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春秋诸侯国之一:吴国的进展与灭亡

时间:2025-04-0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473年),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姬侯国 ,也叫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

吴国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吴国的核心。

国都前期位于梅里(今无锡梅村),后期位于吴(今江苏苏州),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在吴王、时达到鼎盛。

吴国鼎盛时灭亡淮夷、徐夷、州来、巢、钟离、钟吾、邗等一众之国和属国而疆域大为扩张,成为东南霸主。

吴国还曾击败郯、胡、沈、陈、许、蔡、顿、鲁,攻入楚都迫使楚国迁都,夫椒之战南服越,艾陵之战北败齐,黄池之会会盟晋。

吴钩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骁勇善战、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吴国有季札通习中原礼乐。

有、等名将,诞生《兵法》,开凿邗沟(今京杭大运河)。

出如火如荼、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典故。

前473年,越王复仇吞并吴国。

据史书记载周太王生有三子,长子太伯(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

季历的儿子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

周太王想传位于姬昌,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欢。

泰伯明白父亲的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借为父采药的机会一起逃到荒凉的江南,定居于梅里(今江苏无锡的梅村),自创基业,建立了勾吴古国。

太伯、仲雍"断发文身",接受当地习俗,主动融入当地社会,并把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带到当地,于是上千小部族,自愿归附于太伯。

"泰伯奔吴",无疑是一次中原文化与东南文化的融合与交流,对长江下游地区的开发有着重大的意义。

太伯死,无子,其弟仲雍继位;就是吴仲雍。

仲雍死,其子季简继位。

季简死,其子叔达继位。

叔达死,其子周章继位。

那时正值武王战胜殷纣,寻找太伯、仲雍的后代,找到了周章。

周章已经是吴君,就此仍封于吴。

又把周章之弟虞仲封在周北边的夏都故址,就是虞仲,位列诸侯。

周章死,其子熊遂继位。

熊遂死,其子柯相继位。

柯相死,其子强鸠夷继位。

强鸠夷死,其子余桥疑吾继位。

余桥疑吾死,其子柯卢继位。

柯卢死,其子周繇继位。

周繇死,其子屈羽继位。

屈羽死,其子夷吾继位。

夷吾死,其子禽处继位。

禽处死,其子转继位。

转死,其子颇高继位。

颇高死,其子句卑继位。

这时晋献公灭掉了周北虞公,为的是开拓版图、征伐虢国。

句卑死,其子去齐继位。

去齐死,其子继位。

寿梦继位后吴国方始日益强大,自称为王。

从太伯创建吴国算起,到第五代时武王胜殷朝,封其后代为二国:其一为,在中原地区,其一为吴国,在夷蛮地带。

到第十二代时晋国灭掉了中原地区的虞国。

又过了两代,夷蛮地带的吴国兴盛起来。

总计从太伯至寿梦共传十九代人。

公元前584年(王寿梦二年),楚国流亡在外的大夫申公巫臣怨恨楚国大将子反,逃到晋国,由晋出使吴国,教给吴国用兵之术和车战之法,让他儿子做吴国的行人之官,吴国从此开始与中原各国交往。

吴国开始派兵征伐楚国。

前570年(王寿梦十六年),征伐吴国,直至衡山。

公元前561年(王寿梦二十五年),王寿梦死。

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叫,次子叫余祭(zhài,寨),三子叫余昧,四子叫季札。

季札贤能,寿梦生前也曾想让他继位,但季札避让不答应,于是让长子诸樊继位,总理诸种事务,代理执掌国政。

公元前560年(王诸樊元年),诸樊服丧期满,要把君位让于季札。

季札推辞说:"曹宣公死后,各国诸侯和人都认为新立的曹君不义,想要立子臧为曹君,子臧离开曹国,以成全曹君继续在位。

君子评论子臧说他'能遵守节义'。

您作为长子本是合理的继位人,谁敢干犯您呢!当国君不是我应有之节。

我虽无能,也愿学习子臧那样的义举。

"吴国人坚持要立季札,他反而抛弃了家室财产去当农民,吴人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

秋天,吴又征伐楚国,楚打败了吴军。

前557年(王诸樊四年),方始继位。

公元前548年(王诸樊十三年),王诸樊死去。

留下遗命把君位传给其弟余祭,目的是想按次序以兄传弟,一定要把国位最后传至季札为止,来满足先王寿梦的遗愿。

而且因为兄弟们都赞赏季札让国的高风亮节,大家都想把国君之位让给别人,这样就能依次渐渐传到季札身上了。

季札被封在延陵,因此号为延陵季子。

公元前482年(夫差十四年)春,吴王北上与诸侯盟会于黄池,想称霸中原保全周室。

六月丙子,越王勾践伐吴。

乙酉,越兵五千人与吴兵交战。

丙戌,俘获吴国太子友。

丁亥,越军进入吴国。

吴人向夫差报告失败的消息,吴王害怕有人泄露消息,让会盟的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于是怒斩七人于帐前。

