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清朝八皇子胤禩最有可能做上皇位,为什么最后失败了?

时间:2025-03-2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生于二十年,和帝是异母兄弟。

清朝素有“子以母贵”的规矩,但胤禩的母亲卫氏是辛者库出身,所谓“辛者库”意即“戴罪之奴”。

也就是说,卫氏是罪人之后,其地位在后宫嫔妃中最为低贱,以至于胤禩出生后,康熙认为卫氏地位低贱,便把胤禩交给那拉氏抚养。

也许正是因为母亲卫氏的原因,胤禩幼时经常受众皇子排挤,这也让他过早地洞悉了,性情反比其他皇子要亲切随和得多。

当然,康熙帝对于众皇子的疼爱并不是只看皇子母亲身份尊卑,他更注重培养皇子们成为大清王朝的后备之军。

所以众皇子满6岁,便得入书房读书,至于皇子们的老师,更是经过千挑万选的大儒名师。

胤禩读书的天分极高,每次康熙帝抽查功课,他总能应对自如。

再加上他的性格温润,又,老师们也常在康熙帝面前夸赞他,因此,学霸胤禩凭着优异的成绩得到了康熙帝的疼爱。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帝第一次册封贝勒,当时一共册封了四个贝勒,年仅17岁的胤禩便是其一,并且也是年纪最小的贝勒。

