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位于亚洲北部,是一片地域非常辽阔的土地。
西伯利亚的总面积超过1300万平方公里,比加拿大的面积还要大。

西伯利亚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世界各国都对西伯利亚的资源艳羡不已。
不过虽然俄国人占领了西伯利亚数百年,但西伯利亚仍然非常荒凉,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非常原始的风貌。
在沙俄时代,西伯利亚一直荒无人烟,大部分地区都是无人区。
尽管沙俄政府一直致力于西伯利亚的开发,但收效甚微,直到苏联时代才有了较大起色。
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为何沙俄在西伯利亚的开发上没有多大的作为?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
沙皇俄国本是东欧平原上的一个叫莫斯科公国的小国家,长期臣服于蒙古人建立的。
由于沙俄长期和金帐汗国合作,充当蒙古人的打手,所以势力发展很快。
1480年莫斯科大公击败金帐汗国分裂出来的大帐汗国,从此获得了独立。
沙俄独立后,很快发动了疯狂的侵略战争,西伯利亚就是俄国人扩张的一个重要目标。
自15世纪末,俄国人就不断入侵西伯利亚。
由于西伯利亚等原因,俄国人在西伯利亚的扩张速度非常惊人,俄国人每天的推进速度超过100平方公里。
到18世纪中期,俄国人已经抵达了堪察加半岛。
俄国人就这样轻松的将1200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纳入了版图。
不过虽然俄国占领了如此辽阔的土地,但俄国人在西伯利亚的统治并不稳固,因为俄国人在西伯利亚数量非常有限,俄国征服西伯利亚的主力哥萨克不过数百人。

当时俄国人对西伯利亚征服的主要动力源于对毛皮利润的追求,他们对西伯利亚的土地并不感兴趣,所以除了一些贪图暴利的皮毛商和热衷于掠夺的哥萨克,没多少人前往西伯利亚。
实际上,俄国政府也并没有把西伯利亚当回事,当俄国沙皇得知移民和清政府在远东发生冲突时,他才知道自己的国家已经变得如此辽阔。
当然,随着俄国领土的扩张和探索,有一部分人对地广人稀的西伯利亚产生了兴趣,他们主要是为了逃避法律和赋税以及追求自由生活的哥萨克、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当然还有很多追求利润的商人。
不过他们去西伯利亚主要是生活所迫,而不是政府有规模组织的,所以他们的数量一直不多,毕竟大部分人都忍受不了当地恶劣的环境。
直到17世纪,俄国政府才意识到,俄国人长途跋涉孤军深入西伯利亚是不可能牢固控制西伯利亚的,所以就在西伯利亚建立很多据点,并开始有组织的向西伯利亚移民。
但西伯利亚环境太恶劣了,俄国移民在当地难以立足。
由于西伯利亚光热不足,气候又非常寒冷,根本不适合农业种植,所以无法进行大规模农业开发。
没有粮食就没有食物,也就无法维持大规模移民在当地长期定居生活。
而从外地运来的物资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数量有限。
这些条件使得西伯利亚无法满足大量移民在当地生活的需求。
除非他们像西伯利亚的土著居民一样进行游牧或者渔猎生活,但这种比较原始的方式无法为移民提供足够的食物和生活用品,能够养活的人口数量非常有限。
所以尽管有俄国政府的支持,但俄国移民始终在西伯利亚的数量比较少。
由于西伯利亚环境太恶劣,所以俄国人盯上了中国的东北地区。
尽管东北地区也非常寒冷,但比西伯利亚强得多,所以他们不断向黑龙江流域渗透,并从清政府手中夺取了外东北,这使得俄国人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站稳了脚跟。
随着俄国的扩张和生产力的提高,俄国人在条件相对优越的黑龙江流域和中亚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

在西伯利亚南部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还形成了很多村落和城镇,但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仍然荒无人烟,没有得到任何开发。
18-19世纪,沙俄在西伯利亚建立了大量的农场和厂矿,很多生活贫困的农民纷纷涌到西伯利亚,西伯利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但开发程度仍然比较有限。