七月辛丑,吴王与争夺盟主之位。

吴王说:"在周室宗族中我的祖先排行最大。

"晋定公说:"在诸国中只有我晋国当过霸主。

"晋国大夫赵鞅发怒,要攻吴王,这才让晋定公当了盟主。

吴王盟会已毕,与晋定公分手,想伐。

太宰嚭说:"你能打败宋国,但你不能留下来占有它。

"于是领兵归国。

吴国没有了太子,国内空虚,吴王在外很久,士卒疲惫,于是就派使者带上厚礼与媾和。

公元前478年(夫差十八年),越国更加强大。

越王勾践率兵伐吴,大败吴兵于笠泽。

楚国灭了陈国。

公元前476年(夫差二十年),越王勾践再次伐吴。

前475年(夫差二十一年),越兵围困吴国。

前473年(夫差二十三年)十一月丁卯,越国打败吴国。

越王勾践想把吴王夫差流放甬东,给他百户人家,让他住在那里。

吴王说:"我老了,不能再侍奉越王。

我后悔不听子胥之言,让自己陷到这个地步。

"于是自杀而死。

越王灭掉吴国,杀死了太宰嚭,因为他不忠于主上,然后引兵归国。

随机文章谁是明朝最后一个武状元?黑洞效应是什么意思,宇宙天体/超级品牌光环/隧道失明揭秘甘肃天水文物大案,盗墓贼售卖文物时被抓获(100万元卖到国外)回光返照一般持续多久,短则几小时/长则一两天(身体抗拒死亡爆发)人类起源于3次地球浩劫,三次浩劫后人类幸存发展出现代文明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春秋时期:巴国十几万百姓去哪儿了?

如果说所作《》当中躲避秦乱,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隐居人真的存在,那这些人一定就是人。我们一直称四川盆地一带为巴蜀,就是因为在先秦时代哪里存在这两个国家,巴国和蜀国。巴国是一个曾经创下过辉煌青铜器文明的奴隶制国家,在被后来的秦国击败并吞并之后,巴文化消失直至湮灭。那么问题来了,这样一个曾经极其辉煌的文明,怎么会消失的那么突然,那么彻底呢? 从巴国的历史形象和今天出土的文物来看,和中原文化有极大的差别,很容易让人们误解巴国文化是少数民族。但实际上,巴国人是地地道道的华夏族。巴人不但和是同一脉系,而且还参加了的联盟军,并且是前锋部队。巴国的国号,也是在武王伐纣之后,跟中原诸侯国一起分封的,是第四等的子爵国,跟一个级别。 巴人文化是为数不多的起源于长江流域的华夏文化,曾经与当地“盐水女神”为代表的某个神秘的社会争夺盐矿。经过空日持久的战争,最终巴人获得了胜利,控制食盐之后,变诞生了“盐巴”和“巴盐”两个词汇。他们依靠这一自然资源,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部族,尤其是在获得周王朝的分封之后,便发展出了极为发达的文明。 随着春秋时代的到来,巴国由于夹在秦国和楚国两大强国中间,艰难的生存,由于巴蜀两国不但有珍贵的食盐资源,而且物产丰富,是列国诸侯中的粮食产量大国。所以不断的被秦楚两国觊觎蚕食,国土面积不断缩小,直到战国中期被秦国彻底吞并。 其先进的文明随着巴国的覆灭突然消失,十几万巴国人竟也不知所踪,千百年来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谜团。有一种说法是巴国的人口被全部坑杀,就像后来他们在当中坑杀40万赵军一样。不过我不是很认同这种说法,巴国的实力远远不足以和秦国抗衡,完全没必要通过屠杀人口来削弱。再者,是一个大争之世,人口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战争资源,平白无故的杀掉这么多巴国人口,且不说丧失了这么多兵源,天府之国的农田要依靠谁来耕种呢? 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巴国在覆灭之后,除了战死的之外全都大规模迁徙了。在商洛地区存在的神秘洞窟似乎能够解释这一假说。在陕西商洛,存在着九百多个神秘的洞窟,全部都依山面水。要进入洞穴,必须得穿过湍急的河流,进入那些呈长方形、四壁平平、明显是人工修建的洞穴。按照这个路数,简直就跟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记载的桃花源。更加明显的是,在洞窟中出土的文物和相关符号,跟三峡巴国出土的文物和符号惊人的相似,几乎就可以确定,商洛洞窟就是巴国人为了躲避战乱而躲藏的地点。甚至可以大胆的猜测,桃花源可能是真实存在的,桃花源里躲避秦国战乱,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可能就是巴国人。 另外还有一些人认为,巴国人并没有被屠杀,也没有逃离家园,而是留在了巴国故地,只是不再称呼自己为巴国人了。由于秦国的法家制度,能够很迅速的使人们进入规范化,巴国人在秦国的驯化之下,没过多久就变成了地道的秦国人,忘记了自己原来的属性。 总而言之吧,我是不相信一个曾经拥有高度发达文明的族群,会平白无故的突然消失。隐居也好,改头换面也罢,总之还是生活在这片他们热爱的土地上,经过常年的演变,融入到这个庞大而伟大的华夏族群当中。 随机文章宋代王安石变法中”贡举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英国机敏级攻击核潜艇武器配置,可瞬间摧毁任何航母学心理学的女人很可怕,心理学女人非常聪明/读懂你所有小心思淫欲魔王阿斯莫德,诱骗俊美人类关至第二层地狱(至上四柱之一)长剑10巡航导弹威力,杀伤范围2公里能瞬间摧毁万吨级舰艇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春秋时期:鱼国是何时被发现的?