不光如此,因为胤禩的缘故,康熙又将已经三十多岁的卫氏册封为嫔,不久,又将她册封为。

母凭子贵,胤禩凭着自己的努力,终于让母亲卫氏荣光了许多。

胤禩被封为贝勒后,愈发谦虚恭谨,康熙见他做事稳妥,便常将朝中简单政务交由他处理,以此锻炼他的政事能力。

接触政务自然要接触朝中大臣,实习生胤禩带着的态度常常向众大臣请教,他谦逊的态度和其他傲慢的皇子相较,自然得到了大臣们的一致好评。

胤禩不光与朝中大臣关系处理得融洽,他还喜好与读书人为伍。

当时江南大儒何焯是为他讲学的老师,胤禩对这位老师非常敬重,两人又颇聊得来,因此师生情谊非常深厚,每次何焯要回江南,胤禩都列了书单求他帮忙代购。

有次,何焯的父亲突然病逝,何焯的女儿还十分幼小,不能随行,但何焯急于奔丧,来不及安顿好女儿便匆匆离去。

胤禩知道后,将何焯的幼女抱到自家,让福晋亲自照管。

因此,在读书人中,胤禩被赞为“贤王”。

父亲康熙帝对于胤禩的表现非常满意,免不了在众皇子和大臣面前,也对胤禩颇有炫耀之意。

然而,康熙帝的脸变起来,比翻书还快。

随着的太子之位被废后,众皇子不免对太子之位心存觊觎。

说,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

这话本来很鸡汤,但是放在康熙帝这里却只会给自己惹来祸患。

胤禩便是那个想当将军的好兵。

平心而论,胤禩文武双全,精明能干,又在大臣中最有威望,再加上康熙帝又对他赞誉不断,有这样的条件,胤禩不想做太子他就不是正常人。

胤禩是个有头脑的人,他为了能做上太子之位,也是颇动了一番脑筋的。

起先胤禩借胤禔之口暗示康熙帝,有相面大师说他日后必大贵。

可是胤禔显然是个猪队友,他不光向康熙帝说了相面大师的事,还自作主张地表示愿意帮助康熙帝诛杀胤礽。

跟亲爹说要杀自己的亲兄弟,这事搁哪个,做爹的都不好受。

康熙帝听完,,认为胤禔所言,必是胤禩的意思,顿时觉得他素日与大臣相近都是为了拉拢党羽。

于是在众皇子面前痛斥胤禩,还要将其治罪。

后来还是众皇子求情,胤禩才得以脱难。

不久后,康熙帝决定恢复胤礽的太子之位,以免众皇子为了太子之位,犯下大错。

为了能让文武大臣对自己的想法了然于心,他在议太子之位前,还颇多铺垫和暗示,直到他确定所有大臣都应该明白后,这才谈起立太子之事。

谁知,朝中一众重臣却联名举荐胤禩为太子。

这大大的出乎康熙,他深深地觉得胤禩的势力蔓延到了朝堂之上,于是他非常不悦,内心愈发认为胤禩结党营私,其心可怖,也就愈发冷落胤禩。

康熙五十一年,康熙帝巡视热河。

本该随同前往的胤禩因为生母良妃的忌辰,未随同前往。

此时的胤禩很想补救父子关系,正好有人献给他两只海东青。

他深知康熙帝好鹰,便让去给康熙帝送海东青,并替他请安。

然而,也许是在路上颠簸太狠,等康熙帝看到那两只海东青时,已是将死之状。

年老的康熙帝本就对死非常忌讳,于是认为胤禩是想诅咒他快死,再次勃然大怒,在众皇子面前痛斥胤禩,并将其治罪,最后还扬言与他断绝父子关系。

胤禩没想到自己再一次把事情搞砸,心里非常郁闷,从此一蹶不振,不久便卧病在床。

然而,等待胤禩的厄运,其实还没有真正到来。

当雍正登上皇位以后,胤禩才知道,他以前的一切努力,都成为他必须承受的残酷打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清朝时蒙古也有火枪队吗?蒙古火枪队有多厉害