当然,俄国政府也不是不想开发那里,主要是当地的气候条件太恶劣,靠民间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
尽管沙俄政府多次组织大规模移民,向移民提供各种帮助,给予各种优惠政策,但收效甚微。
19世纪,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由于生产力的提高,条件较好的西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得到了开发,当地的居民终于实现了粮食自给,并建立了一定的厂矿企业,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
但对于辽阔的西伯利亚而言,开发地区仅仅是九,而且移民和厂矿企业主要集中在沿着交通线分布的若干个大大小小的城市和村落里。
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一旦进入腹地,没有粮食、没有生活用品,只有频频出没的野兽和恶劣的自然环境,移民们离开这些交通线深入腹地根本无法定居生存。
劳动力的不足和恶劣的自然条件让俄国始终无法对西伯利亚进行有效的开发。
实际上,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来讲,即使换成美国,也同样不会强到哪里去。
直到苏联时代,苏联完成了工业化,并依托优越的社会体制,西伯利亚的很多资源才得到开发。
不过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生产和生活成本太高,所以苏联人也只是对西伯利亚进行了有限度的开发,现在的西伯利亚绝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原始的风貌。
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劳动力,俄罗斯人只能守着西伯利亚这个资源宝库干着急。
参考资料:《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全球通史》、《俄国征服西伯利亚纪略》、《俄国东部移民开发问题研究》 随机文章历史上有『者别』这个人吗?晋武帝司马炎的“太康之治”是怎么一回事?杨门女将:一段美丽的“假历史”没周瑜、陆逊的战功怎当都督?鲁肃靠「榻上策」助孙权称帝清朝最初国号是金 为何后来竟改成了清?真相令人跌破眼镜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入侵南斯拉夫之战期间为什么德国仅用11天就占领了
1941年4月6日,德国军队向南斯拉夫发起了进攻,史称“入侵南斯拉夫之战”。面对的德军,南斯拉夫高层早有预料,并做好了相应的准备,抵抗德国的入侵。按照常理来讲,在这次战争中,南斯拉夫的优势很大。首先,南斯拉夫拥有120万大军,同德军的进攻兵力不相上下;其次,南斯拉夫境内多是崎岖山地,似乎不利于德军机械化部队的行进,而南斯拉夫战士熟悉这里的地形,占据地利优势。看来,德国的“闪击战”战术,或许要在南斯拉夫战场上失灵了。 但是,战争的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被视为天然屏障的巴尔干山地,并没有能够阻挡德军的步伐。在德军的猛烈攻势之下,南斯拉夫仅抵抗了11天,便在1941年4月17日宣告投降,至此,南斯拉夫完全被轴心国集团控制。那么,南斯拉夫拥有众多兵员,享有地利优势,又已经对战争做好了准备,却为何仍无法抵挡德军的“闪击战”进攻了?笔者认为,有一点很重要,用一个词概括便是“集权不力”。而集权不力的原因,却又和多山的地形有关,这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个角度来看。 从客观角度讲,多山的地形,导致权力容易分散 上文提到过,南斯拉夫境内多山,喀斯特地貌显著。这种特殊的地形,虽然可以利用其与外敌“打游击”,却又容易导致国家统一性差。因为多山的地形,容易导致各地之间交流不便、政令不通、增加隔阂。故而,历史上的南斯拉夫地区,长期没有形成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其中有外敌入侵的缘故)。直到1918年一战结束后,这一地区的塞尔维亚得到了西方国家的帮助,在西方的拼凑下吞并了周围弱小政权,才建立了松散的“南斯拉夫王国”。权力分散,导致南斯拉夫王国难以集中力量。所以,当德军入侵时,南斯拉夫虽然名义上拥有120万大军,但实际能够调动的兵力,不见得有多少。 情况复杂的南斯拉夫王国 从主观角度讲,多山的地形,导致内讧容易加剧 南斯拉夫境内的民族,虽然多属于南斯拉夫语族,但是他们的居住地被大山分割,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已经出现了众多差异。