鱼国,发现于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的黄土台塬上,村民在耕作时无意中刨到一个土坑。据古文献记载,鱼人在春秋时期就已立国于江汉地区。唐·杜佑《迪曲·州郡》载:"夔州(注:今理奉节县):春秋时为鱼国,后属楚。" 周成王之际,鱼人参加了洛邑盛会.《逸周书·王会》载:"其西,鱼复(献)钟鼓、钟牛。"鱼复为春秋时庸国(在今房县、竹山一带)之鱼邑。《左传·文公十六年》载:"楚师伐庸,禅、(上攸下鱼)、鱼人逐楚师。"【注:"禅、(上攸下鱼) 、鱼,庸三邑。鱼。鱼复县。"】《巴志》载:"庸人率群蛮叛楚,楚伐庸……秦人、巴人从楚师。群蛮从楚子盟。遂灭庸而分其地。巴得鱼国邑。" 发现 30余年前的一天,在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的黄土台塬上,村民在耕作时无意中刨到一个土坑。起先人们并没在意夹杂在土坑泥土中大量散乱的马骨,但接下来随着锄头落下去所逬出的一下清脆响声,村民们陆续刨出了一些镂刻着精美花纹的铜疙瘩…… 农民在田间发现离奇铜器的消息,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重视,大学刚毕业不久的卢连成很快就被市文管所的领导派到了茹家庄。通过实地考察,卢连成初步判断这里极有可能埋藏着西周时期的遗存。因为,村民所发现的和随后考古队员清理出来的两个出土有马骨和铜器的土坑按其形制应属陪葬车马坑(村民所发现的车马坑随即被命名为"茹家庄一号车马坑",考古队员随后在临近清理出的同一时期的另一座车马坑被命名为"茹家庄三号车马坑",而那些镂刻有精细花纹的斑驳铜疙瘩,无疑就是马车的小型青铜构件)。可是,两座车马坑却大不相同:一号坑中的马骨凌乱,有许多还是折断或变形的;而三号坑中的却非常整齐,依序排列在车辕杆的左右,保存得极其完好。虽然卢连成对这一现象一时还无法给出确凿的解释,但根据所学的考古知识:车马坑作为陪葬坑,其附近必定有主墓。于是,卢连成开始在车马坑的周围寻找主墓的踪迹。但茫茫黄土台塬,这无异于。 俗话说得好: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在与当地村民的闲聊中,一位村民告诉他:这里有一块梯田不适宜种庄稼,它的土质与其他地方不同,很硬……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职业的敏感让卢连成意识到这里面大有文章:这片令农民,夹杂着炭渣、五花土和细碎陶片的坚硬土地,可能就是主墓的夯土层。很快,钻探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主墓找到了。 这座被命名为"茹家庄一号墓"的古墓的主墓室发掘工作在1975年元旦全面展开。经过数月的考古发掘,人们已能清晰地看出:这是一座保存良好的、拥有一条墓道的、呈甲字形的大墓。墓中有两个椁室,分别埋葬着两具尸体:主椁室葬的是一名仰身直肢的男性,身旁有着大量的随葬兵器;在主椁室的西部有一间略小的椁室,内葬有一名女性,从其旁边泥土上的印记看,她下葬时穿着高贵美丽的丝绸衣裳。 虽然历经数千年,棺椁的木材和墓主人的尸骨都已腐烂或化为齑粉,但从出土青铜器的铭文上卢连成还是认出男性墓主叫鱼伯,女性姓"儿"。从墓葬的形制(甲型墓、有墓道和车马坑)和墓室中青铜礼器的组合(五鼎四簋)上看,墓主人鱼伯应是诸侯的身份,也就是说他应是西周丰镐畿内一个诸侯小国的国君。 随机文章中国古代艺术简史揭秘沙尘暴多发于什么季节,沙尘暴的天气符号图标是怎么样的改变历史的考古发现,人类历史上的十大意外发现(考古改变世界)人死后究竟能带走什么,光棍来光棍去/有限的时间过上有意义的生活人类进化最完美形态,细数人类十大进化失败/大脑并不完美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