容的辖地出了一个案子。

禁军神策军的军官李昱向长安一位富豪借了八千贯钱,但过了三年,李昱仍未还款。

自唐德宗兴元元年以后,禁军因护驾有功,其将领多受到皇帝的礼遇和恩宠。

时日一久,军士日益骄横放纵,京兆府和县衙都无法管束禁军。

许孟容为人刚正,不惧权贵。

当他得知李昱久欠款项未还,即派人捉捕李昱,并将他关进监牢,限期还款,如到期李昱还不上欠款,就要判他死罪。

消息传出后,神策军全都震惊不已,纷纷上诉喊冤。

唐宪宗得知后派传旨,令许孟容即刻将李昱放还军中。

收到圣旨的许孟容不为所动,没有放人。

宫廷又再度派太监前来,于是,许孟容上奏说:“微臣当然知道,不奉诏书行事要被斩首。

然而微臣为天子办差,就应为陛下抑制豪强。

李昱不还清欠款,就不能回军中。

” 唐宪宗有感于许孟容秉持正道,便同意他的决定。

从此,豪强销声匿迹,许孟容的威望也因此轰动长安。

后来,许孟容不断升迁,并没有因为违抗皇帝旨意而影响仕途。

后来,唐宪宗为振兴社稷,计划整顿方镇、节制节度使,进行削藩。

镇州节度使王承宗得知后,为阻止朝廷军队平定叛乱的藩镇,派出盗贼刺杀宰相武元衡,又刺伤御史中丞裴度,刺杀事件引发朝野震惊。

由于朝廷大军征讨淮夷叛军,一直没有成功,朝中大臣因此上奏请求罢兵。

当时盗贼危害地方,众大臣都束手无措,唯独许孟容上书说:“现在主上英明,朝廷也没有出现过失,然而盗贼日益猖狂,难道国中无人了吗?转祸为福,正是时候。

”许孟容认为裴度一定能够除去贼党,于是推荐裴度任宰相,并执掌兵权。

几天之后,裴度果然被提拔为宰相。

裴度奉命讨贼,取得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康熙将十四阿哥封为“大将军王” 有何深意?

,又名,是的十四子,同时也是皇帝的亲弟弟,两人的母亲都是。在康熙末年的皇位争夺战中,胤禵是除去四阿哥、八阿哥之外,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网络配图 公元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西北地区的准格尔部首领守军入侵西藏,拉藏汗上书,请求派遣大军救援。康熙皇帝任命十四阿哥胤禵为抚远大将军,统帅西部大军,进军青海,讨伐叛乱,并封十四阿哥为“大将军王”。 十四阿哥的这次出征规格及高,康熙皇帝特许他以天子亲征的礼仪出征。并且在胤禵帅大军出发之后,下旨给青海各地的蒙古王公:“大将军王是我皇子……尔等或军务,或巨细事项,均应谨遵大将军王指示,如能诚意奋勉,既与我当面训示无异。”通过康熙皇帝的这句话,也可以看出十四阿哥胤禵在康熙皇帝心目中的地位非常之高。 但有心人会注意到一点,十四阿哥的封号不是大将军,而是“大将军王”,这其中有什么区别吗?不要小看这一个字的区别,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就是康熙的高明之处!网络配图 康熙知道十四阿哥胤禵与八阿哥允祀走的非常近,可以说都是八爷党,所以康熙对八阿哥十分警惕。在康熙的心里认为,如果八阿哥想要发动政变,那么带兵前来逼宫的一定是十四阿哥。所以康熙才要将允祀和胤禵拆散,让两个人不能在一起行动。 正巧赶上西北战事爆发,必须要年轻有为的皇子坐镇指挥。这对于康熙皇帝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正好可以将允祀和胤禵分开,而且十四阿哥也确有带兵的能力和资格。同时,十四阿哥这次出征,一下从贝子被封为大将军王,还有立下战功的机会,自然也非常高兴带兵前去。 而对于朝廷来说,大臣们见康熙如此器重十四阿哥,都认为康熙有意将皇位传给十四阿哥,这次派他带兵出征,就是为了积累政治资本,所以大臣们也就不会在为立储的事情再生事端,朝廷也得以清净。所以康熙这一招,可以说是一箭多雕!网络配图 另一方面,派十四阿哥为大将军王也是对诸皇子的制约。胤禵有了追求,就不会生事;四阿哥胤禛有了对手,就不会翘尾巴;八爷党有了盼头,也不会铤而走险。当然,如果康熙发现他心中默许的四阿哥胤禛并不理想,召回胤禵即可。胤禵是大将军王,由他接任储君并不唐突。 如果胤禛可以即位,胤禵那边也好交代,因为他本来就是个“大将军王”,没有封号的王爷,是个“假王”,没有什么可抱怨的。而且的康熙早就安排好了——掌握着西征大军粮草的是四阿哥胤禛的奴才。有年羹尧掌握着大军的命脉,胤禵他逼不了宫,也造不了反。这是康熙的老谋深算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朱希忠不是王室成员,为什么千古奇才张居正为什么给朱希忠封王?

身为大明一代,功名显赫,政绩卓然,却屡次被学生弹劾,称为大明开国以来第一位被学生弹劾的内阁首辅,在他的学生御史刘台弹劾张居正的奏疏中,第一条就是指控张居正违反大明祖制,违规给不是王室成员的朱希忠追封王爵 ,此事也引起其他文武官员的反对,但为什么张居正一意孤行,非要给这个朱希忠封王呢,这个朱希忠又是何方神圣,能够让位高权重的张居正,封王赠爵,还亲自撰文纪念他呢? 一、朱希忠是何方神圣? 的时候,手下猛将如云,其中有一个叫朱能 的,是猛将中猛将,在历次战役中立有极大的战功,朱棣继位后,封朱能为成国公 。我们今天要讲的朱希忠,就是朱能的玄孙 。他于嘉靖十五年(1536)继承了成国公的爵位。朱希忠这个人,性格非常机敏,善于结纳各种高官名流,在各方势力之间左右逢源,谁也不得罪,于是名声不错,官运也很亨通,先后掌管五军都督府后、右两府,总神机营,提督十二团营及五军营,历事三朝,先后六十六次代表出城祭天地。赏赐的金银财宝数不胜数。 同时,朱希忠和张居正还是很要好的朋友,朱希忠死后,张居正亲自撰文纪念,双方之间的友谊很深,关系匪浅 。 二、张居正为何给朱希忠封王 元年,朱希忠去世了,这时,他的弟弟,正担任锦衣都督的朱希孝,用重金贿赂宦官,请求给他的哥哥朱忠赠封王号 。此时的张居正和冯宝属于政治联盟的关系,冯宝的意见不得不重视,而且张居正本人和朱希忠又私交深厚 ,于是就打算上奏给朱希忠封王。这时大臣陈有年坚决反对,上奏说:“根据令典:功臣死了,公赠封为王,侯赠封为公,子孙世袭的人,生死只享受原来的爵位。朱希忠没有讨敌功勋,怎么能乱加宠幸 ?”。但是当时位极人臣的张居正没有听从陈有年的建议,还是安排下属官僚给朱希忠追封了“定襄王”。这也为后来他的学生刘台弹劾他独断专行,违背祖制,胡乱封王,埋下了伏笔 。刘台的奏疏上是说,担心如果这样都行,以后公侯之家,将重加贿赂,援引此例(指朱希忠封王例)上陈乞求,将没完没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