例如,克罗地亚人信奉天主教,与德国、奥地利的关系较为亲近;而塞尔维亚人信奉东正教,与东欧的关系较为亲近。复杂而多山的地形,导致他们长期不在一个政权之中,相互之间缺乏认同感。与此同时,掌握国家大权的塞尔维亚人,长期奉行“大塞尔维亚主义”,没有采取正确的治国策略(这和后来的铁托不同),更加促进了其他民族的离心倾向。所以在德军进攻时,许多心怀不满的南军官兵,就顺势投靠了德国军队,尤其是克罗地亚等族的官兵。 德军中的克罗地亚官兵 笔者认为,在以上两点的综合作用下,南斯拉夫的整体实力遭到严重削弱,德国的军事行动自然就容易了很多。当然,德国成功的原因还有很多,例如统帅才能卓著、战略部署正确、善于使用特种部队,等等。 随机文章陶渊明的故事:青年时代的陶渊明是什么样子?为何贫困交加死去英国700年前的圣比兹木乃伊,蜂蜡密封尸体出土宛如活人阿帕奇战斗机杀伤力惊人,海湾战争中摧毁500辆坦克美国和平使者洲际弹道导弹,世界精度最高的核弹(偏差90米)尼古拉特斯拉的惊世预言,精准预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结束时间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明太祖朱元璋是如何击败8万元朝士兵,占领南京的呢
公元1356年,攻克了东南地区的军事、经济中心南京。认真的说,朱元璋占领南京之后,自身处在一个非常有利的位置。朱元璋开始以南京地区为根据地,逐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其实朱元璋攻克南京的军事行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那么,朱元璋如何击败南京周围的8万军队呢?其实,当时元朝军队中掺杂了大量的汉军,蒙古士兵的比例并不高。而且经过长时间的歌舞升平之后,即使是蒙古军队的战斗力也很一般。 在元朝统治的末期,中原地区发生了规模浩大的红巾军起义。红巾军主要的活动范围就是河南、安徽,当时正在皇觉寺出家的朱元璋也加入了起义军行列。不得不说,朱元璋崛起的速度非常快。不到几年时间,已经从一个普通的小卒成长成为其中一路军队的统帅。朱元璋一直活跃着安徽的中部地区,实力不算特别大。朱元璋与其他的起义军首领不同,朱元璋从不张扬。其他的起义军首领,才几千人马就敢称王。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对于元朝来说,谁先称王就先打谁。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朱元璋周围很多起义军首领都被平定,可朱元璋一点事也没有。朱元璋感觉自身的谋略和见识有限,开始积极聘请有识之士做幕僚。就是在这一段时间,朱元璋确立了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朱元璋的实力不大不小,但缺乏必要的大城市。西边的控制了武昌等地,东边的则控制苏州等地。对于朱元璋来说,他瞄准了集庆,也就是后来的南京。 南京是东南地区的经济、政治中心,曾经有好几个王朝在南京定都,南京的地理位置也非常好。但南京并不好打,南京是元朝在江南重点经营的基地。其他几路起义军进攻南京,都被元朝军队击败。那么对于朱元璋来说,情况又会怎么样呢?朱元璋的军队也不是战无不胜,公元1355年,朱元璋第一次进攻南京,结果损失非常大。这是因为轻视了南京周围的元朝军队,在南京周围聚集了超过8万军队,朱元璋当然攻不下来。 几个月之后,朱元璋第二次进攻南京。这次吸取了上回的经验教训,朱元璋没有直接进攻南京城,而是先清除南京周围的各路元朝军队。经过水战、陆战等几次大战,朱元璋击败了几路元朝军队。朱元璋非常懂得心理战,开始对南京城内的元朝将领进行劝降。结果,一大批元朝官员投降。公元1356年,朱元璋进入了南京城。此战总计俘获了3万多元朝军队,对于朱元璋来说,占领南京之后,自己既占据了经济富庶之地,同时取得了战略要地。 在占领南京之后,朱元璋以南京为中心,逐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两年之后,朱元璋的势力基本上可以与陈友谅、张士诚正面对抗。就这样,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三大势力开始相互利用、相互攻杀的复杂关系。顺便交代一下元朝军队,元朝号称拥有百万大军。其实真正的蒙古士兵很少,大部分都是汉军。即使是蒙古军队,在经历80多年的歌舞升平之后,战斗力也非常堪忧。眼看朱元璋崛起之后,陈友谅对朱元璋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