有网友问起,当年准噶尔部(以下简称准部)占据贫瘠的西北地区,为器装备的性能比军队还先进?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也了。准噶尔部占据西北不假,其核心控制区却非“贫瘠荒凉”,而是水草丰美、物产丰饶,游牧经济和农耕业、工商业都颇为发达的膏腴之地。 准部极盛时期,疆域北至西伯利亚、东抵河西走廊、西起巴尔喀什湖、南到青藏高原,整个汗国幅员辽阔近500万平方公里。准部不仅占据了天山南北及中亚腹地的大片牧场,还控制了叶尔羌、喀什噶尔、塔什干、安集延、撒马尔罕等文明古城与商贸枢纽,治下人口最多时近1000万之众。 在征服中亚和南疆的过程中,准部受到当地先进文明影响,逐渐摆脱了以往装备简陋、战法陈旧的落后状态,不仅在军中推广了制作精良、质量上乘的中亚风格锁子甲、长矛和弯刀,还通过仿造、采购(来源是奥斯曼帝国、沙俄等)新式火器,组建起一支规模庞大的火枪骑兵部队。 史载,18世纪上半叶准部在策妄阿拉布坦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代,汗国的农牧业、手工业、对外贸易空前繁荣,境内专门从事冶金和打造兵器的工匠多达上千人,能自制火枪、铜炮和火药。甚至有个名叫约翰·古斯塔夫·雷纳特(Johan Gustaf Renat)的瑞典人,在这一时期“”地当上了准噶尔军的铸炮师兼炮兵教官。 雷纳特原系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麾下一名炮兵准尉,却不幸在瑞典与沙俄的北方大战中被俘。沙俄方面觉得他是个人(炮)才(灰),将之编入俄军派往东方服役。雷纳特先是为沙俄政府勘测、绘制了西伯利亚地图,后于1716年加入“探险队”(实为远征军)开赴额尔齐斯河流域寻找金矿。 同年,这支3000多人的沙俄侵略军在额尔齐斯河中游左岸的亚梅什湖遭1万多准噶尔骑兵包围,几乎,倒霉的雷纳特再次当了俘虏。准噶尔汗策妄阿拉布坦(一代枭雄噶尔丹的侄子)同样慧眼识珠,把他当做“外籍专家”好吃好喝好招待供养起来。 雷纳特在准噶尔汗国一待就是17年,不仅娶了先于他被俘的瑞典妹子布瑞吉塔·克里斯蒂娜(Brigitta Christina Scherzenfeldt)为妻,还帮助准部开矿冶铸,组建起一支装备约40门轻型火炮的炮兵部队,并手把手训练出数千名炮手(世袭军户)。 据瑞典出版的《坚强的女性》一书介绍,雷纳特的妻子克里斯蒂娜也很厉害,她不但是策妄阿拉布坦最喜欢的女儿赛罕公主的“闺蜜”,而且将先进的北欧毛纺织技术(制作呢绒)传授给当地人。1733年,雷纳特夫妇被获准返回瑞典。 书归正传。随着部队装备大大改善,准噶尔军的技战术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其不仅擅长在野战中将火力与机动性相结合,还学会了通过构筑坚固堡寨并屯驻配备足够军械、火药、粮草的精兵,来扼控具有军事意义和经济价值的战略要地,以此作为巩固新占领区、统治当地百姓的殖民要塞。准部曾用这一“筑垒战术”对付哈萨克各部,蚕食、侵占了前者大片土地,连哈萨克首领之被掠作人质。 作为准噶尔汗国统治支柱的厄鲁特蒙古4部总人口约60万(一说上百万),能动员参战的精锐力量(青壮年)有12万至15万人。早在噶尔丹统治时期(公元1644至1697年),前者就一次性出动12万骑兵横扫中亚,前锋直抵黑海沿岸。 按照西方学者的说法,巅峰阶段的准噶尔汗国所拥有的各式火器数量之大,不逊于号称亚洲3大火药帝国之一的莫卧儿王朝(另外2个是奥斯曼帝国和波斯萨菲王朝)。1716年准部突袭藏区时,6000人的准噶尔远征军中就包含有700名火枪手,占比近12%。而在长达近70年(1688至1757年)的清准战争中,准部更是多次发挥自身火器优势重创清军,给对手造成很大损失。 以1690年的乌兰布通之战为例,噶尔丹率2万人马对阵康熙帝统领的10万清军(配有70门火炮,其中8门重炮、5至6门臼炮,剩下的都是用马匹驮运的轻型火炮)。别看兵力对比悬殊,但噶尔丹麾下集中了当时准部的精锐火枪手,后者数量多达8000至1.2万人,装备有俄式滑膛枪和中亚赞巴拉鸟铳(重型火枪),正是他们让清军付出了惨重代价。 据英国历史学家杰克·沃特金斯(Jack Watkins)所著《经典战争百科全书》(2011年版)记述,战斗打响前,噶尔丹抢先占据制高点(一连串绵延起伏、植被繁茂的山丘),并将1万头背负辎重的骆驼组成野战工事,构筑起一道依托驼阵、围栏、森林、河沼、峰崖等人工与天然屏障的防线。噶尔丹又下令火枪手排成2行沿防线延伸部署,外围则有己方长矛兵和轻骑兵担负警卫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早年与郑成功军队交手以及在东北反击小股沙俄哥萨克,清军还从未遇见过近战火力如此强悍的劲敌。按照《经典战争百科全书》的说法,清军装备的弓箭、轻型火绳枪在射程、威力上都不及对手,准部火枪手的密集攒射给前者以重创,使得“清军伤亡比准噶尔军还大”,连镶黄旗汉军都统、康熙舅舅佟国纲都死于俄制滑膛枪的枪口之下。 最终清军靠着人多势众并发挥火炮威力“惨胜”,但好歹击溃了噶尔丹主力,基本消除了准噶尔军从北方对清廷京畿重地构成的巨大威胁。然而,清军并未从此役中汲取经验教训,结果40年后爆发的和通泊之战期间,2.4万清军遭6万配备大量火器的准噶尔骑兵伏击、包围,被打得仅剩2000余人逃回。 和通泊之战中,准噶尔军再次充分发扬己方火器优势,一举将清军最精锐的2000名鸟枪骑兵歼灭。当时准部火力有多可怕呢?史载,冒死突围生还的清军将领崔宝柱全身5处受伤,其中就有4处是敌方火枪造成的。粗略统计,近70年的清准战争中,清军至少有3万至4万官兵被准部火器所杀。 因为这场“19世纪以前最大的败仗”(美国中亚史学家斯塔尔),清廷总算警醒过来,不敢再轻举妄动,转而通过“筑城进逼”战术压缩准部回旋空间,同时在西北大规模屯田以(也是为了减轻后勤运输压力)。 就这样经过、两代帝王20多年,已做好战备工作的清廷,终于在1754年等到了准噶尔汗国遭遇高层内讧及天灾侵袭的良机,遂于当年底发兵西域,经2年多战斗彻底终结了蒙古贵族及其后裔在天山南北超过5个世纪的统治。 随机文章外星人绑架男孩做实验,解剖身体消除记忆后送回视错觉形成的恐怖图片,九成物理学家不敢全部看完北极和南极哪个更冷,南极为什么比北极寒冷(海拔高/最低-90℃)地球火山为什么会爆发,地底压力小致使岩浆产生化学反(积蓄爆发)古埃及神话中的猫,猫是光明的化身/拯救古埃及人的神明(不可侵犯)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清朝明君风流皇帝乾隆帝创下三项世界记录无人能破!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